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明月-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巴达此时已经完全认同了自己的身份,他不知道监税官有多大,完全模仿阿杜里那种国相姿态,指点着城外的大军,向赵兴介绍着情况:“陴路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军队,王子殿下只有五千军队是他的亲军,其他都是临时征集的农夫。但我左算右算,光凭陴路支,恐怕还凑不足如此多的人数。”

赵兴轻松的笑着,招呼左右军官:“听到了没有,我们的真正敌手只有五千人,剩下的只是才放下锄头的农夫。”

辛巴达小心的提醒:“元帅,但你的正式士兵也唯有三千人,其余的不过是些仆兵。对面足足有十二万军队,哪怕是十二万只羊,屠宰起来也很费时间。”

“战争,永远不能用宰羊来形容,因为羊类情绪波动,而人类,当恐惧战胜一切的时候,再多的同伴也会崩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摧残敌军的意志,让他觉得我们不可战胜,让他们匍匐在我们的脚下,永无反叛之心——诸位,各自回自己的军队,让我们出战吧。”

在后世人的记述中,这场两大东方强国的碰撞简直是一场典型的骑士战争,它充满了绅士之间的那种彬彬有礼。

战前,陴路支王子非常绅士的发出约战书,邀请赵兴出城战斗,而赵兴居然响应了这个约定,答应放弃地形优势,出城与敌军野战。

约定战斗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并不是战争的开始,因为按照规则,发出挑战的是陴路支王子,那么选择战场的权力在于赵兴,这一天,陴路支王子命令手下的军队退军五里,让出城下,而后带着他的国相阿杜里单身上前,与赵兴商谈约战的更确切细则。

陪同赵兴的是曼萨。穆萨,也就是现在绰号为辛巴达的老者。除此之外,两人的卫队各自有十人,赵兴的卫队是五名参谋,五名都指挥——也就是营长。陴路支王子的卫队则是一群手持弯刀,身材强壮的黑甲骑士。

对面的陴路支王子在相距两百米地举起右臂,他的右手拿着一柄短短的金头权杖,阳光下,权杖上面镶着红宝石一闪一闪的,见到陴路支王子举起权杖,他手下的护卫立刻勒住了马缰,陴路支王子左右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催马单身向前,阿杜里则紧紧尾随。

赵兴见到陴路支王子的动作,他有样学样,一摆手,命令随行的军官止步,自己一点辛巴达,招呼对方一起上前。

陴路支王子有一副黑眼珠,眼窝深陷,让他的两个眼睛像是躲在洞穴的狼一样,带着阴冷的味道,赵兴毫不怀疑,拥有这副眼睛的人一定也拥有一副铁石心肠,他可能极端漠视别人的生死。

黑眼珠的主人面色很苍白,几乎完全是白人的那种苍白,看不见一点血色,他下巴上留着短短的阿拉伯胡须,那胡须也是黑色,修剪的很整洁,上唇留了一条细细的黑线,让上下胡须连成一个圆圈,像是用浓墨在脸上画出一个轮廓,他的嘴唇红润异常,仿佛摸了最时尚的唇膏一样,只见这嘴唇开合,吐出一连串阿拉伯话:“阁下,我等待你的选择。”

陴路支王子说完这话以后,左右转动了一下眼珠,似乎在寻找翻译,辛巴达上前,结结巴巴的用宋语翻译着什么,但他说的宋语,对宋人来说也是外国话,基本上听不懂。

借辛巴达翻译的工夫,赵兴眯着眼睛,继续打量着陴路支王子,他穿着一身丝绸,这身丝绸染成淡绿色,这种绿色丝绸,在大宋是七品以下的小官穿用的服色,没想到陴路支王子穿在身上,骄傲的像一只大公鸡,他见到赵兴注意他的衣服,下意识的挺了挺胸,一脸鄙视的望着身穿蕃布军服的赵兴。

对方的衣服做工很精致,衣服的接缝处几乎看不到针脚。丝绸容易起皱,打理起来很麻烦,这人的衣服除了针脚细腻,几乎看不出缝隙外,接缝处还显得很平整光滑,而且整件衣服看不到一个皱纹,在伊朗高原的清风吹拂下,丝绸的特性被充分展露出来,它柔和的随风跳动着,温柔的像情人的抚摸。

辛巴达已经结结巴巴的翻译完了,他知道赵兴听得懂阿拉伯语,求救似的望着赵兴,赵兴一指远处那座小山坡,毫不在意的回答:“我的选择就是那里,我军就在那里与你展开会战。”

