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汉话说得不错,字正腔圆。周阳大是意外:“你们会说我们的话?”
    “禀大帅,我们自小就是这般说的。”一个男奴隶以敬仰的目光打量着周阳。汉军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幸福的天使。是汉军还给了他们自由之身,不让他们做奴隶。让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人身自由,那是奴隶做梦都想拥有,不说别的。只此一条。就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际上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就是用封建制度代替了奴隶制度。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不能拥有财产,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身体、性命都是主人了。
    封建制度下的百姓,不再是奴隶,他们也许很穷,但他们拥有人身自由。当然,犯罪、卖身除外。
    汉朝依然是奉行封建制度,汉军自然是不会把东醒奴隶再当奴隶对待。而是把他们当作了人,给了他们自由,要这些东醒奴隶不感激都不行。
    带给他们这一切的,就是眼前的周大帅,东醒奴隶对周阳感激涕零。
    “自小就会说?”周阳更加惊讶。
    “是的,大帅。”又一个奴隶肯定一句。
    周阳盘问起来,一通盘问,方才的知,远在数百年前,东醒就有中原人渡海而去。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先进文明和科技,促进了东腥的发展。
    数百年前二正是春秋战国之际,那时候,天下大乱,诸侯力征,黎民苦战国,苦不堪言。中原百姓不堪其苦。背井离乡,远走他方,他们的足迹遍布各地,百越之地、海南岛、台湾这些地方都是他们的去处。
    细细盘问下来,周阳对东醒更加了解了。东醒和百越一样,早就在接受中原文明,向往中原,只是因为一海之隔,使其与中原交通不便,只能从闽越间接接受中原文明。
    饶是如此,东碳与中原丝民风民俗虽是有差别,却很是接近。如今。阅越已灭,若是把东略收归版图。那么,就可以更快促进东腥汉化。牢不可分了。
    “你们下去吧!”周阳挥挥手。要奴隶们下去。
    可以肯定一点:东罐就是宝岛台湾!…。们出兵。把东脂收了!“周阳兴奋的一握到测久,第一次听过东腥,却是没想到,东醒竟然是台湾,要是不收了台湾,对得起现代人这个说法吗?
    “收东畦勺”严助和朱买臣不由得一愣。“此时不收,更待何时?”周阳的声调很高。
    “大帅,要是能收的话,自然是好。可是,这事应该上奏妥上,请旨定夺。”朱买臣提醒一句。
    如此大事,的确是应该请旨。可以想得到,景帝肯定会同意,没有哪个帝王会嫌帝国的领土过大,只嫌太这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
    “那就有劳主缘写一篇奏章了。”周阳点头同意。
    秦始皇平定岭南之地,开拓了那么多的土地,却没有东醒。若是把东腥收入版图,那是一件大功劳,亦是流传千古的美事,朱买臣没有二话。提笔在手。微一凝思,写了起来。
    写完之后。朱买臣放下笔,递给周阳。周阳接过细看一遍,没有问题,递给严助。
    严助于此等文墨事极为善长,看完也无异议,立即派人送往长安。
    “东略就需要船。”朱买臣沉思道:“我们这就下令调集船只、船工。”
    “调船是必须的。可是,要出海,非楼船不可了。”严助马上就道。
    “楼船?”朱买臣眉头一拧道:“闽越与东腥通商,就有不少楼船。正好用得上。”
    “东醒的地形复杂,和闽越差不多,新军不能去,最好派善于山地、丛林战的会稽驻军去。”严助又主意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事情给商议好了,反到没周阳什么事了。听着二人的说话,周阳不住点头。暗赞二人不愧是谋国之士。只要周阳提个头便成。
    “大帅,去东雕需要一员大将。大帅打算派谁去?”朱买臣看着周阳。以商议的口吻道:“这是开拓,非一员良将不可。李广可遣。”
    “程将军也行。”严助点头。
    李广、程不识是久负盛名的名将,他们二人是最佳人选。然而周阳却是摇头道:“他二人,一个也不必去。”
    “大帅要遣谁?”朱买臣问道。严助瞪大眼睛,看着周阳。
    “召卫青!”周阳冲屋外吼一声。
    门外传来兵士的应诺声,自去传卫青了。
    “大帅,你要派卫青去?”朱买臣有些惊疑:“崇谷一战,卫青是立了大功,斩杀了余善。可是,他不过是一军侯。”
    “是呀,大帅。”严助马上附和:“这是开拓,事关重大,得遣一良将。飞将军和程将军不去的话,可在二位公孙将军和秦将军中择一人。”
    “你们是担心卫青没有统过兵,是吧?”周阳笑了,扫视一眼二人。二人微微点头:“这统兵呀,不给他机会,他就不会,给了他机会。他就会。你们二位,一个是山中椎夫,一个是布衣士子,不也一样列于朝堂之上,给皇上委以重任?卫青是没有统过兵,他一定会做好!”
