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南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了滇铜复起。

朝廷着眼云南,眼光没有放在别处,仅放在了滇铜这一项上。军机们在观望,圣上也在巴巴的看着,滇铜起不来,在云南做的再多,都是无用之功。

送走了一脸担忧的林则徐,这滇西也就成了杨猛的天下,滇西的绿营将官,都被杨猛给架空了,这些人留在驻地,没多少好处,杨猛将他们打包送给了身在腾越镇的杜降虎。

绿营将官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他们劫掠和欺瞒上官的经验,比杜降虎要强得多,缅越泰印边境的纠纷,还得让这些人来谋划一下的,慢慢的蚕食,这就是杨猛的想法。

滇西的绿营,还得重建,发到铜厂的那些人,以后能不能用的上,很难说,杨猛要在滇西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军人,而鹤立镇和普洱镇,就是他们驻防的地方。

韦驼子已经率领六千云南新军,分批赶到了滇西,重建杨家新军,再建滇西绿营,才是杨猛留在滇西的主要目的。

第二百二十二章杨家绿营(四)

“即日起杨家在滇西的各武庄开始选兵。第一条就是跑的快,一人背上一百斤精铜,往永平城跑,先跑上半个月,能坚持下来的,跑的快的,就是咱们要选的兵。

第二条要身家清白,在云南有家口,光棍什么的,原本属于新军的,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下,其他的一律不取。

第三条就是岁数,十六往下的不要,三十往上的不要,那些个岁数大的,手里的本事又好的,可以让他们在滇西继续训练人手。

第四条,眼力好、手脚灵巧的,也可以放宽一些,让他们做炮兵。

第五条,精于训练人手的,不参与这次选兵,这样的人选出五百,送到怒江沿岸的傈僳族山城,帮着梅依夫人练兵。

第六条就是人数了,一万六千人,八千驻在鹤立镇与普洱镇,八千驻在宜良,驻宜良的八千人马,要优中选优、精中选精。

汰选下来的人手,以后就分派到滇西的各个矿场,矿场的矿石物料,都要他们来驮,一个月十天的时间训练,这些人每半年选一次,达到了我定下的标准,就到各处武庄驻扎。两次汰选被淘汰的,就发到各处的田庄,训练庄农佃户。

选出的这一万六千人,驻滇西的人马每月月俸翻倍,十两银子!其余的还是五两。

驻宜良的人马,也要分开等级,选出一千好手一月五十两,一千中等一月四十两,一千下等一月三十两。其余三千人马一月二十两。

驻滇西和宜良的人马。三个月汰选一次。不合格的就由各处合格的人手顶替,让他们记住,能跑、能打,就是老子的要求,别的都没用!”

上首的杨猛开了口,下面的韦驼子一脸喜色,秦子祺和孙伯青面无表情,而统摄滇西的丁保钧。却是一脸的担忧。

“三爷,选兵倒是个不错的事情,但提高月俸,是不是以后再说?

重开滇西铜厂,建怒江傈僳族山城,在滇西大面积舍粥,拉拢滇西的官员,还有就是农庄,现在正是饥荒时节,滇西只出不入。您再提高月俸的话,咱们这边的贩茶货的盈余就有些不太够用了。

前次大爷在滇西购置土地。就把滇西的收入和洋货的本钱搭了进去,现在又在永昌府,大量的购地,咱们这边的银子,可是不多了。”

三爷花起钱来没数儿,丁保钧清楚,可杨家在滇西的产业,现在还支撑不住滇西巨大的投入,这么玩,三五年之后,滇西就要无钱可用了。

“嗯……丁叔不要担心这些,永昌戡乱时,不是解给你一批银子吗?那批银子不用窖藏,直接就用在傈僳族山城的建设上,和滇西各营的饷钱上吧!

有了这些银子,再加上滇西茶山的收入,支撑个三五年应该没问题吧!

还有一件事,这滇西往缅越泰印等地走的货物,丁叔要多上心,运精铜过去就算了,可这运送铜矿过去,也会赚钱吗?

