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保护总督大人的督标将领,杜降虎无疑能摸到林则徐的一些想法,让杜家控制督标,摆脱杨家的控制,像一棵毒草一般在杜降虎的心里疯长。

几次试探之后,杜降虎成了林则徐的亲信,许多有关霁虹桥和永平城的事情,都从杜家老三的嘴里,传到了林老虎的耳中。

知悉了两战的过程和伤亡的人数,林老虎能干的也只有瞪眼和咋舌了,嗜杀、妄杀、冤杀,就是杨老三的三宗大罪,这杨老三是绝对不能用了。

这些东西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杜伏虎升职,杨猛被调职的一幕。可随着恒文等人被解到永平城,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杨老三在永昌屠杀哨练,灭人满门,这个是林则徐绝对接受不了的。

虽说想把杨猛下狱,但林则徐不敢,现在是个关键的时候,永昌之乱初平,不能再出一个督标叛乱,杨老三莽撞,督标又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万一……

当场质问杨猛,也是林则徐敲打他的一个法子,可恒文等人的供词,被杨猛几句话翻了盘,林则徐也有些无所适从了。

永昌之事很复杂也很混乱,事情的真像如何,还需要多多的印证,但杨老三处理霁虹桥、永平城之事,虽说杀伐过甚,但不得不说杨老三的活计做得漂亮,一天之内夺桥夺城,这样的军功不是屈指可数,而是首屈一指,数遍了大清再也没有一个能如此干净利落,平息叛乱的人了。

看来自己对于永昌之事,所做的功课还是少了,永昌一案要给朝廷一个交代,如今永昌府算是安定了下来,他林元抚就要在永昌一案上下功夫了。

林则徐在想,杨猛在看,林则徐怎么样?大清虎臣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的偏听偏信?大清的官场就是这样,清清楚楚的一件事,想要查的清楚,不容易!

一人一个说法,一人一个供词,杜降虎也算是帮着自己探出了林则徐的深浅,看来自己要在滇西排演一出大戏了。

林杨两人心中各有算计,这话就有些谈不下去了,草草的说了几句,两人就各奔东西了。

林则徐回到永平县衙,就让刘存仁预备这几年、十几年间,滇西回乱的卷宗,永昌一案审理之前。林则徐必须要对滇西的事情有个大致的了解。今天杨老三寥寥数语翻了盘。也让林老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杨猛斥责恒文诽谤之事,林则徐也觉得属实,永昌一案的案犯,从恒文、沈振达,到一些底层的骨干,给出的供状,也是一天一个样。

上刑是一个样,不上刑又是一个样。和风细雨一个样,疾言厉色又是一个样,单单这几天,林则徐手里签字画押的供状,就收了几十份,一份一个样,一个人犯在一件事上有几个供状,那也属于正常。

派下去查访的人手,得到的结果也大抵如此,汉人百姓说的。汉人士绅说的,各族山民说的。当事回回说的,也是一件事情八个样,如何审理永昌屠回一案,也彻底陷入了泥潭。

听汉人的回回不服,听回回的汉人不服,听各族山民的回回与汉人不服,听官府的滇西所有的百姓都不服。

本以为拿下了永昌哨练,永昌屠回一案就能终结,可事情往往出乎意料,林则徐手里的永昌一案,还只是刚刚开始。

要审明白这个案子,各族的口供都不足为凭,永昌犯官的口供也不能作为依据,永昌练匪、会匪交代的东西,更是乱七八糟,而作为原告的回回,他们的诉状也有许多不实之处。

永昌一案现在可真就成了疑案,想要理清这团乱麻,靠的不是证据,而是对事理的分析,对世道的认知。

这个活计全凭官员自己的经验,此案审结之后,能不能皆大欢喜,就看他林元抚的本事了。

滇西回汉征伐起于嘉庆年间,初时回汉两族征伐,多是因为店铺、厂矿、田产、水源,到了道光年间,这回汉征伐就变得有些荒诞了。

一句口角,死伤几十上百人,那是正常;因为一个大子儿,几千几万人械斗;自己正在审理的永昌屠回,更是好笑,只因为几句戏文,事情就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先是保山板桥,回回马大与七把香会会匪万桂林械斗,万桂林烧杀回寨,此后事情越闹越大,终于酿成了大规模的回乱。

期间死伤的回汉百姓,总数得有数万,单单永昌屠回,就有数千人遭难,恒文等人说是杀了一两千,而丁灿廷、杜文秀等原告,却坚持是七八千的数目,而几次回乱之中,回回借机报复,也是屠村灭寨无数。

这笔烂账理不清,但参与回汉征伐的人,也大多不是什么善类,对此林则徐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严惩。

至于在累次回乱之中,遭难的回回和汉人百姓,能安抚的就安抚,不能安抚的也没办法。回回一个劲儿的喊冤,难道汉人就没有冤屈?

