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一品-第4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早日加以解决此事,一方面不但会影响到巴蜀之地,更为重要的是,朕不能让吐蕃借了西南五部的力量乱了朕的江山。所以朕不得不出征西南五部。这才是最重要的。朕想给你留一个太平江山。”

    “父皇若是将天下的强敌都消灭完了,儿臣以后哪里还有什么敌人?”卢承烈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来。若是前任章怀太子,也许听了卢照辞这句话之后,心中很高兴。他本就是不喜欢争斗的人物,开疆扩土对于章怀太子来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可是他卢承烈可不是章怀太子。他卢承烈也想着做一个开疆扩土的皇帝,和自己的父皇一样,日后在青史上留名。文皇帝这个称呼虽然远在武皇帝这个称呼之上,但是一个皇帝不但要有文治,但是更重要的是武功。文治武功并重的皇帝才是大皇帝。照着卢照辞这么打下去,恐怕真的有可能等到卢承烈登基称帝的时候,周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大唐的敌人了。

    “哈哈!”卢照辞闻言不由的哈哈大笑。他望着卢承烈,想到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一位大帝,叫做亚历山大的人物,他的父亲要出征,他对他父亲说的是同样一句话。如今自己也有可能即将出征,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也会跟自己说上同样的话语来。这让他如何不高兴。

    “历代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皇帝大多是武功远在文治之上,一方面或许是因为他们擅长夺取天下,但是却不擅长治理天下,或者是因为当时建国的初期,他们没有精力去治理天下,可是等到他们平定天下之后,后来的帝王,一般都会治理天下,这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就是这个道理,若是前面一任帝王是一个马上夺取天下的人物,后来的继任者也是和他一样,那这个王朝就不可能存在太长的时间,因为两任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没有与民修养,或许他们战功显赫,但是对老百姓都不会有什么好处的。比如杨广,虽然杨坚在位的时候,算是一个文皇帝,因为他是和平夺取江山的,不管怎样,根基还是有不稳的嫌疑,这个时候杨广就应该休养生息,而不是穷兵黩武。一心想着平定高句丽,获取赫赫战功。”卢照辞摇了摇头,说道:“太子能有雄心壮志,朕自然是很高兴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与民修养生息,在我大唐来说过,才是最关键的。”

    “儿臣明白了。谢父皇提醒。”卢承烈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思索的神情来。他在寻思着卢照辞言语之中所蕴含的道理。这里都是治国的道理。说实在的,也许卢照辞是一位好皇帝,但是绝对不是一位好的父亲。历史上,任何一任皇帝都是如此,或许他们都会对自己的儿子很关心,但是也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关心,至于儿子的学业,却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关心。因为一个皇帝实在是太忙了。比如卢照辞来说,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国事。哪里有时间去管理自家儿子的学业,而且这些皇子们的学业也都是那些大儒们在指点他们。若是论及知识面,生活在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卢照辞远在这个时代的大儒们之上,但是若是论学问,卢照辞根本不是这些大儒们的对手。这教导皇子们的学业自然还是得靠这些大儒们。所以这些皇子们获得卢照辞言传身教的机会也是极少的。

    “陛下,已经到了乾清宫了。”就在这个时候,车外传来秦九道的声音,却是龙辇已经到达乾清宫前了。龙辇已经停了下来,等候天下下来,而周围的大臣也都静静的立在马车之后,恭迎着卢照辞。

    “朕已经一年都没有来到乾清宫。”卢照辞领着卢承烈缓缓的走下马车,望着巍峨耸立的乾清宫,神情之中有些感叹。

    “陛下得胜还朝,开千古帝业,臣等恭贺陛下,创千秋伟业。”岑文本在一边迎了上来,脸上露出一丝欢快的笑容来,笑呵呵的说道。其余大臣也都紧随其后,房玄龄、魏征,再在其后,就是新晋宣德殿大学士、礼部尚书陈光蕊,在再其后,就是三省官员,就是一些尚书、侍郎之类的人物。当然这个时候的三省官员也只是名头上好听而已,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权势连一般的侍郎都比不上。仅仅是天子加在这些官员们头上的荣耀而已,多领上一些薪水罢了。

