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随曹操-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人臣所能受。为了巴蜀大业,希望陛下以九锡置曹操于火炉之上,令他的野心暴露无遗,让天下忠臣都看清楚曹操的面目,与他彻底决裂这样乱臣贼子再也藏匿不住自己的野心,天下仁人志士也可立誓与曹贼决死相争”
    刘协轻轻点了点头,然而兹事体大,也不敢贸然下决断。他咬了咬牙,再次追问道:“那董昭是何人?你为何要与他商议此事?”
    刘协这次没有让伏完起身,伏完自然不敢起来,他只是抬起头来,对刘协说道:“董昭乃是一奸佞小人,妄想邀功而已。他过去投靠袁绍,后来袁绍死后,董昭立即改换门庭,投靠曹贼。不过这等行径,就连曹贼也看不上眼,根本不受其重用,只是赏了他一个议郎的闲职而已。为了加官进爵,那董昭就想出九锡的点子,试图讨好曹贼
    至于老臣为何与他商议此事,因为即使没有老臣,董昭也要公开此事,以在曹贼那里博取欣赏。既然如此,还不如用这九锡来麻痹曹贼,缓和陛下与他的关系,再让这曹贼坐上火炉被天下烹烤呢”
    刘协咬牙说道:“且容我思考一二”
    “陛下”殿中群臣全都深深叩首,“请陛下忍今日之辱,日后才能成就大业”
    刘协硬生生咬碎了一颗大牙,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给大家留下果断的印象呢。于是刘协猛地一拍几案,“好好好就依汝等之见,赐予那曹贼九锡之礼就让他今日的风光,为来日殉葬”
    于是第二日,董昭便上奏道:“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大臣能够像委员长曹孟德公一样拯救国家,建立起如今的伟业。就算是周公、吕望,也赶不上曹公的功勋。这些年来,他栉风沐雨,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还百姓一个朗朗晴天,让汉室复存以他今天这样的伟大功业,怎么能让他长期屈从于臣属之列呢?曹公虽然多次推辞,说自己德行赶不上古代先哲,但是如果不加以封赏,天下人都会觉得不公。希望陛下下诏,赐予曹公九锡之礼”
    群臣称善,于是刘协下诏,赐予曹操九锡之礼。不过诏书到了邺城,却被曹操封还。
    曹操当时正在打“斗霸王”(斗地主),他对一起打牌的夏侯惇、曹洪说道:“不知那刘协小儿又搞些什么,竖子安可置我于火上?”
    曹操于是命人封还旨意,并命荀彧代为上奏。荀彧上奏道:“孟德当初本因大义起兵,一心一意,辅佐朝廷,安定国家。其忠贞诚恳,谦恭退让,天下皆知。天子嘉赏他的品行与功绩,更应该砥砺他的品德,不应采用九锡这种非人臣之礼”
    众臣皆称善,于是共同上奏朝廷,请求取消前旨。董昭、伏完慌了手脚,再次上奏,以天子无戏言为由,请求再次授予曹操九锡之礼。曹操与曹铄商议后,再次封还诏书,并建议朝廷以妄求悻进之罪剥夺董昭议郎之职于是天下皆称曹操之善,董昭、伏完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刘协本来就有些个不情不愿,便顺水推舟,取消了那赐九锡的诏书。
    (今日三更一万字,祝大家五一节快乐)   

第七卷第八十三章 江东巨变!(上)
3Z中文网:本章出错。请点击下方举报,立即修复。
第七卷第八十四章 江东巨变!(下)
    第七卷第八十四章江东巨变!(下)
    孙策刚刚说得又快又急,他的身体又有些不适了,他连连做了好几个深呼吸,好不容易才将涌上喉头的鲜血压了回来。孙绍连忙上前,替自己的父亲捋捋后背、顺顺气。
    孙策笑了笑,“绍儿,我是撑不住了,要不然也不会让你来担此重任。你知道为什么我要与曹军在这濡须口对峙,而不是从别的渡口打一个防守反击吗?”
    “为什么?”孙绍好奇地问道:“难道不是因为曹军主攻的方向是濡须口吗?”