不分回汉,但分良莠,就是林则徐应对的策略,汉人屠回不对,回回无视国法,说反就反更是大错特错。

翻完了回案,林则徐又翻起了云南累年叛乱的卷宗,饥荒的年月造反,收成少了也造反,一个官司处理不公还是造反。

云南各族山民,眼里就没有国法,说反就反,这地界真就是乱邦。云南各地的官绅也好不到那里去,冒名顶替者有之,刮地三尺者有之,营私舞弊、贪赃枉法更是数不胜数。

郑夫人殁于云南难以下葬,林老虎本就对云南怨念颇深,大半年亲身体验之后,这位大清的虎臣,对云南更是有些厌恶了。

百姓桀骜难驯,官绅无视国法,绿营军机废弛,鸦片流毒各地,翻来覆去的想一想,除了杨家,这云南就没有入眼的地方。

杨家老三做事是不怎么地道,可人家杨家在云南做的更多是善事,别的不说,单单一项滇铜复起,就是兴国利民的好事,无论是制钱还是铸炮,都需要滇铜的支持,滇铜复起之后,朝廷的银子就能少花一些,也能变相的缓解一下银荒。

设身处地的为杨家想想,林则徐觉得杨猛做的也不错,云南铜课不仅有铜厂,还有几家银厂。石羊场、白羊厂是滇铜大厂,都位于滇西。乐马银厂、茂隆银厂也属于滇西,滇西混乱滇铜难以复起,压在杨家身上的担子,就会越来越重。

去岁,解京的五百万斤滇铜,多是出自川黔的铜厂,而云南铜厂的出产,还没占到三成,滇西不平,滇铜难起,看来杨老三在永平大杀特杀,也是无奈之举啊!

但屠戮无度终归是罪过,杨老三还是用作练兵为好。

林则徐看的这些卷宗,都是精心挑选的,卷宗是真的,但组合就有些门道了,杨猛的暗地里的安排,应该算是不错的。

“大人,不好了!杜降虎杜参将,被在押练匪打掉了舌头!”

一声着急忙慌的禀报,扰乱了林老虎的思路,堂堂督标一个参将,竟被打掉了舌头……

“打掉了舌头?这怎么可能?”

“大人,杜降虎参将今日巡视牢房,不想那练匪发狂暴起出手,想抢杜参将的腰刀,为了不杀伤人犯,杜参将赤手搏匪,交战之中不慎被击中下巴,咬断了舌头。”

“混账!还有王法吗?这究竟是什么乱邦?滇地就没有一个好人!”

第二百一十六章民与官斗无下场

杜氏兄弟,是林则徐制衡杨家,制衡杨猛的重要棋子,杜降虎被断了舌头,就难以在军中效力了,弄个不会说话的将官上位,他林元抚还丢不起那么大的人。

杜降虎此人,机敏、善变,是个好材料,就这么废了,林则徐感到十分的惋惜,好在杜家还有一个杜伏虎能担当大任,至于杜家老二杜擒虎,林则徐就不知道了。

云南的局势,尤其是滇西局势,看来还是杨家看的最清楚,猛打狠杀才是处理滇西事务的要诀,看来自己在永昌一案上显得有些软弱了。

云南的旧案和杜降虎之事,也触动了林老虎,云南的情况,不同于大清其他地方,百姓桀骜难驯,说理他们不听,谁的刀把子硬,他们听谁的,看来自己和杨老三之间还是有些误会的。

林则徐改变了一些想法,而杨猛却端坐在大帐之中,看着盘子里的半截舌头,这就是杜降虎招灾惹祸的玩意儿。

“服气了吗?”

杜降虎的半截舌,是杜伏虎亲手给他断的,杜家兄弟的这个交代还算说得过去,但这个案底,却是影响了杜家兄弟以后在云南的地位。

“谢三爷不杀之恩!”

被断了半截舌头,杜降虎的口齿也不怎么利索了,听了大哥杜伏虎的分析,他才知道自己给自家三兄弟,带来了多大的灾难,悔不当初啊!

