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无妾-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再重复购买。

  ☆、第270章

赵宜菲津津乐道地说完了大老爷一家的全灭下场,幸灾乐祸地道:“这有些东西啊,命里是你的,怎么着也跑不了,命里不是你的,怎么样也抓不住。大老爷坏事做尽,非要抢了我们家的爵位,结果呢,到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她此时在这里尽情地嘲笑她大伯一家,却不知道再过些时候,她说的这些话也同样能用到她身上。
    采薇默然片刻,忽然问道:“那宜芳姐姐呢?”大老爷那一家子里,她也就对宜芳略有几分姐妹之情。
    “她呀——”宜菲故意拖长了调子,她虽和宜芳是从小一道长大的,且宜芳性子温柔,待她比她同父异母的嫡姐宜芝还要更好些,可只因为是大老爷的亲生女儿,也一样被宜菲给恨上了。
    “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大老爷一家灭门的时候,大太太没躲过去,但她这个嫁出去的女儿倒是逃过一劫。哼!也是先前把家分了,不然三房、五房也得被大房给牵连进去。”至于她们四房,她哥哥早被追债的人打死了,只剩她一个出嫁女,再说她还抱着孙右相这棵大树,那是怎么样也牵连不上的。
    采薇听出她口气里竟是还有那么几分遗憾,这三房和五房好歹和四房同属嫡支,比那大房不知亲近多少,她竟也盼着人家倒霉。一晃几年过去了,这赵宜菲还是和从前一样,盼着这世上所有的好都落到她头上,恨不得其他人通通都倒大霉,好越发衬托出她的得意优越来。
    她见宜菲脸上又露出那种幸灾乐祸的神情,便知道大老爷一家被问斩之后,宜芳只怕多少还是受到了些连累,嫁到那样一个一味宠着妾室的夫家,先前娘家人在时,日子总还是能过下去,如今连撑腰的娘家都没了,只怕处境更是堪忧。
    就听宜菲嘻嘻笑道:“她虽然躲过了掉脑袋,可是却躲不掉被那陈家给休了的弃妇命,啊哈哈哈!”
    “其实她在陈家早就不得宠了,不对,打从一开始,她那夫君就没宠过她,连新婚之夜都不能把男人留在她房里,也就难怪,让那宠妾花姨娘抢在她头里怀上了孩子。结果那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给掉了,花姨娘说是宜芳嫉妒她有孕,给她下了红花害她,无论宜芳怎么辩白,陈家没一个人信她。”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有什么样的娘就有什么样的女儿。谁让她亲娘就是个专会给妾室下药毒害子嗣的毒妇呢?做女儿肯定也把她娘那些恶毒手段学了个十成十。听说当时陈家就想休了她,只是碍着大老爷当时还做着户部尚书,这才勉强忍了,把她关到佛堂里命她思过。后来大老爷一倒,她还想做她的陈家少奶奶,做梦!要依我说,陈家没把她弄死那都算她命大。”
    采薇在心里轻叹了一声,她知道宜芳是被那花姨娘给陷害的,在当年大太太害姨娘们堕胎之事被查出来之后,看到自己母亲受到的那种惩罚,她又怎会再去重蹈覆辙着。更何况,宜芳一向是那样的温柔胆怯,也是大房一家中唯一一个还有些善心善念之人,她是做不出害人那种事儿的,结果到头来,反被花姨娘给栽赃陷害。
    “那宜芳姐姐被陈家休了之后呢?你可知道她的下落?”
    想她父母兄长俱亡,一个亲人也没有,又被夫家休弃,按《大秦律》被夫家休弃的女子是无权索回自己的嫁妆的。宜芳既无亲人可依又无钱财傍身,天下虽有茫茫之大,却又有何处可让她一个孤女安身立命?
    “好像是出家做了尼姑,我也是听旁人说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她一个被人扫地出门的弃妇,除了剪了头发去做姑子,还能有什么出路?”
    “还有宜蕙姐姐,”宜菲已经懒得再提宜芳,转口又说起她另一位堂姐的下落来。“她公公的伯爵被褫夺了,一家子都被贬为平民,听说回广西老家去了。还有我那好姐姐宜芝,哼哼!和她那断了腿的老公在燕京城破时就没跑出来,至今仍是下落不明,只怕啊,早就死在鞑子的刀下,不在这个世上了。”
    她摸着肚子,洋洋得意地道:“当年伯府里的姐妹们,一个个的都瞧不起我,仗着她们是嫡出,不是嫁过去做了伯爵家的世子夫人,就是嫁给到相府、尚书府里头去做少奶奶,个个都觉得比我嫁得好,嫌我去给人做妾是丢人现眼。可是现下看来,倒是我这个当初嫁的最不好的,如今过得最好最是风光,王妃姐姐,你说是不是啊?”
