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撑着下颔没说话。九郎问道:“在想什么?”
双澄小声道:“那其他宫女什么的呢?是不是也很好看?”
九郎怔了怔,继而看着她道:“问这些做什么?我又不将你跟她们比。”
她抱着双膝,侧身伏在腿上望着他。今夜月色清透,他的眉目隐约在浅淡阴影中,更有一种蕴藉温和。风中的钟鼓声浩邈悠远,一声声叩击着心底,时光在这里好似格外绵长。月亮渐渐升上了暗蓝天幕,寥廓夜空中,灰蓝色浮云缓缓移动,唯有那一轮圆月耀出皓白,似乎可以伸手触及。
九郎撑着台阶想要站起,她便拉住他的手,与他一起慢慢到了井边。
“你看。”他往井中望了一眼,便微笑着叫她。那原本只是幽深一片的井里,竟有一轮皓皓明月静静浮于水中,沉静皎然,虽在大千俗世,却只落于古水之中,不染一丝尘埃。
双澄攥着井栏看得出神,过了许久才悄悄道:“为什么这月亮能正巧映在井中?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神奇的事呢!”
“……大概,是有神明佑护着这座太清宫的缘故吧。”他也望着那井中明月,片刻之后问道,“你身边可带着红线?”
“怎么问这个?”她不解。九郎取出两枚制钱托在掌心,“前几日听栖云真人说,每年中秋时节附近的村民会来这映月井前祷告。若用两枚制钱以红线相串起,沉入那月亮倒影正中,之前所祷告的愿望便能实现。现在虽不是中秋,但也有圆月映在井水中,我想着也可以试一试。”
双澄想了想,解下腕上佩戴的那串银珠,“只有这是用红线编的链子。先解开用一下,等我回去后再重新串起。”说罢,便将那两枚银珠解下放进腰间香囊,取过九郎手中的制钱,一上一下串了起来,挽起红线打好结。
“这样可以了吗?”她紧紧攥着那两枚制钱问道。
九郎点头,握住她的手,移到映月井井口上方。双澄就站在他身前,回过头望他一眼,便正遇上他的澄澈目光。她微微赧然,轻轻道:“你有什么要祷告上天的吗?”
“有。”他静了静,又道,“但不能告诉别人。”
“我也算别人吗?”双澄蹙着眉不悦道。
“只能是在心中跟神明说的,自然连你都不能告诉。”九郎似乎怕她不高兴,便问道,“你就不想着有什么要祈求的?”
她努了努嘴,“当然也有!也不能告诉你!”说罢,便转过身双手合十想要祷告,九郎看了一哂,抓住她的手道,“你在胡弄什么?在道观里怎能用拜佛的姿势?”
说话间,他已扳着她的手指,想要教她道家敬拜手势,不料双澄指间一漏,那两枚被红线串起的制钱竟一下子滑落下去。
轻轻的一声响,井水荡漾,圆月倒影微起涟漪。双澄的惊呼声犹在耳边回荡,制钱早已消失于井水中,只留下月影晃动,波光沉浮。
“我做错事了!”她懊丧得快要哭出来,连连顿足。九郎望了望那还未恢复的月亮倒影,不由叹了一声:“没事,现在夜深人静,观中的神灵一定已经知道,有没有做对那手势也不重要了。”
他虽是这样说,双澄还是郁郁寡欢,因问道:“还能再投一次吗?”
“不能了……或者等中秋时候我们再来,到那时我先教你如何敬拜,就不会再出错。”
她这才恹恹地点点头,却又伏在井栏上静静望着井中月亮。九郎留在她身边,皎然月光遍洒大地,浩宇间纤尘不染,这一方空明澄澈得如同映月井中千年净水。倏忽间夜风吹拂,檐下灯笼烛火明暗交叠,将两人身影映在一处,好似不可分离。
☆、第四十章 芳草归途意转迷
这是他们在太清宫的最后一夜,缱绻、绵长,却又萦绕着些微惆怅。
夜已深,双澄还不舍得回到小屋,九郎怕她明日赶路时候会更劳累,劝了她几次,她都不肯听话。
“那么难道要一整夜都黏着我了吗?”他低下头,轻轻地握住她的小手。她扬起脸,站在如水清澈的月光里,望着他道:“可是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
“离开了太清宫,又不是就此分道扬镳。”九郎顿了顿,又道,“你喜欢这儿的话,等以后我们不是还可以再回来吗?”