“唉……何苦来哉!本来要大用你们杜氏三虎的,可你自己断了自家兄弟的前程,以后在云南的地位如何。看你们三人的表现吧!

杜擒虎。你也别跟着我了。以后这督标就是你们三兄弟的地盘,且行且珍惜吧!”

杜氏兄弟算不错的,本来杨猛还打算重组新军的时候,用一下他们,现在看来,这杜氏三虎还有待考验啊!

“唉……”

对此杜伏虎、杜擒虎兄弟也只能喟然长叹了,自家老三的眼界太浅,识不得真龙啊!通天的梯子被老三毁了。以后杜家兄弟想上位,只能一步步往上爬了。

“路子怎么走,还得看你们的表现。杜伏虎,你家老三不错,还有些心机,好好教导吧!

这段时间在永平,做好了我交代的事情,未必没有出头之日,该怎么做你们三人回去多想想吧!”

打一棍子拉一把,杜氏兄弟还算不错。扔了可惜,以后如何看他们的表现了。

自己在永昌扫平练匪。取缔七把香会的事儿,也在十多天的时间里,传遍了滇西。沈振达一伙到了血霉,滇西的回回们就想趁机捞一把,这个时候出来冒头,那些背后挑事儿的,也算是自取灭亡了。

回回虽说要安抚,但也不可能一味的放纵,他们现在出来煽风点火,只会招致林则徐的反感,看来杜文秀那边,也要让他纳个投名状了。

打发走了杜氏兄弟,杨猛带着魏芷晴就到了永平县衙的大牢里,现在这永平的治安都是督标在负责,有督标在的地方,杨猛的权力要比林老虎大的多。

杜文秀、丁灿廷、木文科等永昌的回回高层,虽说是原告,但也一样被押在牢房里,他们的待遇,并不比沈振达等人强上多少,而犯官恒文的牢房,与他们这些人的一比,那就是上好的客房。

“多谢三爷为我们的族人复仇。”

杨猛的到来,看来也在杜文秀等人的意料之中,这齐刷刷的谢恩,看来是练过的,事出反常必有妖,若说杜文秀如此,杨猛还能理解。丁灿廷、木文科等人,与杨家可没什么交情,这么玩,是想利用自己吧?

“消息还蛮灵通的,滇西的事情,是你们散出去的吧?想要谋算什么?说说呗!”

杨猛没有让督标打开牢门,而是坐在了督标们抬上来的椅子上,望着牢里的几个回回高层,杨猛脸上的笑容有些冷。

“不杀妖官誓不罢休,永昌之事,没有罗天池、恒文就不会发生,我们与他们两人不死不休。”

说话的是年纪稍大的木文科,这位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那话里的语气,好像杨猛不给他们撑腰,就誓不罢休。

“木文科是吧?不死不休?你要与哪个不死不休?你有什么资本与他们不死不休?

听你这意思,要是不宰了罗天池与恒文,你们还想起事?”

回汉征伐,错在谁身上?不是回回也不是汉人,那是出在朝廷身上,当然回回和汉人也脱不了干系,毕竟他们才是当事的双方。

杜文秀京师一行,多了几份阴沉,这样的才是能成事的;而丁灿廷却有些一蹶不振,看来这位熬不起了;而木文科这样的,却最危险,滇西回乱,就是这样的人引发的。

“是又如何?”

木文科这话说出来之后,杨猛脸上的笑容也渐渐的敛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森冷,而杜文秀却无奈的喟叹了一声。

“是又如何?好气魄!杜文秀,你给木文科讲讲吧!三爷懒得跟他多费唇舌!”

听了木文科的话,杨猛心里也很是无奈,自己在滇西杀得人已经够多了,这木文科不知死啊!

“木兄弟,不能如此行事了,民与官斗无下场,咱们该忍的时候就得忍。”

这话怎么说,杜文秀也很是无奈,杨猛在永昌的话,他也听了,虽说没有亲历永昌剿匪之事,但杜文秀清楚的知道永昌死伤的人数,这些都是杨猛派人告诉他的,同样是旁听者的木文科就是没有觉悟,这事儿难办了。

“忍?怎么忍?我的妻儿老小都死在永昌之难中了,我已经忍了两年,我不想再忍了。”

“木兄弟。永昌屠回之人。多已殒命。你还有什么仇恨放不下呢?罗天池已经被革职,恒文也被下狱,这事儿已经算不错了。”

“我……”

木文科想了想,有些话当着杨三爷的面他不好说,消弭仇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虽说当年的凶手大多已经死了,可他心里的那口气依旧咽不下去。

“你要继续策动回乱,报复汉人对吧!看来你这是想找死啊!杜文秀把永昌之事。好好给他讲一下,三爷说的话,是不会轻易收回的,你们敢做,我就敢杀!