    采薇早在她提到宜蕙和宜芝时就走了神,宜蕙一家在广西老家,日子过得温馨和美,听说宜蕙是先开花后结果,在产下一个女儿后,又生了一个儿子。
    至于宜芝夫妻,根本就不是什么下落不明,在燕京城破时被秦斐暗中派去的人护着逃到一处安全的所在。当时宜芝已有了身孕,崔护等她平安产下儿子,出了月子,才带着她们母子到四川去给张进忠做了军师,采薇离开泉州前听到关于他们夫妻最新的消息是,宜芝又有了身孕……
    宜菲见采薇不搭理她,愤恨无比地瞥了她一眼,其实在这些姐妹里头,她最憎恨的便是这个表姐周采薇,看到她那些堂姐们日子过得不好,她固然开心无比,可若是能看到周采薇也倒个大霉,譬如失了宠、生不出儿子、再被人休了什么的,她绝对做梦都会笑醒。
    她倒是想给周采薇使些绊子的,只可惜她的相爷一脸严肃地跟她说过,在周氏生下孩子前无论如何都得保她平安,她除了丢给周采薇几个白眼,再话里话外的讨些便宜外,竟是什么真格的也做不了,只能坐在这里干瞪着采薇的背影生闷气。
    这周氏,竟然丢下一句“累了,先回去歇着了。”站起身来就走了,把她一个人晾在这儿,真是气死她了。宜菲一边磨牙,一边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等采薇生下孩子后,看她要怎么收拾她,让她好生见识一下她这右相夫人的厉害。
    采薇刚一回到长秋阁,就听到圣宁殿那边的信儿,说是只烧毁了两间偏殿,但是却没能把麟德帝给从里头救出来,因为在圣上起居的寝殿里,他们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圣上的人影,只找到了一口棺材,里头放满了冰块的棺材。
    “太后娘娘带着人匆匆赶过去时,就见一堆朝臣围着那口棺材在那里跪地大哭,原来啊,那棺材里躺着的不是别人,竟然就是当今圣上呢,想不到圣上他竟然……”金英将她打听来的消息上报给采薇知道。
    原来这才是崔左相的真实意图,纠集一帮文武大臣在朝堂上质疑她腹中骨血的血统,并不是崔相一派的一击必杀。若能毁了自己的名节,固然更好,若是不能,也能声东击西,借着宫中失火,还有大臣们都在,把所有人领到麟德帝的寝宫门口去,好把麟德帝已驾崩多时的这一事实暴露在众人眼前。
    为什么圣宁宫那火起得那么是时候?安放麟德帝遗体的冰棺肯定是被孙太后放置的极严密的,又怎会那么容易就被人给翻出来?因为这都是人家预先安排好的。
    只靠崔成纲一个人,他还不能在内宫里掀起这么大的浪来,难道安成绪在被孙太后革职撵出宫后,和崔成纲联起手了?
    毕竟安成绪执掌黑衣卫和宫禁多年,他又一向心思细密、老谋深算,就算被免了职,手心里肯定还是攥着几个可用的心腹宫人,还有依旧忠于他的一些黑衣卫,帮他在宫里找找棺材、放放火什么的,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宫里可还有哪些地方也起了火吗?”采薇想了想,突然问道。
    “听说太后住的慈庆宫也起了火,但并不怎么厉害,只是将太后素日礼佛的小佛堂给烧了,倒是颖川王他们住的院子烧得极是厉害,不但烧死了几个侍卫,房子也全烧毁了,再不能住人了,听说崔王妃现正闹着要出宫回娘家去住呢!”
