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骆摇现在想要在太尉这一任上有更多的表现,前提当然是得到更多军方同僚的认可,好能够更多的支持能有所作为。他的这一任太尉绝不好当,很可能好的名声没有多少,还会被那些裁撤掉的士兵骂,怎么来为军方争取更多的利益也就成了一根稻草。

军队装备精良好有更好的开拓,没有人会反对这一点。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他们长久以来被武将集团压了一头,不就是因为军方提交的成绩表好看嘛。

“咱们是在说移民的事情吧?”吕议其实也是不赞成军方有兵有钱,也认为那会成为祸端,不过现在可不是轮到他当皇帝,甚至他现在连太子都不是。说什么也不能得罪军方,只能是和稀泥转移话题:“说说移民的事。”

岭南三郡地广人稀是吧?可是帝国的很多郡也好不到哪去,也只有中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郡人口数据上才好看一些。

帝国早些年在南边新置了南海郡和闽南郡,两郡纳入帝国疆域已经有七个年头。可是现在南海郡的在册人口也就是十八万,闽南郡那边是十四万。两郡的地形是多山多水地带,能够有现如今的人口还是因为近些年帝国对造船业的发展,所以在册人口也相对集中在沿海一线,生活在腹地人口也是少得有些可怜。

军队出了草原。光复了河套,占领了广阔的草原地区。河套新置了九原郡与云中郡,两郡的人口是多少?是九原郡在册人口四万,云中郡在册人口三万。两郡那么大的地皮竟然只有四万和三万的人口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不过那也是因为帝国新置九原郡和云中郡只有不到两年,两年间能够这样的人口不算少,反而是成绩很不错。

“……会这样是陇西郡和北地郡有一些家族迁徙。”萧何说的是乌氏、义氏、邦氏、西氏那些人,也有来自中原和燕地的一些发展牧业的家族。他又说:“随着我们研究出羊毛制衣的相关,也是军队对草原胡人的战事顺利,有越来越多人对移民草原生出了不小的兴趣。”

除了河套的九原郡和云中郡。帝国在草原也新置了代郡、并郡。代郡是相连云中郡,从雁门郡以外一直延伸到渔阳郡之外的濡水。并郡是从濡水一直到右北平郡之外的乌侯秦水,并且是与东胡的疆域交界。

吕议看到的帝国疆域图,其实代郡和并郡合起来就是后世的内蒙古草原嘛,甚至是还包含了部分的外蒙古土地。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取名代郡和并郡,要知道“代”在以后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赵地,“并”以后指的是部分赵地和燕地,似乎是在两汉时期还存在代州和并州,现在却是被命名在内蒙和部分外蒙的地界划分上了。

代郡人口二万,并郡人口四万。作为新置不到一年的新郡,又是人们口中的塞外,说白了就是边疆荒凉之地,有二万和四万的人口已经不能算少数。

“随着人们对牧畜业的兴趣增加。北疆的新置郡人口必定会提升。”萧何说着看向了骆摇。

骆摇立刻接着话题说:“近些年不断有部落主动投靠,大抵是戎人和狄人,也有一些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划分族群的胡人部落。他们争先想要成为帝国的子民,我们对类似的事件一直在讨论怎么处理。”

草原上都被称呼为胡人,可并不是所有部落都有阵营归属。华夏历朝历代对陌生的领域基本很少去考究,像是在两汉时期。汉帝国没有任何查证,只要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部落都统一称呼为匈奴。

实际上是什么?是很多草原部落并不属于匈奴,他们是属于戎或者是狄的部落,很多戎和狄臣服与匈奴人,也有不少戎和狄的部落与匈奴是敌对关系,但是汉帝国根本就没管那么多。

帝国对草原的部族划分比较详细,匈奴就是匈奴,也知道戎人部落和狄人部落的区分,甚至还知道丁零部落联盟、呼揭部落联盟、浑庾部落联盟、屈射部落联盟,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而不像是历朝历代只要草原上谁离华夏疆域比较近,将草原上的所有部落都认为是那个部族的人。

草原部落投靠?要求成为帝国子民?其实那都是被出征的帝**队给逼的。

帝**队出塞之后,很多部落也不是没有解释他们不属于匈奴,也没有参与入侵华夏,可是帝**方根本没有去区别遭遇到的部落是什么势力划分,只要是遭遇到就会进行打击,结果就造成草原上的部落只要是被军方盯上要么逃亡要么灭亡的下场。

