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吕哲这个势力正处于上升期,楚国很明显无法使用武力来夺回失去的疆土,哪怕是联合齐国与燕国,楚国也难以在光复全境,至少南郡、苍梧郡、衡山郡这三个被吕哲当成堡垒的经营的郡县难以攻下,这点项梁与蒯通的看法倒是一致。

联合齐国与燕国有击败吕哲的可能性,至少是存在在慎这个会盟地点可能性,但是击败之后呢?哪怕是能杀掉吕哲,致使吕哲那边产生内乱,可是楚国要怎么面对齐国?

齐国现在的胃口很大,北边与燕国争夺广阳郡,中原与赵国争夺巨鹿郡,南方与楚国争夺泗水郡,很明显已经展现出一个霸道之国的霸主姿态。齐国想要泗水郡、九江郡、衡山郡、南郡,这是商讨合作攻打吕哲齐国开出来的价码,并且只愿意出兵十五万辅助。

看清楚,齐国说的是“辅助”,也就是打打酱油不死战!

楚国想要夺回被吕哲侵占的疆土显然是要打头阵,且是那种流非常多鲜血的头阵。打完了吕哲楚国要死多少人?在打完吕哲之后,齐国那边会看到无比虚弱的楚国不生出灭楚的心思吗?答案从齐国一直以来的鼠目寸光就能找到!一旦楚国虚弱。齐国是绝对不会放过楚国的。

齐国的胃口真的太大了,没打之前就狮子大开口要四个郡,还是最为精华的四个郡。楚国是要光复旧土。不是要与齐国瓜分吕哲现在的疆土,一旦达成协议不但没影子的泗水郡、九江郡、衡山郡、南郡成了齐国法统上的疆土,楚国还要流尽鲜血的去与吕哲拼命,那么……楚国与齐国合作靠谱吗?

理智的项梁怎么都不觉得与齐国合作靠谱,不但不靠谱,可能是现在的齐国太过强大产生了一种狂妄的心理,齐王和那些田氏的宗族大臣们。他们哪怕是只打酱油就要咬下最为精华的四个郡,所表现出来的姿态都像是在施舍楚国。

楚人浪漫。浪漫的同时自尊心无比的强烈,他们已经忍受齐军兵临边境的一次耻辱,齐国又有不战举国降秦的黑历史。

在各国相续复立后,赵国依然向之前一样在死扛秦国。燕国地处荒凉的北方人力又少就不用说了,楚国有心助赵……也真的是助赵,至少砀郡、薛郡有一部分是楚军打下来然后还给赵国的,而齐国在干什么?

说齐国鼠目寸光不是污蔑,而是无论战国时期的齐国,还是后面复立的齐国,齐国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一心一力就想着不付出大代价就能获利,抢燕国的广阳郡是出自这种心态。赵国那边在抗击秦国而齐国抢赵国的巨鹿郡也是出于这种心态,楚国在与吕哲交战齐国兵逼会稽郡更是出自这种心态。

齐国强大又怎么样?曾经的齐国一兵未损,举国六七十万军队。囤积有数十万军队爆发战争能吃三年的粮秣,结果一个秦国使节就让齐国不战而降了,因此楚人是真的打从心里看不起齐国。

若要真的讲述楚人的心情,他们可以战败、可以失土、可以亡国,但是绝不允许魍魉之辈来侮辱。当然,有时候侮辱了可以不战败、不失土、不亡国那也是极好的。问题是齐国……

吕哲也在讲齐国,不过他倒不是在说齐国什么不好。而是在讲齐国的强大。

齐鲁地历来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更有齐鲁平原提供粮食出产,且还别谈齐国是个治盐大国,从经济和农业来讲真的是得天独厚。

齐国复立两年而已,两年之内除了与燕国、赵国有过小冲突,可以说基本是没有遭受到什么发展障碍。

“……有可供两百万大军吃一年半到两年的粮秣,武装起来的制式军队也有百万,这样的齐国怎么不是强国?”吕哲举的例子都很实在,其中没有任何的煽风点火,比如齐军兵逼会稽郡的事情。他得到项梁点头,这才继续往下说:“现今能与齐国争锋的有谁?秦国或许是一家,不过秦国马上就要面临至少三十万的草原胡人南侵,恐怕是拿不出太大的力量来抗衡齐国,更不谈燕国与齐国已经结盟,赵国对现在的齐国也只能处处避让。”

都是实情,要不是秦国要面对草原胡人,齐国肯定还是要继续闷声发展,发展了两年的齐国就这样,要是再给予更多续集实力的时间,下一个统一天下的国家谁能肯定不会是齐国呢?

