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桐-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安长公主带着绿云,从角门进了宝林庵,直奔她专用的那个清修小院。
    小院门口,站着寂明师太,寂明师太看起来格外神情气爽,迎着福安长公主,双手合什笑道:“公主今天气色真好。”
    “嗯,慧宁师太来了?她来干什么?”
    “嗯?公主前儿不是说,想听听法华经?”寂明师太有几分怔神,“若论法华经,京城一带,就数慧宁师姐最精通不过,公主不是说,请慧宁师姐过来,先讲一卷给您听听?”
    “喔,是,我想起来了。”福安长公主立刻想起了这件事,她确实说过,也确实忘了,“等我做完早课,就请慧宁师太过来吧。”
    福安长公主跨进门槛,却没有请寂明师太进去的意思,寂明师太停在门槛外,看着福安长公主转过那座充当影壁的假山,呆了片刻,才转身回去。
    这些天,她心里一直十分不安,可是,唉,那是周家,那是贵妃,未来的太后,她能怎么样,她敢怎么样?公主是个明白人,必定能体谅她的不得已。
    李桐跟着慧宁师太进了宝林庵。大雄宝殿内,宝林庵里的诸比丘已经准备好,要开始做早课了。
    静林迎出来,往大雄宝殿内让两人,“师太一会儿就来,刚刚交待过,请慧宁师太和李施主先一起做早课。”
    进了大殿,李桐刚刚在慧宁师太旁边的蒲团上跪好,寂明师太就从后门进了大殿,冲慧宁师太合什致了礼,径直走到佛前,拿起磬锤,铜磬声响了一声,木鱼声跟着响起,殿内悠扬的诵经声起,早课开始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四章 清修的公主2

李桐悄悄瞄着四周的动静,刚刚进来时,她已经看过一圈了,福安长公主没在殿内,这会儿也没再见有人进来,不是说,福安长公主日常修行起居,都是和宝林庵诸人一样的么?
    昨天,她在宁寿庵听经,听慧宁师太说到今天要过来给福安长公主**华经的事,就动心思求了慧宁师太,跟了过来。
    她见过一回吞金求死的人,那份痛苦,让人看都不忍心多看,福安长公主据说就是吞金死的,那么位生而幸运、一生荣宠的公主,为了什么,竟要这么求死?就因为杨太后指给她的那桩婚姻?
    和从前几十年****夜夜时时不停的折磨,以及她临死前撕心裂肺的悔痛相比,要是嫁人时就知道会是这样,她也许也会吞下一匣子金块吧。
    神思恍惚中,早课很快就结束了,寂明师太热情的招呼慧宁师太和李桐,先往后院她的静室喝杯茶,等着福安长公主的传唤。
    刚出了大殿,迎面过来的小尼姑就上前传了福安长公主的话:请慧宁师太和同来的施主过去说话。
    李桐有几分意外,她没想到福安长公主竟然直接请她一起过去,忙跟在慧宁师太后面,跟着小尼姑一路往庵后走,寂明师太跟到院门口,停下没敢跟进。福安长公主的规矩,她不敢违背。
    李桐转过那座垂着青翠藤萝的假山,眼前的阔朗让她下意识的睁大了眼睛。
    院子左右,用两道老榆木花架,代替了抄手游廊,长长的花架上爬满了生机盎然的蔷薇,这会儿蔷薇已经开了,却还没有盛开,碧绿浓翠中,点缀着早开的粉白深红的小花,显得格外清雅。
    正对面三间正屋,比正常的正屋宽出一倍,一半留出来,做了极其宽大的前廊,廊下,正中放着张低矮的罗汉塌,东边摆着张长案,长案上垒着几摞书,西边则放着茶炉茶桌,空余的地方,错落有致的摆着几十盆各样兰草。
    福安长公主正坐在茶桌旁,不紧不慢的推着茶碾。
    “长公主安好。”进了前廊,慧宁师太合什稽首,李桐落后慧宁师太半步,跪了下去。
    “这里是方外之地,不讲俗礼,你也坐吧。”福安长公主示意慧宁师太坐,斜着李桐道。
    李桐还是行了大礼,这才站起来,坐到慧宁师太旁边的椅子上。
    “你是跟着宫里出来的嬷嬷学的礼仪?”福安长公主摆出三只杯子,用银匙将碾好的茶粉放进杯子,看起来很随意的问道。
    李桐的心一下子提起来了,她疏忽了,从前她从晋王立为太子后就常常出入宫廷,宫廷那套礼仪,熟的浸入了骨子里,这一跪拜,就现出来了。
    “那倒没有,”李桐心思转的飞快,这事没法解释,只能不解释。“我也不懂这个,这是第三回听人说我学的是宫廷礼仪了。”
    “喔。”福安长公主手上的动作停了停,侧头看着李桐,李桐迎着她的目光,坦诚相视。
    “那倒是……挺有意思。”福安长公主慢吞吞说了句,就没再说话,分好茶粉,提起小银壶,冲了三杯茶,先推一杯给慧宁师太,自取了一杯,示意李桐自取。
    三人安静的喝完了杯中茶,慧宁师太放下杯子,看向福安长公主,她讲究寡言,能用眼神的,基本上就不说话。
    “法华经我看过几遍。”福安长公主示意东厢的长案,“也收了几本,这几本都不太一样,师太先看一看这几本经,既然不一样,必定有伪有真,先去伪存真,然后再讲经学法,这才是正理,师太说是不是?”