    采薇思绪如电,马嬷嬷曾说麟德帝留下一纸要秦斐继位的遗诏,或许那道遗诏就藏在被烧了的小佛堂里,安成绪的人知道遗诏放在哪里,却偷不出来,干脆就一把火烧了。
    颖川王所住的宫院也被大火烧毁,正好能让他趁机搬出来,摆脱孙太后的人对他的看管。
    崔成纲和安成绪这一招釜底抽薪可真是妙啊!只要将麟德帝之死召告给天下人知道,再把遗诏一烧,那么不管孙太后怎么打算,是立秦斐为帝也好,还是找个长得像麟德帝之人来假冒也好,全都是白搭。
    采薇能破了崔相对她名节的污蔑,是因为她早有防备。当她人还在扶桑时,就担心将来回国后会被人在她的名节一事上做文章,当时就用了些小心思在未雨绸缪,像是请天皇隐瞒她到扶桑的真实日期等等。等她听说崔相那边有所动作时,更是让马嬷嬷去给孙太后出了个主意,换了宜菲先去做她的替身,挡掉了崔相安排的那六个大夫。
    而对崔、安二人揭开麟德帝死讯这釜底抽薪的一招,她虽然想到这种可能性,却不曾料想到他二人竟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将了孙太后一军,不过就算她猜到了,她也不会告诉给孙太后知道。
    让秦斐的哥哥颖川王登基总比孙太后找来一个冒牌货假扮麟德帝要好的多吧?至于崔相一派虽不乐意她生下儿子,但只要他们还有些脑子,知道孰轻孰重,暂时应该不会对她下手。
    而她要的,也就是这几个月的时间,她不会被动地只是待在这宫里等秦斐来救她,她要想办法看能不能自己先逃出去。

  ☆、第271章

当采薇已经开始盘算逃出这大理行宫的具体法子时,孙太后在她的慈庆宫里终于睁开了眼睛。
    她已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在儿子去世后的这大半年,每天都过得焦虑不安,生怕被人知道麟德帝已死这个大秘密。哪知她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等她赶到圣宁宫,看到她千藏万藏的儿子的棺材都被人打开了,尚未腐坏的遗容被一堆大臣在那里瞻仰号哭着,顿时就昏了过去。
    等她好容易被太医救醒,一听麟德帝留给她的遗诏也被一把火烧没了,气得一口血就喷了出来。
    但吐完了血,她脑子反倒清明起来,一把抓住她侄子孙承庆道:“你还坐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去把秦旻那个贱种给我杀了,只要杀了他,没了遗诏又如何,他一样坐不上这把龙椅?”
    她能想到的,孙承庆早就想到了,可是想到就能做到吗?早在麟德帝刚去世的时候,他就想神不知鬼不觉的也让颖川王一病而亡,去陪他的叔叔。
    可人家不但各种防范严密,甚至还将计就计,有一回逮住他们这边一个想要暗中下毒之人,靠着朝中有左相撑腰,险些把他也给牵扯进去。闹了那一场之后,玩阴的是不行了,明面儿上料理人家吧,人家一不当官二不参政,就待在自己的院子里养病,实在找不出什么罪名来。
    虽说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在刚给人下毒未遂之后,再给人炮制个罪名出来,这也太显眼了,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今他们孙氏一族对朝堂的控制力可是大不如前,根本就做不到一言堂啊!
    别说朝堂了,就连一向被他们牢牢控制的宫禁,眼下看来也再不是铁板一块。当他听说颖川王住的宫院也起火了时,他原本还眼前一亮,命黑衣卫想办法趁机让他一家人全都烧死在里面。哪怕先把人弄死了再丢到火里头呢,都没关系,反正全推到火灾上就是了,只要人死了,再追究他怎么死的,还有意义吗?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虽对颖川王下了必杀令,可是领命而去的那一支黑衣卫却没有依令行事,因为他们心中唯一承认效忠的头领不是孙承庆,甚至也不是孙太后,而是安成绪。
    尽管在两万黑衣卫中仍然效忠安成绪的不到二千人,在宫中可用的更是不足二百人,但就凭这一百来人的临阵倒戈却已足够。
    “太后姑母,”孙承庆咽了口唾沫,艰难地道:“侄儿早在半个时辰前就派人去杀他了,可……可……可还是被他跑了……”
    “他不是被黑衣卫看着吗?你又派了人去杀他,这宫里还有禁军,他怎么能跑?”孙太后完全不相信。
    “黑衣卫里出了叛徒,他们不但不听我的,反倒还护着颖川王一家,出了宫门,去到崔老贼那府上去了。”
    “什么?黑衣卫里竟然……竟然还会有叛徒?”这黑衣卫虽说是洪武皇帝所建,只效忠当朝天子,可是早在她当上太后之前,她就已经通过安成绪牢牢的把这一支皇室的暗卫给攥在手心里了,他们对她效忠了二十多年,她从没想过这支最忠心的卫队竟然也会背叛她?
