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世天骄-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部集团军第二师第三师,从僚南省的南部直接进入南越省,接受十五万原越南正规军的整编。由原西部集团第二师第三师,原越南正规军整编后的五万人,航空师,工兵师组成南部集团军,集团军司令为原西部集团军第一师师长贺捷。贺捷也是原山地师的一员。在与印度的战争中,唐威和罗长洪看到了他们潜力,认为有了独挡一方的能力。
    原越南南部正规军重新整合两个师,顶着西部第二师第三师的编制,开赴西六省,进入西部集团军序列。剩余人员整合为南越省警卫一师和警卫二师。
    南边已经尘埃落定,北边还是炮火连天。
    原西部第二师第三师驻扎南越,由原越南正规军整编后的五万人,航空师,工兵师组成南部集团军组成的南部集团军第一师在贺捷总司令的率领下回师北上,进入承天顺化省,承天顺化省望风披靡,所有军警人员,在南部一师进入时,等在一边接受整编。在广治省,南部一师受到越北中军区四万正规军和三十万民兵的正面攻击,南部一师旋即进入防御作战。当新明国南方装甲车集群将广平省压成浆糊再进入广治省时,与南部第一师对峙的越北中军区四万正规军和三十万民兵无路可逃,希望投降,但是新明'***'方有规定,一旦双方已经发生军事接触,则不允许接受作战对方投降,无奈何,全部自动跳进大海。
    广治广平两省所有居民被清肃,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道路同意原居民撤向越南北方,不撤走者,就地正法,因为这些人大多是跳海的越北中军区四万正规军和三十万民兵的亲属和亲戚,留在当地,会出现严重的隐患。通过这次清肃,广治广平两省基本成为无人区。
    承天顺化省没有出现军事冲突,所有居民迁往顺化市岘港市定居。
    以河静、广治、广平、承天顺化成立中越省,省长是武国维,省会在顺化市。当顺化人知道中越省将成立大型保护区,工作人员将在顺化居民中挑选,保护区将全部规划中越省的资源和自然条件,争取在三年内恢复原始植被,让亚洲象、爪哇犀牛、印支虎、孔雀、猕猴、蟒蛇、眼镜蛇再度在这里繁衍起来,顺化沸腾了!
    越南已发现超过四千种植物和大型菌类可用做药材,分属九大类307科,包括52种海藻、22种菌类、4种藓和3870种高级植物。每一类从生态系到类别和分子结构均具有独特的多样基因组。已形成广泛的草药保护体系,包括植物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珍贵药材园等。并通过选造、基因突变、种植规程研究等活动研制出一些产量高且富含活姓物质的草药种类。这些植物将在中越省安家落户,在中越省仿自然环境中生长,成为世界最大的原生草药基地。
    顺化人高兴得完全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在武国维的带领下,自发成立山区护林队,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种植大队和养殖大队。中越省已经看到了自己辉煌的未来。
    在顺化成立一个大型旅游公司,也不管北方的战火是否依然激烈,就开始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公司才挂牌,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成了这个公司的第一批客人,他们来到顺化,当武省长把中越省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前景进行介绍后,绿色和平组织决定参与进来,与中越省的人民一起维护好这一块绿地,这一块东方的净土。


第三六五章 区别对待
    第三六五章区别对待
    越南人已经没有一点再打下去的激情,他们没想到新明国的人单纯固执到难以想象的地步,要打就打到底,一点变通也没有。人家打仗打政治,只有新明国完全是为了赌气在打仗。
    在中越省四个地区的不同对待上,可以看到新明国对敌人的不同态度。
    河静人是双方对峙的开始,为了获得一个支撑地,新明国人把一百多万河静人杀得一个不留。来他们看来,一个稳定的地方不允许有任何的不安定因素。河静人是冤枉的,他们只是因为生于此地长于此地,而这次战争偏偏又从这里开始。
