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漕事-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枯道:“霍大人应当知道,这成批的木头如今就搁置在扬州码头,一日一日的,等到下河的那一天,都是要交税的。”
  霍水仙为人虽然软弱不刚,但他脑子不蠢,何枯一开口,他已经大概明白这位内廷太监的来意。他说:“何大人的意思,下官也明白个一二分,但检查站收税有专人管理,知府派几人,另有工部分司郎中监督,何大人若是想省下这批木材的货物通行税,恐怕是行不通。”
  朝廷在漕河上设了检查站,阻拦过往所有私船,并且派专人征收货物税。征收实物税的货物包括:木材、竹子、铸铁、石灰、麻、煤,还有桐油。而何枯的船里,就是木材。
  何枯圆脸微微笑,“霍大人讲规矩,在下也懂规矩,不过这货物税是针对私船,何某人为朝廷办事,船也都是工部的船,于公于私,都不应该征收这货物税才是。”
  他顿一顿,“霍大人,在下说得可有道理?”
  何枯歪说一气,工部在临清、济宁、徐州、夏镇、扬州、南旺和清江浦都分设了机构,专程征收工部所需的实物税,收税的官员也由工部尚书直接任命,这货物通行税税收一事,几乎与地方官扯不上关系。若说有关系,也只得地方通判保管账册这一单而已。
  这何枯明知故犯,工部在扬州征实物税,另有户部沿着河道征税,是为运河通行税。扬州既在运河又在漕河上,两者在扬州皆有交集,何枯想要将税避过去,无异于痴人说梦。
  霍水仙叹口气,他说:“何大人既然知道规矩,也应该知道漕河上货物通行税是受漕运总督大人直接管辖的,收据和账簿都由他签发,收据和账簿的所有页码也要盖上总督大人的官印才有效,何大人若要说情,说也应该说到陈瑄陈大人那里去才对。再者,漕河税事一项,款项票据都是由通判保存的,完全不经由在下的手。”
  霍水仙又看一眼何枯,“何大人有所求,在下理应相帮,无奈在下官职低微,又不理漕事,减免税事这一桩,实在是有心无力,望何大人见谅。”
  在漕河和位于江南的运河地带,必有水路通行税,漕河从南京到北京,明廷将漕河分成五段征税,若有运载能力为一百石的船只,每过一段,就要按照政府票据缴纳十贯钱。例如这种运载能力为一百石的船只,在京城与留都之间不停的航行,就要缴纳五十贯铜钱的货物税。
  此种通行税并不管货物的价值几何,完全根据船只的运载能力来征收税款。照何枯此次购买木材的重量,以及他托运木材所用工部快船的制式,这一路通过漕河的主要河段,除开必须缴纳实物税的收税站和一些可以兑换成银两缴纳的收税站,何枯这一批木材需要缴纳的通行税起码价值原有货物价值的两成。
  何枯仔细盘算了这笔生意,现下买个宅子不过千两银钱,而这批木头只要下水,就避不过去的要交税抽份和缴纳船钞,要下漕河,扬州收税站就是第一站。
  他本想打点那位新来的那位毛知府,谁知毛溪精于算计,就像那粪坑的石头,又臭又硬,他脑子一动,便将主意打到这位靠着岳丈吃饭的扬州府守备身上来了。
  何枯将木匣子放在桌上,笑得客气又豪气,“霍大人坦诚,何某人也不是那不知好歹之人,这宅子,就当何某人给大人的见面礼。日后若有需要,霍大人尽管开口,只要是何某人能力所到之处,定会想办法会成全大人。”
  何枯真的将房契丢在了霍家的桌上,霍水仙在厅里坐着,又站起来在厅里来回踱步两圈。
  半刻之后,他招来小厮,说:“你将这匣子原样给何大人送回去,就说无功不受禄,这礼太重,霍某人没有能帮忙的地方,受之有愧。”
  霍水仙身边的小厮叫渔石,年纪很轻,正是风流爱侨的时候,他拿着匣子一出门口,就撞到了新来的丫头,芦荟。
  芦荟腰肢一摆,细长的眉眼往渔石身上一睃,道:“去哪儿?”
  这声音细细的,有些轻佻,说不上不正经,但也绝说不上正经。渔石搂着匣子,勾着头,“不去哪儿,大人吩咐了事情,我出去一趟。”
  芦荟摸出一张帕子,大冬天的,她拉了拉小袄的领口,“哎呀,我这里起了个包,你帮我瞧瞧。”
  渔石没动,芦荟拉了渔石的手,“痒得紧,快帮人家瞧瞧。”
  渔石刚抬起头,芦荟手往他跟前一伸,“快给我瞧瞧,匣子里有什么好东西。”
  “别动,那是大人。。。。。。”
  两人一来一回间,匣子开了,里头轻飘飘落出来一张纸,纸落到雪地上,沾湿了一角。渔石连忙捡起来,“坏事了,这是要还给何公公的,这下湿了,怎么是好?”
