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戰國做皇帝-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括儿,当真无虚言,燕军哨探营无一人逃脱?”立在灰烬堆中的赵奢,中气十足地问道。久历战阵的赵奢心底以为:杀敌千人自损八百才是常态。
    但赵括此战无一人伤亡,却全歼燕军哨探营两千余人,生俘燕军哨探营将军荣仑。
    此等战报,于这战国之世的名将赵奢听来,总觉得让人不可置信。
    “父亲,确切而言,昨夜我御林军有两名长枪兵受伤,乃冲锋时不慎崴了脚,稍稍休整后当无大碍。”赵括忙沉声补充道。
    “胜不骄败不馁”,乃穿越男赵括的信条。此仗虽然赢得漂亮,但赵括报起战功,却面色平静,毫无骄矜之色。
    赵奢微笑地看着日渐成熟的儿子,心下满是欣慰:“我赵氏,名将后继有人也!”
    垂首间,赵奢冷冷地看着脚下的战场,这曾经燕军哨探营的营地,此时却变成了一片灰烬和尸体堆积的,如同人间地狱。
    待赵奢在这不大的战场巡视一遭,身经百战的赵奢暗自心惊:望着尸体倒伏的方向,向着营地前方或山坡的方向死去。再看看尸体的伤口,大都被长枪生生戳死,或遭弩箭毙命。前后夹击,尸体前不出营帐五百步、后不过山顶,却无燕兵逃遁的迹象。
    赵奢粗略估计了一下战场的燕兵尸体数目,根据经验判断,应该超过两千之数。
    “父亲,括儿在营前、山坡两地潜伏,先剪除了哨探营的耳目,随即发动夜间的突袭。”赵括沉声解释着。
    “好!”马服君赵奢忍不住高声大赞,“情报准确、杀法迅猛,不坠我赵军劲卒之名!”
    所谓眼见为实,眼前的战场情状,让赵奢信服了儿子的报捷,赵奢得意地心想:“括儿这一仗打得漂亮,确是真功夫,不是那简上谈兵之辈。看来括儿的御林军已渐成气候了!”
    “父亲,燕军尚有数十万之众,我代地仍在围困之中,括儿此役,实不足挂齿!”赵括对着父亲微微躬身,谦逊地言道。
    此役剪除燕国荣蚠大军耳目之功虽不可磨灭,但赵括的谦逊也是冷静之举。
    赵奢捋着长须,微微沉吟:“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括儿一战显威,灭掉了燕军的耳目。这燕赵大战的方略,要速速调整了!”
    “中军司马!”赵奢中气十足地一声高喝,那中军司马急忙躬身凑上前来,“传乐乘、司马尚二位将军,今晚至我中军帐议事!”   

第七十九章 奇谋
    马服君赵奢的中军帐,熊熊燃烧的炭火,抵御着阵阵的倒春寒。
    赵括围着炭火,烤着被冻得通红的双手,外表平静的他,心底暗流涌动,赵括正细细地思谋着这历史上旷日持久的燕赵之战:“适才与降将荣仑一番细谈,对燕国的军情等事宜,自感获益良多。我赵括穿越而来,凭着多了两千年的见识,绝不能让赵国因此战而伤动元气,数年后的长平大战,赵国、我赵括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对抗暴秦!”
    赵括转念间,只听营帐入口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
    “马服君,乐乘(司马尚)来迟了!”两个清朗的声音同时响起。
    待赵括扬起黑红色的面庞,只见两位的英气勃勃的青年将领已立在营帐入口。
    此次出征,赵奢任主将,赵括为副将,另有两位青年将领随军出征,这就是名将乐毅之子乐乘、赵军新锐司马尚。
    “乐将军、司马将军快进来说话!”赵奢望着两位爱将,热情地招呼着。
    “括见过两位将军!”赵括拱手一礼,朗声呼道。
    “少将军有礼了,这多日不见,愈发现出‘天赋大才’的本色!”乐乘回礼恭维着。
    这乐乘和赵括有些交情。数月前赵括营救田单(此时已是御林军军师苗先生)时,正是乐乘于赵、齐边境接应,和赵括言谈甚欢。
    司马尚倒是和赵括不熟,只是天赋大才的马服子,却已早有耳闻,此时见马服子彬彬有礼,忙回礼道:“司马尚见过少将军!”
