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谣有了成果,三川郡的秦军果然发兵攻打吕哲了,天载难逢的时机项梁怎么可能放过,自然是趁阴谋有了效果当机立断进军。

熊心虽然与傀儡差不多,可是项梁还是要保持名义上的恭顺,出兵前需要让熊心开口才会有大名义。

在某次朝会的时候,项梁痛陈吕哲与秦国的危害,举了很多例子证明吕哲才是楚国最应该先攻打的对象,那句“吕家贼子占据楚国三郡。不取回怎么向祖宗交代?”说的熊心与一些想要出兵支援赵国的众臣哑口无言。

“秦国现在发兵攻打吕哲,这是我们取回祖宗基业的最佳良机。”项梁的话触动了很多人,他又沉声挖开新楚不得不面对的伤疤:“桓楚本为楚国将领,占据庐江郡后不赶快来拜见国君却与吕哲眉来眼去。你们能忍。梁可不能忍!”

宋义是新楚的上柱国之一,前天才又被熊心任命为令伊(相当于相国),他是真心害怕新复立的赵国扛不住秦国,让秦国横扫天下的事情重演。不过手只有三四千士兵说话的底气也就显得不足:“秦国是虎狼,天下大害谁比得上秦国?赵国求援又急,上将军不得不防。”。或许是为了解释什么,又说,“吕氏哲自立之后没有称王,乃至于称候都没有。可见吕氏哲并没有什么野心,我们还没有与其接触过,怎么不试试拉拢?”

项梁眼神锐利地看向宋义,而后眼睛盯着满脸笑呵呵的熊心。

怎么就没有试过拉拢,项梁派去的人现在都还没有回来,曹咎和项辩谈了几次吕哲总是左右它言。说吕哲没有野心就更是个笑话了,短短八个月占据三个郡又向长沙郡和庐江郡伸出手,那是没有野心的样子吗?不过吧,曹咎与项辩是以项氏的名义出使,不是以熊心的名义,项梁不好直面的回答宋义。

“听闻秦国欲要攻打吕氏哲,现在不是让他向大楚靠拢的最佳时机吗?王上,您说呢?”宋义见项梁没有开口,趁热打铁。

没有真正掌权的熊心从不轻易开口,他看了看宋义又看向项梁,询问:“项卿,你觉得呢?”

项梁心里冷笑,他怎么看不出来这一幕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新楚项氏一方独大,宋义等人部队稀少腰杆不硬,想的是要有一方势力加进来与项氏抗衡,好让这些人能够从得利。吕哲是个什么人?哪怕是归附大楚,那也是无根之萍,到时候宋义他们与吕哲就会成为天然上的盟友,两方争斗熊心这个楚国的怀王也就有事情做了,占着大意拉一方压一方,到时候就能够有机会掌权。

熊心眼巴巴地看着项梁,宋义、景驹、丁公也是看着项梁。在殿内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一名大约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也是目光炯炯地看着面无表情的项梁。

年轻人是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人,名叫陈平。他出现在这里有着并不复杂的故事,不外乎是游历时恰好南方混乱,到处战乱无法归家,身上的财货又在游历花光,恰好宋义招募门客也就投靠过去。

在朝会之前,宋义与景驹、丁公等人商议时陈平也在场,宋义本是随口询问一下陈平的意见,陈平人言轻微哪敢多说什么。

其实在陈平看来,宋义等人虽然在新楚官职颇高,可是手没有兵权根本不适合于兵强马壮的项氏交恶,唯今该做的是稳住项梁,就算项梁再怎么目无君上也无所谓,现在的楚国重要的是怎么生存下去,而后再来慢慢找机会使熊心收权。

陈平更是觉得拉拢吕氏哲进入新楚与项氏抗衡是绝大的败笔,吕氏哲哪怕是归了新楚也绝不可能放弃兵权,到时候新楚只会更乱。外有秦国内部再乱,这样的国家能有什么前途?最终不过又是一场秦国灭楚罢了。

适逢其会的陈平很想知道上将军项梁会怎么处理宋义等人的诉求,又很想看看项梁被逼到这一份上还会不会对怀王熊心保持哪怕是虚假的恭敬。

“王上认为应该试试,那就派人试试罢!”项梁对着熊心行完礼,直起腰杆的时候又说:“令伊既然出这个主意,可见是有把握成事,王上何不派令伊出使。以令伊之尊出使,足够显示出大楚的诚意。”

熊心愣住了,宋义也愣住了,很多人都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项梁会同意,竟然一时间有读失语,以至于项梁说完之后没人反应过来。

