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丁隽对霍去病真的是伤透了心,他如此说话,就是要打压霍去病。
    “他真那么说了?”周阳眉头一挑,声调有些高,很是急切。
    “是呀,大帅。你瞧,他多狂!”丁隽把周阳的急切样儿看在眼里。大是欢喜。看来周阳对霍去病失去好感了。他的苦日子就到头了。
    要是周阳要收拾霍去病。霍去病的麻烦就大了。别的不说,只要周阳不支持霍去病,霍去病就得马上从军校滚蛋。
    “哈哈!”让人想不到的是。周阳哈哈大笑,击掌赞好:“妙!妙!妙!”
    丁隽的笑容僵在脸上,万分不解的打量着周阳。卫青一脸的愕然。
    “大帅,这有什么妙的?”李广不解的问道。
    “我们都是读了一肚子的兵法。方能用兵。”周阳笑过之后,解释道:“可是,有一种人,不需耍人教,他天生就会。霍去病,就是这种人!”
    李广他们明里知道,这是霍去病留传于后世的两大名言之一。
    霍去病的一生,就象美丽的流星。闪耀,夺人目睛,却太过短暂,年仅二十四岁就病逝了。虽然他的人生如此短暂,却建立了莫大的功勋。
    他流传于世的,不仅仅有让人景仰的丰功伟绩,还有豪言壮语。这些豪言里,有两句最有名。
    汉武帝要他读兵书,霍去病就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他不学兵法,也能带兵打仗。
    在中国历史上,名将不少,孙武、吴起、白起、商鞍、孙腔、韩信、周亚夫、卫青、吴汉、李靖、岳飞,哪一个不是天才闪耀的名将?他们人人读了一肚子的兵书。
    不读兵书就能带兵打仗的千古名将,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霍去病了。
    因为霍去病建立了丰功伟业,后人认为这话不是自大,是用他的天才证明了的,不会有人怀疑他的天才。可是,在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他是狂妄,狂妄得让人发指,竟敢不把孙吴之辈放在眼里。
    霍去病的另一句豪言,就更加有名了。
    汉武帝准备给霍去病修一座宅第。霍去病就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这话给后人以讹传讹,说成“匈奴不灭,胡以家为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这是流传千古的豪言壮语,激励多少英雄豪杰。每当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之时,无数的热血志士就会怒吼“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义无反顾的踏上光复让。河的征程!
    就是今天,这话依然为我们所熟知。时不时就会引用。
    “你应该庆幸,亲耳听到霍去病的名言!”周阳把丁隽的气愤样儿看在眼里,真想好好提醒他。
    霍去病这话会流传于后世,亲耳听到。那是何等的荣幸,丁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大帅,去病年幼无知,大帅不必往心里去。”卫青赶紧为霍去病。
    依他想来,霍去病那话实在是太狂妄了,周阳这是在说反话。
    “卫青,你担什么心?”周阳理解他的心情:“霍去病说的是真话。还是大话,时间会廓清一切!等他大些了,带兵上战场,就知真伪。”
    一个将军是不是有才干,是能征善战的名将,还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迂阔之人,上了战场,一切自有分晓。
    “大帅,你这是?”丁隽很是不解。
    “霍去病爱闹,就让他闹去。若是你教不了,等我有空,我来教。”周阳绝对不会错过霍去病这棵好苗子。
    李广他们打量着周阳,彻底无语了。
    霍去病是小疯子,没想到。周阳是大疯子!
    日08姗旬书晒讥口齐伞   

第八章 亮剑
”谢大青忙向周阳致霍去病的话太狂,就是卫青也认为狂妄之极。霍去病一句话。不仅得罪了军校的人,还连带把在座之人也给得罪光了,周阳竟然一如既往的支持霍去病,卫青对周阳是感激莫铭。    “不用谢!”周阳略一摆手。
    “这个”丁隽嘴里发出一阵磨牙的声音,有些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可是,周阳的话犹在耳,他不信也得信,这让他很无言。
    “丁将军,陵儿如何?有没有顽皮?。李广有些心惊的问道。
    李陵和霍去病是一伙的,给霍去病带坏了,想来李陵也是好不到哪
    去。
    “飞将军放心,令孙乖觉异常,聪明颖悟,读起兵书来是爱不释手。连吃饭睡觉都忘了!真是棵好苗子”。丁隽脸上泛起了笑容,看的出,他对李陵的表现相当满意。
    “呵呵!”导广笑得眼睛眯到一起。只剩一条小缝。
    还有比这更让他欢喜的事么?