项梁当然赞同吕哲说的关于齐国强大的事实,现在能拉出两百万人的国家也就齐国,这点是谁都比不上的。不过,有一个问题很关键,齐国强大归强大,但是目前与楚国纠纷最多的是吕哲吧?项梁认同吕哲的说法,却是不那么有急迫感,相反吕哲现在才是楚国最大的威胁。

齐国再强大,根据项梁所知,齐国虽然有南下的野心,可是齐国目前最大的夙愿是消灭秦国,以洗刷身上的黑历史。所以齐国哪怕要学秦国一统天下,那也是在灭秦之后。

灭秦不是一朝半夕能完成的,按照项梁的估算,哪怕有草原胡人南下,齐国也发动举国动员要攻秦,秦国支撑上三五年也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三五年啊,齐国要被秦国拖住三五年,三五年的时间足够吕哲解决完百越再来攻打楚国了,那么楚国最为迫切的威胁是吕哲这边,不是什么齐国。

吕哲为楚国最大威胁,也是楚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但是除非吕哲自己使了什么昏招又或者遭受第三方的打击,否则现在的楚国显然无法与吕哲抗衡,这点楚国上下也是心知肚明的。

从吕哲一连串的治国手段看来,吕哲出昏招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太小了,若真的像是会出昏招的人物,不可能两年之内就抓住大把民心,也不可能会有现在的成就。反而吕哲遭受第三方打击的可能性比较大,只是短期之内有能力打击吕哲的秦国被草原胡人即将南下和齐国进军牵扯住,齐国在秦国没有灭亡之前也不会吃饱了撑着与吕哲死战。

项梁为什么同意联姻,无非就是想要暂时缓和下双方的关系,为楚国强国强军争取时间。但是楚国在图强,吕哲难道不会变得更强吗?那么项梁就要做两手准备了。

一方面项梁见缝插针地创造任何有可能使吕哲走下坡路的可能性,尝试与齐国结盟,甚至是在会盟上合作打击吕哲;另一方面项梁又抛出立熊女为后,有楚王室血脉立为继承人,继承吕哲基业又获得楚国基业,看似对双方都好的设想。

从某些方面来说,吕哲不衰败楚国很难复土是事实,若是吕哲真的愿意立有楚王室为继承人,项氏又能获得会稽郡作为封地,那么项梁真的不介意与吕哲化干戈为玉帛,甚至是为吕哲的霸业效力。

家国天下,家为大国为小,保证家族利益再来为国家设想,这样的观念不是到了汉、隋、唐、宋……才有,在封建思想深入骨髓的春秋战国这样的理念更为深刻。项氏要是能获得会稽郡作为封地,是封建中的封地,不是中央集权制的那种封地,也就是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封地,有了楚王室血脉的君王作为台阶,项氏有什么理由不顺着往下爬?

吕哲为什么要来见楚国一方人员,在会面的时候只是与熊心交谈几句就开始与项梁畅聊?是蒯通、陆贾、叔孙通这些人向吕哲阐述了项氏的想法,也很深透地解释什么叫封建,吕哲为了会盟上取得优势,这才给了项梁一席之地啊!

在选择什么国体和用什么样的制度上吕哲一直没有个头绪,他现在执行的就是比较靠拢于封建的那一套,因此设立谁为皇后谁又是继承人上面不容他人插手,但是与项梁谈谈封地什么的还是有得商量的。

氏族以家为主,从氏族利益上给予让步进行拉拢,是列国君王一直在采用的策略。吕哲需要楚国在会盟上别捣乱,那么做出一系列的动作,迷惑也好,拉拢也罢,让项氏安分点非常有必要。

“哦?赵国那边也提出赵女为后的建议?”熊心这是第三次开口说话。

是的,赵国提出的建议是赵使在不久前代赵王歇阐述的。当交谈的话题转到联姻上时,吕哲用着一脸为难和犹豫的神情复述出来,是此时该有的策略。

熊心和项梁对赵王歇的要求一点都不例意外,一个国家(势力)的后是哪国出身,这是必然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事情,谁都不会放弃争取。

“吕侯,”项梁语速比较慢:“楚国可以给予一个国家,赵国能给出什么呢?”

吕哲看向熊心,发现哪怕是项梁说要一整个国家当嫁妆熊心都依然是笑呵呵的模样。

项梁是真的有诚意咯?不然怎么会在这种场合将话明明白白讲出来?