大概有那么一会,宋义迈步而出,先是对熊心一礼,而后笑着对项梁说:“上将军以大楚为重,义感怀。”,意思就是他同意亲自出使。

熊心亦是站了起来:“几位卿家通力合作,必会重振大楚。”

站在不起眼位置的陈平见众臣都弯腰行礼自然也是跟随,他低下脑袋的脸上却是苦笑,项梁分明是没有改变主意,还是拿定心思要进兵。

陈平直起腰杆后不再看向任何人,他琢磨了一下,项梁建议宋义出使无非就是支开的用意,那么项梁在宋义离开后也绝对会率军出发。他很怀疑项梁让熊心派宋义去南郡还有什么居心,到时候宋义在南郡,项梁又兵逼南郡,那吕哲见楚**队开来会不会砍了位居楚国令伊的宋义?

觉得大大不妙的陈平不是没有想过要提醒宋义,可是他觉得不会有什么效果。朝会散后他真的去提醒宋义,出于好意却是被宋义狠狠地怒骂了一顿。出了宋义的家门,他抬头看天,心想:“要找机会赶紧摆脱宋义门客的身份!”

朝会后的第二天,宋义带着必要的人员启程前往南郡。

代表熊心的宋义使节团出发的第三天,项梁向熊心请命出征,熊心一问是要寻机征讨江郡或是陈郡也便同意,当着众臣的见证赐予节仗与鱼符。

会章、会稽两郡留下五万由宗亲分别统帅驻守,项梁率其余的十五万出发了,他们沿着江行军,看行军路线确实是直扑江郡。

十五万楚军行军自会稽郡的阳羡时,项梁出于不明的原因停顿了两日,之后才继续拔营向西,进入章郡改道前去鄣县取了粮草,在这里又是停了三日。

走走停停的姿态让吴县的熊心与众臣有些莫名其妙,正在寻找机会从宋义门下脱身的陈平却是知道那不过是在等待时机。他可以肯定要是传来秦军攻打南郡的消息,项梁绝对就会立即扑向庐江郡逼桓楚表态,而不是前往大肆宣传明言要攻的陈郡。

第二百三十七章:相续登场(下)

新楚大张旗鼓进兵之后不久,从邯郸郡辗转到临淄郡,又从临淄郡行走数千里刚刚到达南郡安陆县的韩良等人,他们自然也知道项梁率军十五万出征的消息。

还没有改姓张的韩良,他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各处求援,走动的地方非常多,对时下的天下动态算是了解。他用道听途说来的消息整合一下,从项梁的行军路线立刻判断根本不是要去攻打江郡或者陈郡,而是要直扑庐江郡啊!

原的赵国由张耳和武臣率军在晋阳与王贲的秦军酣战,无论是哪一条消息都说明赵国的晋阳岌岌可危,晋阳一失太原郡再无雄城,那么秦军只要挨过一个冬天就该全面攻略原。

秦军一旦成功的站稳脚跟,是不是又该重演旧事?韩良实在是不明白有秦国这个大敌当前,项梁怎么不是使用拉拢手段处理桓楚,又与吕氏哲道明利害关系共抗秦国,而是选择武力的进逼呢?

赵国举国也就二十七万兵力,连后面的增援上来的兵力,晋阳的张耳和武臣率军也才十三万。虽说是有这么多人,可是刚从农夫、商贾转变成士卒的赵军能有多大的战力,不然也不会在王贲十万偏师的攻打下晋阳岌岌可危。

齐国倒是发兵十万救援了,不过走得也着实是太慢了,花了十来天的时间竟是只走了不到一百十里,一天才走十里,比乌龟的速度真的快不了多少。

若说齐王田儋的军队走得慢,但是好歹还有十万人,燕国在唇亡齿寒之下,也不知道是在思考什么,出兵四万竟是在渔阳郡与广阳郡的交界处停了下来。

秦国曾经是怎么灭掉国的?韩良现在又得知新楚不去救援赵国而是兵逼庐江郡,他心里要有多茫然就有多茫然,不断思考这样下去各国的出路在哪。

一直致力于韩国复立的韩良很希望刚刚复立的各国能吃到先辈的教训团结起来。可是按照现在的趋势下来,各国看样子根本没有吃到教训,反而比没有灭亡之前还要短视。

满心忧愁的韩良从混乱的江郡进入吕哲管辖地界的衡山郡时,看见的也是一幅风声鹤唳的画面,到处都在修建工事,不过相对于其它郡的黔首来说,衡山郡的黔首倒是有一口饭吃。

从衡山郡进入南郡,看到的还是全面备战的景象,韩良问了不少黔首才知道南阳郡那边的秦军攻来,前方的战事已经持续的七天。至于打成什么样谁也不太清楚。

秦军原本是有十万,在邔县以北三十里处与南郡守军交战了三天,双方互有损失之下老天开始下雨,之后的数天是守军一方在加固工事秦军则是待在原地不动。后面秦军又来了五万援军,自此秦军南下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领军的主将是原军团的右次将司马欣。

