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随曹操-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对部队地指挥不能只用炉火纯青形容。而是已经上升为一种艺术。
    曹铄自问如果和那敌将易地而处。恐怕早就被挤进黄河了。不过敌将就算是再厉害。也不可能逆势了。在这种绝对地实力面前。任何高超地指挥艺术也是白费。再加上太史慈率领地侧击部队。现在袁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就在这个时候。文聘水军终于再次出现。大局已定。他们虽然没有能够截住袁绍。但是却也成功地隔断了交通。刚刚上岸地蒋义渠只能憋住黎阳城里。那些个羊皮子一步也不敢南下。唯恐曹军水军趁机攻城。
    深为对面的武将不值,他命令士兵停止攻击,派出劝降。
    沮授看着曹地信使,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他的宗族都在冀州那里,如果他投降了曹操,那么他地宗族都要受到连累。算了吧,还是奋战到最后一刻吧,起码自己的忠义之名能够响彻冀州,为宗族挣得一份荣耀。
    曹铄了口气,大令:“部队听我命令,后撤十步!”
    沮授疑惑地看着后撤地曹部队,现在他们已经占尽了优势,怎么突然后撤了呢?不过他的疑惑并没有维持多久,头上地飞石就为他解决了困惑。现在河岸上人挨着人、人挤着人,随便一块飞石就能砸倒五六个人,更别说那具有毁灭力的火油蛋了。
    刚刚郑磊的一炮正好命中敌人中心,士兵们按照他的测绘数据开始调整弩炮的射击角度。文聘站在船上,看着黄河南岸乱成一团的袁军士兵,心里乐开了花。不过表面上他还是绷着脸,努力保持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将风范,可是他激动颤抖的声音已经出卖了自己的心情。他兴冲冲地抢过郑磊的指挥旗,大声下令:“鱼油蛋两发,目标南岸沿线,角度不变,齐射!”
    黄河南岸遂成一片火海,无数袁军士兵在这火海中不停地奔跑、翻滚,发出惨绝人寰的吼叫。能够不四散逃命追从袁绍来到这里的士兵,都是袁军中的骨干力量,对袁绍忠心不已。可是现在面对这一景,就连侥幸逃过一劫的沮授也丧失了抵抗的勇气。这不是战斗,这是单方面的屠杀!
    沮授无奈地叹息一声,下士兵丢下旗帜,弃械投降。至于他自己,沮授从腰间拔出了常年陪在身侧的宝剑。也许是常年不用的缘故,这剑居然有些生锈了,沮授虽然经常锻炼身体,可是本质上他还是一个书生罢了。他费力地拔出宝剑,轻轻搁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就被快步冲上来的太史慈一弓背打晕了。
    曹铄看着被晕的沮授,心中暗喜,总算是捉到了一只大鱼,要不然这追击战可不怎么漂亮。在文聘水军的威慑下,在典韦、许褚、太史慈、古尔丹四人的联合包抄下,袁军士卒全都抛下了兵器,老老实实高举双手,认命地等待曹军的处置。
    曹铄命太史慈、古尔丹人留下率部收拢部队、押解俘虏,自己带着典韦、许褚,押着沮授回到了曹操帐中。他冲曹操行了一军礼,大声说道:“义父,我部已完成追击任务,俘获沮授以下士卒六万余人,官渡之战咱们终于打赢了!”
    曹本来对水军并无半点信心,不过现在他欣喜地听曹铄汇报水军如何截断敌人的退路、如何以弩炮和小型投石机震慑敌军,对文聘的水军大为赞赏。而当他看到沮授时,眼中更是一亮。
    此时沮授已经:::了过来,见自己身上被搜的一干二净、连个铁片也没有,反而平静下来。他知道曹操想要劝降自己,要不然自己哪还有机会站在这大帐里,早被刀斧手给解决掉了。事到如今,看着一脸兴奋的曹操,沮授慢慢说道:“袁本初不用我的策略,以至于招来了溃败,从此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资格。现在我所有的谋略都已经用完了,对你已经没有用了,你也必再花费心思劝降我了。”
    “如今天下尚定,正是你施展华的时候,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呢?”曹操对沮授劝说道:“孤不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公与不出,奈苍生何?”
