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个事情,让帕特里克试试在比利时注册一个公司,再向比利时政府购买一个正规海军的编制,当然这些事儿要秘密的进行,用你们本国的语言写。我这边也会给他下达一个命令的。”

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再怎么说欧洲整体的科技都要强过大清的,深挖祖先留下的东西,同时也要吸收欧美各国先进的东西,一把大刀片能引出这个话题,这大刀片做的不吃亏!

“我明白了,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葛仕扬抹了抹头上的冷汗,自从在炮塔被杨猛吓趴下一次之后,对于自己的这位领主,他就存下了敬畏之心。

杨猛不生气的时候,葛仕扬还能从容应对,一旦杨猛的脸色一沉,葛仕扬的心里也会惴惴不安的。

“嗯!现在大刀片是要紧事,三天之内做出一百把,同时再磨合一下工序,八斤八两八钱,是不容更改的标准。

那个工匠做的不好,先不要降低他的月俸,现在云南的年景不好,银子赚的少了,会挨饿的!用鞭子抽他们,狠狠的抽他们,要让他们把八斤八两八钱的标准,印到自己的灵魂深处。

我会让人派给你五万两银子,连续打造五把合格的刀具,一把刀赏一两银子;连续十把合格,一把刀二两银子;二十把,三两银子;以此类推。奖励也要及时的发放,记住赏银必须由你亲手发放,其他人不能代替。

西山书院出了成果,你也要给我报上来,我会根据成果的大小,派发数量不一的奖赏,研究出能用的技术、配方、工序,就能发财、能发大财!一定要把这个思想,在西山书院推广开。”

八斤八两八钱刀,是西山标准化生产的第一步,有了这一步,以后慢慢的就会养成习惯,标准化的配件,会大大提高效率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体罚和重赏,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该选哪一样,有了合适的惩罚和奖励机制,相信西山这边会一步步向着理想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百九十四章无回八刀

杨猛在西山呆了十天,带着一百柄新造的八斤八两八钱的大刀片,来到了杨家武庄,大伯父孙顺,正带着一群使刀的好手,在武庄等着呢!

“大伯父,前些日子受的伤痊愈了吗?”

为了杨家大伯父孙顺被哥老会的云清老道所伤,虽说那云清的枝节都被孙伯青处理掉了,但是这样的结果并不能治愈大伯父的伤。

“就这样了,多伤一回少伤一回,也没什么所谓的,你家的那个赋闲的御医给我开了几个方子,这吃了一年多了,只是稍稍有些起色,看来这暗伤真是不好治,你小子以后要小心了。

刀造好了吗?拿出来我看看。这几天闲着没事儿,我与那些武师,创了几路摔法,在沙场能有些用处,待会儿你再看看,在拳脚的杀伐之术上,我不如你。

你那个军体拳我也看过了,很不错的杀招,我老头子是创不出来的。”

孙顺也是很无奈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自武庄一战之后,他知道自己彻底退出了杨家打将的位置,新一代的打将,非杨家老三莫属。

杨猛的拳脚,即使是孙顺全盛的时期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最关键的还是杨老三的岁数,十八岁,多可怕的一个年纪!十年的上升期,十年的全盛期,十年的衰落期,三十年,杨家很难有人会在三十年之内超过杨家老三。

孙顺的夸奖让杨猛觉得有些汗颜了,这军体拳还真不是他创的,这可是许多武术大家创出来。虽说只是一般的杀招。但只要学好了。在战场上依旧是杀人的技术。

至于孙顺所说的摔法,杨猛也很是渴求,击倒和击杀,一字之差,差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必杀招和摔法,都是白刃战之中,最常用的。杨猛自己真是不怎么擅长摔法,现在有了现成的,他能不高兴吗?

杨猛从驮马背上的竹筐里,拿出了一把大刀片,看到这把大砍刀,孙顺的眼睛就是一亮,好家伙,这老三把刀给琢磨透了啊!

接过杨猛递过来的大刀片,孙顺猛地一弹,清脆的声音瞬间就传遍了整个院子。

“好!”

叫了一声好。孙顺舞了几个刀花,八斤多的钢刀。单手舞出几个刀花来,对六十多的老人来说,绝对不是件容易事儿。

“好!把鲜草扎的草人拿过来。”

知道今天要试刀,孙顺特意让人扎了几个粗壮的草人,这些草人全都是鲜草紧紧的扎在一起,里面有两指多粗的油炸竹竿,这些鲜草加上竹竿与活人没什么两样的。

“杀!”