    这司马尚,赵括首次见面,只见这生着一张苦大仇深的脸的青年将领,竟然酷似前世的某位著名导演。赵括心底油然而生出一股熟悉的感觉。
    “二位将军,赵奢今日召见,实为商讨赵燕大战之策略而来。”马服君赵奢绕开了虚应的客套,直奔主题。
    闻听马服君此言,赵括、乐乘、司马尚三位将军顿时心情一沉,用兵策略事关生死,眼前代地已近,是该商讨详备方略之时了。
    “月乘、司马尚、括儿,速来察看军情图!”赵奢沉声令道,说话间,赵奢已展开一幅羊皮地图。
    赵括急忙凑上前去,待细细察看,却渐渐皱起了眉头:“这地图实在太粗略了,除了城邑的地点、大的山脉河流,详备的描绘几乎空白。”
    “接前锋少将军赵括探报,荣蚠大军三十万,现全力猛攻代郡城池。各处燕军分布在代地周围,如何战法,请各位将军直言。”赵奢指着军情图,沉声说道。
    “马服君!”乐乘指点着地图,努力压制着心底的激动:“燕军哨探耳目虽已被少将军全歼,但荣蚠并非蠢牛木马之辈,数日不见音讯,定当另有安排。我军当稳扎稳打,不可轻进。”
    “司马尚亦同此议!”一旁的司马尚附和道,“我军当迅速插入代地,寻找燕军决战!”
    赵括顿时一阵心急:“靠!果然和历史上的田单破燕大同小异。稳扎稳打,历史上这次双方近五十万大军的战役,拖了数月方见分晓。但我好不容易打掉了燕军的耳目,再拖入持久战,赵国国力将大为损耗。不能改变历史,自己这穿越男也太无能了吧!”
    赵奢目光慢慢地转向自己的副将—少将军赵括,那慈爱的目光中满是期许,赵奢期待着儿子又能发出什么惊天之论。
    赵括轻声咳嗽着,清着嗓子:“以赵括之见,二位将军的稳扎稳打之策并无不妥,但”
    赵括顿了一下,抬头看了看赵奢、乐乘、司马尚,见三人正凝神静听,并未面露不快之色,于是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
    “父亲,且看括儿的地图”赵括说着,从怀中掏出了羊皮卷,待缓缓展开,只见那猛虎营华山精心绘制的、硕大羊皮地图,顿时展现在众人面前。
    赵奢向着地图看去,待细细观察后,这当世的名将顿时一阵阵心惊:“这地图画得太详备了,自己那副地图与之比较,简直如同废纸一张!”
    “括儿,这宝贝从何得来?怎么竟然藏到了现在。”赵奢微笑地捋着长须,对赵括故作嗔怒道。
    “父亲,此乃我御林军猛虎营将士数月前的呕心沥血之作!此次燕赵大战,括儿想着尚能派上用场。”赵括淡然一笑,谦逊地解释道。
    “哦!”赵奢微微沉吟,再细细地察看着地图,心里狐疑道:“括儿莫非有先见之明,早已料到燕赵这一仗,这才精心准备了这幅地图。若非如此,为何为什么不是魏国、韩国的地图,看来这括儿,只能用天赋奇才来解释了。”
    赵括悠然拿起粉笔,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在地图上画了三个圆圈,分别圈住了代地、燕国都城蓟、燕下都武阳三处城池。
    赵奢、乐乘、司马尚三人望着地图上三个白色的圆圈,一时间面面相觑,不明赵括到底何意?
    “荣蚠三十万大军,现围困我代地,括以为代郡不可不救,亦不可救!”赵括指点着地图看看而谈。
    “括儿此话怎讲?”赵奢捻住了一根长须,追问着赵括的“不可不救,亦不可救”之理。
    “代郡于云中、雁门二郡之战略地位,三郡之于我赵国的战略地位,括不必多言!”对着三位聪明人,赵括将“不可补救”之理一句话带过。
    随即,赵括开始细细分析他的“不可救”之论:“其一,荣蚠入侵我代地数日,一应粮草、军务想必整顿齐备,此时,我赵军自邯郸远道而来救援代地,那荣蚠恰好以逸待劳!以‘劳’而对‘逸’,括以为此于我赵军不利!”
    听到此处,赵奢渐渐皱起了眉头:“括儿的分析,不无道理,自己也曾想到此点。赵军兵发邯郸,数日疾行,确实乃疲惫之师。
    “其二,荣蚠大军三十万,我赵军二十万,五十万大军决战于我赵国代地,不知我赵国将有多少城邑、村舍、粮草毁于战火!此战虽胜,我赵国实不堪其扰。”
    赵奢、乐乘、司马尚三位将军听着赵括的阐述,一时间频频颔首。赵括这“不可救”之论,不仅算了军事账,更算了经济账,于此说来,直接救援代地确实有得不偿失之意。
    “依括儿只见,我大军战略该当如何?”赵奢语气沉重地问道。此时的马服君对儿子的期望有深了一层。
    “父亲、二位将军,且看此图,我赵军前方已近浊鹿,料来此时浊鹿城尚在我赵军之手。莫若,我赵军从我浊鹿出发,补充粮草,快速疾行,翻越太行,兵发武阳,行围魏救赵之策,何如?”
