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铮踔潦橇脚鄱际且约鹤急浮R灾劣诤艹さ氖奔淅锴鼐永炊际且恢Т┳盼逖樟暗摹拔诤现凇薄G鼐杂诮康氖澄镆灿醒细竦募侗鸫觯粑辉降退缘幕锸尘驮讲睢D敲聪胍屑硬途托枰泄郝颉

秦国一度规定不能再携带非编制人员参战,也出台政策限定将士们的服装款式,渐渐地秦军才不再那么五颜六色。秦军规定的服装颜色是黑、灰、白,款式上却是有非常严格的级别限制,例如只有公士级别以上的人才能穿甲,梳头时也才有资格戴上板状的发冠,每一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款式。

不能携带非官方在编人员不能上阵的限制已经被取消,但是现在已经不是秦国所向披靡的阶段了,压根就没有多少人会携带部曲出征,普通士卒的奴隶嘛……社会动荡太过激烈,赋税沉重到压得人喘不过气,农田缺乏劳动力大多荒废掉,现在还有多少人家中的粮食富余到能养得起奴隶?哪怕是还能养得起,那也是需要留在家中作为劳动力。

承载蒙恬的战车是一辆从汉国那边购置的新款车辆,也就是加了车轴和防震装置的那种。车轴是让车辆有了灵便的转弯功能,不需要车辆想转弯让人去抬,防震装置对于一辆战车来说却是没有多大的必要。

新款战车的车身长三米、宽两米五,由四匹马进行拉动。

没错,“米”这个单位已经在汉国执行,衍伸出来的就是关于毫米、厘米的出现,新一套的衡量度已经在吕哲的要求下进行推广。

蒙恬是坐在战车上,上面左右两侧站立的人是内史腾和李由,驾车的驭手则是一个无名小卒。

主将、首席副将、次席副将共乘一车原本是不应该出现,毕竟三人是大军先后顺序的轮替,一旦战车出事三人全部完蛋,那么这支大军也就没有了领导者,可是他们所面临的情况有点特殊。

三位主要人物都在一辆车上。且不谈战车的驭手心里该有多么紧张,周边的护卫力量再怎么进行加强都不过分,那么也就出现战车边上层层叠着盾牌的战车在内层。第二层是连人带马都披甲的具装重骑,最外围更是一层层步军士卒。

“……直道部分是一直到旧长城段,我们需要在洛水边上进行改道,拐入西北方向。另一个方案是一直沿着直道一直前行,直至抵达直道尽头”车内空间并不小,汉国设计战车的时候加上了悬挂装置,可以挂起一张舆图。内史腾现在正是指着山川舆图在述说着什么。

所谓的旧长城段其实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北疆设立的一条防线,这一条防线多次遭遇改动。有时候会向前延伸,有时候却是向后退却。建立那条长城之初,防御的对象并不是什么匈奴人,最开始防御的对象是义渠人。后面一段时间成了抵御大月氏向南扩张的防线。该条长城是用夯土方式,其规模也并不大,相对于秦国后面重新修建的长城来说,一条能算是巨龙,旧长城段就是一条小虫子。

扶苏任命蒙恬为北征军主将,内史腾为首席副将,李由为次席副将,这一次出兵十五万向北的最终目的地是靠近九原方向,战略目标是对因为后路被汉军截断的匈奴等胡人进行攻击。

对了。秦修直道因为时间短暂并没有一直延伸到九原,是到了肤施以北七十里外就被动停工,那也也是属于上郡境内的旧长城段区域。

汉王哲发出了帝国成立时间表。各个方向更是有汉军在向秦境逼近,很明显是一种对秦国还处于犹豫不决的不耐烦。吕哲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之前,扶苏还能有时间犹豫或是讨价还价,可是当汉军在向秦境合围之后,扶苏光是用说的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还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进行表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蒙恬率军北征了。

本来在义渠的秦军是有二十五万左右,向北出击应该是兵力越多越好。特别是攻击的对象是机动性非常强的胡人。但是呢,蒙恬却是说出了不同的意见。

蒙恬认为秦国既然是要向汉王哲进行表态,那么并不是出兵越多越好,不要反而被误会成是要前往攻击处在沃野的汉军,要掌握一个尺度,这个尺度最好是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但是又没有对沃野的汉军产生威胁,尽可能地让汉王哲相信秦国出兵的诚意。