    “极是。”慧宁师太欠身应了两个字。
    “那就请师太先看一看那几本经书,你陪着我走一走。”福安长公主站起来,李桐忙站起来,跟在她身后,穿过上房旁边的宝瓶门,从小小的后园子里穿出去,就是宝林庵的后山。
    “怎么想起来跟着慧宁师太过来?”出了宝林庵,福安长公主开口就问了这么一句。
    李桐被她问的一个愣神,这可真够直截了当的!
    “慧宁师太在法华经上造诣深厚,可她讲究寡言,听说她要给长公主讲经,机会实在难得,就求了师太,跟过来了。”
    “喔。”福安长公主斜着李桐,“你母亲乐善好施,宁寿庵至少有一半是你们李家给盖起来的吧?你要听法华经,还用得着找这样的机会?”
    “慧宁师太专心修行多年,这样的俗务,听说她已经很多年不听不闻了,而且,我是信众,可一没皈依,二来也没在佛法上花过什么功夫,想听听法华经,也不过就是听听而已,既没有多大的愿心,听了之后,只怕也不过尔尔,若没有今天这样的机会,并不敢去打扰慧宁师太。”
    李桐答的很小心,这位长公主,锐利而且极不客气,和她看起来柔弱玲珑的外表极不相称,这样的性格,让她很意外。
    “嗯。”片刻,福安长公主才嗯了一声,“倒是守份。”
    李桐暗暗松了半口气,这是好话。
    “你刚成亲,怎么就搬回娘家住了?”两人沉默着走出几十步,福安长公主先开了口。
    李桐忍不住干咽了口口水,这位长公主,可真够不客气的,还是,就跟她这么不客气?
    “我摔伤了额头,头脑受了震动,大夫说要静心静养,最好常听听佛法经文,姜家在城外的别庄一来遥远,二来荒废多年,收拾起来不容易,所以我就只好先住到娘家的紫藤山庄,这些天,天天到宁寿庵听听早晚课,觉得好了不少。”
    福安长公主转进旁边的亭子,侧头看着跟进来的李桐,斜斜的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慢吞吞道:“胡说八道。”
    李桐愕然看着福安长公主。
    “我打听过你,你听出来了是吧?”福安长公主旋了半圈,面对着李桐,李桐点头,她没隐瞒,她也不用否认。“既然知道我打听过你,还跟我说这些鬼话?”(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五章 清修的公主3

“不然还能怎样?”李桐苦笑,“能说什么?”
    福安长公主看着她,半晌才接着道:“我看你也不象是个没手段的,不过就是小妾下人不安份,为什么不出手料理清爽?象你这样,避得了一时,难道还能避得了一世?”