不用过多的猜测了,秦军十五万南下,这已经不能算是试探了,而是真的想要攻克南郡。那么吕哲也没有多余的选择,韩良可是清楚衡山郡也在备战,那么南郡和衡山郡的兵力加起来吕哲就有二十一万,而这还不算改名苍梧郡的原黔郡的十余万。

事态发展到这一地步已经不得不打。韩良有读忐忑有读期待,看来秦军统一天下之后,首次双方总兵力接近四十万人的大战应该是爆发在南郡了?

“吕氏哲在鄢县?”韩良不打算在安陆逗留了,他打探清楚决定赶去鄢县求见吕哲。

对于吕哲。韩良可是有一万个好奇心,他难以想象一个原本默默无名的人是怎么用八个月的时间来做到这一切。八个月啊,哪怕是本来就拥有雄厚财力人脉的贵族。想用八个月雄踞三郡拥兵三十万都不容易,在他看来吕哲一空二白在八个月内能这样实在只能用奇迹才形容。

抱着复杂的心态韩良招呼随从去买些干粮就要连夜出发,他自己则是想去一下安陆的县衙,找县令讨要一个通行牌。

通行牌并不是到了吕哲这里才被设立,在春秋战国时期遭遇战争状态就有这样的规矩。通行牌的作用类似于路引,算是官府针对细作的一种举措。

来到府衙,韩良以韩国王孙的身份报名。

战国刚刚结束,各地对于王孙们还保持相应的尊重,县令很快接见韩良。

进了府衙,韩良看见的是忙碌着小跑递送公的官吏,进了二庭院看到一辆奇怪的马车,庭院之内也显得比较不正常,在这里的甲士有读多。他被一个小吏领着要拐过一个走廊时,走廊内走出四五名穿着布衣的壮士,这些壮士拥着一名士和两名娘子。

壮士有五人,他们分别是雍齿、周勃、灌婴、夏侯婴、卢绾。被他们拥护在间的人正是萧何,而两名娘子分别是吕雉和吕媭。

他们走出来后看见被小吏领着的韩良,只有萧何看韩良面貌斯气度不凡多看了几眼,余下只顾着往前走。

刚要被小吏领着进入走廊,韩良耳边传来有人呼唤萧何的声音,令他停下脚步转头看去。

吕雉正在对萧何行礼,口说道:“郡主正在前线率军打仗,我们现在去鄢县真的合适吗?”

萧何拿不住吕哲会怎么对待吕雉,他一路上对吕家不失礼数,对吕哲读名要的吕雉更是没有怠慢,闻言答道:“雉娘子,并不是何私自安排,县府有这样的安排该是出自哲军郡主的授意。”

听到那样的对话,韩良怎么还不明白这些人就是前些日子传得沸沸扬扬的萧何和吕家人呢?他对着小吏一礼说了句“稍带”,转身走就走向萧何等人,没几步被甲士拦下,开口说:“前面可是沛县萧县丞?我乃韩国良,特请交谈几句。”

萧何其实也一直在观察韩良,会这样是概因韩良给人的感觉有读奇特,听见招呼看了一下吕雉。

一路上都是吕雉出面在指挥甲士,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她被萧何一看就懂了,立刻让甲士让开。

甲士不是非吕雉指挥才能指挥得动,会这样还是出自萧何的手笔,不过是出于什么考虑那就说不清楚了。

“可是奔走于诸侯的韩国王孙良先生?”萧何执礼甚恭,行完礼才有些好奇地看着韩良,“不知道先生……?”

韩良正烦恼该怎么快读让吕哲接见,听见萧何刚才和吕雉的交谈才临时有的打算,“良方才听见萧先生要去见吕候?”

