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军团是整编于禁军和南部军团的那批秦人士卒;第三军团、第四军团的士卒构成则是一部分选自东部军团和北部军团。

第一军团是一支全由骑兵组成的骑兵军团,所以哪怕是刚组建不久,正式称呼虽然是叫“第一军团”,但是很多人总是会称呼别号,像是什么第一骑兵军、什么第一走马军之类的。

第二军团也有自己的特色,吕哲将原有禁军编制中的重步兵编入该支军团,后面训练完毕的重步兵也将会全数调入这支军团,那么在编制上第二军团的五万人会出现三万重步兵和相应的弓弩兵以及相关轻卒。

第三军团则是一个混编性质的军团,里面骑军、重步兵、器械兵(泛指床弩、弩砲、井阑等)什么的兵种都会有。

第四军团的构成也显得相当有针对性,那就是充斥着大量的攻城器械的同时,一些轻便的兵种也充斥其中。

其实只要是能看到条目就会明白吕哲这是组建了四支范本模式的兵团出来,很明显就是带着实验的性质,根本就是在摸索军队是具有单一性、针对性好一些,又或者是多兵种的编制适用,在为未来的新军团组建累计足够的经验。

吕哲这么做还有另外的打算,新的军团数量多了,那么可任命的武将必然也就会增加,他一方面是增加军团的数量在为封王建国封赏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起了大规模任命再从优甄选的打算。

在封王建国的大典上,所有在编的部队都将选出一些士卒参加阅兵大典,一些新设计的军服也将在这次阅兵大典上出现。

所谓的新设计军服又是一个新鲜玩意,在此之前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都只有一个款式的战袍,但是吕哲是个穿越者嘛,他一直致力于提高军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寻求增加士兵荣誉感的特色,理所当然会带入作战服装和礼服的概念,这一次参加阅兵的士卒所穿的就将会是礼服而不是作战服。

新设计出来的礼服是带有现代色彩的上下身分离款式,另外还加入纽扣、肩章、臂章、皮带、勋带等物,在颜色的选择上更是极为具有华夏传统,那便是火红的上衣和黑色的下裤。

别奇怪,红黑搭配确实是秦之后“王师”的传统搭配,这是吕哲没穿越之前看了无数的帖子和资料才知道的。

第六百零五章:欢呼吧!(上)

轰隆的鼓声,雄厚的号角声,它们很有节奏性和持续性在东方天际亮出鱼白色的时候被奏响。

整个南陵城彻夜未眠或者被鼓声号角声从睡梦中唤醒过来的人们,他们听到宫城那边传来的声音都是一愣神之后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南陵城现在的居民已经突破五十万,而这座城市在吕哲的归化中可是要容纳二百万人口的大城,以至于五十万人口充填进去也不过才占了四分之一不到的空间。

原本待在南陵城内的军队除了宫城禁军和城防军之外已经全部转往城外,因此在南陵城靠西位置的夷陵方向又筑起了一座庞大的营盘。

对于南陵城的居民来说鼓声和号角声都是从宫城传来,但是在城外的营盘听来声音却是从南陵城传出。

今天是冬至节,本来在往常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在今天黔首或是军队都会有自己的娱乐方式。

在冬至节里,黔首该是在此之前已经买了几尺布做几件新衣,又割一点肉打点小酒;军队则会举行篝火联欢和一些如摔跤、蹴鞠之类的游戏。今年的冬至节却是因为这片土地的统治者要封王建国而打乱了往常该有的节日节奏。

东方天际出现第一道亮光的时候,城内城防军所在的营@盘辕门被打开,一队队马车和一列列士卒鱼贯而出,士卒今天穿戴的是新发的礼服,那种笔挺贴身的礼服因为有纽扣和皮带的存在充满了时尚感,华丽的肩章和臂章又带着吊絮看去充满了美丽。

出营的马车装的东西有点复杂,许多是装载着稻米、豆子,一些是一层层满是放在板上的肉类,还有一箱箱新铸的五铢钱以及一捆一捆的布匹,士卒押送这些马车是要在城内进行一家一家的发送。