军方的无差别打击也不是没有让很多原本中立的部落加入敌对势力,可是军方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是无所谓,甚至是巴不得敌对势力多一些,好能够获取更多的战功。

后面捕奴业兴盛起来,军方变本加厉地侵袭更远的部落,直接导致的是那些部落撇丫子远窜,那么就会有相当多的水草丰满的草场空了下来。正是因为有太多水草丰满的草场空置,帝国这边又没有新的游牧队伍充填进去,一些大胆的草原部落也就派人试探,说是他们愿意接受帝国的统治,加入到帝国这一边来,然后去那些水草丰满的草场进行放牧。

“那些胡人愿意缴税,也同意帝国派去行政人员进行管理,要求的是将草场划分成为他们部落的牧场。”季布两年的镇北将军没白当,看来也处理过相关的事情,说道:“有些部落为了获得草场扯得比较久远,说他们也是炎黄苗裔,是在有商一代逃亡草原。”

似乎还真的有那样的说法,说是草原上的许多部族其实也是炎黄苗裔,因为各个朝代的战乱才迁移出走。另外还有一个能够考证的地方,那就是朝鲜半岛上的箕子王朝是殷商后裔建立。

箕子王朝的的确确是殷商后裔建立的政权,帝国也认可这一说法,半岛纳入帝国疆域之后,箕子王朝下的开化黔首也自动获得了帝国户籍,算是帝国吸纳人口的一个例子。

萧何说道:“现在有两种声音,认同和不认同草原部落认祖归宗。不认同的一方认为胡人就是随便找个借口,他们是要解除军方对他们的追逐和捕掠,为了获得草场才出的权宜之计,日后必定是要反叛。认为的一方认为不用在意他们的说词,只要能为帝国增加人口和能增加赋税就是好的,大可以用教化的方式让他们真正成为帝国的族裔。”

吕议没有吭声,他只是眨着眼睛看看在场的文武,一脸的好奇……

第九百三十八章:追求先人的理念

不认同胡人也是炎黄苗裔的那些人绝对是军方武人占了多数,他们出击草原之后有了获取战功的地方,那么战功从哪里获得?当然是在一众胡人身上。

武人的思维相当简单,他们认为可以消灭遭遇到的胡人部落,武力能够消灭的威胁就不该进行包容,甚至是反对包容任何有潜在威胁的任何人,认为有威胁就该从身体和精神上给予彻彻底底的消灭。

毫无疑问,赞同接纳主动投靠的胡人那一方会是文官集团占了多数,他们的思维与武人又不相同,武人遇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暴力方式解决,文人脑袋的回路却是要复杂得太多太多了。

“吸纳愿意投靠的人口,能为帝国增加户籍。”陆贾满脸的奇怪,说道:“他们愿意接受统治,愿意缴纳赋税,愿意受到征召的时候出兵参战。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吧?”

吴芮立刻就问:“那么如果他们反叛呢?”

在场的武将差点出生叫好,他们就是不信任胡人,认为胡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信义和道德,有好处的时候会臣服,稍有不如意就会反叛。

要知道军方会花很久的时间来进行草原之战,战争爆发的状态下可没有多少精力或是多余的部队,去监视一些可能或者不可能会反叛的胡人部落。就是出于这个出发点,军方干脆就一刀切,不接受任何有潜在风险的意外存在。

“他们老老实实放牧是好的,愿意缴纳赋税也是好的,兵源军方却是不缺,也不乐意以同袍的姿态与心性不定的胡人并肩而战。”吴芮言辞犀利地问:“那如果他们是假意投靠,等待军队与胡人战事焦灼的时候在后方反叛,出现这样的事情该算谁的责任?”

吕议一听心里就乐了,他所知道的吴芮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不管是治理地方或是统军作战都是不温不火的谦谦君子模样,还是第一次见识到有谦谦君子名声的吴芮有言辞犀利的一面。

吴芮是第六混编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过去的几年长期驻扎在中原地区。看来维稳中原地区的时候遭遇到的事情不少,其中肯定遭遇过类似的归降再反叛事件,对有可能出现的反复事件比较敏感?