再有就是遏制一下,滇西与缅越泰印之间的马帮商队,没有我杨家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缅越泰印边界。

腾越镇的杜降虎和马青虎,丁叔也要看管好了,这两人如果不安分,做出什么祸害杨家的事情,直接让住在鹤立镇和普洱镇的绿营,连带着腾越镇的军马一起绞杀。

如果别的势力掺和进来,就如永昌一般,有多少杀多少。

缅越泰印的英法洋鬼子,不要过分的招惹,两千人以下冲突,丁叔你负责,两千人以上,要克制一下,现在还不是与洋鬼子斗气的时候。再有就是如果洋鬼子越境而来,一律扣押,反抗的话,就地埋了。”

滇西的位置很重要,自己云烟行销欧美,恐怕这一带的英法列强也会过来试探,现在还不是杨家对抗列强的时候,拖一拖看看再说吧!

“三爷,滇西这边的事情繁杂,能不能从明湖那边给调些合用的人手过来?”

杨家在滇西的局面越来越大,丁保钧处理起来有些艰难了,事情太杂乱,远不是一个人能处理的了得。

“这个可以,你给泰辰发个条子,让他给你弄上三五百人,滇西的这些官员,也一并架空了他们,但不要做得太显眼。

子祺、伯青,你们那边也要加紧对缅越泰印的渗透,那边的大事儿,咱们也要清楚的,在审查新兵上有什么问题没有?”

丁保钧那边交代完了,影子部队的秦孙两人,也是杨家布局滇西的重要人手,他们那边的事情,并不比丁保钧轻松多少。

“大问题没有,只是这人手还缺了不少。”

“这个简单,选兵之后汰换下来的人手,你们选些机灵的,选兵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伸手,但手不要伸的太长,精兵是老子的,你们那里找些灵巧的就行了。”

秦子祺没什么问题,就怕孙伯青那边,这位和自己是铁杆,就怕他手伸的长了没人敢管。

“知道了。”

“你们还有别的事情吗?”

自己的这些东西执行下去,这滇西的大局就定了,鹤立镇和普洱镇的八千人马选好了,谁在滇西也翻不起浪花来。

“三爷……哪个……”

一直安稳坐着的韦驼子,有话要说,看他遮遮掩掩的样子,杨猛就知道,自己谋划的事情成了。

“有话说!有屁放!你韦驼子是带兵的人,磨磨唧唧的像个娘们,难道是不打算干了?”

自己手下兵将,在忠心上问题不大,只是这能力却是摸不清楚,杨猛不是什么帅才,让他当个团长、营长,他估摸着没问题。再往上涉及到战略。就不是他所擅长的了。

而自己手下的这些人。现在能带大军的,而且有经验的只有韦驼子一个,这韦驼子练兵是把好手,就是不知道打仗怎么样。

大军团作战,以后肯定会用到,如何解决将领的问题,也将在滇西的绿营建好之后,凸显出来。自己虽说在明湖书院安排了一些人手,但能不能成,还是个未知数,看来这事儿又要托付给壬雷斯了。

“三爷,督标那边的家属,不是有个以银代粮的法子吗?咱们这些人,能不能也照着来呢?”

现在的云南还在饥荒之中,可督标那批人的日子却过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他们的家人,可比韦驼子新军那边过得强多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督标不就是三爷临时挑的一群杂碎兵吗?怎么这待遇还比他们这些老刀手要好?

杨猛支使丁泰辰改了督标家属的月钱。还在新军的家属之中,散布消息,等的就是韦驼子这句话。

“这个啊?不太好办,督标的那些家属,有的干活不怎么出力,就怕你们跟着他们改了,以后家里不出力,收成还不如现在呢!”

话虽说是杨猛期待的,但答应的不能太痛快,太痛快了,就不能显示出优待来了,看来以后这粮食、土地政策,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优待战士家属,这个应该写进条文之中。

“这都不是事儿,三爷以银代粮的法子,那是在照顾咱们,多出力多给钱,不出力不给钱,这天下没有躺着就给钱的营生,这事儿老韦应下了,不干活的不给钱,饿死狗日的。”

韦驼子一听三爷那边犹豫了,忙不迭的拍着胸脯子作保,这事儿是大好事儿,督标的那群崽子太不识相,这以银代粮,里面一出一进可是别着好大一笔账的。

“你应下了?你他妈配吗?滚回去挨个问问,大家伙都愿意了再来,给你个福利,要是你们寨子里的人愿意,以银代粮的法子,也可以惠及他们,咱们新军之中的老刀手也是一样。

不过嘛!这当兵不当兵,里面也是有出入的,当兵的家属,三爷优待,至于那些不当兵的,三爷给的银子就不会那么多,但保证不让他们吃亏是肯定的。”