官府在节日的时候给平民百姓送礼是宋朝才能看见的事情,不过吕哲才不管那么多呢。他之前因为对外的战争获得胜利总是会找借口给黔首送钱,这一次既是冬至节(即这个时候的新年)又是封王建国,不止是发钱还给予粮食和布匹了。

说实话,宋朝会有那么好的社会福利是建立在商业发达的前提下,每年一亿五千万贯(换算白银是一亿五千万两)的税收之下,官府逢年过节给城市的居民送礼物是一种常态,吕哲去年的年税额也不过是接近七百万个半两,要是按照宋朝的经济体系换算也不过才一千多万贯,可耐不住这年头物价低,吕哲在扩张之下又攻取了太多的资源了啊。

南陵城的居民注定是在历史上第一个过节时候收到来自官府礼物的第一批城民。事实上吕哲治下的黔首也是亚洲第一批收到来自官府发钱的人。在西方,罗马却是在二十七年前就有官方发钱的行为,那是罗马议员(共和国时代)为了开启与迦太基战争进行的一种贿赂市民的行为。

刚才说到了五铢钱是吗?那是因为对长江的开发,一种水车冲压设备的产生的附属品,在东方该种设备的出现比西方晚了将近六百年,吕哲一些模模糊糊的提示再加上工匠们着力研究,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算是摸到门槛,最近吕哲回到南陵城自然会前去视察,稍微再开一下金手指。可以冲压钱币的玩意出现了,连带不大规模使用磨蜡的模具也由制作兵器换一下模型变成了五铢钱的款式。

一枚半两就真的是半两重,大概是七到八枚五铢钱,到两汉时期五铢钱的价值一直都很高。铜钱的价值降低是在制造能力大幅上涨,另外就是物品价格相应提升,因此而得到贬值。

在唐朝时期铜钱开始以贯为单位,贯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换算值。有时候一贯是一千枚铜钱有时候可能是八百枚铜钱或是一千两百枚,唐之后的宋一贯趋于稳定一直是一千枚铜钱,但是到了宋之后一贯是多少就又开始混乱了。

其实吕哲现在不应该制作大量的五铢钱。该是价值更低的三株钱,又或者是类似于唐朝的制式钱,价值该是越低越好,比较便利于流通和使用。

因为铁质兵器要普及下去,青铜兵器必然是会逐渐淘汰,并且因为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用铜肯定也会相应减少,那么开采出来的铜用来制作钱币对于当前来说是绝对够了。

第一阶段用冲压设备制作出来的五铢钱该是有八十万枚左右,因为是采用冲压模式,五铢钱与之历史上的款式区别也就出现了,吕哲手里制作的五铢钱没有了中间四四方方的孔,加上了边角的锯齿(防割刮),看上去平滑光润的同时因为用铜量足够也是黄灿灿十分好看。

由城防军运载礼物发送给南陵市民是吕哲早就定下的步骤之一,其它地方虽然也有派送礼物却不再是全民皆有,对于黔首的派送礼物是六十岁以上的老翁、三岁以下的孩童,家中有人在军中服役的家庭也在享受福利之类。当然,这些派送是南陵运输物资前去,然后各郡县的官府由南陵前去的人进行监督下自行运作。

近三万城防军驱赶着马车挨家挨户的送礼,结果就是南陵城内的居民区到处都能看见身穿好看礼服的士卒拉着马车在晃悠,收礼的时候黔首会好奇问问又是哪里获得了大胜,哪支军队攻占了什么地方。士卒则是回答该次送礼是什么缘由,一听是封王建国送的礼物,黔首一愣神之后大多会再问军中有没有扩编的计划,自己的家中有哪个哪个的棒小伙子一直盼着能为君王效力。

城防军在派送礼物的时候还会交代一些事情,例如观看封王仪式时应该接受什么人的约束之类的,听到这些话的黔首又是一阵发呆。

咦!?原来这片土地的统治者愿意让黔首前去观礼,这种事情要不是亲耳听见军方的人在说,他们是压根就难以相信的。

之前多多少少听见风声的人谢过城防军的士卒开始呼喝着自己的女人、孩子等家庭成员赶紧吃饭,吃完了立即赶往宫城前的广场。

一些人出了家门才发现街道上已经全是拖家带口在往宫城方向走的人,他们还看见不少没穿礼服的士卒在维持着持续。

因为吕哲用律法约束人在道路上只能靠右走的规定,所有往宫城方向的街道都是右边满是人,偶尔有人窜到左道的时候,立刻会有士卒靠过去提示,接到提示遵守规定也就罢了,劝导之后还当自己是“路霸”的人立刻就会被士卒羁押走人。