  芦荟纤腰一甩,背过身去,“我可甚么都没瞧见,天知道你怎么把东西弄掉了,你等着大人打你板子吧。”说罢,竟一扭一扭走远了。
  渔石捏着一张湿了一角的房契,那头月满就来了,“哟,这是作甚,站在这里,你是要出啊,还是要进呐?”
  见是月满来了,渔石苦着一张脸,“月满姐姐,我将大人要还给何公公的房契弄湿了。”月满往前头一凑,“看你这小脸,苦瓜似得,要滴水了。来,我瞧瞧,甚么房契?”
  月满睃了匣子内的房契一眼,道:“无事,你到屋里停上几刻钟,这纸就干了。”
  。。。。。。
  “渔石转头回了屋子,月满在园子里站了一息,扭头就往外头去了。”
  霍青棠手里拿着一本书,璎珞坐在那头做针线,石榴道:“姑娘,婢子觉得月满有些不对劲,怎么见了渔石的东西,转头就往外跑。婢子觉得,她是不是。。。。。。”
  璎珞在那头道:“月满兴许是外头有人了。叠翠和她同吃同住,说月满做了男人里衣,还有袜子,都是送了人的。”
  石榴在青棠身后站着,“姑娘,婢子去跟月满一回就知道她怎么回事了,还有上次,蝶起小少爷房里失火,婢子也觉得奇怪得很,大家都醒了,怎么只得月满一个人在睡觉。”石榴捏着手帕,咬牙道:“姑娘说瞧见了放火的丫头,不如咱们把屋里的丫头都聚起来,挨个拷问。”
  璎珞在那头剪了线头,又拿起绣绷,道:“这个法子失火当天就该用,无奈咱们府里没个话事的,太太又那样,咱们姑娘还未出嫁,管起自家宅院,于理不合。”
  石榴叹息,“就是这个理儿。咱们姑娘还是个姑娘,总不能越俎代庖,夺了太太的权,这要传出去,还不知外头要把姑娘编排成甚么样子。照我说,拷问府里的丫头还不够,应该把张家的丫头都拉出来溜溜,到时候就知道张家是人是鬼了。”
  石榴有些不忿,她家姑娘说月满有问题,她便日日盯着月满,果真今天就瞧出毛病来了。先是一个芦荟惹了祸,再来一个月满打圆场,这一来一回的,说她们不是一伙儿,谁信呐?
  青棠放下书,从窗中看了外头一眼,道:“他说得不错,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石榴脑子慢一拍,直接问道,“姑娘,哪个他呀?”
  青棠脸上有些淡淡的笑意,璎珞瞥见,又看向那个装衣裳的箱笼,说:“打断皮肉连着筋,姑娘考虑清楚。”
  青棠与璎珞就似在打哑谜,石榴脸一偏,“璎珞姐姐,什么斩草除根,大姑娘在说谁啊?”
  

  ☆、买命的钱

  
  月满一出霍宅; 就被人跟上了; 媚春脚下穿着鳧皮小靴子,脚步轻快地跟着月满。月满也没去多远; 从霍家的巷子里穿到另一条小巷子,最后在张家绸缎庄的一家小铺子停住了。
  张家在扬州有许多绸缎铺子,在最旺的太平楼旁边有铺子; 在瘦西湖旁有铺子; 在次一点的城郊有铺子,最令张士洋满意的是,在全城太太媳妇的心中有一间铺子。
  是的; 说到布料,说到最新的花式和最贴近南直隶的形制裁剪,到张家绸缎庄来问一声,总能得到答案。
  张士洋就在他的一间小店铺里坐着; 这铺子地面儿不好,与风景不搭边,与权贵们的住处也不搭边; 唯一的好处就是旁边临着两家吃食店,那里头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传承上百年,据说前朝的一任国师八思巴就是这里的常客; 他尤其爱吃一种马奶混着鸡蛋制成的点心。张士洋也爱吃这种点心,他一度觉得自己与八思巴的智慧不相上下,如果他的出身再好一点; 或许今日他也是入朝封侯的命。
  隔壁老店实在老旧,改朝换代已经太久,隔壁店里还能找出来几样蒙古人用过的东西来,例如蒙古人所信奉的‘在马背上得天下’的精巧马鞍。张士洋也曾经想将隔壁店里挂在墙上的马鞍买下来,再转手卖出去,遇上懂行的行家,或许还能赚上一笔。不过隔壁的老头子不肯卖。
  张士洋坐在后院,舀一口点心到嘴里,绸缎铺的后院与隔壁店的后院相邻,他翘着腿瞧点心铺那老头的孙子,那小子不是个成气的,成日里浪荡在鸣柳阁,将来迟早要将他祖上的家业败坏个精光,到时候那套马鞍绝对是他张士洋的囊中之物。
  张士洋想得深远,此刻不仅想到了隔壁的马鞍,还想到以后如果将隔壁店铺买下来,留住人家的厨子,自己或许还能将这一样点心吃食发扬光大。往里头混点燕窝沫子,加上些许装饰,再翻上几倍价格,也是条来钱的道子。
  “老爷。”
  月满从前头走道穿进来了,张士洋伸出手,“你来啦?”