    这句话的评价够高的,沮授明显被震动了一下,不过想想自己留在冀州的宗族,他又摇了摇头,对曹操说道:“曹公如今已经全取中原大片江山,只要趁势而进并吞冀州、青州,将称雄于天下。我沮授家中妻儿老小都待在冀州腹地,曹公不必多言,如果承蒙您的关照,请赐我一死,沮授感激不尽!”
    曹操犹豫了,沮授说的是实话,如果他投降的消息被袁绍知道,那么他的宗族免不了死路一条。对于这个接近六十岁的老谋士来说,宗族比自己的生命要重要许多。难道真要杀了他吗?
    这个时候,曹铄看看周围都是曹操的心腹之士,便大声建议道:“义父可以先把这沮授关起来,令明(庞德之字)如今正在冀州腹地作战,也许他能够有办法解救沮授的宗族呢。”
    曹操点头称是,就这样杀了这个长于谋略的谋士实在是可惜,于是命人将了出去。此时,郭嘉突然神色凝重地冲了进来,低声说道:“我在袁绍大帐中发现了天子的讨曹诏书!”
    举座皆惊!   

第五卷第一章 “隐居”的诸葛亮
    在曹袁两家对峙于官渡的时候,荆州境内还是一片=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葛亮正在竹林中悠闲地煮茶,身边陪着的便是新娶的夫人黄月英。/
    黄月英是黄承彦的掌上明珠,长得并不怎么漂亮,但是很聪明。我很丑但是我很聪明,甭说是放到古代,就算是放到现在这样的夫人谁敢要?可是诸葛亮不但娶了,而且夫妻琴瑟相合,感情甚好,说起来也是一段佳话。
    诸葛亮此时虽然家庭已经败落,但是他祖上诸葛丰曾担任过大汉司隶校尉,父亲诸葛做过泰山郡丞,新近投奔的叔父诸葛玄也做过豫章太守,称得上是官宦世家。而且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仪表堂堂。自弱冠以来就与友人徐庶等一起学习,后来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并跟着他认识了不少饱学之士。所以诸葛亮一传出要择妻的消息,他家不能说是人头攒动,也是热闹非凡。
    当时黄承彦也听说了这个消息,有一天就独自留下诸葛亮,悄悄问道:“孔明啊,听说你要择妻,我家中女儿甚有才华,不知道你瞧不瞧得上啊?”
    诸葛亮一听,便起了兴趣,他那时还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对自己只有几个老头子做聊天对象的现象非常不满,十分渴望找到一个红颜知己。所以诸葛亮不问相貌,不问女红,就对黄承彦说道:“先生的女儿,肯定聪慧过人!我只担心自己的才华不够,一直不敢高攀,也不敢向先生提亲。既是如此,还请先生将她许配于我。”
    黄承彦一听特高兴,马上就点头同意了。于是几天后,诸葛亮就把黄月英娶回家中,等到拜堂成亲掀起了盖头以后,诸葛亮才现她头干枯、皮肤黝黑,长得也就是中等水平,十分失望。不过当与她攀谈过后,诸葛亮却十分欣喜,两个人特有共同语言,这才是我的知音良伴!
    不过世人又不知道这黄很有才华,只知道诸葛亮娶了一个丑媳妇,纷纷以此做笑话取乐。乡里闲人甚至做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所以说乡下人见识短,根本就不知道荆州当时的形势。
    那时候天下乱,唯独荆州一地太平。全国各地的文人儒生都涌向了荆州,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和学术中心。后来郑玄在并州晋阳讲学,才从襄阳分走了部分士子,可是晋阳毕竟远离中原,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在襄阳待着。后世有记录说:“五载之间,教化大行”、“负书荷器自远而至三百余人”、“关西、兖州、豫州学士归盖有千数”。嘴上无毛的诸葛亮,在这千人之中如何脱颖而出呢?