    孙策笑了,开心地笑了:“绍儿,你还要多看看舆图,这可是你老爸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对峙地点。要不然我早就命令解烦军强渡长江,攻击曹军侧翼了。
    濡须口的西边是庐江郡,南面是潘阳,这两地很早以前就是陆家的地盘,陆逊的庄园大都在那里,所以就算是咱们孙家军撤了,陆逊也会坚守下去。而且皖县那里还有一支小小的曹军游击队,我一直没有派出主力围剿他们,就是为了牵扯住陆家人马,让他们无法放心东进。
    而濡须口的东边就是丹阳郡,那里的中心是为父新建的建业城,周围全是荒地,没有什么人家,也就没有士族的渗透控制。为父曾命人在毗陵那里进行屯田,也积攒了不少粮食。就算是失去后方援助,也能够坚守一段时间。那里才是咱们孙家真正的地盘,过去一直由孙翎驻守,现在移交给你了。”
    看着孙绍若有所思的样子,孙策欣慰地点了点头,幸好自己的绍儿不算笨,要不然还真不放心他呢。孙策又往前凑了一下,几乎是贴着孙绍的耳朵低声说道:“今夜你就带着我的宝剑、印信出发,沿江而下前往建业。我会对众将说派你去征调毗陵的粮秣,准备在此与曹军决战。反正如今粮食不算充足,只要我活着他们就不敢质疑我的决定(等我死了,他们忙着争夺军队控制权,就更顾不上你了。)
    等你到建业以后,立即征调丹阳、吴郡、会稽三地军队,如果有可能,就联系临海郡、建安郡,潘璋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有些贪财,对我到也还算忠心。看到我的佩剑,他一定会听命于你。自从曹操拒绝接受九锡之礼后,天下舆论已经站到了他的一边,统一已成大势,虽然过程缓慢。绍儿,你才智中等以上,单凭这几郡,固然不能称雄一方;但是以它们为礼,定能够取得曹操、曹铄的信任。所谓千金买马骨,为了统一大业,他们肯定会对你加倍弥补,高官厚禄也不稀奇。只要你能够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我和你母亲亲也就满足了。”
    “父亲,为什么咱们不能够齐心协力,与曹军决一生死呢?”孙绍不甘心地问道。
    “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咱们这里的将军们都代表着各自家族的利益吧,起码人家曹军那里还有个议事会协调一下,咱们这里一步走错步步错,每时每刻都要考虑咱们身后的家族。”孙策苦笑一声,走吧,我的孩子,留在这里你只会作为傀儡,最后白白送死。上次自己受伤不重却昏迷多日,还不是因为大夫留下的药物中有一味药被人换成了毒物。如果不是大乔衣不解带伺候自己,说不定自己早就被悄悄害死了。现在这个世道,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家族考虑,掌握权力越大,日后的分红越多。绍儿,为了你的安全,我宁愿你平庸一生,也不愿你中途死去。反正有你,有孙翎,咱们孙家定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就在这时,大乔捧着药碗,急匆匆走了进来。她冲孙策使了个眼色,将药碗递到孙策手里。
    孙策抬起药碗,狠狠地泼在孙绍身上,怒声说道:“逆子,我受伤这么长时间了,你就没给我热过一回汤药,没给我带过一回蜜枣。看见你我就心烦,也罢,你就给我滚到建业去督粮吧,征不到足额的粮秣,你就休想回来”
    孙绍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身后营帐门被掀起,陆逊等数将走了进来。孙策举起佩剑,狠狠砸在孙绍身上,“给我滚”
    刚刚走进来的陆逊不明情况,见孙策余怒未消,连忙对孙绍说道:“少将军,你先去建业督粮吧,等你爹消了气,我再帮你说话。”孙绍倒也机警,捧着那宝剑堂而皇之地走了出去。陆逊也没有在意,他冲孙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主公,据说曹操急招曹铄回京,对面曹军暂时由曹仁统领,您看咱们是否有机会和他们干一仗呢?”
