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运输用途的货舰,咱们还需要增加战舰数量。”吕释之一脸我是南洋舰队一员的模样,开口说道:“下一年的军费预算,执政府应该进行倾斜。”

“倾斜个屁。”陈宣纳闷道:“陆军接下来的战事会非常多,执政府已经在对北方战事的消耗叫苦,什么财政赤字啥玩意的。”

“可是海军不是一直在向本土产生收益吗?”吕释之都习惯陈宣动不动的脏话,也清楚陈宣是在亲近的人面前才是这般表现。他略略压低声音:“陛下一直有意扶持各处的造船基地,您说的那个航速快的船,听闻陛下提过什么飞剪船,似乎研究有些眉目了?”

第九百八十七章:满嘴流油

也不知道是什么词违规,一直发不上来。︽頂點小說,x。

………………

飞剪船其实就是一种飞剪模样的帆船,发源于美国盛行于欧罗巴,一度差不多是各个海上强国必造的船只类型。它因为造型有着破浪的优势,又因为船身其它结构的关系,海上航行速度非常快,理想速度是十二至十四节。

帝国的造船厂是在研究飞剪船,近期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可是除了样船之外并没有相关的造船计划,一切只因为第一代的各种船只才造没有多久,太快的更新换代压根就没有必要。

“还有什么事?”陈宣见吕释之没有离去,奇怪的问。

吕释之是还有其它的事情,不过并不关于军事,他说:“我从一些邸报中看到一些信息。”

邸报就是类似于报纸的玩意,由官方进行印刷,然后送往全国各地,让官员们了解帝国发生的大小事情。因为有带着报纸的意思,其实一些趣闻也会被印上去。

陈宣也会关注邸报,但是基本只关注中枢的那一个板块。他回想了一下,中枢的板块似乎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但那些事情离南洋舰队有点远。

“是关于北洋舰队想要组建捕鲸队的事情。”吕释之一脸的神秘,他说:“就是捕杀那种数十米乃至于是几百米大的大鱼。”

陈宣不是光坐办公室,时常也是会出海,见过的海洋生物可谓是不少,他当然知道什么是鲸鱼,说道:“估计是闲得慌,实在是没有什么事情好干。”笑了笑,有些纳闷:“但是怎么拿舰队去捕鱼?”,他纳闷是因为辩良在私下通信的时候没有提过。

“是倭列岛总督的建议。”吕释之神秘,那是神秘在一些隐秘消息上。他也没有说是从哪里得知,说道:“陛下已经同意了那条建议。”

陈宣有些哭笑不得,摇着头:“好吧,幸好咱们这边没有总督,要是总督也让咱们去捕鱼,那可就惨了。”

吕释之却不这么认为,他又说了一些很像是小道消息的事情,比如捕鲸能够带动什么利益,然后又说鲸鱼身上哪里和哪里都是宝贝,能延伸出多少产业出来。最后说道:“北洋舰队只是先试行,后面会专门组建一个捕鲸队,只要是乐意都能进行投股。”

“嗯?”陈宣倒是听得有些愣住了。

吕释之的妹妹是皇帝妃子之一,有些消息是比在宫内没有关系的人更灵通。

陈宣还想到一些事情,帝国的捕奴队刚开始的时候也是由军队当先锋,随后慢慢转移到民间上面来,过程中只要是有点眼光的人,现在哪一个不是赚得金钵满盆?

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如关于木材砍伐业和运输业。都是从官方逐渐转向民间,形成民间多处的产业链,好处几乎是参与进去就有机会得到,也造就了很多岗位。

“陛下打算将先期的股份分为四份。既是皇室、勋贵、文武官员、民间。民间又有区分,怎么区分目前还在探讨,陛下的意思是小民也应当参与。”吕释之笑得很是灿烂:“皇室只占百分之十五,勋贵阶层占百分之十二。文武官员占百分之八,其余由民间瓜分。”

“唔……”陈宣比较纳闷,很多文武官员就是勋贵。那该是怎么算来着?

“呃,有双重身份只认可一项凭证。”吕释之刚开始也纳闷的,后面才清楚是怎么回事。

“总之,捕鲸产业很被看好对吧?”陈宣得到吕释之的点头承认,“呵呵”笑了两声,说道:“所以都是挤破头想要参与进去?”