一众在场文官被吴芮的犀利言辞说得有些郁闷。他们当然不敢保证那些胡人会不会出现反叛,实际上就没人敢打包票说投靠的胡人会老老实实接受统治。

“西北那边……不是接受了一些当地土著的归化嘛?”叔孙通轻笑着。说道:“新置的凉郡,登记户籍的人,不少都是当地的土著吧?”

帝国在西北新置的郡县不少,如凉郡、武威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等等,都是西征军团收拾完头曼本部继续向西追击时扩展下来的领土。

其实要是属于两汉历史的人一看那些郡名就该明白一些事情。西北的新占领地取名上吕哲几乎就是按照西汉帝国进行照搬,甚至是连地界划分上区别都不是太大。

“那些地方,许多土地曾经是秦国所有,是在秦国倾力东出之后丢失。帝国对那些区域是光复,当地的一些土著原属于秦国治下,像是秦惠文王时期吞并的义渠人,又比如秦献公之前融合的戎狄……”章邯可也是在场的。他生得伟岸俊美,人有威仪,说话的时候语速不快:“重新加纳自然没有不妥。”

“三四百年之间的事情了,那些土著大多失去联系至少三五十年的时间。”叔孙通可是抓住了之前吴芮的说词。很认真的地问:“那章中郎将是认为那些人不会出现反复?”

章邯仍然是不温不火的语速,说道:“情况是不一样的。帝国需要开拓一条前往西域的道路,是一条商贸用的路途。另外,西北那边不会出现太大的战事,有也是针对西域一些邦国的征服之战,哪怕是出现反复影响并不会太大。北疆草原则不然,北疆草原一旦出现意外,惹出的乱子带来的后果是不一样的。”

中郎将嘛,等于是某支军团的军团长,章邯现在也确实是国防军的一名中郎将军团长。他被吕哲任命为第十五混编军团的军团长。

第十五混编军团已经受命开拔前往渔阳郡,军队早早已经开拔,章邯留在帝都南陵是在等待后续的军械划拨,军需到位了就会立刻启程赶路。

“这不是同样的一件事情两种对待嘛!”叔孙通咋呼道:“听听。看看,军方越来越胡搅蛮缠了。他们认为可行的事情就没问题,其他人提出来的意见不同意又是另外的说词,哪有这样的呢?”

章邯做出一个哑然失笑的模样,却是没有再开口说话。

在场武将也是在笑,他们不是在自嘲。就是纯粹地笑。他们连反驳叔孙通的一点点欲~望都没有,不反驳可比出言反驳还气人。

“西北各郡,是需要文官前去治理的吧?”萧何出声了,再不出声文官的脸可就要被丢个干干净净。他环视一下在场的所有的武将,说道:“新置一地,都是需要进行治理的吧?”

那是当然了,军队负责开疆拓土,文官负责占领地的教化,这是恒古不变的事情,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都是在做各自的分工,就像军队在对外开拓,我们为军队保证后勤。”萧何可没有恼怒的表情,甚至是比较寡淡,继续说:“各自有各自的责任,风险都是一致的。本公这么说,谁有意见吗?”

本公,可不是公公什么的,是帝国公爵,萧何不但是执政官,还是帝国的四等公爵。

萧何成为四等公爵没有任何人有异议,不但是因为他担任执政官的时候将帝国的民生治理得条条有序,还是因为他一直是军方可靠的伙伴,每一场战事都少不了他在后方调度辎重,安排民伕为军方保证后勤。

要说起萧何,不但是文官集团十分地尊重,武将集团也没有任何一人敢于说萧何什么不是,甚至是相比起一众文官,武将们对萧何的尊重可能还要更深一些。

原本还在轻笑的武将,他们收敛了笑声。刚才话说得比较重的吴芮先甚至是对萧何露出一个抱歉的表情。

章邯这个进入系统官员系统不久的人,他也听过关于萧何的名声,很清楚萧何在帝国的地位,不止是皇帝十分看重。应该说文武集团就没有多少人会去惹怒萧何。

萧何凭什么执政官的位置一坐就是十来年?他在治理地方上只能说是四平八稳,可是为军队做后勤保障却是展现出无人能比的高超能力,可以说要是没有他在后方进行调度,很多次军事行动根本就无法展开。