她恋恋不舍地看看四周草木,忽而一蹙眉,焦急道:“还没去跟踏雪道别!明日一早就走,只怕来不及了。”
虽然觉得双澄好像还未长大,可他也知道踏雪在她心中确实留下了深深遗憾。于是带着她回到了西苑的梅树下,他从书房中取来一盏绛纱灯笼,挂在了横斜的枝桠间。浅红微光与月色相溶,交织出幻妙朦胧的境界,双澄依旧像以前那样蹲在土堆前,神情却有些发愣。
九郎正站在双澄身边,他本想也如她那样蹲下,可扶着手杖还是有些艰难,便小心翼翼地单膝着地跪在了土堆前。双澄惊讶地看着他,“干什么跪在这儿?你这样不吃力?”
“站得累了,歇一会儿。”他居然朝她微笑,眼睛在月下纯澈得好似溪泉。
“我,我只是想着,这次离开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回来……与你一起回来,看望小白球。”她小声地说着,扶住了他的手臂。
“双澄,为何总是担忧?难道信不过我?”九郎侧过脸,望着她低声问。
她一怔,摇头道:“不是呢,只不过有些伤感,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他叹了一声,指了指小土堆,“踏雪愿意看你天天笑着,不愿意看你这般苦恼。”
双澄撑着下颔,这才抿唇一笑,露出两颊梨涡。“它现在看到我们两个在这里,会不会觉得很意外?”
“为什么会意外?”九郎扬眉道,“你小时候强行抱了踏雪,它的主人便一定会替它报仇。”
“什么乱七八糟的!跟我说的都完全没关系。”她哼了一声,别过脸去不看他。他却趁势一拉她的胳膊,让她倚靠了过来。两人的动作都有些生硬,他左臂轻轻抱住她,右手撑着地面保持平衡。双澄将身子微微蜷缩,似乎觉得这样可以减小对他的压力。
他还是单膝跪着,静静地看她。双澄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九郎的呼吸,轻浅、温柔,是拂过小荷的微风。
她伏在他肩头,小心谨慎地抱住了他。肩头金线织绣出的云彩将她轻轻托起,浮在了无瑕的月光中。九郎侧过脸,幽黑眼睫亦掠过她眉边,酥酥的、痒痒的,让双澄忍不住想笑。可他却又低下头,抿着她光洁的前额。
她垂下眼帘,轻轻扬起脸,让那呼吸交融于唇间。
双唇只轻轻一触,温软得好像暖阳里的小猫。他还待再继续,双澄却很惊讶地往后缩了缩,红着脸问他:“……你的嘴唇怎么也这样暖,还柔柔的……”
九郎怔了一下,不禁笑着低声道:“那你难道觉得应该是冷的?”
“谁叫你平时总那么冷冰冰的。”她拨弄着他发间垂下的石青色缎带,忽又回味起刚才那蜻蜓点水似的一吻,心底浮起连绵的荡漾,竟自己又凑过去,抱着九郎,在他脸颊上轻轻地亲了一下。
他呼吸一顿,感觉世上的花瞬间盛开,漫山遍野,如火如荼,欢唱成海。
一时间竟紧张地不知说什么才好,双澄趴到他肩上,用毛茸茸的脑袋拱了拱他,他才小声道:“什么时候也学会亲我了?”
“……这还需要学吗?”她不服气地朝他露出虎牙,却只惹得九郎微笑。见到他的漆黑眸子里也浮现笑意,双澄便从心底里欢喜,柔得发颤,轻轻一捏便会觉得疼。
“九郎。”她娇憨叫他,等他应答了,又唤道,“九哥。”
“……你怎么也叫我九哥?!”
她却不回答,又傻呵呵地微笑道:“阿容。”
“……都是我。”他似乎明白了她的用意,无奈又怜惜。
于是双澄便由衷高兴起来,枕在他肩前道:“你是九郎,也是九哥,更是阿容。”她顿了一下,又加重语气认真道,“我的阿容。”
她依偎在他怀中,轻轻软软,就像踏雪躲在主人怀里。九郎看着她秀美的脸容,随后轻轻托起她的下颔,低头印吻了她的唇心……
******
晨曦初起时,太清宫前已车马整肃,旗帜飞扬。栖云真人率领众弟子将九郎送出大门,九郎在石阶前回身道:“真人留步,此番有劳诸位道长,我回到汴梁后自会禀告官家。还请真人在太极殿中留好莲花灯,好为嬢嬢日夜祈福,以求她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栖云真人自是应允,此时远处一列人马疾驰赶来。九郎遥遥望见,便在冯勉的陪伴下步下台阶,朝着为首之人拜道:“皇叔。”
一身锦装的淮南王翻身下马,扶住九郎道:“令嘉,你这就要回汴梁了?”