    “朕能东征能取得胜利,与列位臣工的辛苦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卢照辞笑呵呵的说道:“当年刘邦建立大汉的时候,以萧何功为第一,这是为什么,因为有萧何在后方,才会保证大军粮草无缺,今日朕能得胜还朝,也是因为如此,若非列位臣工在后方及时的将粮草运送到前线,朕的东征岂能如此轻松的取得胜利。所以列位臣工也是有大功劳的。首辅大人,回头你再仔细斟酌一番,看如何奖赏列位臣工的好。”

    “老臣遵旨。”岑文本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欢快之色。

    “呵呵!今日宫内设宴,列位臣工可以在武英殿内畅饮,还有皇后也会在坤宁宫接见诸位宝眷。君臣无忌。”卢照辞笑呵呵的摆了摆手。

    “谢陛下。”众人赶紧。

    卢照辞却是朝大殿内走去,岑文本等人见状,自然知道卢照辞的意思,朝众人挥了挥手,与房玄龄等人紧随其后,也朝大殿而去。卢承烈见状,知道是卢照辞要询问在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内,朝中所发生的一切,正待离开。却听见传来卢照辞那充满着威严的声音来。

    “太子,你也来吧!”

    “儿臣遵旨。”卢承烈心中一喜,赶紧紧随其后。

    那些还没有离去的官员见状,心中暗自一惊。太子虽然能监国,但是也只是监察而已,而不能处理国事,上次卢承烈擅自处理关中叛乱之事,甚至还擅自调动兵马,本就是太子不应该干的事情,众人虽然知道这是临时不得已而为之,刚刚太子从龙辇上走下来,已经说明了皇帝的态度了,那就是不追查此事了。但是不追查归不追查,太子殿下还是没有处理国事的权利。但是这次不一样,天子居然让太子跟随自己进入御书房,这就是问题了。谁不知道,宣德殿的几位大臣跟随天子进御书房是干什么的,那是在处理国事。卢承烈这个时候跟随其后,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在人群之中的长孙无忌见状,脸上更是露出欣慰的笑容来。

    “辅机,太子已经被陛下认可了,真是可喜可贺啊!”王珪在长孙无忌的旁边,看的清清楚楚,不由的笑呵呵的说道。

    “有我们关陇世家在太子的身后,何人能与太子殿下相抗衡?”韦挺虽然是被解除了职务,但是他的人望,还是能让他进入皇宫之中,何人敢得罪他。

    “慎言。陛下可是最讨厌世家这个称呼的。”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说道:“太子殿下能有今日,那是与陛下的苦心教导,与太子殿下的聪明好学是分不开的,这与我等又有什么关系呢?”

    “呵呵!那是,那是。”王珪和韦挺二人相互望了一眼,双目中却是露出不屑之色来。天下谁不知道你长孙无忌的心思。太子能有今日,恐怕你心中此刻早就得意不已了。

    “辅机兄,最近关陇的那些家伙可是有些不稳定了啊!江南即将被平定,江左世家这次要损失惨重,那可是一大块地盘啊!”韦挺望了王珪一眼,说道:“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想将手去了。这些家伙已经不听我们的话了。”

    “是啊!是啊!”王珪也练练叹气,说道:“江南是个什么地方,百废待兴,那里是陛下的必争之地,江左世家这次要面临一场清洗,在没有陛下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这些关陇世家还是少插手为妙啊!听说宣德殿的那些人准备向江左移民了。这位陈大人刚刚进入宣德殿,就烧了一把大火啊!只是不知道这把火是烧了我们,还是烧了他自己啊!”王珪言语之中又是愤恨,又是嫉妒。RO!~!

    ..