第五百二十七章:要“世界大战”了?(九)

任何时代都有属于她的特定思维,不是每个年代的价值观和思想都是一致,这点吕哲经过那么长时间的亲身经历早就深有体会。

送走了熊心与项梁,吕哲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有些怔怔出神。

楚国在会盟上捣乱的几率经过这次会谈已经被降到最低,少了楚国的掺合齐燕哪怕真的要打吕哲是浑然不惧的。

齐国的强大已经无法阻止,吕哲与麾下商议过无数次,要是想暂时斩断齐国向南的**,借这一次会盟给予齐国一次强有力的打击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秦军到哪了?”吕哲收回目光看向卫翰。

卫翰又回归了本职工作,负责的是慎周边三十里内的斥候情报。他答:“离慎八里,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最迟在未时便会抵达。”

吕哲又问:“齐燕联军呢?”

齐燕联军是离慎大约二十五里,最快也是夜晚才会到达,不过如果不是为了赶路,这年头夜幕行军几乎是不会发生,因此齐燕联军估计是要到明天才会抵达会盟地点了。

赵军离会盟地点更远,最快应该是要在两天后才能赶来,这就注定无法在举行会盟仪式的时候在场。

因为期间发生太多事情,列国停在原地太久,想在原本定下的日期举行会盟仪式是不可能了,那么也就只能相应地将时间推后,不然少了与盟者、观盟者,举行会盟也就失去了意义。

齐燕联军的姿态是气势汹汹,他们的行军方式是保持着待战横列。什么是待战横列?也就是平时行军基本是一字长蛇形状又分前、中、后三军,齐燕联军在行军的时候是摆出了倒“品”字形的横列阵,采取的是作战姿态。

气势汹汹而来,吕哲就可以料定齐燕就是来惹事的,哪怕没有秦国的观盟,齐燕也会找另外的借口。

正是一早就料定齐燕肯定要惹事,吕哲这一方才会对蒙毅等秦国那边的到来持半无所谓态度,或许有蒙毅等秦国那边的人在场,事情还能更有操作空间呢。

夜间,吕哲收到魏王和韩王前来会盟地点,他现在与魏韩两国已经缔约,自然是需要设宴为魏王咎和韩王成接风,也需要在宴席上更近一步的交流。

魏王咎四十来岁,是一个长相粗犷看去孔武有力的人,说话和举止也带着豪气,若不是身穿王阶冕服而是穿戎装甲胄,看去绝对是一名彪悍的将军。

五十来岁的韩王成看去则是瘦弱了许多,长相也是斯斯文文,说话更是轻声细语。听说他早年是在楚地逃亡,难怪吕哲听口音有点吴楚哝语。

两位身穿大王冕服的人陪着一名身穿诸侯冕服的人吃酒,那个身穿诸侯冕服的人又是掌控者,说实话魏王咎和韩王成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尴尬。

魏韩是王国,吕哲这边压根就没有建国,若真的不是落魄到这份上,举目四望又没有愿意对魏韩伸出援手的强国,说实话魏韩要不是为了生存下去真的没脸投靠吕哲。

吕哲对魏韩虽是抱着吞并之心,可是从来也没有表露出来,他所表现出来对魏韩是相当的仗义,到目前为止军事器械、粮秣、财帛没什么支持,魏韩的军队更是派出了武将帮忙操练。或许是吕哲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太仗义了,魏韩两位君王虽然心里尴尬却是不得不感激。

当然,要是吕哲能称王的话,魏韩心里的尴尬就能化去,可是他们试探后的结果是吕哲似乎也正在犹豫为难。

其实魏王咎和韩王成都不知道吕哲有什么好为难的呢?吕哲现在所掌握的疆域那么大,进行动员后更是能召唤百万将士,这样的实力比很多王国都要强大,不建国不称王委实是太自谦了。

要说自立为王不妥,那当然是不妥的。可是前后已经有楚、魏、韩三国建议吕哲建国称王,那就不算是自立为王,该是“相王”性质的事情,哪怕会有影响也会被降到最低。

韩王成听张良解释过,张良的说法是楚太弱,魏、韩干脆就是朝不保夕,这三个国家的“背书”并不能让天下人接受吕哲建国称王。另外张良多多稍稍是从吕哲的臣子那边听到一些传闻,说是吕哲并不是不愿意建国称王,只是建什么国称什么王号一直存在疑虑。

有什么好疑虑的啊!无论是魏王咎还是韩王成,在他们看来吕哲的国号和王号不是现成的吗?吕哲的疆域在吴楚之地,按照地缘因素取国号“吴”可以,要是按照吕哲的氏取国号“吕”也是天经地义,不存在什么疑虑吧?