    “不错,倒是个好机会。”孙策点了点头,“不过我身子没有气力,一时指挥不了大战,不如由你代替我指挥吧。”
    陆逊挠了挠头,“主公,我又没有什么大战的经验,要是再瞎指挥,恐怕又要像上次一样,将解烦军丢了大半。还是由您指挥吧。”
    孙策心中冷笑,解烦军是我麾下直属人马,你趁我昏迷之时,故意将其派往最激烈的战场,让他们与曹军互耗,结果现在我军中实力大减,压制不住你们几个了,却来说这些风凉话。孙策暗道如果解烦军全军健全,那我根本不用派孙绍离开大营,直接就能收拾点你们这些个不听话的士族。唉
    现在陆逊兵力较有优势,何况他趁着孙策昏迷的时候,联系了大批地主豪族,在军中实力不可小觑。孙策笑嘻嘻地说道:“伯言,不要谦虚,既然这样,解烦军不出战留守营寨就是了,我相信你的能力。”
    陆逊撇了撇嘴,解烦军不出战,那与曹军对战的就是我的人马了,你以为我傻啊现在天气越发干爽,曹军弩炮对我军的威胁越来越大,如果贸然出击,那灾难性的后果可不是我愿意承受的。陆逊尴尬地笑笑,对孙策说道:“主公,其实我来是有别的事情,呵呵,不知道方不方便说。”
    “伯言,你我之间,但说无妨。”
    “主公,您现在身体有恙,经不起大军征伐,您的四弟孙朗身体强壮,智力敏捷,而且在民间也甚有威望……”陆逊也有些坎坷不安,他这是趁机逼宫,按照孙策过去的脾气,肯定会谈不拢。但是陆逊还是想要摸摸底,因为孙策现在的身体状况一直被大乔严密封锁着,众将这几天见他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衰败的现象,有好几人因为孙策往日的威名而打了退堂鼓。如果这次孙策断然拒绝,那说明孙策的身体正在恢复中,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孙策捏着鼻子认了,那说明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不愿意违背众将意思,那么我陆逊就要加紧行动,拉拢临海郡、潘阳郡、豫章郡太守,江东将是我陆家的地盘。
    孙策也在紧张的思考着,自己的四弟孙朗就是个废物,身体强壮——能和个丫鬟打个平手;智力敏捷——精通十以内加减法,不过孙朗比起别人来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娶的是陆琳,那可是陆逊的姐姐,陆家的大小姐。让孙朗上位,那自己这江东就要姓陆了,万万不可;可是不让他上位的话,自己也压制不住陆逊私底下的串联,万一陆逊暴起发难,那江东将在一夜间易主,算了,还是敷衍过去,给绍儿争取点时间吧。
    孙策轻轻点了点头,慢慢说道:“你说朗弟?他这身体,还能打仗?呵呵,伯言,别开玩笑了。不过他倒是很得大家赞誉,也算是有些威望。让我想想,让我想想吧。”
    陆逊心里总算是有数了,孙策看来这次真是撑不住了,要不然以他的脾气早就会狠狠地斥责自己了,看来,该为以后做准备了。“是,主公好好休息,末将告退。”
    看着陆逊等人离开,大乔总算是放下心来,她对孙策低声说道:“徐盛将军已经精选了两百卫士,今夜就陪同绍儿前往建业。”
    孙策长舒了一口气:“好,有他出马,我就放心了。谷利呢,他怎么说?”
    谷利是孙坚从西羌带回来的胡人,也算是一名老将,一直负责孙策的近卫。现在孙策行动不便,联系众将的任务就只能交给大乔了,就连营寨中所有的细作“校事”也都是由大乔来统领。大乔叹了口气:“按照你的意思,我并没有告诉他绍儿的事情,只是命令他加强营寨附近戒备。谷利拍着胸口保证没问题,不过校事报告,陆逊前几天与他畅饮,并送给他大量财物,这些事情谷利一点都没跟我说。”
    孙策长叹了一声,喉头的那口鲜血再也咽不下去,一口喷了出来:“他也算是我孙家的老将了,现在居然也开始骑墙,梦想着以后的荣华富贵,他也不想想,就算他叛变了谁会再信任他。本来我还想在他帮助下假死脱身,前往临海、建安,召集潘璋诸将,看来是不可能了。只是苦了你啊,莹儿……”
    两日后,孙策与世长辞,大乔投水自尽以死相随。孙朗在众将拥护下继承孙策吴侯之位,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陆逊为大都督,执掌江东一切军政大事。   

第七卷第八十五章 悲催的马忠
    第七卷第八十五章悲催的马忠
    濡须口大营里的较量,对马忠来说那是很遥远的事情。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关心那么多干什么。马忠只是担心目前的战局,据细作回报,不但南平城被关羽拿下,就连陈武也已经归顺关羽,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正为关羽劝降四方豪帅。