孙顺一声暴喝,单手挥刀斩向了草人,到底是年纪大了,这一刀只斩进去大半,剩下那一小半,不是刀不够锋利,而是孙顺的腕力和臂力不成了。

“开!”

再次低吼了一声,孙顺的左手在刀柄上一推,一个粗大的草人,才算被真正的斩成了两段。

“呼……”

一斩一推,孙顺的额头之上,也渗出了汗珠,看来刚刚就是他的极限了,这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

“老三,你拿上把刀试试吧!我这气力是不成了,测不出刀的成色。”

孙顺知道刚刚的试刀,算是败了,不是刀败了,而是人败给了年岁。

“好嘞!再上一个草人!”

刚刚看了大伯父试刀的样子,杨猛也是有些手痒,从竹筐里,再抽出一把大刀片,他也学着大伯父的样子舞了几个刀花,这刀顺手。

“杀!”

一刀两断,但杨猛的腕子也觉得有些吃力,刀太重了,劈砍的反作用力,单手有些吃不住劲。

“好!上三个草人,老三你双手试试!”

一刀斩三人,这也是孙顺临时起意,杨老三拳脚上的根底,上次在武庄孙顺摸清了,但刀法上的根底,他还是要摸一下的。

一刀三人,凭蛮力是不够的,这一刀要找好着力点,单凭蛮力能劈一个半,就算是好手中的好手了。

听了大伯父孙顺的话,杨猛略一思考,就准备开始了。

“杀!”

第一个草人被斩掉了头和一侧的肩膀,第二个草人被削去了上半身,第三个草人,只能在腰部劈进去一大半,剩下的那一段距离,杨猛怎么也逾越不了了。

“不错!以后要练刀了!”

杨老三的眼力很不错,拳脚更是精湛,但这使刀的法子,还欠了不少的火候,刀虽说是拳脚的延伸,但使刀也有一些窍门的。

刚刚杨老三的出刀选择的位置极佳,但挥刀的时候,只用了腰上的力道,腿脚的力道却是一点也没发挥出来,凭着他手里的刀,只要懂得了发力,最起码能斩断三个半草人的。

分析完了杨老三的刀法底子,孙顺‘嚓’的一声,把大刀片插在了地上的青石缝中。

“开!”

一声暴喝,孙顺一脚蹬到了刀柄之上,‘嘣’的一声响,他的那把大刀片,折断了刀尖。

“再给我一把!”

接过杨猛手里的大刀片,孙顺一样还是将刀插在了石缝之中,这次他用的是双手。

“开!”

‘嗡……’

这次大刀片没断,而是急促的颤动了起来,而孙顺则是仔细的看着刀身的颤动频率。

“还不错!”

这句说完之后,孙顺重复了刚刚的动作,七次之后,这把大刀片才不堪重负,‘嘣’的一声折断了刀尖。

“好!再拿十把刀过来。”

孙顺是个用刀的行家,但从他试刀的手段之中,就能看的出来。杨猛递过去十把刀。孙顺一一掂量了一下。才放到了身旁的桌子上。

“不错!”

每把刀的重量都差不多,老三那边的匠师不错!

接下来孙顺一一看了每把刀的刀背、刀身、刀锷、刀柄,这刀绝对算是上品之中的上品了,十把刀差别不是没有但很微小,黄铜的刀锷加上刀柄下面的一个尖锥,很好的平衡了刀身。

握把上的皮绳能很好的防滑,握把后面缀着的皮绳马尾,则是防止大刀脱手机关。这刀在孙顺眼里已经是堪称完美了,只是这刀的重量太大,要是四五斤的话,一般人单双手都可以用的。

“很好的一把大刀,只是分量重了那么两三斤,老三可是另有讲究?”

杨猛带来的刀不少,刀的轻重他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什么要选择重刀,孙顺却是猜不出来了。

“有一点吧!但还不太清晰,大伯父这刀法该怎么创呢?”