    “都是安成绪那老贼,他不过就是姑母的一条狗罢了,竟然不忠心侍主,借着姑母让他做黑衣卫大总管的机会,悄悄的从里头笼络了一伙人做他的私兵。明明是他办事不利才被免职,他不但不思己过,反倒怀恨在心,公然帮着崔老贼和咱们对着干,真是个吃里扒外的狗奴才!”
    可是事已至此,他们便是再怎么咒骂安成绪,将他骂个狗血淋头,也是于事无补。
    “那咱们往后……怎么办?”孙太后问道,声音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这,侄儿会将黑衣卫和宫中上下再梳理一遍,将混在里头的安成绪的奸细全都揪出——”
    孙太后一拍床榻,怒道:“我是说皇位?”
    这一下孙承庆答不上来了,麟德帝驾崩的消息已经传开,遗诏也没了,颖川王又从他们手里跑了,真到了朝堂上众臣议立新君的时候,他们这边是半点优势也没有。
    或者,还有那么一线转机……
    “姑母,”孙承庆小声道:“要不咱们给临川王去一封密信,让他带兵回来……争位,毕竟和秦旻比起来,斐儿和咱们总要更亲近些……”
    他知道自家姑母对先懿德太子这两个仅存的儿子是都不怎么待见,要是真想让秦斐继位,早把遗诏拿出来了,就连把临川王妃生的儿子过继给她做重孙,也是他们一堆人劝了她好久,她才答应下来的。
    可眼下,除了把秦斐推出来和秦旻争位,他们还有别的办法吗?秦斐和他们孙家沾亲带故,让他上位总比他哥秦旻要好得多,一旦秦旻上位,崔相一派坐大,那他们孙家可就彻底失势了。
    然而无论他再怎么跟他的太后姑母剖析这里头的利害,孙太后却始终面无表情,最后只回了他一句,“本宫累了,你先下去吧!”
    孙承庆无奈之下,只得先告退出宫。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穿着朝服跑到宫门口要求举行朝议,除了立即为大行皇帝发丧哭灵外,更是纷纷提出国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便是要赶紧另立新君。
    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孙太后那唯一的傻孙子——七皇子,因为养在慈庆宫里,被那一场火给吓到了,得了惊厥之症,正抽风的厉害,孙太后忙着看护孙子,哪还顾得上外头这帮朝臣闹腾,直接命孙承庆带着黑衣卫去把他们统统赶走。
    她能吩咐出来,孙承庆却不敢照办,现在已经有一大半朝臣都倒向崔成纲了,他要再过来把人都撵走,那岂不是把朝中大臣们都给得罪光了。
    他只得站出来苦口婆心的去劝宫门外的诸位朝臣,说是眼下七皇子病了,太后无心朝事,等七皇子病一好,立刻便会举行朝议,议立新君。
    可是任他说得口干舌燥,谁理他呀?崔相一党是不会理他的,其他中立的大臣虽不是崔相一党,可这一回也觉得崔相说得有理,当务之急除了给先帝发丧、另立新君外,还能有什么更要紧的事儿?这要是晚了,别又冒出来一堆藩王争着抢着僭越称帝,惹出一堆乱子来。
    孙承庆本就已经是疲于应付,结果又有几个大臣开始质问他为何先帝已驾崩多时,尸体都快臭了却还秘不发丧?还有颖川王昨日为何险些被火烧死等事,更是让他焦头烂额。他看向某人,明明这火是姓崔的老贼指使人放得,结果背锅的却是他们,真是要多冤有多冤。
    眼见日已过午,这帮大臣却还是不肯散去,甚至还弄了个联名上书,一致要求立颖川王秦旻为帝,直接就在宫门口跪倒了一地,若是孙太后不给个回复,他们就不起来。
    崔相立秦旻是存了些私心,可在旁的大臣看来,这自古以来,帝位传承,那都是立嫡立长的,麟德帝仅有的儿子不到十五岁,又是个傻子,自然是不成的,余下宗室里最近的一支就是先懿德太子留下的两位成年郡王了,颖川王既然居长,那自然该当立他为帝。
    这帮大臣也都知道孙太后的私心,知道这位太后娘娘必不会痛痛快快地答应他们所请,都做好了长期请命的准备,打算在这宫门外跪它个三五七天的,看这老太婆答不答应。
    谁知情势却远没有他们想的那般严峻,他们才跪到傍晚时分,宫门就从里打开,孙太后坐在凤辇上出来了,没等众臣再说些慷慨激昂、骈四骊六的官话,她就已答应了众臣所请。
    “立颖川王为帝,本宫无异议,只是这登基大典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