    “围魏救赵?”听到赵括此论,赵奢、乐乘、司马尚三人顿时眼前一亮。
    围魏救赵乃战国之世的经典战役,此策出自兵家大才孙膑。赵奢、乐乘、司马尚三位将军自然对此策甚为熟悉。只是这围魏救赵之策需要审时度势而定。此时赵括言及此策,虽有行险之嫌,细细想来,也不失为抗燕良策。
    “武阳乃燕国下都,此次荣蚠伐代地,粮草供应大多来自武阳及蓟城,我大军围困武阳,燕国君臣定然惶急,三十万大军惶急,荣蚠老贼敢不来救?那时我代地之危,岂不迎刃而解?”赵括说着,面露一丝淡淡的微笑。
    见面前的三位名将,渐渐陷入了沉思,赵括心底明白:自己的围魏救赵之策已将三位打动,就看自己下一把火点得如何了。
    “妙!”乐乘突然一拳击在案头,高声大赞,“荣蚠哨探营已被全歼,耳目尽失。谅他荣蚠也料想不到我大军会舍代地不救,而直逼燕国下都武阳!”
    司马尚微微顿首,突然抬头问道:“此计虽妙,但浊鹿至武阳多为险峻太行山地,我大军如何行动,少将军可有考量?”
    “司马将军问得好!”赵括朗声赞道,“我燕赵之山川形貌,已全部绘于此图,将军请看!”
    说话间,赵括拿起粉笔,在浊鹿和武阳只见,描画着一道弯弯曲曲的细线。
    赵奢、乐乘、司马尚三人,随着赵括粉笔移动的痕迹,目光紧紧跟随,只见按照地图上的标识,确实有数条延伸的小路,可从浊鹿直通武阳。直把三人看得目瞪口呆。
    此时赵括这详备的、硕大无比的军事地图,显示出了其超越时代的价值。一条弯弯曲曲的行军路线,就把三位战国名将震撼当场。
    “父亲、二位将军!”说话间,赵括拱手对着三份团团一礼,郑重地说道:“括之‘围魏救赵’略有不同,不仅在于‘救’代地之险,更专注于‘打’,打燕国救援武阳之军,打痛这燕国的无耻君臣!”
    “如何打法,括儿尽快说来!”赵奢从适才的震撼中清醒过来,听闻儿子的围魏救赵之策另有新意,忙问起这“打”该如何谋划。
    “父亲、二位将军!且看此地图。若燕王命荣蚠来救,荣蚠当走何处救援?”赵括发问,紧接着自问自答,“括谅那荣蚠无翻越太行之勇,更寻觅不到如括之所画般路径,定是先折返蓟城,随后南下!”
    赵括指点着地图,继续朗声道:“武阳,北临涿、蓟,南近汾门、武遂、龙兑,燕下都武阳被困,仓促间能出兵救援者,至此数地也!我赵军就是要打这数地来援之燕军,当然,关键是南下的荣蚠大军!”
    “括儿此策虽妙,但我赵军于实际的山川地貌并不精熟,伏击来援之燕军,此时尽是图上谈兵而已。”赵奢沉声间,说出了心底关键的疑惑。
    望着父亲及二位将军的疑惑之色,赵括豪爽地“哈哈哈——”一笑,待止住笑声,忙朗声道:“父亲、二位将军此事不必忧虑。我御林军猛虎营暗探,现已遍布燕国各地。岂不正是我赵国大军最好的向导。”
    “父亲,括儿已将这武阳方圆数百里的山川地貌,及适应的战术,绘成了表格,请父亲及二位将军台鉴!”赵括朗声说着,伸手又自怀中掏出了沉甸甸的一卷羊皮。此次,赵括将他的表格管理法,从空谈终于转化为实战。
    马服君赵奢,凝神望着面前详尽的表格,满脸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当世的兵家,论及奇谋,能比得上括儿者,怕是屈指可数了。列祖列宗呀!括儿,今岁尚属舞勺之年而已!”(注:古人将男子13-15岁,称为舞勺之年。)
    待听完赵括一番简明扼要的陈述,再对照地图和战术表格,乐乘、司马尚二人心底顿时翻起万顷波涛:“这马服子的天赋奇才,果然名不虚传!”