十五万秦军是一个合适的数量,由二万的新式骑兵和五千乘战车构成中坚力量,然后再配以十一万五千左右步军和辅兵,这样的建制很明显就是一种辅助性质的偏师,也符合向汉王哲表态前去协助沃野汉军一同进攻匈奴等胡人的说法。

造成兵力制约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是汉国逐步减少对秦国的资源输送之后,秦国的物资储备无法大规模的用兵……

扶苏做出表态又派出北征军,汉国那边的回应是原本屯驻于陇西地的共尉所部含陇西征召的七万也开始向北移动,原本向汉中郡开拔的汉南征军抵达巴郡的江州时停在原地,并且已经有部分的汉南征军乘坐船只经由长江输送前往南郡,三川郡方向的三个汉混编军团也只留下一个其余向中原开拔。

敌意的消除不但对秦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汉国那边也是减去沉重的负担,一切都似乎在朝着更好的一面发展?

蒙恬所率的秦北征军穿过旧长城段区域的时候,一支百人队左右的汉军游骑出现了。

这支汉军游骑的带队官是李良,他是前来向蒙恬进行必要的通报,带来了河曲一代的消息,也是商谈一些秦北征军必要的进兵细节。

目前被称为河曲的区域很广,不算吕哲新置的九原郡和云中郡,更是将北地郡和上郡的局部区域都包含进去,甚至还要加上部分的青塘高原区域。

李良所带来的山川舆图让蒙恬一见之后双眼发光,汉国最新一批的河曲山川舆图绘画得十分仔细,将地理面貌都进行了细微的标注,哪里是平原,哪里有水源,哪些地方又是山地或是沼泽地都标得清清楚楚。最为让蒙恬在意的是,汉国的山川舆图上标注着那片地域上的族群和部落。

“现在的河曲有那么复杂吗?”

“蒙将军,河曲目前被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靠近南面的一代、北地和上(郡)地以北的一代,两地以西的一代,您问的是哪一片?”

蒙恬对于汉军将细节一再细化是持赞赏态度,没有什么比详细的细化更能使人一目了然,那么详细的划分也能够使为将者能用最少的时间对某个区域来掌握更多的情报。他问的是已经被汉国在地图上标明的“河西走廊”一部分。

这个“河西走廊”其实与历朝历代的那个“河西走廊”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两汉设立凉州之后,河西走廊所指的其实是通向西域的狭长地段,包括的范围从青藏高原以东一直延伸到以北,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宁夏自治区那一片。然而,目前吕汉命名的河西走廊却是不在华夏疆域之内,像是青藏高原以东就不是,该是更加靠近西方,位于青藏高原的更北方。

“原来汉军已经扩地这么远了……”内史腾看待山川舆图的目光是复杂的,一切只因为那张舆图上河套区域,甚至是向北延伸五百余里差不多都快侵占到浚稽山区域了。

浚稽山区域可是深入胡人的老巢了,要是再往北再增加两三百里,那可是燕然山这个胡人的核心。

李良听到内史腾的话似乎是愣了一下,汉军当然没有扩张那么远,哪怕是趁那片区域胡人空虚,汉军也不过是向北扩地大概二百里,离浚稽山区域起码还有四百余里。

显然,内史腾是将汉军的侦察区域显示图和疆域示意图给弄错了,不过李良才不会去进行解释。

蒙恬也在惊讶汉军在草原上的扩张,但是他最为在意的却是关于匈奴的动向,对于那些新出现的异族也十分在意,特别是李良介绍新出现的异族是来自汉王哲所说一个叫“中亚”,甚至更远的一个叫“欧罗巴”,由那两个从来都没听过的遥远所在迁移过来时,蒙恬唯一剩下的就是对世界之大感到由衷的赞叹。

第七百七十六章:在路上

世界本来就很大,这点丝毫不用怀疑,但是所谓的“大”那要看是在什么时候,科技越是落后世界就越大,科技越是发达世界就会变小。

蒙恬很认真在听李良对河曲一代的讲解,听的时候会不时的点点头,也会提出一些问题。

在河套一带,汉军的脚步止于阴山脚下。

阴山是由众多山组成的一个山脉集群,位于现代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一片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