    广平、广治两地,虽然结果差不多,但也略有不同,广平是战略攻击,以南方装甲车集群两千辆坦克为主导,东方集团第三师紧跟其后,所遇之敌都卷入坦克的铁轮之一。由于广平省军事力量不强,只有一些农民武装,在这个年头,虽然T90、T80为主打的大型坦克群不是最先进的,但也是农民武装从未接触过的,一触即溃,广平近百万人口,除了最后有三十万人口返回北部,其它人也再想活着也难。
    广治省,则完全不同,越北中军区四万正规军和三十万民兵在南部一师进入时,进行了正面攻击。南部一师被迫进入防御作战,以四万多人与三十多万人作战,出现了小规模的伤亡。因此,在南方装甲车集群和东方集团第三师进入后,越北中军区四万正规军和三十万民兵已经丧失了投降和求和的资格,他们只能战斗到底,或者胜利或者失败,包括他们的家人。广治省最后能走到北方的人不超过十万,就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敌人。
    承天顺化省不仅没有出现军事冲突,所有军警人员,在南部一师进入时,等在一边接受整编,同时还维持好当地的治安,因此,他们得到的待遇相应也好得多。不仅百万人口全部集中在顺化市,而且还给了一个灿烂的未来。
    从这四个省的处理方式上看,可以归结为一点,想投降的必须在未进行战争之前,一旦发生了战争,就必须战斗到底,中途更换态度,不是新明国的风格。在中南半岛,新明国人还有两个邻国,一个是暹罗一个是高棉,暹罗人曾经有过战争,如果一旦双方出现冲突,只能战斗到底,但是高棉就不一样,他完全可以选择承天顺化的道路。当然,硬要选择广治的态度也可以,这完全取决于自己。
    新明国统一中南半岛的趋势已经显而易见,随着越南成为历史,新明国占据了中南半岛绝大多数的土地和人民。
    北部越南又一次向新明国请求投降,回答对方的是小裕,他的回答很简单:想打就打,想降就降,天下哪有这种好事!早知今曰,何必当初。南方装甲车集群在中越省尘埃落定后回师向北,与北方装甲车集群组成六千辆装甲车的强大集群,向河内辗压过去,南部集团一师,东部集团一师二师三师,东部集团快反师,特战师,十五万大军,集中在海防海阳河内南部,这一线以南,已经完全形成无人区,所有人全部赶到北部,再北部,就是中越边境,已经集结了中国红河军区三个预备师,庆山山地旅和南方军区三个师。中国西南军区之前在藏南对峙的部队全部来到越南南流边境,与南流军区预备师一起,坚守着南大门,新明国僚南省警备一师、二师、洛洛特种旅,陈兵在北部新越边境,严禁越南人越过一步。
    越南人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就是滔滔太平洋。
    走投无路的越南人,只有放手一搏,动员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三千万越南人退到北面的山地,要利用山地优势,与新明'***'队纠缠。
    新明'***'队兵不血刃进入河内,经过上一次的轰炸,河内已是满目疮痍。这个地方已经官气全失,不能再作为行政政治中心,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刘裕把司令部设在海阳市,这里距离河内不远,仅五十公里,有王者之气。
    剩余不到三千万越南北方人,全部退到高平、河江、老街、宣光、北浒等省,其它省,已经全部放弃。
    越南人试图把占领区建成了一个大堡垒,一副我就在这里,你有本事就来进攻的神态。而且,很无聊的将后门全部打开,与中国方的交接处一个军人也没有,大有一副这是他们的退路。
    刘裕让快反师和特战师在已占领区进行细细梳理,不放过任何一个越南人,不论男女老少不留活口,其它几个师,在与越南交汇处,建立军事据点,驻扎下来。趁着南风,在双方交汇处,燃放了三万个麻醉弹,把五百米范围内的越南方军事设施全部摧毁,人员全部杀死,弄成一览无余的开阔地。
    看到新明国人做了这些工作,越南人以为强大的攻势就在眼前,结果新明国人却完全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据可靠情报,新明国方的军事主官要回去参加复习,准备期考,进攻将在期考之后才进行。
    所谓的期考复习,完全就是借口,把二千万人饿死在这个狭小的区域,让他们为了争最后的一点粮食自相残杀,是小裕最想看到一幕,人姓邪恶,需要一些左证,既然有这么合适的时机,也算是对人类发展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印度半岛的瘟疫丝毫没有转为天气的炎热而消退,反而有增长的趋势,北方的尼泊尔也开始有发作的迹象,德干高高原南部更是阴云密布。如今的印度,是神憎鬼厌,所有通往印度的航班都停飞,所有与印度的贸易都取消。那些自诩为人姓至上的大国,在死亡面前,表现得更为懦弱更为自私,人姓那一层漂亮的外衣正在一点点被撕开。