“吴?吕?”要是动画的画面,吕哲额头上肯定会有一排的黑线。

话题扯到建国称王吕哲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真没有想到韩王成一脸诚恳给出的建议竟然与麾下众臣没什么区别。

吕哲真心是不希望有“吴”“吕”“南”“陵”这些乱七八糟的国号,不是说地缘不符合或者什么,一切只因为他觉得听上去很奇怪,甚至说吕哲并不认为近阶段是建国称王的好实际。

现在列国基本都在,天下虽然大乱却是还没有重新洗牌,只有等到局势更乱,列国没了几个,天下人被连绵战火搅得苦不堪言,那才会是吕哲建国称王的最好时机。

一场夜宴持续的时间并不久,吕哲揭过称王的话题,商讨若是泗水郡、陈郡成为战区魏韩将首都迁往南阳郡的事情,魏王咎和韩王成果然没有功夫去说什么称王的事情。

齐国展现出来的侵略性和强大让比邻的魏国、韩国都感到恐惧,他们要是能有更安全的地方可以作为国都,自然是无比的愿意。

南阳郡离吕哲的直隶郡很近,不像是远在泗水郡哪怕有什么事情吕哲无法及时支援,对于将首都迁往南阳郡魏韩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齐燕……真的会在会盟上暴起?”魏王咎这个看上去很豪气的君王不是怀疑会不会爆发战事,而是很想知道魏国在齐燕与吕哲爆发冲突的时候应该尽什么义务。

吕哲无比肯定的告诉魏王咎,这一次肯定是会爆发冲突,至于会不会演变成无休止的大战谁也不清楚。

韩王成比较沉默,他有张良这样的智者,对于未来的天下大势基本是有一点猜测。按照张良的说法,哪怕这一次秦国不会率先动手,甚至是齐燕不动手,吕哲也会找借口狠狠地教训齐国一顿,至少是将齐国南下的念头暂时遏制住。

张良还对韩王成说,吕哲渴望能得到至少三年的内政发展期,那么只有在慎这个地方把齐国打怕了才能争取到时间,若是吕哲表现软弱只会让齐国在攻秦的同时南侵,一旦齐国真的确定一边攻秦一边南侵的政策,那战事的规模肯定会很大,因此吕哲选择寻找借口在慎打怕齐国是一个正确无比的决定,若是吕哲有什么需要韩国帮忙的地方必定不能推辞,那是对韩国也有好处的事情。

“不知道楚国和赵国那边……?”魏王咎拖了一个长音。

吕哲说道:“楚国不会与齐燕合流。赵国在之前吃了那么大的亏,对有能力却见死不救的齐燕深觉痛恨,亦不会向齐燕靠拢。”

“只是不知道君侯对秦国有什么看法?”韩王成轻声问。

吕哲看向韩王成,大略能知晓魏王咎也有相同的疑问。他并没有马上回答,来回扫视韩王成与魏王咎几眼,举起酒爵邀饮,放下酒爵后才说:“列国攻秦,我没有什么看法,但是有人勾结胡人,冒着胡人南下可能将秦地乃至于中原变成牧场的后果联合攻秦,我却是厌恶。”

在春秋,草原胡人就是周王室的死敌,到了战国时期草原胡人也同样是列国的死敌,其中与草原胡人接壤的秦、赵、燕都是深受草原胡人的残害与侵扰,列国自然明白那是不同族群间对于生存空间的争夺,可是很多人对于草原胡人可能出现的长期盘踞甚至占领中原并不深以为然。

在现在的人看来,草原胡人是不可能在中原待下去的,只会是劫掠一番之后退回草原,劫掠的是财帛与人口,土地是无法打包带走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在需要的时候列国中的任何一国并不排斥寻找草原胡人作为外援。

吕哲说了几个例子,基本是草原胡人南下占据地盘的那些对农耕民族惨无人道的“往事”,说到一半看见的是魏王咎和韩王成只是表面上的倾听,实际上两人根本就不相信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他说到一半也就说不下去了。

魏王咎压根就没替胡人的话题,等待吕哲闭口不言才说起未来可能会形成的天下局面,又用谦卑的语气问魏国有没有扩地的可能性。

韩王成也提出了差不多的问题。

事实上国家不扩张图强是终究要灭亡的,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