    最终,丁隽千般不愿,万般不爽的离开了。他原本是冲周阳诉苦来的。没想到竟是这种结果,心里之不爽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谁叫霍去病之顽皮千古少见呢?偏偏他还是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特立独行,不把兵书放在眼里,不把为后人景仰的孙武、吴起这些军事大家放在眼里。
    如此言行,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惊世骇俗之语。
    接下来的事情,周阳他们接着商议。非常深入仔细,各种细节都在讨论之列。
    一连数天过去,各个方面总算是商议好了。
    这几天里,周阳除了商议军机会外,还与南宫公主、张灵儿大被同眠。享受伊人的温柔之福,乐不可支。
    周阳身为统帅,长年在外统兵。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与南宫公主和张灵儿是聚少离多,一年之中,难的有几回相聚的时间。这让周阳非常享受,非常怀念。可是,这种福气太短暂,很快就给景帝召进宫。
    景帝不仅召见了周阳,还把李广、程不识、卫青、张通、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秦衣、周亚夫、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冯敬一起召去了绮兰殿。
    周阳赶到时,只见景帝斜靠在软榻上,精神不佳,甚是憔悴,不住。
    太子刘彻站在景帝身边,不时给景帝捶背。王美人、阳信公主、隆虑公主她们整天陪着景帝的人一个不见,应该是景帝支走了。景帝召集这么多的大臣,要商议军国大事,她们是能不在场的。
    王美人她们不在,照顾景帝的事情,就落在了太子刘彻身上。
    “参见皇上!”周阳他们齐向景帝见礼。“免了!”景帝的声音很低,很是吃力的摆摆手。
    “谢皇上!”周阳他们站起身。
    “都坐!都坐!”景帝冲面前的矮几一指。
    摆了不少矮几,这是为周阳他们准备的。周阳他们坐了下来,景帝问道:“周阳,出兵一事,商议得怎样?。
    东胡虽然远不如匈奴强盛,不是汉朝的主要敌人,可是,此战干系极大,景帝不得不亲自过问。
    汉朝创建以后,汉朝对北方胡人大规模用兵,只有高祖刘邦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一战了。那一战的结果,众所周知,成了汉朝的耻辱,刘邦至死难忘。
    刘邦中了冒顿之计,被围在平城。要不是陈平出一奇计,冒顿网开一面,刘邦就成了冒顿的俘虏。这是汉朝的奇耻大辱,是华夏的耻辱!
    从此以后,汉朝改弦易辙。行和亲之策,争取国力的恢复时间。数十年间,汉军只是紧守城池,再未深入过大漠,更没有如此大规模的
    兵。
    即使数年前的长城大战。汉军仅仅到达长城脚下便止步了,没有翻越长城,深入大漠。
    而马上就要进行的大战,却是十万精锐汉军进入辽东之地,远离汉境。出塞数千里,其意义非常大。
    这标志着,汉朝奉行了数十年的防守战略正式终结,汉朝的军事战略由“本土防御”转为境外进攻。也就是由防守变为进攻!