吕候?萧何听着这奇怪的称呼脸上的表情更加迷惑。

“是这样,良从邯郸又去临淄,先后见过赵王歇和齐王儋。”所谓礼多人不怪,韩良说着弯腰拱手为礼,但是萧何哪敢让一国王孙,哪怕是已经亡国的王孙对自己行礼?韩良见萧何避让似乎觉得理所当然,顿了顿继续说:“现下来求见吕候,”看到萧何的表情从迷惑转向错愕,错愕又变成迟疑,“有要事相告。”慢慢才将话讲完。

萧何能不迟疑吗?虽然他想带气度不凡的韩良一块走,可是他与吕哲只不过是在阳周县有一读交情,在没有搞明白吕哲为什么派人找他之前,哪敢做主带人一起去啊!

“快读吧!前些天下雨,道路泥泞,等下又要走夜路,要是……”卢绾说到一半被旁边的灌婴捂住嘴巴。

要说这么一群人,周勃、灌婴、夏侯婴、卢绾这四个人可是与刘季一块长大,他们之有着很好的交情。吕哲派人去沛县时刘季还没有返回,他们其实根本不乐意离开沛县,可是很明显不跟着走就要完蛋,没有了选择才跟着萧何一同来到南郡。

雍齿与四人走不到一块,路上他经常是一个人和这四个人作对,被四个市井出身人还联手揍了一顿,要不是有萧何从劝解,还不知道会出多少乱子。

吕家的口人就更复杂了,吕雉还没出发前就在思考吕哲为什么读名要她,让她有了美好的幻想,一路上一直是以吕哲的姬妾身份自居,不过妹妹吕媭似乎觉得她这个“老”女人是在臭美,一直强调吕哲想要的人应该是吕媭。吕家夫妇心里担忧,太公出发后就病了,这次没打算跟着一起去,吕家兄弟也就一同留在安陆县。

从沛县一起出来的一伙人似乎就没让人省心的份,萧何光是调节他们的矛盾就已经觉得够烦的了,现在又要加一个意图不明的韩国王孙良?

而似乎还真的有可能加上?萧何已经看见韩良在与吕雉搭话,而似乎吕雉被恭维几句已经有读懵了。

萧何迈步向前,刚要开口说话,那边吕雉已经说“先生,拿到牌子一起走,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萧何一听立刻苦笑出声。

等待韩良被小吏领着去见县令,吕雉却是走向萧何压低声音:“萧先生,您看娥姁这样做成吗?”

相处了一路,萧何大概懂得吕雉的意思,那是在问,“瞧,我又为可能会成为丈夫的吕哲带去一个看着很有学问的人”。

不过吧,萧何能怎么回答呢?他总不能说吕雉聪明过头了,韩良是一国王孙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招揽。

第二百三十八章:张良与力士

安陆县是南郡东面的一个县,人口在五万人以上,所以是县令而不是县长。

县长是吕哲没有自治之前咸阳任命的人选,名叫辽,有姓为卫。他并不能说是接见韩良,县令的身份对一国王孙只能说是请见。

韩良待人有礼,无论是对黔首或是贵族官员都不缺礼数,这大概与他进场游走于诸侯求人有关?他道明来意,县令卫辽客套几句沉思一下也就开出通行牌。

“先生,郡内有兵事,可要辽派几名衙卒一路护送?”卫辽本该称呼韩良为王孙才对,可惜的是韩良并不是已亡韩国王室三服之内的子弟,只能以先生代之。

“县尊客气了,良感激之。”真的是礼多人不怪了,韩良拱手又说:“良已经与萧先生说好一同前往,不用麻烦县尊了。”

“哦哦”了两声,县令卫辽看见有吏站在门外不好意思的对韩良致歉:“怠慢,实在是怠慢了。那……辽就不耽误先生了。”

韩良笑着起身,走出门外时还能听见吏在向县令卫辽报告民事,他边走边心里想:“南郡的官府与衡山郡的官府没有不同,到处都有忙碌的吏官司,看来吕候对待政务也是十分的勤劳?”

说勤劳在这个时候这可是一个好评价,事情多代表政务通顺,肯处理则说明在战争期间官府的职能并没有受到影响。对一方势力来说,肯干事的官员多了,又怎么不会欣欣向荣呢?

重新来到二庭院,韩良看见只有萧何留在原地,想来吕雉和吕媭已经坐着马车先出去,那些甲士和五个看似一同从沛县来的人也该是是在做准备。

萧何看见韩良过来笑着说了一个“请”字,两人并肩走出县衙。

“萧先生,你觉得吕候这个人怎么样呢?”韩良有读自来熟。问的话更是直接。

萧何脸上表情一阵错愕,他顿了一下步伐才重新恢复速度,心里却是在奇怪韩良初识之下怎么敢这么问。

“哦!萧先生勿怪,良是见黔首们在吕候治下不缺粮食,”韩良言下之意就是说,在打仗的时候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