    这段时间,周阳暗中观察卫青。不得不说,他真是一员天才的将领。进步非常大,是该让他去历练历练了。
    “这咋朱买臣和严助哑口无言。
    “既然大帅已经决定了,我们等也无异议。”严助点头同意了。
    “见过大帅。”卫青快步进来,冲周阳见礼,然后再向朱买臣和严助见礼。
    周阳打量卫青,与当初相见时大不一样了,肌肉长出来了,还给练得挺结实,真正称得上“高大”了,不象当初只高不大。威武、膘悍。健壮,经过崇谷一仗的磨练,进步不少,举手投足间,更加沉稳自信。
    于卫青的进步,周阳大是满意。笑道:“卫青,你大变样了。”
    “若无大帅提携,卫青不过是车奴。”卫青躬身,冲周阳一礼。
    卫青能给收入军队,是周阳动用了大帅的特权,要不然,卫青依然是个车奴。对此事。卫青对周阳特别感激。
    “你不要谢我,那是因为你是一棵好苗子。”周阳笑道:“卫青。你做军侯有一段时间了,做得很不错,有口皆碑。崇谷一战,你斩杀余善,我升你做校尉。”
    周阳是大帅,有权升赏部下,他说卫青是校尉就是校尉了。
    “谢大帅。”卫青声音有些发颤,却给他尽量克制,努力说得平稳。
    从军侯到校尉,连升两级。以他斩杀余善的军功,升上校尉是必然之事,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校尉与将军只有一步之遥,却是拥有独立统兵的权力,也就是说,卫青可以独挡一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要卫青不激动都不行。
    年初,卫青还是一介车奴,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当上了校尉,这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火箭速度”了。
    当然。比起周阳从军数月就统兵与匈奴厮杀,又有所不如。尽管如此,也是非常少见了。
    “卫青,冶县东面有一座岛。叫东腥,你去收了它!”周阳脸一肃。
    卫青尽管知道他做上了校尉,有独立统兵的权力,却是没有想到,尽是委他以重任,嘴巴变成了圆形。(   

第八十四章 赵佗的决定
    …“怎么了。你不愿意。”周阳把卫青那副吃惊样儿看在略型,有此。
    卫青是个沉稳异常的人,这事还真是出乎他的意料,要他不吃惊都。
    “不是!”卫青这才惊醒过来。忙道:“蒙大帅不弃,委卫青以重任。卫青感激不尽。可是,卫青并未统过兵,只怕做不好。”
    “有什么做得好做不好的?”朱买臣脸一沉道;“大帅说你行,你便行!”
    卫青一双明亮的眼睛打量着周阳,周阳微一领首,这是对卫青莫大的信任,卫青兴奋不已,比起斩杀了余善还要欢喜:“谢大帅!”
    “这里有几百东醒奴隶,你可以向他们打探东鳃情形。”周阳提醒道:“甚至,你可带他们做向导。”
    “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周阳这话是金石之言,卫青自是没二话。
    “我给你调三千会稽驻军。他们善长山地丛林作战,你带去东醒。”周阳颇多鼓励:“你虽是第一次统兵。只要多用心,一定能成!”