    若是打得不好,对汉朝的打击非常大。下一次“出塞”不知要猴年马月去了。
    若是打得好,汉朝正式反击胡人。强汉大军正式驰骋在大漠之上。这是个开端,意义非凡。要是能借这次出兵之机,把匈奴二十万大军歼灭在东胡之地,这对匈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于接下来的汉匈大战具有莫大的好处。
    正是因为此次出兵的意义太重大。景帝这才强撑病体,亲自过问。
    周阳略一思索,把商议的结果向景帝一一禀报。景帝认真听取,问得很详细,连细节都没有放过,景帝最关心的就是汉军的补给问题了。
    东胡的地域很辽阔,比起现在的东北三省还要大些,现在内蒙古和蒙古的东部皆属东胡所有,最北方已经到了呼伦贝尔湖。
    在东胡作战,就远离了汉境。用汉朝人的话来说,就是“出塞。千多两千里,甚至三四千里都有可能。
    补给线拉得很长,要是出了问题,汉军就有可能败军覆师,景帝是不得不关心。
    对这问题,周阳早就想好了。汉军此次出征,既需要汉朝的粮秣。却不能全靠汉朝运输,主要是靠自是可以向东胡牧民换胡和匈奴样。是游,有的是牛羊骏马,他们需要汉朝的茶叶、丝绸、瓷器。这些汉朝之物,是东胡人的最爱。很值钱。要是交易的话,东胡牧民一定会很乐意。
    二是以战养战,凡与大汉为敌者,不管是东胡之人,还是匈奴,他们的财物就会变成汉军的。
    三是有司马义、秦枫这些辽东大家族帮着筹措。
    “很好!周阳,你越来越老练了!比起初统兵时,眼界更开阔了!好!”如今的周阳,比起在北地初当大任时,更加老练,经验极为丰富。景帝这番赞扬没错。
    “皇上过誉了!”周阳谦逊一句。
    “这次出兵,不仅仅要打败匈奴。还要把东胡之地收了!”景帝猛的站了起来,挺拔如剑,气势不凡:“东胡之地广阔,若是并入大汉,联也对得起后世子孙了!”
    景帝启用周阳,打败匈奴。洗雪了耻辱。还收了百越之地,其武功相当了得,一定会受到后人的赞扬。
    可是,匈奴虽然败了,却并未动摇其国本,还会卷土重来,长城大捷固然让人欣喜,其意义并不大。顶多与赵武灵王和蒙恬在河套大破匈奴相当。
    收百越,固然使得汉朝的领土扩大了不少。可是,那是秦始皇开拓的地方,不过是收复失地罢了。意义不算很大。
    东胡就不同了,虽然不是汉的主要的敌人,却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就从未并入过华夏的版图。要是把东胡给灭了,那就是开拓,比起秦始皇进军岭南,一点也不逊色。意义非凡,必将成为华夏的盛事!
    会成为千古传奇!
    在这一刻,景帝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不再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而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斗士似的。
    “诺!”
    周阳大声应诺。汉朝的东胡之地,现在的东北三省,白山黑水,富饶之地,岂能不收?
    若是不收入版图,对得起“现代人”这个称呼吗?
    周阳是异常振奋!
    当时的东胡,面积不比百越之的秦始皇收岭南之地,成为千古佳话,若是东胡给收了,这亦是一段佳话。卫青、李广他们要参与此战的将军们,振奋异常。脸上泛着红光。紧握双拳,恨不得立时赶奔战场。
    那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时机!
    那是他们名垂千古的良机!
    男儿当此时!
    “将酒来!”景帝大手一挥,高呼一声。
    宫女端着酒过来,景帝伸出枯瘦的手,端起酒杯,递给周阳。再为李广、卫青他们一人端一杯酒。最后,景帝端起一杯酒。
    “联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干!”景帝的声音锵铿有力。很是高亢。
    “干!”周阳他们齐声道,一仰脖子喝光。
    景帝一杯酒下肚,不住咳嗽。慌的刘彻为他捶背。喘息一阵,景帝不再咳嗽,大手一挥,喝道:“将军们,杀奔东胡去吧!”
    “杀奔东胡!”
    周阳他们向景帝施过礼,快步而去。
    人人振奋,步覆沉稳有力,个个热血沸腾!
    默以默
    雷首山中,汉军的营地。
    二十万汉军的营地,占地极广,营帐相连,一座接一座,绵延数十里。
    “咚咚!”
    惊天的战鼓声响起,直若云霄。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高高的将台上,周阳身着盔甲。铁兜鉴放在胳肢窝里,腰悬环首刀。背上的披氅在风中飘扬,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威武不凡。
    李广、程不识、卫青、张通、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秦衣他们站在周阳身后,一字排开。
    将台下,是一片兵的海洋,十万即将远征的汉军将士集结,列成一个个阵势。阵势谨严,厚重,无坚可摧。
    人如龙,马如虎,气贯长虹,人人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杀气腾腾。
    周阳扫视一眼军阵,大是满意。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把汉军练得如此膘锐、精悍,一旦他们出现在战场上,必将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弟兄们:七年了!整整七年了。没有和匈奴打过仗了!”周阳眼睛瞪圆,开始练:“七年前。我们在北地,在长城下,与匈奴大战一场。匈奴五十万大军。给我们打的溃不成军。如今,我们将再次面对匈奴,你们的膘锐之气还在吗?