    诸葛亮深知=时在襄阳说话算数的主要有三方面地力量:一是掌握地方政权的官员,刘表就是他们的;一是当地的豪门望族,主要代表就是蒯家蔡家;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当地的名士,代表人物就是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等人。
    庞德公等名士之所也能够成为一方面的力量,这是由东汉末年的推举制度所决定的。当时,曹操、曹铄那里任人唯贤,刘备那里实行九品中正制,而荆州仍然实行大汉的推举制,而这个推举权就掌控在这些名士手中。
    谁被这些个名士赏识。谁就会被举给地方官员。有了做官地进身之阶。所以这些名士地分量很重。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聪明人知道如何能迅速安身立命。他随从叔父来到襄阳后。很快就和襄阳地这三股力量都建立了联系。诸葛亮地两个姐姐先后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德公地儿子庞山民和中庐大户蒯棋。他自己娶了襄阳名士黄承彦地女儿黄月英。而刘表和黄承彦都是襄阳豪族蔡瑁地姐夫。这样一来。诸葛家族便搭上了以上述三股力量为~线、以姻亲关系为纬线地关系网。
    诸葛亮有没有利用这层关系以后地史料并没有相应地记载。但曹铄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地。所以对他地关注也不多。曹心想只要南下新野时注意不中了火攻之计。俘虏诸葛亮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看到锦衣卫上报地诸葛亮与名士、权贵往来频繁地情报只是笑笑。把所有地精力全都集中到官渡之战中。
    (感谢古尔丹之手地月票和打赏。多大家地支持。)
    而诸葛亮确实没有用这些关系来为自己换取一个官职。他比较好地利用了这张关系网。拜名师交贤友。但是却没有趋炎附势被它粘住。
    他深知虽然爱民养士但是却没有霸主之。所
    亮在与他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超然的姿态。诸葛亮不时在刘表与幕僚分析局势的时候插上一句自己的见解,往往令刘表等人茅塞顿开;但是等刘表问得急切,诸葛亮却在众位谋臣嫉羡的眼光中故意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时不时用黄月英为他制作的鹅毛扇挡住自己的神情,以防自己鄙夷不屑地表情被刘表等人觉。
    时间久了,鹅毛扇便成为了诸葛亮的独家专利,成了他身份的重要象征。
    除了参加时政探讨会以外,诸葛亮最重视的还是学习,此时对他影响最大、教诲最多的便是庞德公和司马徽。
    庞德公是荆襄地区六大家族中间一支地家主,也是襄阳城内外名士的公认领。他耕读于山野,与老妻相敬如宾,悠然自得。而且这庞德公坚决不做官,他深知不做官自己便是德高望重地名士,做了官便是荆州州牧府中的一员老吏而已。所以不但地方征辟他不去,就算是刘表亲自来请他,庞德公也百般托辞。
    据说有一天,庞德公正在田里劳作,刘表亲自来访,两个人就在田里交谈起来。刘表说道:“一个人不做官只保全自身,怎么能够用自己地学识去保全天下呢?”
    庞德公笑了,他回答也很有意思:“有一种叫鸿鹄地鸟,筑巢于高林之上,这样他到晚上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来栖息;有一种叫鼋龟的动物,掘**于深渊之下,卫队就是黄昏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地方来休息。物各有所求,人各有其志,保全天下这样的大事,还是留给您这样的豪杰吧。”
    刘表不甘心就此离开,于又接着问他:“先生您辛苦地耕种在田间,却不肯做官领取俸禄,那么,等到您百年之后,您准备用什么留给子孙呢?”
    庞德公抚须笑,“当官的人都把危险留给子孙,我却把躬耕苦读、乐业留给他们。只是所留下的东西不同罢了,不能说我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刘表见劝不他,只好就此离去。庞德公也不再继续摆样子留在原地干农活,连忙将这些话语整理成词句,仔仔细细认认真真书写下来,摆在自己的客厅里,让来访的士子都能够看到。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庞德公德高望重的形象便深入人心。
    司马徽的水平就差点,他不擅长给自己造势,只知道和宋忠专心治学,倡导务实的学风,在当时虽然颇具影响,却比不上庞德公的名声大。不过司马徽也有一个强项,他擅长给别人造势,号称“清雅而有知人鉴”,再加上庞德公还友情赞助他“水镜”称号,于是时人称他为水镜先生。
    在这样两位名师的指导教育下,葛亮的学识突飞猛进,也得到了自己老师的器重和充分肯定:庞德公称他为“卧龙”,司马徽称他为“俊杰”。不过有了名师并不能够自满,诸葛亮还要寻求良友,当时全国各流落到襄阳的学士数以千计,诸葛亮虽然没有过多接触,但是为了了解全国各地的局,他接触的人也为数不少。