    “谢大帅信任,卫青一定做好!”卫青冲周阳躬身行礼。
    “去吧!”周阳挥挥手。
    卫青应一声,施礼告退。
    望着卫青的背影,周阳甚是欣慰。卫青是个天才的将领,天才也需要磨炼,趁这机会,让他去好好历练历练,将来与匈奴大战,必是一个不错的助手。
    不出周阳所料,卫青的准备工作极为细致,各种情况都给他想到了。还谋划了预备方数
    最让周阳想不到的是,卫青与东醒奴隶接触,听了他们的介绍,绘出了台湾地图。周阳一瞧那地图,和台湾相差不是太大。有些地方不太对,周阳给修改了,使之更加适用。
    我们从小学就知道宝岛台湾,看台湾地图看了不知道多少年,周阳记得不少,再根据东键奴隶所说,进行一些修正便成。
    有了这幅地图,卫青这次进军,就会顺利许多了。
    卫青初承重任,既是欢喜,更是责任重大,全身心投入准备中。
    默蚁
    “见过大帅!”李广、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和秦无悔等人进来,冲周阳见礼。周阳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问道:“郭解可有消息了?”
    “禀大帅,没有。”李广气恨恨的道:“这恶贼。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找遍了闽越都找不到。”
    郭解是一定要抓住的,他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抓住他。汉军一进入闽王城,周阳就派人四处寻找郭解。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恶贼,一定是藏在哪个山上。”程不识浓眉一挑,眼里精光闪动。
    “他不会藏在山上。”周阳摇头道:“郭解是江湖大侠,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尊敬,他吃肉喝酒,可以说是养尊处优。藏在山上,那就是清苦异常,他三天不吃肉,馋得他直冒口水,他断不会过这种日子。”
    “大帅以为郭解去了哪里?”公孙贺很是赞同周阳的分析。一个倍受人尊敬的大侠,习惯了美味佳肴,郭解是不会去受苦的。
    “南越!”周阳眼中精光闪烁,右手紧握在刀柄上。
    “南越?”李广、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一脸的迷惑。
    “大帅,郭解是要去南越的话,那还不给赵坨绑起来,交给朝廷?”李广一颗硕大的头颅,不住摇来晃去:“他若去南越的话,那是自寻死路!”
    “是呀!”程不识他们马上附和。
    “他不是去见赵亿,而是去见吕嘉。”周阳双眼一眯:“吕嘉有不臣之心,郭解这种身手了得的亡命之徒,正是他要招揽的。郭解越是落难,对吕嘉越是有好处小才会死心塌地的成为他的爪牙!”
    “有理!”程不识率先赞成。
    “大帅,那还等什么?我们越紧出兵,把郭解给抓了。”李广眉头一挑,眼中光芒四射。
    收南越,跟收闽越一样,汉朝数十年想做,而没有做。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机会。现在,闽越已灭,正是收南越的良机。再说了,还有郭解这个最好的出兵藉口。若是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
    “大帅,发兵吧!”程不识他们齐声请命。
    “李广,程不识,听令!”周阳脸色一肃,点将了。
    “末将在!”李广和程不识二人上前一步,齐声听令。
    “你二人,持我兵符,赶去长沙,调动长沙之兵,从水陆两路向南越进发!”周阳大声下令。
    长沙驻军正是针对南越练的。要收南越,这支军队是要动用的。南越的土地面积比起闽越更大,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岛和越南北部,在这么广阔的地域作战,仅靠三万新军,那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南越和闽越一样,地形复杂。多山地、丛林,打丛林战和山地战,就非新军所长了,还非得长沙驻军出战不可。
    从长沙南下岭南,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翻越五岭大道,直取岭南。这条路,是当年五十万秦军走过的大路。
    水路就是从湘江出发,经过灵渠。直达现在的桂林。
    灵渠是秦始皇为解决岭南大军的补给而修建的一条战略通道。秦军越过五岭后,由于运输困难,补给不上,前两年打得极为不顺,没多大进展,就连统帅
    为了解决岭南大军的运输,秦始皇绞尽脑汁,一筹莫展。