当然,在上古先秦乃至于是长久的华夏历史里面,阴山的众多山脉名称一直在变,不过不管是叫什么名字,它们一直是阻挡华夏先民向更远地区扩张的障碍。

河套一带的汉军没有向阴山进发有着诸多的原因,最为主要的自然是处于当地的汉军主要任务是攻击被困住的匈奴等胡人,其次的原因是阴山这道山脉地形复杂。

阴山地形复杂,有着众多海拔在两千米以上的山峰,里面几乎全是被山峰包夹着的狭长走廊,甚至会发生前一刻还有路,后面却是被山挡住去路的情况。有些挡住去路的山可以攀越,更多的山实在是地势太过倾斜难以让大军行走,毕竟大军可不止是人徒步,还会有众多的牧畜和车辆。

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河套区域的汉军一直在对阴山进行侦查,起先并没有太大的进展。后面是加入当地的胡人作为向导才算是找到能够通行的道路,不过那些道路都具有时节性。原因是很多可供行走的道路其实是干枯的河滩地,存在湿润易陷的缺点。下雨时节一旦来临不是重新变成河流,就是一经踩踏立即变成泥泞之地。

“……我们唯一知道的一条道路可以在任何时节畅通,不过那条通道是一条宽度不固定的道路,最狭隘的地段只能容纳三人并肩而过。”

“是吗?胡人行军作战是携带牛羊等牧畜作为大军粮食,只有少数的车马,胡人战时也是掠夺就粮于敌的策略,那样的地形对于他们的后勤制约不大。我们的军队却是对后勤线十分依赖。后勤车辆难以通行就不具备成为粮道的可行性。”

“不排除阴山山脉群里有其余更宽更易于行走的道路,只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目前阶段。我军向草原扩张的方向是倚重于雁门郡向北一线,从雁门境外的草原进行长途的绕路。”

“雁门之外的草原辽阔,但是绝大多数区域是沙漠和沼泽地吧?”

“我军收服了不少当地的胡人,经由他们的带路可以避开沙漠和沼泽地。已经能够形成相对持续性的后勤补给线。”

蒙恬又一次震惊了,想要在草原上形成一条可持续的补给线,那需要一个前提,也就是绝对的安全。他不太了解是汉军将沿途的胡人全部清理干净,还是汉军沿途建立要塞据点。总的来说,他还是比较倾向于汉军沿途设立要塞据点的方案,毕竟胡人的流动性太大很难完全地清理,另外就是别忘了速快造城法是出自汉王哲。

这一次却是蒙恬没有猜中,想要在广阔的草原上建立要塞据点并不那么容易。草原上基本是沙土没有多少便于利用的石块,沙土没有粘合性,没有其它材料混合无法建城。另外就是汉军出塞的时间不长。同时也是因为汉军的后勤线因为胶州湾那边出现问题,倒是汉军补给线紧张,光是运送粮秣和军事器械已经吃力,又哪来多余的运力千里迢迢运输水泥等物?

汉军保障在草原保障补给线的做法有点原始,除开每隔多远留下必要的驻军设立营盘之外,一些非正规骑兵也大肆配置战马。又利用已经收服的胡人成为另一道巡视力量,多种协同之下才堪堪能维持后勤线的安全。那还是建立在草原上处于胡人相对空虚的现状之下。

“是吗?这样一来牵扯的兵力很庞大啊!”蒙恬脸上满是诧异。

李良笑了笑,说道:“我王麾下并不缺少军队。”

旁边的内史腾和李由不禁面面相觑,他们一致怀疑李良说得是不是真的。

蒙恬却是没有怀疑,汉国的国策注定汉王哲确实是不会缺乏兵力,从某些方面来说汉王哲需要的是担忧兵力膨胀过快。

李良离去,内史腾是一直等到李良离开得够远才说话。

“将军,为什么会认为汉王哲在主动压制军队数量?”

“你不觉得汉国很像是之前的我们吗?”

“什么?”