“嗯!你说的刺刀我也看过。跟硬杆大枪差不了许多,但多了一个枪托击打的招数。刺、甩,就是刀法要防的东西,而这刀重,单手用起来很费劲,只能选一往无前、一去不回的招数了,这样借着刀势,单手也能杀敌。

在这些招数之中,再加上左手助力的法子,这简单的杀人刀法就算成了,路子有了,能创出一个什么样的刀法,就看大家伙的本事了。”

接下来的五天时间,杨猛和他手下的侍卫就成了苦力,一直在操练着各种各样的刀法,创一路简单的刀法不怎么难,但整合大家伙的意见,却是最难的。

防御的三招大伙都比较认同,格、挡、横,这三招就是防御的法子,至于攻击杀人的路数,就不好办了,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杀招,武师们争论起来那可是谁也不让谁,稍有不合就想拳脚相加,要不是有杨猛镇着,这开创刀法的盛会,就会直接变成擂台。

用谁不用谁,最后拍板的是杨猛和孙顺,两人的标准也简单,标准就是:简单易学。

每每派出一招刀法,两人都要拿起刀试上好几遍的,确认无误之后,才会舍弃。

不分昼夜花了三天的时间,两人才选出了几十招,可这么多招式,显然不是简单的刀法,杨猛、孙顺和一众武师,一遍遍的演练着刀法,一点点的剔除复杂的招式。

终于在第五天,一群人才拿出了五式带着争议的攻击手段,劈、斩、刺、撩、反手刀,这五式劈、斩、刺,是起手式,只要刀出手,撩、反手刀,就是借势的手段,众人把这五式试了一遍又一遍,虽说还是带着不少的争议,但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同的。

防御进攻八式刀法,格、挡、横、劈、斩、刺、撩、反手刀,只要大刀出了手,就是一去不回,不伤人命绝不回手。

最终这八式刀法的冠名权,给了在场年纪最大的孙顺,他起的名字也是颇有气势:‘无回八刀’。

再加上几式摔法,几式枪法,新军肉搏的招数算是成型了,杨猛的护卫们,就成了督标的教官。来武庄的武师,杨猛也没让他们闲着,直接打发去了韦驼子的新军,和滇西的各处武庄。

永昌的形势不怎么样,林则徐已经开始悄悄的下手了,照这么个情势发展下去,总督府的督标,和永昌的哨练之间必然会有一战,林则徐处理永昌的手段,有些柔和了,而这样的柔和的举措,只能让永昌的哨练得寸进尺。

因为这个原因,杨猛也下了严令,不论是督标、新军还是滇西的武庄,都必须在一个月之内熟悉这些招式,一个月之后,就让兵卒互相练习,以增加实战的技巧和对这些杀人方法的掌握。

刘一贴那里,也同样得了命令,杨猛让他和明湖书院的人,印制一批人体要害图,分发到每一个兵卒的手里。

那些地方适合拳脚攻击,那些地方适合大刀片的攻击,那些地方中了枪之后没救,都要一一的标记出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对战的时候,兵卒们更容易杀伤敌人;而是对战之中,兵卒们也能很好的保护自己。

西山那边,杨猛也下了单子,大量出产钢材,趁现在钢材还没有用项的时候,大量的打制刀具,和前胸护甲,有了西山书院,杨猛知道很快,钢材就会供不应求,趁现在一是磨练工匠的技艺,二是用起钢材来不怎么仔细,一旦到了缺货的时候,再用钢材打制刀具和护甲,就显得有些浪费了。

钢盔这个东西,也在杨猛的单子之中,而制造钢盔用的冲压机床,则成了首要进口的玩意。各种机床,杨猛以前下给广州的单子有很多,但大多数的单子,都不能实现。

杨猛要的这些东西,在欧洲各国也是极为先进的东西,而这些机床的制造技术大多掌握在各国的军械部门,出口这些东西,难度可是不小的。

壬雷斯的路子,再次被用了起来,让壬雷斯向欧洲和米利坚同时下订单,就成了杨猛的希望所在,而杨猛许给壬雷斯的回扣也是和货款差不多的,有些特别难买的机械,回扣甚至是货款的数倍之多。

西山刀剑厂的大刀片,首先供应的就是督标,大刀片没有齐备之前,皮刀就是督标将士的武器,从士卒到将官,都要抓对厮杀,在实战之中磨练自己的技艺。

永昌的事情,是个烂摊子,时间对督标来说很紧迫。

第一百九十五章徐夫人殁林老虎废(上)

最近的事情太多,压得杨猛有些暴躁,而时间也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十一月,永昌一事的一个原告丁灿廷,已经被解赴云南了,在总督府的大堂之上,大清的林老虎、林青天,亲自过问了整个案子。