有利益的事情谁不追逐呢?是太多的人认为皇帝的分股模式太倾向于民间,不但是还没有成型的海上捕鱼做业,其实以前兴起的很多产业都是逐渐在向民间倾斜。

刚开始的时候,大多产业是皇帝占了至少其中的百分之五十,后面大多数产业是皇帝进行让利,转移到勋贵、文武百官、民间,但是说实话,民间哪怕是有人参与也是大商股和豪绅,基本是没有平民什么事情。

现实情况其实也是那样,无论官府怎么对民间让利,大多数的好处其实是被有实力的人拿取,很多时候手头没钱的平民哪怕是官府怎么让利也无法参与进去。

做什么都是根据自己手头资源来的,有底蕴的人干起事情来自然是要比没有底蕴的人有底气,可是帝国也并不是只扶持某个阶层,已经是尽可能地照顾到方方面面,甚至是为了“藏富于民”……也就是使得所有人变得兜里有几个钱,一直在启动大型工程。

建设大型工程需要购买非常多的物资,这一部分的钱是被一些有产业的人赚钱了,但是受雇佣参与建设的那批人不也是有工资吗?

地方建设也一直在持续,是帝国在对外战争的同时还在建设地方,每一地的地方建设都是大量雇佣人手,那也就是等于除非是懒到一定的份上,不然受到雇佣就有收入。甚至是什么?官府也是不断向民间采买物资,小到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大到一些大批物资,每到一地哪里不是有着大批的获利群体?

皇帝是个什么想法,只要是有心思琢磨都大概能琢磨得出来,吕哲几乎干什么时候都是将大多数人的利益考虑进去,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扶持社会最底层的那批人,像是移民就是其中的一个措施。

帝国各处边郡基本都是人多地多的现状,只要肯移民到边塞,不说是能过上神仙一般的生活,但是可以得到来自官府的辅助,土地也能够从官府那里以非常少的金额购买,官府真是还提供无息贷款。

可是吕哲的手笔是做了,得到的回应却是差强人意,他有些事情真的搞不懂,明明官府已经将好处说得那么详细,宁愿待在人口稠密区过苦巴巴日子的人依然是那么多,肯移民边郡的人还是那么少。

如此奈何?什么何都奈不了!

“能干的事情多了。那是北洋的事情。”陈宣表现得对那个什么捕鲸产业没有兴趣。

“啊?”吕释之讶异道:“可是……”

“没什么可是。”陈宣一是不想掺和到北洋那边的事情中去,二是皇帝的态度非常明显。他说:“你要是乐意参与,就自己去干,别拉太多的同僚。”

吕释之愕然。

“行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陈宣挥了挥手,人走到地图前。

“诺!”吕释之是带着满脑子的迷惑离开了。

南洋舰队不是北洋舰队,有着大量的探索任务,陈宣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十分繁多,但他并不是因为需要处理的事情多而不想去参与那个捕鲸产业,是有些事情不能去参与。

“该吃的东西吃了不少。贪多不厌啊!”陈宣眯了眯眼睛,手在地图的边角抚摸着,心中想道:“都一个个吃得满嘴流油,也不想想陛下那么分配是什么用意。”

陈宣几乎是能想象得到,肯定是有不少人想着该怎么操作,将那些属于民间的股份用操作着暗中买下。

“燕彼的检察署可不是吃干饭的。”陈宣想着想着不由自主地嗤笑了,他心想:“现在有太多的对外战争,陛下不想在这个时候处理内部,可是不代表以后不会处理。”

另一个地方。有那么一些人也在进行商讨,那里是帝都南陵,人是吕哲的几个子嗣。

帝都南陵的天气已经在逐渐转为暖和,就是听一些老人讲。再过上那么十来天就会是一阵子的雨季。

“所以说吧,南陵其实挺潮湿的,一年之中的春天和秋天几乎全是在下雨。”吕议是身穿一件毛绒的长袍,身上还披着一件不知道什么毛皮做的披风。他半斜躺着。前方是吕启、吕阳、吕绍和吕伊、吕莹,他们所在的地点是在宫城靠近城墙的某处高楼。

哦,按照现在的说法。楼其实就是塔。

因为还还是冬季的末尾,天气其实有点凉,一群孩子是围在一个火炉子旁边,几乎每个人是坐没坐样,也只有吕伊才保持淑女的模样按照被教导的礼仪正襟危坐着。

“是啊,二哥,每年下雨的时间那么长,对庄稼的长势好是好,可是一直下雨太讨厌了。”吕绍挪了挪压得有些酸的手臂,笑呵呵地说:“听我娘讲……”

吕伊插了一句嘴,严肃说:“要称贵妃。”

“就是我娘嘛。”吕绍的生母是阳滋。他撇了撇嘴,对着吕伊说:“大姐,你能不能别老那么严肃啊?”