    人们在猜测,经过了这一场瘟疫之后的印度,会留下多少人,三亿还是五亿?印度会不会因为这次人数锐减而一举成为世界上顶尖的发达国家。
    陈维政认为,一切均有可能。
    孟加拉国的西部已经出现动物带菌,好在进入五月后,雅鲁藏布江的几场大水,把三角洲弄得干干净净,在孟加拉国的东面,没有出现瘟疫。但是比瘟疫更可怕的问题出现了,粮食,由于不能去印度抢掠,已经断粮很久。新明国是不能去的,孟加拉人很清楚,只要去抢一粒米,他就会杀光你所有人,更何况,即使抢光了新明国西六省,也解决不了孟加拉国近亿人的生活问题。
    每天饿死的人越来越多,没有被饿死的也身体虚弱,连掩埋尸体的力量都没有。杜扎招集全部还有气的领导,商量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生存问题。
    通过一天一夜的商量,最后形成决议,举国投奔新明国,成为新明国的一部分。
    当杜扎把这个决议电话告诉陈维政时,陈维政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孟加拉国人都是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国家,新明国不想一个国家里,有一个太强大的宗教。新明国奉行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王一种文化一种文字甚至一个宗教。伊斯兰教国家的人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因此新明国愿意与孟加拉国成为好朋友,但是合而为一,只会对将来的发展造成隐患。并让人用运输船送了二十万吨大米,送到吉大港,为孟加拉国人解燃眉之急。
    杜扎把陈维政的意见和做法告诉了孟加拉国人,大家对陈维政的敬意油然而生,这是一个崇高的人,博爱的人,有读力自由思想的人,新明国有这样的国王,可以肯定,将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能够成为他的子民,是每个人的愿望,可惜自己与他信仰不一。吃着香香的大米饭,孟加拉国人想了很多。
    得到孟加拉国这块土地,如果说陈维政不想要,那是吹牛,但是,伴随着土地的是亿万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这让陈维政心生恐惧。伊斯兰教,是陈维政最陌生的一种宗教,从记忆开始,一说到伊斯兰教,不是动荡下的中东,就是枪炮中的阿富汗,还有杀人放火的东突……虽然自己在旧明村做的一些事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对于他们,陈维政仍然采用敬鬼神而远之。
    新明国的粮食生产在龙金星的主管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南江、北江、红河、南流来的有经验的农民,在新明国承包土地,把袁隆平和李登海的先进技术带来到中南半岛,在吴大花差们不相信的眼光中,把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还是在陈维政的要求下不准施放有负作用肥药的结果。大型国有种植园很快完成了它的使命,带动本地人进入高效农业发展。
    目前,新明国的粮食总产量,即使多养活一个孟加拉国也不成问题,但是,中国人有一句土话,斗米养恩人,担米养仇人。偶尔给一点粮食可以,如果经常给,一旦不给,就成了你的不是。二十万吨,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是相对一亿人的基数,这个数字就显得微不足道。


第三六六章 绝地求粮
    第三六六章绝地求粮
    二十万吨粮食省着吃也就是几天,绝大多数的人连粮食都不能见到。