“事情已了,自然不敢在外逗留过久。皇叔还要留在这鹿邑县城吗?”
淮南王笑了笑:“你既然走了,我还留在鹿邑也没甚意思。在附近几个州县再巡查一番,过些日子也要回扬州去了。不过等到太后大寿之时,我便会回到汴梁与你再见面。”
“那侄儿就在汴梁等着皇叔了。”
淮南王点头,又朝后一招手,孙寿明疾步上前朝九郎道:“臣前些时候办事草率,以至于引起了郡王的误解,还请郡王原谅臣之自作主张。”
九郎心知他这样道歉,必是为了让自己回京后,不将那私自调换银票之事告知官家与太后。因此便看了看淮南王,淡淡道:“其实孙都监当初根本无需调换那银票,有何为难之处与我说了便是,何必出那下策?我回汴梁后,若是官家问起详情,有些细枝末节却也遮掩不得。”
孙寿明脸色难看,淮南王瞪了他一眼,叱道:“所以说你这脑子就是不好使,怎敢在广宁王面前自作聪明,反倒给自己添了可疑之处!若是官家要追查,我看你也只有亲自跪在大殿上请罪了!”
九郎一哂:“皇叔放心,我自然不会添油加醋,就算官家要问及此事,只有孙都监如实说明,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我自然是信得过令嘉的。”淮南王说着,又望向他身后的双澄,因问道,“昨天双澄喝了那烈酒,回去后可曾醉了?”
双澄道:“只是有些难受晕眩,倒还没真正醉倒。”
淮南王一笑:“酒量不错,下次见面再与你饮上几杯。不过双澄回到汴梁后,是跟着九哥还是依旧回端王府?”
双澄看看九郎,没敢自己回答,九郎从容道:“她是端王手下,自然是回到端王府了。”他顿了顿,又问道,“皇叔怎么很关心双澄?”
“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与一般女子不同。”淮南王朗声笑着,陪着九郎走到马车前。九郎再次与他道别,登上了马车。随着冯勉的一声高喝,元昌等禁卫率先策马前行,那辆马车亦慢慢向前行驶。
这一列队伍依旧恢弘壮观,旗帜飘展间,金线绣成的龙凤猛兽耀出夺目光彩。双澄跟随马车之后,偶然间回头望去,只见送别的人马还在那长长石阶之下,逐渐淡去了影痕。
******
早市已开,鹿邑城东的酒楼茶肆又渐渐热闹起来。唯有小巷尽头的那座朱楼依旧重帘低垂,静谧得仿佛与世相隔。
淮南王慢慢走上二楼,清晨的阳光斜斜穿过竹帘,长廊那端传来幽幽琵琶声,好似滚落在青石上的珠玉。他推开那扇镂花门,琵琶声才停止了下来。薄如蝉翼的帘幔轻轻一动,绿衣女子抱着琵琶低头走出,躬身行礼道:“凌香见过王爷。”
“他们已经走了。”淮南王撩起帘幔走到窗前,依旧坐在了低矮的几案旁。凌香的眼中流露出惆怅之意,却只是道:“也是意料中的事,他们迟早都会离开这里。多谢王爷让奴见了双澄一面,否则奴还不知要等到何时……”
淮南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道:“因为孤信得过你,知道你沉得住气,不会让双澄起疑。”
“那么多年都等了,也不会急在一时……”凌香跪在几案前,替他慢慢斟上一杯酒,穿过竹帘的阳光拂在她纤纤玉手上,尤显玲珑温柔。淮南王支颐看着她,她却始终平静似水,眉间略带郁色。
她踌躇了片刻,似是考虑着及其重要的事情,末了才谨慎问道:“如今奴已见到双澄,不知何时才能见一见二公子?”