第五百六十回 大唐的衙内们

    第五百六十回  大唐的衙内们

    “江南已经平定,朕听说你们宣德殿已经有了一套方案,朕想听一听。”卢照辞勉励了众人一番之后,就将今日主题提了出来。

    “回陛下的话,这是陈大人提出来的。老臣以为还是以陈大人来说的好。”岑文本等人相互望了一眼,最后岑文本才开口说道。

    “哦!看样子陈卿在江南这么长时间,是有所得啊!”卢照辞惊讶的望着陈光蕊一眼,近四十岁的年纪,面目白皙,相貌儒雅,不愧为当年的科举状元。确实有一番风范,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伙如今也成熟了。进入宣德殿刚开始就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倒是让卢照辞没有想到。

    “回陛下的话,臣可以说自从入仕以来,一直都在江南。所以臣对江南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陈光蕊不敢怠慢,赶紧说道。陈光蕊自从中了状元,做过了县令,然后就是进入朝廷六部历练,然后做了江南转运使,也确实说对江南很熟悉,恐怕满朝文武之中,也没有哪个人比他还要熟悉的。

    “嗯,你且说说来。”卢照辞点了点头。

    “江南适合耕种,此地土壤肥沃,其耕种的面积甚至远在观众更、巴蜀之上,臣以为江南可以成为大唐的第一大粮仓。只是江南的先决条件制约着江南的发展。江南有地,但是却没有人口,在世人眼中,江南都是蛮荒之地。这其实是不正确的。”陈光蕊面容冷静,赶紧说道。

    “朕也游览过江南,江南有的地方是风景如画,只是有的地方道路并不畅通,人烟稀少,所以才被人如此误解。”卢照辞点了点头,想在后世,华夏哪个地方最发达,那就是在江南,在沿海一带。只是这个时候,江南虽然在开发,但是开发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江南真正开始开放是在南宋的时候,那个时候,南宋京师就在江南,所以开放的力度要大的多。大唐虽然也在开发,但是到底不能和南宋的时候相比较,更是不用说与后世相比较了,如今的江南,也只是大城市周围开发的力度要强大一点而已,真正的乡村,仍然处在相当落后的境地。大量的可耕田是无人耕种的,这也是导致着江南的一直落后的缘故。

    “臣在淮安的时候,还曾经听说,在江南之南,有一座大岛与中原隔海相望。分为崖州、振州、儋州三洲之地,传闻也是蛮夷之地,当地土著人会吃人,但是据臣考察,此地天气炎热,也是适合种植庄稼。若是加以利用,也是可以成为大唐的一个粮仓。还有流求大岛也是如此。”陈光蕊赶紧说道。

    卢照辞连连点头,陈光蕊所说的三洲,正是后世处在海南岛上,一直到明朝的时候,海南岛也是没有全面开发,但是当地的土地确实是适合种植,在后世,海南还是粮食的研发基地。陈光蕊所说的这一切,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被发现,若非陈光蕊专门研究这些问题,恐怕也很难被发现。而卢照辞虽然知晓,可惜的是,他实在是太忙了,哪里能想到那么多。

    “那你怎么看?”卢照辞点了点头,说道:“江南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朕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过如此而已。”

    “陛下,臣以为,依靠江南本地的百姓自然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江南进行开发,壮大江南的实力,臣以为可以对江南进行移民。”陈光蕊紧接着说道:“关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朝廷的官员大多在此,买房置地,关中的百姓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土地,但是关中人口众多,这也是长安粮价居高不下,有些年间,陛下还要前往洛阳的原因,因为关中的土地已经完全没有可以扩大种植粮食的地方了。如此下去,百姓们只有继续困苦下去,所以臣建议,将关中之民迁移一部分到江南去。”

    “嗯!”卢照辞点了点头。自从秦朝至今,关中、河北一直是中原王朝发展的重中之重。后世所出现的黄河也是因为如此,才会造成水土流失等情况,关中的过度开发,使的关中越来越贫瘠。国都所在乃是帝国的中心,帝国之中,世家大员纷纷云集京师,在京师的周围,就会出现大量的农庄,这些农庄就是这些达官贵人们所拥有的,有了农庄就会有土地兼并的事宜,然后许多百姓们都会失去土地,最后就是吏治崩坏,朝纲混乱,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起兵造反,王朝最后也会随之灭亡。

    这几乎是一个死结,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避免的。卢照辞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建立的王朝会是千古不朽的,永远存在的,他既然能推翻别的王朝,那到了自己的后代,自己的王朝同样也有可能被其他人所推翻。卢照辞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好制度,如何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王朝的寿命。仅此而已。