“汉王哲领导下的汉国正处于迅速扩张之下,军民士气高昂无比,军队出征屡次能够获得大量战功,征战获得的战利品更是有公家得七分私人得三分的规定……”

内史腾越听越觉得有理,曾经的大秦也是上上下下士气高昂,美好的前景诱惑下怎么可能缺乏兵源?而汉国征战还能获得私人的战利品,那是曾经的大秦所没有的,一再的胜利下汉王哲治下黔首的好战性可想而知会有多么强烈。

“中原归入汉王哲治下不久,虽然有着大量国家工程雇佣劳力,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足够。受雇佣成为民伕是普通黔首所期盼的事情,那些富裕和有一身武力的人更加希望的是参与到这一场由汉王哲率领中的开扩和掠夺盛宴。”

后面不用蒙恬过多解释了,内史腾哪里不知道那是天下大势的一种,是用来形容一个成势……也就是势大之后必定会吸引无法计数的从龙之臣前去追随,将那种得到大势的局面演变成获得天命。

华夏族群就相信命。认为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的命运差不多已经注定,更加相信乱世到来时会出现真命天子,天下必将会归属于那个真命天子统治。所以一旦发现真命天子出现必将踊跃前去投靠。

“也许真的有天命的说法吧?”蒙恬的目光变得有点深邃:“很多人认为蛮荒的所在,汉王哲从百越诸族那边侵占之后只开发了六年,六年之前的蛮荒地带现在已经成了汉王哲治下最大的粮仓,与巴蜀平原和黔中平原一起成为汉军征战天下的基石……”

一直保持沉默的李由似乎是终于忍耐不足,说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汉王哲治下很多区域都栽种一种能够两季收获的稻种,更是让汉王哲变得如虎添翼。不再为粮秣不足而忧虑。”

战争打得是什么?是由人聚少成多军队之间的较量,然而对于军队来说最为重要是保证粮秣不缺。只要拥有足够的粮秣一支军队哪怕是遭遇挫折也不会那么快分崩离裂,但是一旦缺粮哪怕是前一刻还不断获得胜利,下一刻也必然因为粮尽而自行崩溃。

“是啊,若不是因为缺乏粮秣。我们……”内史腾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大秦要不是因为缺粮不至于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可是为什么致使现今这般境地却是说不得的一项忌讳。

十五万秦军一直是在向北,离开咸阳之后行军一月余靠近洛水,于一个叫作“时”的小屯进行停驻,那里在现代被称呼为吴旗。

“时”正是旧长城段的一个驻所,靠北四十余里是一片大山(现代白于山),秦直道在建设的时候可是直接铲平了山峰。铲平山峰这种行为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不过付出的代价却是死伤了近三万余人。

“这里距离洛水不到十里,”李良是指着滚滚流水的洛水河道。抬头看了看天继续说:“未时二刻船队便会到来,历时还请将军安排人手进行卸装。”

洛水是一条长度达数千里的大河,贯通北地郡、上郡、内史郡。直至与三川郡更大水系的河流相连。三川郡的水系又与与内地的多条河系相连,有多条河流可是直接连通着长江。

吕哲是在南方崛起,对于水系的利用是历朝历代南方政权所重视的,因为北征需要和后续的一些物资输送,汉国对各条水系怎么可能不进行利用?

“某些地段是无法通行的吧?”李由满脸的迷惑:“像是三川郡的梁县那边河段太浅……”

李良解释道:“确实,有些地段无法通行。更多的区域更是河流并不相接,本来最好的做法是人力开凿运河。但是我王认为并不可取。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进行短途的陆路运输,于规划好的位置安排后备船只等待调度。”

还有一项是李良没有说的,内陆开凿运河要看是在什么区域,某些区域开凿运河只能是用于军事用途,极为可能是利用一小段时间之后就失去重要性,那么付出庞大的人力物力又投入巨资进行开凿完全没有必要,也只有一些不但具有重要军事用途和经济价值的区域才会考虑开凿,像是正在计划中的灵渠就是其一。

“在北方也善于利用水路运输吗?”蒙恬似乎是抓住了什么重点:“李侍郎,那么贵方有将黄河纳入可利用水系吗?”

唔?李良是太尉署的侍郎,军中的军职是偏将,蒙恬那么称呼是带着深意,也就是此时此刻问得是属于太尉署的侍郎,询问汉*方的一些部署。

将黄河水系纳入可利用范围一直是汉国正在研究的事情,目前的黄河出海口是在巨鹿郡与济北郡的边界处,所处海域是属于渤海区域,汉国那一边正在探索从南方向渤海海域的航线,可是之前的精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