赵兴说得很慢,辛巴达连猜带蒙,领悟了赵兴的意思,他流利的用阿拉伯语翻译说:“王子殿下,我们的元帅决定选择那座山梁作为自己的阵地,他说,他会像那座山一样,坚不可摧,也会顽强不屈,直到所有的战士已无力战斗。”

陴路支王子盯了一眼辛巴达,阿杜里催马上前与他嘀咕了几声,王子说:“曼萨。穆萨,我竟然还不知道你懂得宋语,很好,你可以转告你的主人,打败他后,你将有权保住自己的性命,继续为我效劳。”

曼萨。穆萨深深的叹了气,用怜悯的神情望着陴路支王子,不等赵兴做出指示,他自作主张的回答:“王子殿下,虽然你的军队像大海里的水兵一样,无穷无尽,但这位元帅的军队却像磐石,大海虽然令人恐怖,可有谁见过海浪能摧毁磐石?”

陴路支王子挺了挺胸,答:“我们不是海浪,我们是铁锤,再顽固的石头,也会在铁锤下粉碎,告诉你的主人,我带来了附近五个行省的兵马,正期待着接收一座新城,我很期待他的屈服。”

说完,陴路支王子拨马返回自己的阵线,沿途他并没有停留,只顾埋着头向自己的大本营奔跑,微风吹拂下,那绿色的丝绸袍随风飘起,显得既潇洒又中看。

赵兴也返回自己的阵线,随行的参谋不满的嘟囔了一声:“太尉,临阵约战,虽然颇有春秋之风,但自从前秦淝水之战后,因自己退兵而导致大败,我中原以不流行这种战前退兵,以让出阵地的举动了。

你说对面这位王子是不是傻了,怎么来跟我们玩这招。可惜我们没有懂对方语言的人,否则也像淝水之战那样,在敌侵将退未退之际,大喊一声‘前军败了’,那么,敌人岂不是也要崩溃?”

这名参谋的话貌似指责陴路支王子,其实在指责赵兴。赵兴居然要放弃坚城,与敌人野战,虽然宋军有火炮的优势,但为人不可太嚣张,怎能放弃地理优势,把自己置于险地,单依仗武器的优势来与敌人较真?

那军官语气婉转,表面上听是在慨叹陴路支王子的迂腐,竟然也像宋襄公、前秦苻坚一样迂腐。但赵兴明白他的意思,边催马往城门口走,边装模作样叹息说:“看来,塞尔柱人逃到了这片土地上,竟然也莫名其妙的沾染上了这片土地上的封建意识。”

那参谋不解,反问:“太尉大人此话何意?”

赵兴解释:“陴路支王子约请我们出城而战,不是因为他的迂腐,而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不同文化。

首先,封建制讲究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封建战争无论胜败,封建领主的私产都不会被剥夺,比如领主的土地。因为这个意识,所以封建战争经常是征服之战,它需要的是领主的屈服与卖身投靠,而领主屈服后,该领主所拥有的领土也就成了胜利者的领土。

基于这个理由,所以封建战争一般不会是极为惨烈的攻城战,因为攻城战会波及城里的百姓,胜利者即使胜利了,也会在那片土地上播种仇恨,这不利于他今后的统治,以及征收赋税。而领主手下的子民丧失殆尽,他的那片领地也没什么价值,不能继续为国王产生足够的收益,国王占了也没用,于是,在封建下,惨烈的攻城战就成了鸡肋,伤亡既大,事后获得的效益又很微小——譬如我们的春秋时代。

所以,封建战争常常是运用种种手段迫使对方屈服,只要对方答应诚服,答应向胜利者交纳赋税,胜利者就会满意的收兵而去。因为这样,胜利者发动战争后获得的收益最大。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城市遇袭,守卫者也因为封建意识的约束,不愿在自己的城中坚守至最后一兵一卒,因为封建领主对于子民的责任是一个庇护者。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力量庞大的让单独的个人无法独立生存,为了应付自然的威力,于是人们就寻找他们当中身体最强壮者,或者最有能力者,投靠在他的门下,期望得到他的庇护,为此,他们向庇护者交纳赋税,服从庇护者的管理——这些庇护者就是最初的领主。

领主的职责是保护自己的臣民,如果他要在自己的领地内,将全体子民拖入战争,让子民与他一起承受战争的怒火,那么他就失去了庇护者的身份,他的臣民对他发出的‘效忠誓言’也就失去了约束力,为此,臣民有权力废黜这位领主,重新选择新的领主……