  月满穿着粉红的坎子,仔细一看,坎子包边还是缎面的,她拉住张士洋的手,笑道:“老爷又在这里坐着,准备偷师隔壁的手艺?”
  “调皮!”张士洋冲月满笑,笑得还挺温柔,媚春在小院子的廊檐上勾着,瞧见张士洋和月满之间的媚眼流转,差点生出一身鸡皮疙瘩。
  月满站在张士洋身后,替他揉肩,“老爷,今日有人去拜访过霍水仙,还拿着一张房契,是瘦西湖边上的,宅子三进,算下来要千两银。不过霍水仙没要,不知道甚么原因,霍水仙又让渔石给人家退回去了。”
  张士洋拉月满的手,“你就是聪明!”
  月满往张士洋身后一靠,“老爷哪里话,老爷才是真聪明,那日家里起火,老爷连霍蝶起一同烧了,谁也怀疑不到老爷身上来。”
  张士洋仰头看了月满一眼,“你回去吧,好生照看太太。”
  月满亦是识趣,弯身低声道:“婢子多嘴,老爷不要生气,婢子好不容易出来一回,还请老爷怜惜。”
  月满说了软话,张士洋腿脚不便,他将粉衫的丫头往自己怀里一扯,“今日不甚方便,改日再好生补偿你。”
  “老爷真坏!”
  。。。。。。
  “后头就是一些唧唧歪歪的废话,甚么‘我好想你啊”,甚么“盯住霍水仙啊”,就是这些了。”
  媚春一杯热茶倒进嘴里,道:“差点冻死我,他们在屋里卿卿我我,我在外头倒梁上吹冷风,少主,我说。。。。。。”
  伊龄贺手指敲在桌面上,他侧目看霍青棠,“杀不杀?”
  媚春跟了月满三回,只要她出了霍家,媚春就跟着她,看她去做什么事,又见了什么人,结果三次都是去与张士洋约会。
  快要到元宵,青棠想同霍水仙辞行,也没寻到机会。更兼之霍宅里养了一群张家的狗,青棠此刻要走,也有些犹豫。石榴在家里收捡行囊,她是打算要回苏州去的。璎珞跟着霍青棠出来,听伊龄贺开口便问‘杀不杀’。
  青棠没有做声。
  杀了张士洋?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张家财力雄厚,至少可以支持霍水仙再进一步后所需要的来回打点。
  霍水仙已经升任至扬州府五品守备,在州府衙内已经升无可升,他文官出身,将来若要升官,必会回京,然后入六部。
  进了六部,上峰一层层,要往上爬,钱财是最不能少的,张士洋就是霍水仙身边最忠诚的银库。
  霍青棠有她的顾虑,霍水仙还这样年轻,凭借他的才貌学识,爬上去只是早晚的事情,此刻折戟张士洋,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伊龄贺等待霍青棠的答复,而霍青棠顾虑重重,若以大局想,张士洋是不能动的,即使他虎视眈眈,想要蚕食霍家。
  “姑娘。。。。。。”
  璎珞开口,话说一半,又停了。
  媚春撇嘴,“你有话倒是说呀,咿咿呀呀的,急死人了。”
  青棠抬头,道:“你说。”
  璎珞在青棠身后站着,她双手叠在一处,目光平静,说话亦是缓慢,她说:“大姑娘,婢子以为,张家舅爷虽不能死,但他可以病,可以残。”
  “反正面部或身体有残缺之人不能入朝为官,就算张家舅爷将来想花钱捐官,或者丢开老爷单干,咱们也可趁此刻斩了他的机会,不要给他留后路。如此一来,张家的就还是霍家的,只要太太一天还在,张家就必须依附老爷,依附霍家。”
  青棠没有吭声,伊龄贺瞧了璎珞一眼,停了片刻,媚春率先拍手叫好,“璎珞,好呀你,你深藏不露啊!废了张士洋这样的主意你都想得出来,啧啧,将来是要干大事的人呀!”