    史禄提出修建灵渠,从水路运输的方案。湘江和漓江很近,落差却有数百米之大,根本就没法行船。然而,史禄的方案堪称水利史上的奇迹,他的方案就象现代社会修盘山公路一般。把河道在山上盘旋,修了数十里的河道,水势变缓,可以行船,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灵渠建成之后,秦军的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到,秦军的士气高涨,惊人的战斗力爆发出来,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平定了岭南。
    秦朝灭卢后,灵渠仍是在使用。不仅在使用,汉朝还专门派人维护。因为这是通往岭南的战略通道。非常重耍。
    南越也乐得灵渠畅通,因为光靠五岭通道,远远满足不了南越对汉朝物资的需求,没有灵渠的话,南越活不下去。
    汉军从长沙出发,兵分两路,向南越发起进攻,收效更大。周阳这一部著,非常好。
    “诺!”李广和程不识二人领命。
    “大帅,你从哪里进军?”李广领命之后,有些奇怪的问道。
    “我从闽越直下番离!我们三路进军。”周阳双眼中精光暴射。
    三路进军,南越肯定难以招架,这仗赢定了,程不识他们欣喜难言。
    接下来,商议了一阵细节,李广和程不识飞身上马,直奔长沙。
    一场针对南越的战争,在周阳的推动下,紧锣密鼓的筹备。
    默蚁
    未央宫,养心殿。
    景帝跪坐在短案上,周亚夫、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们跪坐在景帝对面。
    “这是周阳新送来的奏章,你们看看。”景帝把一捆竹简朝周亚夫面前一推:“周阳还真是会想,他要把闽王城烧了。”
    周亚夫网把竹简抓手里,听了这话,不由得吓了一大跳,竹简砸在短案上,急急忙忙道:“皇上,周阳少年气盛,处置失当,还请皇上恕罪。”
    闽王城是闽越最大的城池,理应好好保护,周阳竟是要烧,周亚夫要不心惊都不行。这事可大了,给朝臣弹劾自是不用说,景帝一个恼怒,就要责罚周阳,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一想到后果的可怕,周亚夫额头上都渗出了冷汗。
    与周亚夫的惊惶正好相反,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们却是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好象没听见似的。
    景帝一脸的笑意,打量着周亚夫,问道:“周亚夫,你担的哪门子的心?你要是有周阳那般心思,那就对喽!”
    周亚夫精通军务,于这等弯弯绕绕的事情哪里想得明白,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迷惑。
    “主父偃,你给周亚夫讲讲。让他开开窍。”景帝有些好笑。
    主父偃应一声道:“太尉不必担心,周大帅此举极当。太尉当知。闽王城既是闽越最大的城池。也是闽越之民心系之所,若是留着,那不是留下一个祸根吗?与其让闽越之民念着,不如一把火烧了的好。如此一来,闽越之民才会安安心心做大汉的百姓!”
    “这个”此割良是明白。却是周亚夫想所未想,不由得结舌了。
    “若是要联下旨的话,联无法下旨,周阳聪明就聪明在,先烧了。再奏知联知晓。”景帝于周阳体谅他的难处,大是欣喜:“火烧闽王城,必然有人骂为残暴,若联下旨的话,就会有人骂联为暴君。可是。若是不烧,又为大汉留一祸害,这就让联为难了。”
    “皇上所言极是。”申公接过话头道:“始皇当年入邯郸,一把火把邯郸给烧了,天下读书人骂始皇残暴不仁,却不知道,邯郸非烧不可。”
    “始皇每灭一国,必要坏其宗庙。就是要绝了六国之民的念想。”董仲舒的话再一次印证他的法家思想。
    “可是,始皇却是给骂为暴君。”景帝接过话头道:“周阳这一先烧后奏,联就不用背这骂名了。”
    周亚夫听了这话,不仅没有喜悦,却是更加惊讶。
    “周亚夫,你是不是在想,周阳代联背了骂名?说不定,到时候,联就要对周阳不利?”景帝看着周亚夫。笑问道。
    景帝没有骂名,那这骂名总要有一个人来背,这就是周阳了。谁叫周阳是统帅,还是周阳下令烧的。周阳不背骂名,谁来背呢?
    这骂名一背,那就不得了。朝臣会指责一片,景帝压不住了,只好拿周阳开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臣”周亚夫给景帝一口道破心思,额头上直冒虚汗。
    “呵呵!”景帝把周亚夫窘迫样儿看在眼里,不由得笑了起来:“周亚夫呀周亚夫,你真是一根筋呀!周阳想得可就远了,把理由都找好了,你看看吧。”
    周亚夫忙把竹简捡了起来,展开一瞧,只见周阳找了好多条烧闽王城的理由:闽王城之修建,劳民伤财,死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