    李桐转头看向远处,从前她确实料理的十分清爽……
    “料理的再好又怎么样?不一样是明月照了渠沟?”李桐低声答了句,福安长公主呆了下,脸色微黯,顺着李桐的目光看向远处朝阳下的青翠。
    “你阿娘很让人佩服。”过了一会儿,福安长公主转身出了亭子,往高处走了一段,突兀的冒了一句,象是很感慨。
    “是。”李桐有几分奇怪,却只答了一个字,在这位长公主面前,她觉得还是能少说就少说才最好。
    “你是在京城长大的?”两人上到宝林庵后山山顶,福安长公主背着手,居高临下的打量……就是打量,而不是欣赏……着四周的景色。
    “算是吧,我三岁那年就跟阿娘搬进了京城。”李桐站在福安长公主后面半步,看着背着手的福安长公主,她怎么看都不象一个修行多年的人。
    “京城是块福地,城内城外胜景很多,衣食住行,无一不便。”福安长公主远眺着京城。
    “是,应有尽有,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在过节,天天都有热闹看。”可她讨厌过节,更讨厌天天过节,过节的时候,她这只陀螺就转的更加头晕眼花。
    “天天都有热闹看?你以前经常出去玩?”福安长公主的关注总是在另一面。
    “是,阿娘不约束我这些,阿娘常说,做姑娘时要好好玩一玩,等嫁了人,再想玩可就没功夫出去玩了。”
    “我小时候,也常出去闲逛,我记得有一回在西瓦子看到有人用脚勾着根横杆,头朝下吃泡饭,一大碗,连汤带饭,竟然比我们坐着吃的还顺畅。”福安长公主带着笑意,“没想到还有人靠这个吃饭,我那时候觉得这个行当最好,又吃的痛快了,又挣了钱,那时候淘气,回到宫里,我就学着他那样,倒挂在炕沿上喝茶,结果呛着了。”
    “长公主说的是张三的倒吃冷淘,我很小的时候,看到过一两回,是张三的儿子表演。”李桐想着她看过的那一两回,遥远的已经褪了色。
    “原来是父子相传的技艺,现在还在西瓦子里倒吃冷淘挣钱?”
    “早就没有了。”李桐顿了顿,“有一回,张三的儿子倒吃冷淘时呛进了肺里,病了半年多死了,现在京城没人再做这个。”
    福安长公主呆了呆,“人生于世,都是这么艰难。”
    “现在西瓦子往东又扩出来四五亩地,盖了几幢楼,有两幢楼里,是专门听小唱的,还有几幢,专门看胡旋,象相扑、叫果子这些杂耍,现在多半在金明池一带了。”李桐岔开了话。
    “小唱也就这二十年才兴起来的,胡旋儿……”福安长公主不知道想到什么,似有似无的‘哼’了一声。
    李桐看着福安长公主,谨慎的闭上嘴,小唱是因为周太后的喜好,最近二十年才在京城风行无比,至于胡旋儿,那是因为周贵妃最爱看,听说她还会跳,跳的还不错。
    福安长公主这话,不好接,也没法接。
    “去过樊楼吗?”福安长公主回头看着李桐,李桐点头,“常去,他家入炉羊、煮白肉、和菜饼,还有一样桐皮面,京城最好。”
    “原来是为了吃,难道不是为了求姻缘去的?”福安长公主笑起来。
    “我家和樊楼东主汤家有点儿来往,我见过那位少奶奶,姓宋,我见她的时候,她五十来岁,手里拿着佛珠,人很瘦,很老,阿娘说她日子过的太熬心。”
    “太熬心?怎么说?”
    “那位少奶奶娘家就在香水街后巷,家境很平常,汤家是山西人,福隆钱庄就有他家的本钱,他家还有许多盐引,在南方有十几座茶山,往关外贩茶砖,汤家是行首,长公主刚才喝的笼山白茶,就是汤家茶山出来的。除了有钱,汤氏族里读书中举、中进士的也不少,汤氏族学在山西很有名,现在朝廷里的江西籍官员,有不少都在汤氏族学附过学,宋氏那样的家境,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嫁进这样的人家,艰难可以想象。”
    福安长公主听的很专注,“这个宋氏能立住步,活到五十多岁,也不简单。”
    “嗯,阿娘也这么说,汤五爷……就是宋氏的丈夫,那位少东家头脑简单、性子冲动,有脾气没本事,以怜香惜玉自许自傲,在外面遇到他觉得应该怜惜的美人儿,就一定要管到底,家里小妾成堆,什么样的人都有,连带着孩子的寡妇,他也要接回家照顾怜惜,外室一个接一个。好在,宋五奶奶福运不错,进门三年生了两个儿子,她也就这两个儿子,如今一个儿子已经中了举人。到樊楼,吃吃东西就算了,求姻缘……还是算了。”
    李桐苦笑摇头。
    “繁华之下,一片狼籍。”福安长公主叹了一句,“这汤家还真是挺会做生意。”
    “嗯,汤家老太爷……”李桐顿了顿,现在这位老太爷,并不是她从前打过交道、合作过的老太爷,“汤家家主接替,不是父子相承,而是从嫡系同一代人里挑选,嫡系男丁,到了一定年纪,都可以进家族挑门生意,或是领一笔本钱去做生意,各凭本事,挑家主时,二十个族老,再加上族长,每人都是一票,过三分之二才可以。”
    “你知道的不少。”福安长公主看向李桐的目光满是说不清的意味。
    “都是生意人家,再说,这些也不是什么隐秘事。”李桐有几分恍然,她也有了几分自觉,除了和阿娘在一起还好些,和别人说话,她没法象真正十几岁的青春少女一样,毕竟是有过几十年经历的人,那份青春的天真烂漫早就没有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六章 问罪1

“你这个年纪,这份心境,难得。”福安长公主上下打量着李桐,“就是显的太老相了些,走吧,慧宁师太也该看的差不多了,以后,有空的时候过来,陪我说说话。”福安长公主转身往山下走。
    “好。”李桐应了一声,有几分纳闷,她来确实是存了想结交福安长公主的想法,可在福安长公主几句极不客气的问话后,她已经打消了这个主意,这不是个好结交的,可这会儿……就因为她说了汤家这些事?