    从这些人中,诸葛亮找到了自己的知,有屡闻得失的诤友,有远见启慧的益友,有处兹不惑的贤友。正是这些人成全了诸葛亮,让他视野进一步开广,学识进一步提高,让他精通儒法、老诸子百家,从这些学说中吸取营养,领会各家学说的精神实质,兼并收。这样以来,他师古而不拘泥于古,遵从而不盲从,相信而不密信,经世致用,不读死书,终于学识大成。
    就这样,诸葛亮在隆重躬耕苦读,他的这种生活不是看破红尘的隐居,不是去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士生活。他没有那份超然,也没有那份浪漫,更没有那份悠闲。他只是为自己寻求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避开了尘世的干扰,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躲避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潜心钻研学问,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积蓄只是与本领。
    而隆中正是他选定的地方,此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坦,林不大而茂盛,正是读书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此处距离襄阳城仅仅二十里地,走出山林不远便是穿襄阳城而过的汉水,出门访友非常便利,所以诸葛亮就此“隐居”,等待着自己的机遇,也在不停地为自己创造着机遇。   

第五卷第二章 衣带诏?!(上)
    曹操、曹联军与袁绍对峙于官渡的时候,袁绍派出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荆州。/他是代表袁绍向刘表来求助的,希望表能够在曹操背后起兵,一起讨伐曹军。不过刘表虽然口头上答应了袁绍的请求,但是却始终没有做出任何行动,当然他也不愿意资助曹操粮草,只想着能够让荆州抽身世外,静待天下之变。
    其实,刘表也是有苦衷的,曹操对他并不是没有防范。早在官渡之战尚未开打的时候,曹操就派出曹仁和蔡阳等屯守于颍川、叶县及其西南一带地区,保障部队侧背的安全,防止刘表等军的进袭。这一支曹军并不是待着这些地方不动弹,而是依靠河流山丘构建了一层层的防线,刘表曾经和军中大将商议,不付出四万人的伤亡根本就不可能打破敌人的防线。
    四万人的伤亡,想想刘表的背就开始痛了。自从占据荆州以来,他励精图治,将荆州治理成汉末净土,可惜劳累过度,弓腰驼背不说,背上还起了数个大脓包,请来无数名医,全都束手无策。什么万丈雄心全都被这怪病折腾消散了,他只想安安静静过日子而已。
    不过他这种拥兵自重的态度过去还凑合,能够避免与接壤的势力起争端,现在就有些个不合时宜了。诸葛亮曾经在刘表召集的军政探讨会上言,向他郑重地指出失误,刘表虽然点头称是,实际上却不以为然。
    他对夫人蔡氏说道:“你那个外甥女找的这个夫婿还是太年轻啊,刚刚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还评论时政,他以为指点江山这么容易吗?”
    蔡氏连忙替诸亮向刘表谢罪,待刘表去处理公务后,她派了一个心腹婢女前去诸葛亮家里报信,让他不要再提反对意见。虽然蔡氏并不看重诸葛亮,但是这个年轻小伙子很会来事,不仅逢年过节有所孝敬,就是平时也常有往来。再说了,两家又是亲戚,适当照顾一下也不费劲啊。
    听了蔡氏之言后,诸葛亮默了,然后挽起裤脚,下地干活去了。自有佃农为他的田地劳作,诸葛亮自然不用费心,他所做的就是拔拔草、锄锄土罢了。佃农担心地看着诸葛亮笨拙地用着木锨,心疼地看着他将禾苗锄断了许多,暗自叹息:怎么这些个名士都要下地搞破坏呢,据他表兄说(他租种地是庞德公的地),那个庞德公也时常下地破坏。唉,真搞不懂这些个书生啊!
    诸葛亮虽然进谏了,可是刘表麾下还是能人的。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有一天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对刘表劝诫道:“主公,现在豪杰并争,曹操、袁绍两雄对峙,天下之重,在于您啊!您如果想要有所作为,称霸天下,那么正应当趁他们无暇南顾的时候顺势而起做出一番事业来。如若您不想这样,也一定要从两强中间选择一个进行结盟。
    现在主公您坐拥十万之众,披甲之士二十余万,却安坐在荆州保持中立。这样的话,占优势的一方得不到您地协助,而处于劣势的一方也看不到您地帮助,两大强都会对您有怨气。这样的话,您就是想要保持中立也是绝不可能的!
    以我来看,曹公明哲,天下贤俊之士都去投奔他,再加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