    乐乘、司马尚二人惊讶地望着赵括,似乎赵括还能变戏法般,从怀里再掏出神奇的羊皮卷来。
    “父亲,括儿此策名曰‘围点打援’,一应详备要务,括儿尚需与父亲及二位将军详谈!”赵括对着三人谦逊地躬身轻声道。
    此时的赵括心底得意非凡:“‘围点打援’,这二十世纪某位军事天才的战术,终于被我赵括盗版过来了!他日若有闲暇著一部《赵括兵法》,这‘围点打援’之策定当详述。”
    “围点打援”赵奢略略沉吟,随即赞道,“围点打援,此计大善!”
    赵奢话音刚落,只听“咕噜噜——”一通闷响。却是赵括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三人相视一笑,赵括刚刚建立的光辉形象,一瞬间,被这尴尬的一通响给冲淡了,赵括这“舞勺少年”顿时不好意思起来。
    “哈哈哈——”马服君赵奢慈爱地望着赵括,一通笑后,冲着帐外军士声如洪钟地喊道:“快将四鼎肥羊上来,我等已腹中空空了。”
    待喊过后,赵奢又转向帐中三人,沉声道:“三位将军,今晚还需继续辛劳,我等就将这‘围点打援’再细细商讨”   

第七十九章 围城
    (谢谢书友蜀山白发翁的慷慨打赏,您催更的字数,小生努力完成。再次拜谢各位书友的大力支持!)
    少将军赵括不辞辛劳,身先士卒,率领着四万赵军将士们,沿着猛虎营事先探得的小道,咬着牙翻越了险峻的太行山历经两日两夜艰苦卓绝的急行军,终于,四万大军如连片的红云一般,卷向了燕国下都—武阳城。
    这“围点打援”战术,首要在于要将武阳城这个“点”围得如同铁桶一般,让城内的燕军放弃一己之力自保的奢望。围困武阳城,实乃不容有失的重任。
    少将军赵括自告奋勇,揽下了这围城的首要之任。赵括有着自己的打算,一者自己的“围点打援”战术,赵括欲亲自激活;二者想接着此战,让御林军积累攻城的经验,为数年后的秦赵举国大战做好储备。
    只是要围困这战国之世著名的大城,想让坚城之内的守军感受到波涛汹涌一般的威压,仅靠赵括万人御林军显然气势不足。
    马服君赵奢,出于完全之考虑,从大军中临时抽调了二万七千步兵、三千骑兵,合计三万将士,统归少将军赵括指挥。
    马服君给儿子的命令倒也干脆利落:“死死围困武阳城,攻城要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得让城内的燕国守军喘不过起来,攻得要让这燕国的下都血流成河!”
    那日拂晓,天色微明之时,赵括带领的四万赵军,已浩浩荡荡兵临武阳城下。
    马背上,疲惫的赵括顿时精神一震,穿越男赵括,望着远处巍峨的大城,心想:“武阳,这战国的名城,曾经考古的重大发现,果然名不虚传。”
    距离武阳城约三里的位置,少将军赵括命令大军止步,步骑严阵以待,不可放松警惕。
    赵括爬上一处高耸入云山坡,接着拂晓的晨曦,目测了一下武阳城的规模,只见前方的大城,东西长约八公里、南北宽约四公里,方圆三十二公里的大城,在战国之世,也算是屈指可数。
    这武阳城,因居于武水之阳而得名,燕桓侯时期始建。但赵括面前这宏大的规模,实乃出自燕昭王的手笔。雄才大略的燕昭王在位期间,对武阳城数次大规模扩建,以之作为仅次于蓟城的燕国政治、经济中心和军备要地。
    望着前方雄阔的武阳城,赵括心底一阵阵难以抑制的激动袭来:“历史的洪流,正渐渐循着自己设计的路线,滚滚而行。或数日、或数月,自己统帅的这四万大军,将要死死地围困住这巍峨的大城。穿越而来的雄心壮志不是幻梦一场,我赵括就要靠着这一仗打出御林军的威风来!”
    “申阳!”赵括待心情平复下来,陡然一声高喝,开始了排兵布阵。这武阳城的详备军事地图,赵括早已在心中记得滚瓜烂熟。不过亲临现场后,赵括不由得感叹:“皮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御林军步骑方阵,全速开往武阳东门,一里半外扎营,敢轻敌冒进者,斩!”赵括斩钉截铁地发布着围城的第一号命令。
    “诺!”百夫长申阳高声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