    “汉军威武!”
    冲天的战号,直上云霄。震得天空的浮云为之颤抖。这是最好的回答!
    “弟兄们:穿上你们的盔甲。擦亮你们的箭矢,磨亮你们的钢刀,杀上战场,把箭矢射入匈奴的胸膛!用钢刀砍刀匈奴的头颅!”周阳右手重重挥下。
    “汉军威武!”
    十万将军挥着胳膊,大声怒吼。
    听着震天的战号声,望着挥动的胳膊,入眼的尽是闪着炽烈战意的眼神,周阳的热血沸腾了,不由自主的握紧了刀柄。
    “七年了!七年了!热血奔涌的滋味是如此让人怀念!”周阳吸口气。望着北方。
    李广他们跟周阳一样,个个热血奔涌,恨不得立时杀上战场,与匈奴大战一番。
    “进军!”周阳右手一挥。
    “隆隆!”如雷的蹄声响起,溅起大片大片的烟尘,仿佛一条怒龙。朝山外扑去。
    一队队汉十…界台下开了出尖,李广他们快步下了将台,飞身卜马”防一收军开了出去。
    “程将军,这里的事就有劳你了。”周阳冲程不识一抱拳。
    周阳原本想把程不识和李广二人留下来率领余下的十万汉军。可是。侯产儿在东胡出现,那是第一个从李广箭下逃生的人,李广引以为憾事,无论如何要去东胡之地小要与侯产儿再战一场。
    李广的箭术独步千古,世所罕见。要是不满足他的愿望的话,李广会遗憾一辈子,周阳只得同意让李广随去。
    李广虽是去了,可是。周阳附加了条件,就是这一仗要尽可能让卫青、张通他们这些新人去打,让他们历练一番。
    李广一辈子在战仗上打滚的人,要他上了战场,却不能率军大战,那是要他的命。可是,李广是个识大局的人。他知道周阳的苦心仍是同意了。
    如此一来,这看家的丰小就着落在程不识身上了。程不识万分不情愿,也是不得不从夫局出发,留下来统领汉军,顺便还要再挑选兵士,练新军。
    “大帅,保重!”程不识伸出大手,紧紧握了握周阳的胳膊。虽是话语不多,却是自有深深的情义。
    “保重!”周阳拍了拍程不识的胳膊,快步下了将台,飞身上了追风宝驹,疾驰而去。
    营地离山道出口,有数十里路程,对于全部骑马的汉军来说,不过一口气功夫罢了。
    此时的出口,就象泄洪的闹门,汉军骑着战马,一队接一他的冲了出去。
    一出了出口,汉军分路前进。卫青、李广、张通他们按照周阳预先分配好的路线。朝北方奔去。
    十万大军。不可能走同一条道路,那会浪费很多时间。分头开进。齐头并进,更加迅速。
    虽是十万大军,却是人手两匹战马。算下来,就是十万人,二十万匹战马,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尽管分路开进,动静仍是不汉军所到之处,必是引得百姓一阵惊叹。
    别的不说,就是这么多的战马,就足以让百姓惊讶不置了。
    汉朝马匹短少,这是汉朝一直没有大量练骑兵的原因所在。自从长城大战之后,汉朝缴获了数十万骏丐,挑选出上等母马、种马,大量蓄养战马。到如今,汉朝拥有的骏马,已经达到惊人的六七十万匹了。
    马匹是冷兵器时代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强盛。中国历史上,拥有最多马匹的王朝不是汉朝,是唐朝。在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鼎盛。光是朝廷蓄养的战马达到了惊人的八十万匹。
    汉朝离这一纪录还有些差距小这不要紧,这才仅仅是开始,只要假以时日,一定会打破唐朝的纪录。
    更别说,汉军膘锐精悍,装备精良。虽然开进途中,汉军并没有穿戴盔甲,为了节省体力,把盔甲武器放在马背上驮运。
    可是,长期练出来的气质是不能改变的,百姓一眼便看出,这些汉军不是他们平日里所见汉军能比的,要他们不欢呼都难。
    这次行军,就是一次盛大的宣传。百姓见识了新军的不凡,无不是欢喜莫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