吕伊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没有吐出声来,她其实也挺羡慕其他兄弟姐妹能够那么随性,可是吕雉对她的教导十分严厉,吕雉不但是对她教导严厉,对一母同袍的吕英也是非常的严厉。

“你想去关中,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去倭列岛呢!”吕阳已经知道以后自己的封地是会在倭列岛,那是在他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下来的事情。他乐呵呵地说:“听蒯通讲,倭列岛可好玩了,到处都是沙滩,靠南的岛屿天气也非常不错。”

“都想太多了。”吕莹俏皮地皱了皱鼻子,一个个数落过去,先是对着吕绍一阵教训,然后火力对准了吕阳,说道:“还沙滩呢!帝国海岸线上沙滩多得很,多到你数都数不过来。不就是炫耀你以后的封地是在盛产金银的倭列岛嘛。“

“嘿嘿!”吕阳也不否认,美滋滋地说:“是啊是啊,盛产金银,以后我肯定非常有钱,羡慕死你。”

“我打死你!”吕莹直接蹿起来,索性是穿着轻便的裙子,不然那姿势肯定要把自己绊倒,她是直接扑向吕阳,将吕阳骑在身上一顿揍,边打还边奚落:“瞧你这小模样,还羡慕死我?”

吕阳被骑着揍也不恼火,脸上依然是笑嘻嘻的模样,时不时还刺激吕莹几下,结果是吕莹加大了力气,不过一女孩子力气能大到哪去。

“父皇走到哪里了?”吕议没有管弟弟妹妹的胡闹,凑近了一脸不知道思考什么的兄长吕启身边,又接着说道:“上次得到消息是在黄河靠近长城段。”

“嗯?”吕启刚刚在想着自己研究上的一些事情,闻言一愣,重新问了一遍才苦笑说道:“把我问倒了。”

吕议“哈”了一声,发现自己确实是有点问错了人,自己这个兄长基本是不关心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整天是扑在自己的科研研究上面,今天要不是他亲自过去拉着吕启,吕启应该还是关在房子里不知道捣腾什么。

“到雁门郡了。”吕绍嘴巴里不知道是在吐什么籽,“噗噗噗”了几声,说道:“还要从雁门郡是代郡,听说是要去慰问军方驻军,然后去辽东。看着可忙了。”

“到雁门郡了啊!”吕议脑海中浮现地图,雁门离代郡和并郡都不远,两郡是从胡人那边抢来的土地,现在是驻军比居民多的现状。他摸着下巴,说道:“我最近看了不少奏章,中原很多家族都有意前往两郡定居。”

“嗯,牧畜业的前景很好,一些毛皮处理技术已经成熟,另外就是罐头产业也需要非常多的肉制品。”吕启总算有点聊天的兴趣:“这些产业十分适合塞外,带动的产业链也大得难以想象。已经有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跟进的人自然多。只是申请迁移的大多是豪绅或是大族吧?”

“是啊。”吕议被那一连串的术语说得有点绕,点着头:“大多是豪绅和大族,只有不到二成是小家子。”

“什么是螃蟹?美味吗?”吕莹是把吕阳打得求饶才罢手,过去拿水喝,刚好听到吕启的话,一脸好奇地凑过去。

“螃蟹?”吕启哭笑不得,说道:“不是吃的。”,说到这里“呃”了一声,又赶忙补充:“螃蟹是一种海鲜,但是哥用在这里只是一个比喻。”

吕议看到自己的兄长一脸的窘境很是无良的“哈哈哈”一阵笑,旁边的吕阳似乎有研究过螃蟹,插嘴开始说螃蟹是怎么怎么的美味,最后还加了一句“羡慕死你”,结果自然又是被吕莹骑在身上一顿胖揍。

第九百八十七章:大麻烦

亲们,有推荐票的请投给荣誉的新书《远征》,没有收藏的亲们也过去帮忙收藏一下。十分感谢!