    土地兼并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出现的,就是在新世纪,土地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任何一个起兵造反的人,都会打着一个旗号,那就是“均田地”。以获取大部分人的支持。可以说,土地兼并就是一个帝国衰亡的先兆。

    如今的关中就是如此,尽管卢照辞禁止土地买卖,但是在民间,仍然还是有不少的老百姓手中无田,只能租种地主的田地,这样一来,就要承担双份租子,百姓生活也就困苦不堪,而那些地主士绅们却是赚的一个钵满盆满,最终倒霉的还是朝廷和老百姓。如何能使的天下百姓都能耕者有其田,也是历代的开国皇帝所要考虑的问题。

    “移民能行吗?”卢照辞望了望岑文本一眼,说道:“从关中迁徙百姓去江南,路途遥远,这些百姓们能承受的住吗?”

    “那就只能是朝廷来贴钱。”岑文本皱着眉头说道:“朝廷贴钱,然后命有司官员在江南丈量无主的土地,或者是在合适的地方,鼓励百姓自行开荒,三年内上交一定的租金,第三年,土地就归开荒者所有。想必关中的许多百姓都会愿意前往的。如此一来,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就足以让江南富裕起来,使的关中的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岑文本并没有说能解决关中的土地兼并问题,而只是仅仅是说缓解土地兼并问题。

    “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关中的人口又能增加多少?”卢照辞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来,摇摇头说道:“土地有时尽,但是人口却是无穷无尽的。”在新时代,有些老百姓手中虽然是无地,但是他们可以有无数种生存法门,经商、当官、入伍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不一样的。所以陈光蕊的计策也只能是缓解土地兼并问题,但是却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唯一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一方面大唐军队不断的开疆扩土,进行移民之事,损人而利己,将其他国家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让本国的百姓耕种,这将走自己的路,让其他人无路可走。而另一方面,就是鼓励商业。鼓励商业的发展,转移那些地主、士绅们的注意力,购房置地几乎是华夏几千年的封建老思想,因为购房置地是不会贬值的鹅,经商却是有可能亏本的,所以有钱人都用自己的钱来买地。而老百姓却是因为各种原因将自己手中的地卖掉,失去土地的老百姓却是越来越贫穷了。

    一旦商业发展,这些地主富商们将自己手中的闲钱都用来经商,这样一来,老百姓耕种土地,提供粮食等物,而商人经商。各司其职,或许能在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不了,也比大唐军队不断的征战,这一条腿走路要好的多。

    “窦义还是户部的郎中吗?”卢照辞忽然问了一句。

    “正是。”岑文本神情一愣,赶紧说道:“窦义根据吏部考功司的考评价是三年的中下,勉强能留任户部郎中。”

    “窦义也算是有功之臣,难道他真的是三年的中下吗?”卢照辞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之色来,说道:“长孙无忌倒是好眼光啊!堂堂的一个长安城的首富,投入宦途,居然得了一个中下,真是不会当官啊!”

    “陛下,窦义此刻已经不是长安城的首富了。”魏征想了想,忽然轻轻的说道。

    “哦!长安城这些年发展不错,窦义却是一心扑在宦途上,难免没有经历照顾自己的生意,其子到底是经验不足,被人取代了首富也是正常的。”卢照辞闻言一愣,转眼就笑呵呵的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若是不努力,自然会被别人赶上的。经商和朝廷一样,都是要不断发展的,窦义在这方面还是差了一点。”

    “陛下,倒不是窦义自己的缘故,而是他人的缘故。”魏征猛的大声说道:“当年窦义是何等的风光,西市之中,大部分的酒肆、茶庄、米市等等都是窦义所有,但是如今,陛下可以到西市上去看看,又有多少是窦义的呢?早就成为他人所有了,甚至连窦义的那栋极大的宅子也有可能为他人所有。”

    “这是为何?可是窦义经营不善?”卢照辞面色一变,望着众人,却见众人脸上都露出一丝异样的眼神来,各个低着头不说话。

    “陛下,恐怕您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