淮南王双眉一蹙,随即哂笑:“你倒还是痴情不改,时不时地便要问起此事。”
凌香低下头去,轻声道:“本也未曾有此妄想,只是既然得知他尚在世间,且又与王爷有着联系,故此便有了思念之意。”
“但现在还不是相认的时机。”淮南王思忖了一下,缓缓道,“他所承担的一切都事关重大,不能出任何差错。”
她眸中的亮色渐渐减淡,“凌香明白。既然还不到相见之时,那么奴就再静静等待,祈求上苍早日让二公子完成心愿。到那时,奴也只想悄悄见他一眼,了却半生的遗憾,并不会与他相认。”
淮南王颔首,此时有人轻叩门扉,道:“王爷,人带到了。”
“知道了。”他又朝着凌香做了个手势,她向淮南王行礼之后,退到了帘幔后的隔间。
门口响起了脚步声,数名护卫带着一人走了进来。淮南王撩起轻纱走到屋中央,挥手道:“你们先退下。”
“是。”众护卫依次退出了房间,只剩那个人站在原处。一袭玄色衣衫,头戴深檐帷帽,面容被遮蔽了大半,只露出刚劲瘦削的下颔。
淮南王负手看着他,过了片刻,才道:“想要见双澄?”
那人闷哼一声,没有回答。淮南王却也不动怒,只是悠悠然踱到帘幔边,透过轻纱望着外面的天地。“你既已知道孤与二公子的关系,怎还是这般态度?”
那人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中透着不驯。“在我眼里,没有什么王爷平民之分,只有朋友与敌人。”
“那孤现在总不能算是你的敌人吧?”淮南王笑了笑,饶有兴趣地打量了他一眼,“若不把你当做朋友,在你暗中跟踪双澄的时候,孤就可以派人将你密杀。”
他扬起下颔,双眼在阴影中透出一丝寒意。“我对双澄没有恶意,你要杀我,也并不是简单的事。”
“何必动气?”淮南王一抬手,“你我都是为了同一件事而相识,过去的一切不必再提,只该想着以后如何去做才是。”
那人冷冷道:“二公子能与你站在一线,应该也有他自己的考虑。但我只想警告你一句,不能打双澄的主意!”
“自然不会对她不利。”淮南王淡淡道,“孤已经见过她,娇俏可人,甚是可爱。”
“那为什么不让我见她?”那人强压怒气,语气生硬。
帘幔后忽然传来了凌香的声音:“王爷那么做,也是为大局着想。”话音才落,她已撩开帘幔款款走出。那人怔了怔,凌香未等到他开口,已行礼道:“贱妾唤作凌香。”
“原来是你……”他的态度明显温和了许多。凌香在他面前倒是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时常听闻阁下大名,可惜今日才得以相见。阁下关切双澄安危,奴自然也不会让她涉险。只是如今我们的事情都得依托王爷才有机会得以完成,王爷必然能考虑周全,你我只管尽力协助,别的不需过分担心。”
“尽力协助……”那人漠然道,“就怕到头来又是一场空!”
淮南王负手走到凌香身边,微笑道:“看来他还是心存怀疑。”
她轻轻摇了摇头,望着那人曼声道:“二公子都能完全信任王爷,我们还有何理由互相藏私?我知你多年来隐忍负重,但我与二公子又何尝不是?如今幸得王爷相助,若我们还不能共存一心,那件事情只怕是永远也无法实现了。倘若如此,你纵使天天对着双澄,心中郁结仍在,又有何意义?”
她声音动听,娓娓道来更显柔和,却又含着坚韧。那人抬头望了望她,喟叹一声,不再言语。
☆、第四十一章 花含春意苦分别
开春之后,天色愈发湛青,日光透过浮云遍洒城池,万物皆被晕染金芒浅辉。那一日和风送暖,柳条抽新,汴梁城外护龙河上水波熠熠,往来行人正沐着这大好春光,却见远远地行来了一队浩荡人马。
最前面织锦旗幡飞扬生色,英武禁卫骑高头大马压阵于后,中间四匹墨黑骏马曳着一辆马车,攒丝金莲为顶,栏槛镂玉盘花,煞是华贵庄严。城楼上的武官早已望到,率领守城士卒整装急促迎上,一声令下,便迅疾分列两旁。鼓声擂动数响,众百姓知晓此是皇家队仗,也都伏地跪拜,无人再敢抬头。
双澄已不是第一次感受这种肃穆气氛,放眼望去,原先还熙熙攘攘的汴梁街道如今乌压压一片没有尽头,皆是匍匐在地的老少男女。看着这样的场景,她却不觉得行在路中间的车马有多威风,蹙着眉望着这众多百姓,不由想到,若是自己所要寻找的父亲也在其中,岂不是擦肩而过却无缘相认?
这一列队伍穿过外城城门,自御街一径朝北,过朱雀门之后便进了内城。在前一天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