城市必然需要广场,这是吕哲在建城时的理念,因而南陵城内大大小小的广场并不在少数,很多广场压根就是休闲公园模式,一些广场之上还会建造喷水池之类的设施,所以生活在南陵城的市民闲暇时光总会前去玩乐。

在南陵城最大的广场当然是宫城东面,那里的广场足够容纳至少二十万人,宫城的城门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也被造得远比其它方位的宫城城门高耸,令人站在底下的时候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只以为自己是进入了巨人的国度。

按照吕哲的计划,该广场上面其实还要再增加一个高耸的巨碑,另外也会摆放一些从三丈到五丈不等的雕像,现在巨碑倒是已经建成,雕像嘛……则不是那么容易搞定了。

巨碑是什么不用多猜了,好歹吕哲是生长在“天朝”社会环境里的,它就是无名烈士碑没错了。

而毫无疑问,雕像是按照真人来进行刻画,吕哲必然会是其中最高也是最为威武的一个,其余则会是一些文臣武将的雕刻。

吕哲这么干是出自一种恶趣味,毕竟东汉有云台二十八将,唐时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现在还不太清楚自己会有多少“将”多少“功臣”,但是选择用竖立雕像的行为不是更有趣吗?

在颁布这一决定的时候,吕哲是充满了恶趣味,但是对于他手底下的那帮文武来说却不亚于耳边一声惊雷。

任何一个人在得知自己只要努力就能被竖立雕像与吕哲并列名留青史,他们怎么可能会不震惊和充满了期盼?要知道那是宫城之前的雕像啊,东门又是文武百官前去参与朝会时必然经过的位置,且不谈这里竖立的雕像会随着这个国家的存在而永远竖立下去,光是想想官员们从这里走过去的时候会仰望自己的雕像,就该是一副快要昏过去的激动了。

一定要成为被竖立雕像的一员,那不光是荣耀还是身份的象征,可是的是他们仅仅知道众多雕像中必然有自己的效忠对象,但是还会有哪些人吕哲却是从未透露,因此众人也就难免会展开诸多的猜测。

听说,只是听说……,吕哲会在今天的封王建国大典上公布一些人员名单,这些人是首批确定会永久与帝国存在的人物(指雕像),有不少官员为此进行了推测,认为执政官萧何和军师蒯通必然会位列其中,武将那边的原来几个军团长也是热门人选。

第六百零六章:欢呼吧(中)

称王大典神圣,观礼者从来都是地位身份高才有资格,建国大典却是很久没有在华夏大地上出现过,但是吕哲竟然允许黔首参与这样的盛会,不但前来观礼的列国使节不解,连带那批或是贵族(勋爵、士族)也都感到不解,甚至说有些排斥。

列国使节排斥是有理由的,他们都是代表一国的君王而来,在这种场合之下身份类等同于君王的化身,自然不愿意有黔首在场,认为掉了身份。

刚刚成为贵族、勋爵、士族没有多久的排斥也是出于屁股决定脑袋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现在的身份已经不一样了,俨然已经是“人上人”,该享受“人上人”该有的地位。

吕哲发现这一点后无法对列国使节多说什么,他的选择是当那些人脸上的排斥和不悦不存在,扭过头之后却是训斥一些提出不该让黔首参与盛会的手下。

一个国家为什么叫国家,那是因为有非常多的家庭来组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国家是因为有众多的家庭才能称之为“国”,那么建立国家的时候没有黔首在场算是怎么回事?