  伊龄贺道:“索性让他做长久的瘸子,他也就安分了。”
  青棠看了璎珞一眼,璎珞目光里一丝波动都没有,似乎刚刚只是在策划一件与她毫无关系的闲事。青棠站起身来,道:“就如璎珞所说,废了张士洋。还有张氏,让她病得更重一点,人不要死,但也不要好起来了。”
  媚春拍手,“那好,我这就去办,然后我们就回苏州去,扬州这地儿,没啥子意思,还是苏州好玩儿。”
  青棠叹气,“还有黄莺,黄莺怀着孩子,杀不得,碰不得,但也留不得。”
  璎珞抬起头,“大姑娘,婢子以为,黄莺自有对手。”
  霍青棠睁开一双大眼睛,看着璎珞,问了句奇怪的话:“是不是真的?”
  璎珞微微一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大姑娘试试不就知道了。”
  两主仆说话似打哑谜,伊龄贺直接拍了一张银票在桌上,媚春呲牙,“少主,这桌饭八两钱,用不上这么大张的银票。”
  璎珞看青棠,伊龄贺道:“你别看她,她没钱,你们要将柳花魁赎出来,只怕比霍大人当初赎黄莺还要贵。”
  伊龄贺将银票递给璎珞,“收着吧,尽早去做。让柳丝丝与黄莺缠在一处的确是好方法,不管柳丝丝是不是心仪霍大人,两个知根知底的女人在一处,谁都占不到便宜。不过不知道霍大人怎么想,还有会不会对霍大人将来的仕途有影响,这些都未可知。”
  媚春手一拍,“好呀,原来你们在说这个,你们要将柳丝丝接出来,那柳丝丝愿意吗?”
  璎珞低头,嘴角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
  霍青棠截了话头:“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但只要熬过黄莺生产,以后就好说了。”她将银票拿在手里,同伊龄贺道:“我先拿着,日后还你。”
  伊龄贺笑了笑,“此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让谁去说动柳丝丝,这才是最关键的。”
  媚春‘吃吃’笑,“那还能谁去,肯定是霍大人去啊,柳丝丝心一软,保不齐马上就答应了。”
  青棠摇头,“让鸣柳阁的老鸨子去,我父亲不宜直接出面,柳丝丝见了他,会以为我父亲得陇望蜀,反而生出厌恶的想法来。”
  伊龄贺点头,“花魁都是骄傲的,有黄莺在前,霍大人现在又去表白心意,柳丝丝未必买账。兼且,霍大人未必对柳丝丝有意思,这样一来,兴许会坏事。”
  媚春咧嘴,“少主,你很懂女人?”
  青棠凑过去,在媚春耳朵里低语了几句,媚春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那我们就这样。”
  等青棠说完,林媚春扬起眉毛,笑道:“霍姑娘制不了黄莺,那咱们就找一个能制她的,这是不是就叫‘以毒攻毒’?”
  

  ☆、漫天要价

  扬州府富庶; 自打都是流水的知府; 知府的任期就没有超过两年的。正月十一,新任知府毛溪到任; 扬州众多同僚为上一任知府齐疏朗送别,送别宴地点就定在鸣柳阁。
  齐疏朗升官了,他五品的知府做完; 要升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使一职; 下属们客气话不断,唯有霍水仙坐在齐疏朗身侧,没有说话。他有些伤感; 尤记得去年春日,通判范锡夕调任苏州府,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
  守备霍大人的沉默阻挡不了下属们的热情,齐知府升官是好事; 断没有念念不舍流泪嗟叹的道理。霍水仙端起酒杯,同身边官运极好的齐疏朗道:“下官先祝齐大人高升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日后承蒙齐大人关照; 下官不胜感激。”
  齐疏朗笑了,笑得有些暧昧; 霍水仙饮下自己杯中酒,并没有留意齐疏朗脸上那种喜庆中带点好笑的神色。他说:“下官先敬齐大人一杯; 这一杯再敬大人,感谢大人在扬州城对霍某的照料,下官先干为敬。”
  霍水仙自己已经喝下两杯酒; 后头有执笔的师爷笑,“霍大人这是不舍齐大人啊,不若霍大人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