永昌剿匪的督标,我杨家还有五六万,将来是个什么样的结果,你们自己想清楚了,老子的话说出来之后,无论对错也改不了!”

杨猛在永昌撂了话。如果回乱再起,杨家的脸面也就掉到了地上。现在正是杨家蓄势的时候,这样的事,杨猛是不会让他发生的。

世道艰难,不平的事情太多了,谁都想要一个公道,可这公道不是那么好讨要的,没有实力撑着,不公就不公吧!忍着!

“三爷来这里是有话要说吧?”

杨三爷不会轻易的见他们这些回回,这次来肯定有事儿,杜文秀的心里也升起了不详的预感。

“赵州弥渡回乱,朝廷已经知道了,圣上因此大发雷霆,要求林则徐严惩一切涉事的回回,无论是永昌一案,还是弥渡回乱,你们的人,这次惹了麻烦。

这道谕令已经在路上了,不日就会交到林则徐的手里,到时候不仅永昌之事要刨根问底儿,但凡是能查明了的回案,都会严惩不贷的。

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丢车保帅了,滇西回回这些天的作为很不好,这事儿林则徐也会深究的,回汉征伐双方都有错失的地方,你们不依不饶的为难朝廷,到时候吃亏最大的还是你们。”

杜文秀说的不错,民与官斗无下场,滇西的回回不仅斗不死罗天池、恒文,他们这样胁迫官府,只会把事情办砸了,现在京师的谕旨已经到了云南境内,再有几天的功夫,就会交到林则徐的手里。

到时候,就不是安抚了,而是要严查回回之中的不法之徒,这道谕令,弄不好就是又一次变乱的开头,杨猛来找杜文秀等人,就是让他们早作准备,丢出一些人来顶罪。

“三爷是想我们投献一些族人出来?”

听明白了杨猛的意思,杜文秀额头上的青筋也冒了出来,但他还是恭顺的问了一句。

“不错!”

“这不可能!”

木文科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投献族人,这可是奇耻大辱,这事儿做了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可以!但我们要找滇西的一些族人商议一下,还望三爷给我们开个方便之门。”

杜文秀的回答才是杨猛想要的,至于木文科这样的,杨猛眼里没有。

“杜云焕,你这是要投清吗?”

“咱们本就是大清的百姓,何来投清一说?”

“这事儿我不同意!”

“木兄弟,我敬你岁数大,一直以礼相待,今时不同往日,你的路子就是条死路,带着云南的族人走上死路,这是你的选择吗?

如果是的话,第一个投献的人选就有了,那就是你木文科。”

见木文科不依不饶,杜文秀的脸色越发的阴沉了,一番争论之后,杜文秀就把狠话撂了出来。

“你……”

“我怎么样?无非你已经死了家人,失了财产,就替族人们,再担待一些吧……”

“云焕说的不错,木兄弟,你的心已经变了,咱们斗不过官府,斗不过朝廷的,有些事儿杨三爷说的不错,就得忍着!

永昌之乱,咱们死了多少族人?历次回乱咱们又死了多少族人?

回乱?可笑!咱们现在胜不了,以后也是一样,咱们的人太少,再怎么团结,也不是官府和朝廷的对手。

杨三爷这次来,是救我们的,京师一行咱们已经看到了朝廷的嘴脸,云南之事,不是回汉之争,而是朝廷要打压回回,只不过利用了汉人而已,这些都想不明白,你的眼界浅了。”

不怎么说话的丁灿廷,原来也是个人才,云南的事情,这位看的通透,看来他的颓丧就是因此而来。

“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罢!有些人总是要死的,虽说不公,但是无奈!即使杨家也没法和朝廷大势对抗,忍不了就强忍吧!”

剔除一些激进的回回,也是保证云南安定的手段,无非都要杀人,杀一些隐患,总比杀无辜之人要好些。

说完了这些,杨猛就起身准备离开了,现在朝廷的圣旨,还是很有威力的,杨家扛不住。杨猛也在忍着,不忍又能怎么办?

“三爷,云南回回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