    马忠很看不起陈武,别看陈武老是说他们陈家怎么样怎么样,其实不就是一个小家族嘛,有什么值得称赞的。我马忠虽然出身草寇,可是不也照样做到了校尉一职,前几天潘璋将军听说陈武叛变后还特意派人加封我为司马呢。
    闲着没事,马忠就爱琢磨舆图,看着看着还真让他看出一丝门道来。邵武地处富屯溪上游,而邵武南边的顺昌相对比较富饶,屯有不少物资,不过却地势较低。如果在富屯溪上建上堤坝,引关羽所部来到顺昌,突然掘开堤坝,那关羽全军就会被淹灭,自己也会立下旷世功勋,作为以弱胜强的典范被后世所敬仰。
    说干就干,反正这几天持续无雨,富屯溪的水位有所下降,正是建坝的好时节。马忠立即下令,全面收缩防线,征集附近所有青壮,立即建坝;同时,派出大量斥候,封锁富屯溪下游,防止关羽发现异常。只要建好堤坝,马忠就准备率领三千士卒南下,yin*关羽主力来攻,到时候……
    马忠的想法很好很强大,不过关羽却不给他实施的机会,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既然侯官已经失去了驻守的价值,那关羽也不再在那里浪费时间。他命令全军在南平集结,准备以南平为依托,与潘璋展开决战。同时,命令关索、赵累、陈修、陈表四将,率领八千人马北上,攻击马忠所部。
    这富屯溪上的堤坝是为了淹灭关羽的大军,可不是为了消灭区区八千军队,何况马忠自以为自己五千人马皆为精锐,只要以逸待劳,消灭关兴不成问题。于是马忠留下亲兵押解民夫继续构筑堤坝,自己带着五千人马南下直驱顺昌,准备与关兴决战。
    此时关索正在营中与赵累众将商谈,赵累为人忠诚廉直,虽然打仗功夫不行,但是作为一个粮草官还是非常合格的。赵累对关索说道:“少将军,现在咱们大军的粮草虽然能够撑到秋末,可是也算是没有多少余粮。大军尚且如此,老百姓就更没有多少粮食了。现在还有一个多月庄稼才能成熟,真要是从百姓手里头抠粮食,那不知会饿死多少百姓啊”
    关索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赵将军,父亲命我相机征粮,可没有说从百姓手里抢口粮,不如咱们派兵请那些个大地主来商议下,看看能不能让他们贡献一部分军粮……”
    关索还没有说话,一旁的陈修连忙劝道:“这可使不得,少将军,万万不可啊”看着关索疑惑的表情,陈修连忙说道:“少将军,虽然当地豪族存有不少粮食,可这建安郡一直没有受过战火袭扰,您如果贸然行事,豪族们可就会极端不满啊。他们手里虽然没有军队,但是每家每户都有百余奴仆家丁。这些人如果联合起来,那对咱们大军可是不利啊何况还有那马忠率领五千士兵驻守邵武,一旦让他发觉机会,那咱们可就误了大事啊”
    关索不以为然,撇了撇嘴,“柏昂少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我视那马忠,土鸡瓦狗而已。何况咱们还有八千大军,足以稳定局势。你不必再劝,就这样,征召附近土豪,命令他们贡献粮秣,如若不然,抄家灭族”
    陈修还要再劝,却被陈表悄悄拉了一下,只能够俯首听令。稍后两人走出帐来,陈修纳闷地问道:“二弟,你为何要拦我?如今咱们陈家刚刚投于关家门下,正是表现的时候。父亲因为侯官的事情,丢了不少脸面,正四下奔走想办法弥补。咱们在这也要适当表现一下,要不然以后关家哪里能看得起咱们?”
    陈表看四下无人,对陈修低声说道:“大哥,我虽然是个武将,可是也看得出关索根本没把咱们当回事。他少年得志,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你现在去反对他的决策,他肯定听不进去。等他受到四方反对后,就会意识到咱们的价值,也能够沉下心来对抗马忠。再说当时正是他押着父亲去逼降,我巴不得看他吃个苦头呢。”
    “二弟,你说你……倒也也有道理。”陈修微微一笑,“真要是让那关索得罪了附近的豪强,那他肯定收不到一颗粮食,还要讨上不少敌人,那时候咱们兄弟俩就收拾残局,好好表现一下。”
    正如陈表、陈修所料,关索虽然召集齐各地豪族,但是却没有收敛到多少粮食,每户人家都是掏出百八十石粮食来打发他,那态度就像是在打发要饭的叫花子。可是关索偏偏挑不出毛病,说不恭敬,大家对他可都恭维到天上去了,有不少人还想要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他。而且大家也都响应了他的号召,捐出了粮食,虽然拢共加起来只有不到五千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