其实现在“国家”还不被称呼为“国家”,该是倒过来称呼“家国”才对,所以吕哲那么一说所有人立刻就明白过来了,他们可以因为建立功劳过得上高(人一等的生活,得到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家”才有“国”的前提下,是真的不能忽视黔首的存在。

在封建的社会体系里,官员对“家”的重视超乎想象,因为战国刚刚结束没有多久,在场的人几乎都是那个社会氛围长大的人,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接受“奴隶制”的熏陶,怎么又会不明白吕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封建有一个别名,其实也不能说是别名。该是封建本来的称呼,它的全称叫“领主意识下的社会体系”。怎么来解释这个名称呢?说白了就是领主的领土下除非是奴隶,不然每一个家庭在付出相应的义务之后都有自己的自主权,包括土地是自己的、房子是自己的、妻儿也是自己的……等等很多东西除非触犯了法律被剥夺,不然不存在“被代表”的可能性,所以周王室的国人(既是城市自由民)在周王索求无度之下可以暴动(史称“彘之乱”)。

始皇帝的书同文和车同轨被吕哲这边全盘接受,但是关于对郡县制的执行却是被改了个样子,另外中央集权吕哲这个穿越者只是在军队的掌控权上显得霸道。

对于各郡县的治理吕哲其实就是一种“半自治”的制度,既是发布什么任务,至于各郡县怎么去执行就由着他们去了。反正只要能完成任务就不算渎职。另外,吕哲也是承认其领主自主权的存在,既是分封出去的土地要建设城什么样子完全由土地的主人自己做主,但是在私兵的数量上却大大的减少了,也没有给予自主募兵权。

要是按照明朝思想、“我大清”思想、乃至于是近现代和现代的思想,肯定会认为那样一来吕哲治下非要是乱套了,那是“时代代沟”的问题。

真实情况是各郡县没有乱,反而各郡县因为有限度的自治权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少了中枢不明白当地的实情偏要指手划脚。各郡县的民生恢复速度相当快。

一些有了封地的小领主,他们也没有时时刻刻想着蓄养私兵累积实力造反,更多的时间是想方设法的吸引黔首前去定居,像是辛勤的蜜蜂一样建设自己的土地。因为不努力建设的话他们会无法完成自己的义务(既税务),一旦多少时间之内无法完成自己的义务,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去获得那块土地,最后的结果就是被中枢将封地赎买回去。

接受现代教育的吕哲在一开始其实也是想着将所有的一切操控在手。恨不得连治下最普通的一个家庭每顿饭吃什么都要管,可是他没有足够的触须(既官员),最后也就搞成现在那副模样。关于封地的问题就让吕哲更无奈了。他的手底下不是一群“无私奉献”又伟大的“三无”战士,立功了肯定要赏。

什么叫三无战士?不就是无欲、无求、无财产嘛。这样的战士是天神,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吕哲能封赏的除了财帛就只有土地,这群人又是生长在封建社会的古人,要是吕哲不封赏他们不伺候了是其次,直接干掉吕哲这个不公正的首脑也不是干不出来,毕竟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其实是全部),就是获得土地成为家族的封地,成为一个封建领主。

事实上任何一个朝代的贵勋、官员都会是地主(领主),不是说因为他们代表某个阶层才会是贵勋和官员,而是只有“有产者”才有获得知识的途径,“无产者”连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怎么会有获得知识的途径,若是让没有知识的人去治理国家……那简直太可怕了。

现在嘛,以前或许富有或者是一无所有者,他们因为有各自的际遇都成了有资格站在吕哲后背笑吟吟静观的一员。

这群家伙绝对有笑吟吟的理由,他们是跟随吕哲之后产生的第一批利益既得者,因为功劳大或者功劳小,按照这个时代的理解他们都是吕哲这个大领主之下的小封臣、小领主。

说吕哲是大领主绝对没有错误,他不了解现下的社会环境,依靠其因为知识大爆炸时代学来的军事知识打下了大片的疆土,可是因为不会治理疆域,玩着玩着与列国走到一块的发展途径去了,就是成了一个封建王国。

或许到目前为止吕哲自己都不明白,但是他治理国家的方向真的是在背驰“正确道路”,但也就是因为没有走“正确道路”,其结果就是到目前位置麾下还没有发生过武将叛乱或者是“农民起义”。

刚才是不是说到了农民起义了?没错啊!翻开史书看一下,在秦一统之前能找到农民起义的记载吗?如果教科书没有出错的话,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完全去除封建之后才爆发的,就是陈胜吴广暴乱的那次。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中央集权(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