有一件很公开的事实,帝国可以忽视太尉却不能无视萧何。太尉空闲了太尉署还能照常运行,可要是缺了萧何进行后勤总调度可是要出问题的。

偏殿的会议室一时间安静了下来,武将集团那边大多是脸上出现尴尬的表情,文官集团却也没有感觉到多少骄傲。

武将集团仰仗于萧何的调度能力,虽说萧何也许不会在后勤调度上做文章,谁也不希望与萧何交恶,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这一刻,骆摇难掩脸上羡慕的表情,他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积威”了。

太尉人选一直在变,那是因为太尉由谁来做都差不多。可为什么萧何一直都是执政官?还不是皇帝清楚萧何的重要性。

骆摇咳嗽了两声,迟疑问道:“执政的意思是?”

吕议看出来了,要是萧何执意插手关于胡人投靠的事情,军方必定是会卖萧何一个面子。

“我的意思是,可以接纳北疆胡人的投靠。”萧何的腰杆很直,他眼睛注视着骆摇,说道:“不过却不是安排在北疆草原,可以将投靠了的胡人进行迁徙,可以移动到陇西或是其它地方。”

陇西郡的几个大家族迁徙前往九原郡、云中郡、代郡、并郡,填补了草原上一些牧场的空白。他们的迁徙空出了个别地方的牧场。这些牧场与河套等地当然是没得比,可是安置投靠的胡人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河南地和河北地由我们的族裔补充,愿意臣服的胡人安置在内地,短时间无法消化。长时间总是能够融合。”叔孙通笑吟吟地说:“等待那些胡人口中说的是我们的语言,穿上我们的服装,生活习惯也与我们相同,不管他们是不是炎黄苗裔都会成为炎黄苗裔。”

叔孙通的说法有历史根据,既是所谓的“入蛮夷则蛮夷之,入华夏则华夏之”。人们普遍的认识是,蛮夷只要接受了华夏的文化和思想就能成为华夏人,同时华夏人要是不讲文明和礼仪则与蛮夷没有区别。

从有夏一代开始,有“诸夏”的说法,“诸夏”指的就是华夏,而华夏通常含有“文明”的意思,也就是“文明人”“文化人”之类的意思。

除开诸夏之外,长久以来还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分类,华夏族群从黄河源头开始崛起,崛起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周边的部落,直至建立夏国之前其实就是一个漫长的征战史和融合过程,不知道有多少曾经不是诸夏的群体被消化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远的不谈,秦国向西开拓,主动地去融合戎狄,长久的融合过程中原本的戎狄成了秦人,这既是一件已经成功了的案例。

除开秦国之外就没有其它战国有主动融合的案例吗?有的。像是赵国针对北疆的开拓,他们先是攻灭中山国,融合掉中山人,然后继续向北通过联姻的方式融合掉一部分的狄人部落。中山国在东周时期就是胡人,被称呼为中山狼族,后面不也成了赵人。那些狄人部落不断与赵人通婚,不也成了赵人。

姬姓燕国,他们长久的历史里就是与东夷互相征战的周天子分封诸侯国之一,他们在春秋时期一度与中原各诸侯国失去联系,重新取得联系之后燕国发生的改变令中原各诸侯国有些侧目。

中原各诸侯国为什么会对燕国侧目?不就是因为燕国与中原各诸侯国失去联系期间与东夷的部分部落进行了融合,燕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向“东夷化”靠拢了一些了嘛!

另外,其实春秋时期的楚国也不是周天子的分封诸侯国啊,当时周天子分封的第一强国,也就是晋国,知道晋国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吗?晋国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纠结一帮小弟与楚国打架,喊出的口号是“攘夷尊王”。

攘夷尊王一开始可不是被用在楚国身上,因为当时的楚国在周天子分封的各诸侯国看来不是“夷”,是“蛮”,也就是南蛮子。攘夷尊王最先被使用,那是中原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出兵,去帮助有些撑不住的燕国,去打击东夷人。

后面,攘夷尊王被加上了政治色彩,也就是说成了出兵要痛殴某个国家的口号,因为攘夷尊王也有“尊勤君王,攘斥外夷”的含义,核心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效忠天子”之类的。

晋国喜欢纠结一帮小弟围殴楚国,那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