    对这位长公主,她全无头绪。
    回到宝林庵,慧宁师太已经理出一卷法华经,三人就在廊下,一个讲两个听,讲了半个时辰,福安长公主示意绿云等人进来沏茶,让慧宁师太歇一歇。
    李桐站起来,转眼就看到水莲冲她使眼色,忙出来,走到花架下,水莲低低道:“刚刚万嬷嬷打发人来,说世子爷到山庄了,说是要找您问几句话,万嬷嬷说,和世子爷说了,您到庵里听经去了,要听一天,傍晚才能回,请世子爷改天再来,可世子爷说,一定要等到您回去,一定要问了话再走。”
    李桐心里一跳,他要问她什么话?问从前还是问现在?
    “万嬷嬷既然说了咱们要傍晚才能回。”李桐回头看了眼坐在廊下喝茶的慧宁师太,“这经还要讲一会儿,回去也确实要傍晚了。”
    “姑娘,要不要……毕竟是夫妻,世子爷能来,姑娘不好……”再拿架子这话,水莲没好说出口。
    “他来,不是你想的那样。”李桐明白水莲的意思,“而且,就算他这趟来,真是来请我回去,也不是你想的那样,别想好事了,你想的那些,都是妄想。”
    “好。”好一会儿,水莲才难过的低低应了一句。
    慧宁师太的法华经,一直讲到午饭时分,福安长公主回别院休息,李桐和慧宁师太在宝林庵吃了顿素斋,慧宁师太打坐,李桐睡了片刻,这才上车离开宝林庵。
    将慧宁师太送回宁寿庵,又喝了杯茶,说了一会儿话,再回到紫藤山庄,天边已经晚霞灿烂。
    姜焕璋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真的等了一整天,他在这间花厅里,竟然直坐了一整天。
    这间花厅,这周围,这些下人,这座山庄,透着让他极其熟悉、极其习惯的气息。
    这座山庄,他无比熟悉,他来过好些回,山庄门口没有那架紫藤,这座花厅……还和原来一样,顾氏最爱这座花厅,前看水后有山,她常常说,她要在这里这么懒散的坐到老……
    在这里,他仿佛一步回到从前,回到了他的绥宁王府,回到了那些烈火烹油、锦上添花的日子……
    李桐站在花厅门口时,姜焕璋正捏着杯茶,出神的看着满湖的碧叶荷花。
    李桐抬手敲了下门框,姜焕璋一个机灵,杯子里的茶水洒到手上,侍立在旁边的文竹忙上前接过杯子,递了帕子给姜焕璋擦手。
    “都下去吧。”李桐吩咐文竹等人。
    “你还知道回来!”姜焕璋本来心情很好,这会儿,也许是因为等了一天,也许是因为刚才的失态,也许,是因为看到了李桐,心情直落下去,忿怒开始往上涌。
    李桐目无表情的看着他,没答他的话,她懒得理会他。
    “难道她们没告诉你,我来了?”
    “告诉了。”李桐走了半步,在靠近花厅门口的鹅颈椅上坐下。
    “你这话什么意思?”姜焕璋被李桐这句‘告诉了’答愣了,怎么说半截话,告诉了为什么不立刻回来?
    “意思是,我知道你来了,已经知道了。”李桐打量着姜焕璋,好象在看一个陌生人,现在的他,对她来说,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