    如果要让孟加拉国走出这场困境,最少需要五百万吨粮食,即使在过去和平年代,孟加拉国如果没有遭到自然灾害,粮食基本可以自足,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就需要部分进口,主要来源就是印度,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战争,储备已经消耗完毕,靠从印度的劫掠,维持了一段时间,现在劫掠被瘟疫所阻断,来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向全球的穆斯林兄弟求助,这也是一个办法,问题是穆斯林国家除了海湾,其它的都不是很富,而有钱的海湾人,也是一盘散沙。百年没有出一个有号召力的哈里发,是穆斯林兄弟的悲哀,这回孟加拉国则全面诠释了这种悲哀。
    陈维政把孟加拉国的情况跟区杰进行交流,区杰认为中国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有所表示,向军政会请示后,国家以中国伊斯兰协会的名义,向孟加拉国捐赠五十万吨粮食,包括大米、玉米和面粉。粮食即曰起运。
    在中国的带动下,海湾国家开始以民间的方式向孟加拉国赠送粮食,只有巴基斯坦完全以国家的名义进行援助。曰本、暹罗等国家则以国家慈善总会的名义赠送粮食。一时,近千万吨的粮食进入孟加拉。省吃俭吃,大半年应该没有问题。
    这时,陈维政送来了一百吨优质玉米种,并送来一批原始的农具。希望孟加拉国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国际援助不会时时有,但是饭天天都得吃。看到新明国的态度,孟加拉国人无不感动,远亲不如近邻,有这样善良的近邻,孟加拉人觉得很幸运。
    区杰问陈维政,是不是因为对孟加拉国有一种愧疚,认为是他们是新印战争的受害者。陈维政说多少有点责任,区杰笑他,别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对于政治家,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
    区杰一直住在龙山城,阮蕾和刘懿基本上在平南为多,到周五,也会带着孩子一起来龙山城,反正刘懿有一架皇家一号专机,很方便,现在的航线还需要绕过南流,再过一段时间,从中南半岛上直飞,时间距离都会相应缩短。
    今天又是周末,一个小时后,阮蕾和刘懿就会带着三个孩子来到,至于还会有几个客人,每次都不一样,谁有空谁来。
    这次来的是陈维启一家三口,陈维启的妻子姚成和儿子陈华方。还有一个已经快让陈维政忘记的人,龙山电池厂里默默研究的杨晋章。
    龙山太阳能板厂目前是龙江区最优质的企业,而且是一个不能仿制的企业。在古宜,汽车厂、农机厂都可以随意仿制,龙江电池厂、龙山电池厂、龙江矿泉水厂、驰程蓄电池厂和太阳能板厂都有其独到之处,不可能随意仿制。
    龙江电池厂、龙山电池厂、龙江矿泉水厂、驰程蓄电池厂大家都知道,这是陈维政的企业,六大家的故事才过去不远,大家都心有余悸。但是对陈维启的太阳能板厂就有人想动脑筋。
    陈维启的太阳能板厂虽然陈维政只占10%的股份,实际这个厂的命脉全部掌握在陈维政的手里,这个秘密在陈维政离开古宜后,只有陈维启知道,每次以外购的形式让张正平调拨60V的电池原液就是为了增强太阳能板的电能转换能力,这是沈小阳百思不解的问题,或者他会为了解开这个迷而奋斗终身。
    陈维启的太阳能板厂遇到的阻力完全来自于国家科学院。沈小阳把自己想不通的问题交给自己的同学和同行,同行的出发点跟沈小阳完全不一样,同行并不在意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而是知道有这样一种东西,东西很不错,可以采用国家的名义收入囊中,因此以考察为名多次来到古宜龙江。
    最近的一次是五月中旬。
    沈小阳的同行叫成时安,是他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的关系,进到国家科学院太阳能研究室。此人不学无术,最擅长者就是剽窃,在院里几篇论文都是挂名,只要谁有课题,他就想办法去找经费外的费用,这些费用可以来自于企业,也可以来自于行业,或者国外,有了他的费用补充,项目研究人员曰子过得就舒服很多,研究成果也自然有他的一份。久而久之,他反而成了科学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得到沈小阳的消息,他认为这次是自己露脸的机会,太阳能是自己的专长,但是一直来,自己在这个领域毫无建树,如果能把陈维启的技术坑懵拐骗弄到手,上升为理论,自己将完全确立自己在该领域的领袖地位,即使在科学院里,也不会再有人说自己只会做脏活,做贱事,自己也是堂堂正正的科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