丁灿廷一案,涉及的人数不多,而丁灿廷虽说是与杜文秀一起进的京,但两人的冤屈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丁灿廷只是被抢了些财物,他不像杜文秀那样,不仅被杀了亲人,连未婚妻都被抢走了。

林则徐在处理永昌一案上,也是做足了功课下足了功夫,先审丁灿廷,帮他讨回财产,安抚永昌一带的回回,有了效果之后再审杜文秀一案,这样一来循序渐进,即使有不妥的地方,也能随时兜回来。

据杨猛所知,杜文秀也在赴滇的路上,预计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杜文秀也会被解赴云南,到时候永昌一案,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自林则徐七月上任,至今四月有余,延迟审理永昌一案也是被云南的情势所逼,大面积的干旱,本就造成了饥荒,万一永昌再起事端,影响了秋收,大规模的民乱,可是谁也担待不起的责任。

若不是有杨家舍粥,滇西的各处山寨,也不会如此的安分守己,在林则徐的预期之中,过了年一两个月才是审理永昌一案的最好时机。

秋收避过去了,云南有收成的地界,就会安定下来,春种之时关系百姓下一年的口粮。忙忙活活的也没人愿意叛乱。

可世事不如意十之**。林则徐打的好算盘。却被朝廷的一道谕令给破坏了,云南的回回丁灿廷、杜文秀已经在京城压了近两年,就这么个拖延法,万一林老虎调任别处,谁来处理永昌的烂事儿?

军机们共同出力,说服了道光帝,下旨过问永昌一案,林则徐诸般拖延。好歹谋得了先审丁灿廷后审杜文秀的机会,无论如何永昌一案的首尾也要推迟到明年开春,这就是林则徐的底线。

官场浮沉几十年,林则徐也知道官场的凶恶,他现在与杨猛一样最缺的就是时间,永昌一案,如何处理绝对是对林则徐的一场大考。

永昌的数万哨练,望眼欲穿的滇西回回,这两家可都不是什么善类,汉人的板子挨得重了。哨练就会闹事,回回的事情处置不公。滇西回乱就是泥潭。

欲镇滇西乱局,光靠公平合理是不够的,他林元抚还需要硬实的刀把子,不然不足以震慑滇西诸人。可云南的绿营废弛,堂堂的督标半数烟鬼,杨老三虽说练兵的法子不错,可时间在自己和杨老三身上,一样的无情,他俩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杨老三练兵的时候,林则徐也匆匆的去了一趟贵州,见了一下在大清武功不错的老将张必禄,可这位昔日的悍将,也是垂垂老矣!

两位昔日深得道光帝器重的老臣,见面之后也是唏嘘长叹,叹岁月无情,叹云贵的乱局,贵州兵不比云南兵好上到少,张必禄虽然拿出了浑身的解数,可将近一年的时间,筹措到的可用之兵不过四千余,战力如何尚未可知。

还有一条让林则徐无奈的消息,张必禄依然向朝廷发了折子,要乞骸骨了,本打算两头老虎合力平定云贵的乱事,现在看来只能他林元抚一人,独撑危局了!

云贵的绿营将官,林则徐真是信不过,张必禄解甲归田,他就少了一个极大的臂助,林则徐也从张必禄那里大体探听了一下云贵绿营的情况,结果堪忧,在张必禄的眼中,云贵绿营竟无一个可用之人。

闲话之中,说起昆明的杨老三,张必禄倒是为杨猛说了一句公道话。

“林公,杨家三子可用于平贼,但不可过度放纵,平贼与他来说小事一桩,但此人心黑手毒,就怕没了约束,造成兵灾。

其心不在兵事之上,但统军之法甚是恶毒高明,云贵之兵,杨家三子可临时统摄,但不可给他太大的权威,不然必定会死伤无数啊!”

昆明杨老三,也算是张必禄这个老将佩服的小辈一个,心狠,就是张必禄佩服杨猛的地方,将几千几万人的性命视如草芥,这无疑是乱世统兵的捷径,但佩服归佩服,张必禄并不是很支持杨猛。

“培斋此话不错,但事到临头不得不为啊!”

贵州之行并没有给林则徐多少的喜讯,事到临头不得不为,来自朝廷的压力,打乱了林则徐的步子,长时间的忙乱,让这个六十多的大清虎臣,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张必禄用不上了,云贵的绿营将官,就在身前可不敢用,督标中军杨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