你们现在清楚了吧,陴路支王子向我发出的约战请求,实际上是一种试探,他已经将我们这座城堡视为囊中之物,并打算在战后利用它来发展海上贸易,为自己积累财富,所以他按照封建战争模式,约我出城决战,这同时也是隐晦的向我保证,无论战争胜负如何,他绝不会迫害城中的百姓,因为这些百姓今后也是他的赚钱机器。

而我爽快的答应他出城决战,就是告诉他:我不打算拖着全城百姓以及我大宋商人一起陷入守城战,因为守城战往往是生死之战,由于攻城会误伤城中百姓,为了消除城中百姓的仇恨,攻城者不得不进行屠杀,所以攻城之战打到最后,往往是以铲除对方为目的的灭绝之战。

这位陴路支王子借着约战的机会,在向我表示,他不想与我打一场拼尽全力的生死之战。而我的答应告诉他,我也不想来一场‘不胜则死’的生死之战,我是来征服的,我只要求征服,对领土没有野心。他战败后,我允许他保持尊严的投降。”

那参谋恍然大悟,半晌,才羞愧的说:“原来这一次约战,竟然有这么多道道。看来,判断军情的时候,不了解对方的习俗,做出的判断往往是错的……下官等知罪。”

那参谋拱手道歉的期间,宋军先头部队出城了,最先出城的是仆兵,四人一排的盾兵手持一人高的大盾,小跑着走出城堡大门,前进两三百后,第二排盾兵向左,第三排盾兵向右,如法炮制,不一会儿,一条由百名盾兵组成的阵线出现了——看过现代电影的人,能够从盾兵列阵中,依稀看出许多电影中的场景。

随着盾兵列阵完毕,长枪手接着出城,他们手持长枪,在盾兵身后布成了散兵线,紧接着,另一队盾兵出城,在原先的盾兵两侧列阵,刹那间,城下出现了一个倒U字型的空心大阵,紧接着,鼓手进行空心大阵中,敲响了自己的战鼓,倒U字大阵随着鼓点缓缓向前推进。

远处,陴路支军队也向退潮的大海一样,一层一层的向后撤退,他们撤退的非常有序,第一排方阵的士兵整齐的从第二排方阵间隙退下,等他们退到远处,第二排士兵齐齐发出一声呐喊,喊声似乎是四个音节,听起来似乎是“阿拉什么”,而后一扭身,整齐的从第三排缝隙中撤退。

宋军的参谋齐齐发出一声嘶的吸气声,这声音之大,连骑兵出城的马蹄声都掩盖不住,为首的参谋带着震撼的表情低语:“难怪他们不怕临阵撤退,操练的如此成熟,强军,简直强悍的令人震撼。”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两个大洲两个时代的对撞

赵兴见到军官们的势气有稍点被夺,他摇了摇鞭子,轻松的说:“没错,这就是塞尔柱,它从欧洲最北端一路南下,向飓风刮过了欧洲大陆,一路灭国无数,倒在他们脚下的国家不下一百个。

在他们被大唐赶出去的数百年间,这些人一边战斗,一边糅合他国的军事知识,已经创出完全不同于唐时的战斗方式,这种战斗方式有很多波斯特点,也有很多突厥特色——这就是塞尔柱,融合了东西方军事知识于一体的武士国家塞尔柱。

诸位,毁灭他们的荣誉今天降临在我们的头上,让我们完成这个使命吧,没听到辛巴达说过,塞尔柱已经分裂,这十二万军队,恐怕是南方小邦国所有的军队,消灭了他们,前往巴格达的路一片坦途。快行动起来,各自回你们的军队,让我们战胜他们吧!”

赵兴刚才提到辛巴达,辛巴达上前,嚅嗫的说:“元帅阁下,陴路支王子既然答应我们出城决战,在胜负见分晓前,他绝不会攻击这座城堡,我的建议是:元帅阁下应该带所有的军队出城,以便跟敌人分个胜负,这座城堡无需守卫着,而守卫这座城堡对胜利并无一毫帮助。

阁下可以把守卫者的任务交给我,我保证依据礼节,在你们分出分晓前,保障城中的安定。”

赵兴摇头:“你知道阿拉伯人的习俗,但不知道我们宋人的习俗,我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我战败了,这座城堡绝对会坚持到最后一人,你可以回城堡,这场战争已经没你什么事了,但城堡的守卫由我的海军司令负责……”