………………

吕议现在虽然还不是太子,可他是监国。

监国是什么?不就是皇帝因为某些事情不在帝都,然后由监国来监督国家嘛。

现实情况是,各地有什么大事依然是向皇帝行辕汇报,只有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才会送来监国岸上。

吕议这个监国的权力有限得很,地方关于民政的事情是被送到执政府,然后由萧何率领着一帮中枢文官进行处理,处理完了才会送过去给吕议这个监国过目,并且只是过目,吕议这个监国实际上对国策并没有决定权,甚至是没有建议权。

说到底吕哲将吕议任命为监国真的没有给予多少权力,军方的事情管不了,地方上也无法插手,监国任命的根本上就是让吕议能够多吸取一些治国的经验。

吕议也十分清楚吕哲的用意,因为屡次都是非常认真地听取汇报,观察朝臣理政的方式,对于萧何在一些地方治理上的讲述也听得很是用心。

待在南陵的文武众臣,他们一有机会确实是会向吕议讲述自己的治理心得,每一个人都不是吕议的老师,可是一旦有教导的机会从不会放过。

“兄长是不知道呀,他们恨不得将所有能教的东西灌输到我的脑子里。”吕议说着露出苦笑,有些苦恼地说:“我能猜懂他们的心思。”

什么心思?无非就是一有机会文武朝臣就会对吕议的想法施加影响力,如军方的众臣是想要向吕议输入军方至上的理念,文官集团则是希望吕议能够重视地方建设,诸如此类的影响。

吕启“呵呵”笑了有一会,见吕议仍然是一直看着自己,不好不说话,说道:“弟弟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被影响就好。”

吕议颔首,脸上带笑:“最近兄长在忙什么?”

“唔……”吕启看了一眼闹腾的几个弟弟妹妹。用着非常缓慢的速度,说道:“帝国需要一种能够快速运输的工具,我最近一直在查阅山川舆图,也在尝试改良车轮。”

吕启和吕议说话心里的压力其实比较大。他穿越的版本是吕议成了皇帝的那个,吕议当了皇帝之后可是非常的铁血,先是清理了帝国内部一帮蛀虫,然后又向中亚进军,俨然就是一个铁血大帝。

大概是二十年之后。现任帝国皇帝在五十岁的时候下诏退位,吕议会继任登基。

那个时候吕议正当是三十岁左右的壮年,此前也是经过多番的历练,比如十八岁的时候就去了军方,先是到草原方向从一员小兵开始服役,一年后升任到屯长调派西域的南部。他在西域南部可是干了不少轰动的事情,最为出名的就是带着一百五十名骑兵击溃了康居国越界的一万部队,因为这次功勋升任军侯。

当了军侯的吕议又是在西域服役了一年,二十岁的时候却是被调往南洋舰队,到了海军是从水手长开始发展。三个月之后升任大副,七个月之后成为一艘侦察舰的舰长。

成为侦察舰舰长的吕议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巡视孔雀王朝的沿海,去欺负当时与帝国关系已经十分恶劣的孔雀王朝,用战舰去袭击孔雀王朝的渔民,袭扰孔雀王朝沿海的村庄抓捕奴隶。

那时候差不多就是帝国历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二零四年,当时的情况是帝国已经将匈奴驱逐到更加遥远的西方,魏封国在南亚次大陆发展,秦封国在原来月氏人栖息的萨迦土地上一边建设一边和匈奴人征战,帝国除了仍然在向西域进行蚕食也在预备侵袭康居国等昭武九姓。并且是和中亚的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进行软层次的较量,最重要的敌人却是辽东以北的东胡。

恰恰是因为东胡成了帝国那时段必须解决的敌人,帝国对西域才会是采取逐步蚕食的策略,另外也是因为帝国不想过早与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在领土上接壤。帝国才将精力转到对东胡的征战上。

辽东以北的气候非常寒冷,帝国用兵是选择在一些气候苦寒的地方招募士兵,对东胡的战争规模也不是太大,最多的时候是使用三个军团,一般情况下是只动用两个军团在与东胡交战。

那个时候的帝**团不是目前这样,经过十来年的时间沉淀。帝国除开地方郡县兵和公安部队之外,实际上冷兵器已经逐步在更新换代成为火器,徒步的混编军团是燧发枪兵、炮兵和少部分的骑兵混合编制;骑兵部队是和炮兵混编。

除开陆军方面的变革,海军上面的变化其实最大,很多曾经的主力舰经过改装成了运输舰,海军开始全面使用搭载火炮的飞剪船。

经过十年的发展,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