说话的工夫,无数仆兵赶着偏厢车冲出城门,偏厢车上装满了一木桶一木桶的火药,此时,倒U型大阵已经缓慢的推进到山脚下,开始仰面登山,这些仆兵赶着两轮马车,绕过倒U型大阵,在面临陴路支军队的前方,用马车组成了一道简陋的城墙,而后他们将火药卸下来,星星点点的放在山坡上,布设出一个火药大阵——这是防止陴路支军队耍诡计,在宋军布设阵地的时候,突然冲击。

等到仆兵将偏厢车连接完毕,火药桶摆放好后,倒U型方阵已经推进到山顶,此时,两侧的骑兵仍在左右游动,保证宋军出城的通道畅通。

接着出场的是炮兵队伍,一千人的队伍推着一百门大小口径的大炮,艰难的开始登山,当他们抵达山脚下的时候,火枪兵空群而出,开始进入山坡阵地,而后是仆兵,剩余的仆兵继续赶来无数的偏厢车,这些偏厢车里装载着炮弹与子弹,他们来回奔波数趟,等到赵兴登上山坡,将炮兵阵地按照预先的设想布设完毕后,一个上午过去了,时间慢慢的进入下午。

对面的陴路支军队已经不耐烦的催促了数次,赵兴连对方面也不见,直接派手下的小官前去应付,等到赵兴刚刚完成工作,陴路支的联络官已经急不可耐的问:“好了吗?”

赵兴拍拍手,像是鼓掌,又像是将那些灰尘掸去,他随口说:“让我们开始吧。”

对面,陴路支军队阵营中穿出数匹骆驼,高大的骆驼上驾着比中原战鼓更高的肩头鼓,这鼓恰好驾在两个驼峰左右,骆驼上,面容狰狞、皮肤黢黑的壮汉恶狠狠的敲着腰鼓,十一面大鼓一起敲响,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声音中透着恶狠狠的味道。

随着这鼓声,宋军士兵有些面色发白,对面陴路支着的军阵移动了,首先出战的是一支万人队,头戴鸡筒盔,身披波斯锁子甲,那些波斯软甲在午后的阳光下,活像一团团波动的水,而整个波斯阵线就像是钱塘江大潮一样,向宋军阵地涌动过来,那股腾腾的杀气让宋兵士兵小腿发软,嘴中干涩。

赵兴用马鞭拍了一下马靴,他站在坡顶,语气轻松的对身边的军官说:“放心,我们的大炮绝对比他们的鼓声响亮。”

对了,我们有大炮。

得到赵兴提醒,军官们的表情缓和下来,那名刚才质疑赵兴的参谋望着对面涌过来的银色浪潮,情不自禁的感慨:“这支军队,就是被大唐驱逐的罪民吗,如此凶悍的军队,也被大唐打的狼奔千里,有家不敢回,甚至不敢回头东顾。想想大唐的雄姿,禁不住令人悠然神往。”

赵兴见到军官们的表情缓和下来,他继续用马鞭拍打着马靴,表情轻松的说:“宋代唐而立,大唐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大宋也能做到,而且比先祖做的更加彻底——我们要完整的埋葬这支军队,替先祖曾经受过的苦难报一箭之仇。”

赵兴的话令宋军军官热血沸腾,一名宋军军官振臂高呼:“先祖英明不远,看我大宋灭此罪民!”

另一名参谋挥动着胳膊,高声唱道:“六合之内……”

这是秦军军歌,虽然采用的是现代曲调,但在宋代,经宋人稍加演化,使它带上了一点秦王破阵乐的味道,面前这支突厥遗族正是被唐军敲着破阵乐击溃的,但他们显然已经遗忘了这首曾经令他们胆寒的歌,军歌响起,对面的脚步并不停,依旧气势汹汹的逼了上来。

观测员不停的报告敌军的距离,五百步、四百步……二百步,一百五十步!

“开火!”赵兴挥舞着马鞭下令。

大炮轰响了,巨大的轰鸣声压过了陴路支军队的腰鼓,出膛的炮弹重重的砸在伊朗高原的土地上,这是这片土地第二次接受火药的洗礼。那炮弹坠地,激起一片冲天的烟雾,而后跳入空中,从第一排波斯兵头顶飞过,带起一股炽热的大风,它画了个弧线,坠向十余排后的一名士兵脸部。

炮弹的速度虽然已经肉眼可查,但依旧不是人所能够闪避的,坠落的炮弹重重的砸在一名士兵的脸部,这名士兵是幸运的,他立即被秒杀了,那枚炮弹像是丝毫没有遇到障碍一般,穿过他的脸部,带起一片血泊,炮弹的轨迹后面,那名士兵的脸已经凭空蒸发,破碎的骨肉飞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