新军的八千人,加上老刀手寨子里的人,有了韦驼子下去招呼,自己在粮食与土地上的方略,基本就算是成了。

“这个应该,咱们拿刀的为杨家,当然得和那些只种地的区别一下,再说了咱们什么时候吃过杨家的亏,这帮子王八蛋,这两年都指着杨家保命,那个敢有歪歪话,韦驼子治不死他!”

韦驼子虽说是个刀手,但以前也是佃户出身,自然知道以银代粮里面的好处,最少三成,这以银代粮的法子下去之后,各个庄农佃户,一年最起码能省下三成的粮食。

云南的饥荒,已经两年了,怎么也不能连旱三年吧!只要粮价落下去,这以银代粮的法子,就是个金饭碗啊!

“没有爷的命令,你能治死谁?不准硬拉、不准威胁,愿意做这个做,不愿意的另行安排。”

以银代粮并不一定能被大多数的庄农佃户接受,先从新军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自己只要控制住了这批人,云南就不会存在叛乱。

“老韦省的了,这是好东西,就得藏好了,旁人不识货,就怨他们倒霉了。”

“也别藏着掖着,只要愿意,就和农庄的管事签个约,这事儿一旦签了,三年之内不变,以后如何以后再说。”

三年的试验期足够了,只要能控制好了粮食,自己这个法子,就可以慢慢的推进了。

“三爷,这以银代粮虽说不错,可咱们就要损失一块收入,您是不是有些……”

掌钱的丁大管家一出声,韦驼子就紧张了起来,这事儿真是对杨家没什么好处,看来自己提的这个,真是不怎么好。

“无妨!粮食换钱,钱换银子,这里面的差价才几个钱?韦驼子就按爷说的来,有多少咱们签多少,整个云南不过几十万两而已,咱们杨家不赚这个钱。”

杨猛的法子,丁保钧是知道的,出来打岔无非是让韦驼子下去说一下,有些事儿,杨家不能不声不响的做了。

这几十万两银子丢了,怎么也得听个响吧?韦驼子这人明步,会知道该怎么做事儿的。

“谢三爷体恤,韦驼子一定会把这话带给新军的兄弟和寨子里的父老的,咱们杨家不赚这个钱,下面那些承了杨家恩情的,心里也该有个数儿不是?”

听了韦驼子的话,丁保钧微微一笑,便不再说话了。

“事情弄得差不多就成,别做的太过了。这新军选出来之后,你韦驼子是打算领着滇西的八千人,还是继续领着新军呢?”

“当然是新军了,您都说了新军要优中选优,傻子才呆在滇西呢!”

“跟着新军也成,你自己也要多学些东西,会练兵不是本事,会打仗才是真本事。”

第二百二十三章杨家绿营(五)

杨家有钱有兵,但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杨家的私军都是新兵,江湖混战,他们是把好手,可真正上了战场是个什么样子,杨猛也不清楚。

有兵无将也是杨家的一个大毛病,云南山民的素质不错,可杨家却没有一个真正打过大仗的人物,八旗兵、绿营兵,虽说大半废弛,但朝廷还是有一批能打的兵将。

张必禄就是一个,其余的杨猛不清楚,但张必禄的本事还是可圈可点的,凭着废弛的云南绿营能绞杀黄巴巴的叛乱,站在同样的位置上,杨猛觉得自己没有那样的本事。

杨猛虽说做过雇佣兵,手下也有千把悍匪,可他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带兵的许多基础知识,他也是一知半解。

而张必禄那样的沙场老将,根本不会投靠杨家,杨家绿营的事情,也只能交给韦驼子等人了。

杨家的私军缺乏实战,而这个也是杨猛做不到的,现在根本没有合适的对手,找清军练手,那就是自找不痛快。

云南的发展与新军的发展,这两个不可能同时兼顾,与朝廷作战,云南的发展就会止步,朝廷对于国内的叛乱,有乱必平,只要自己在云南立了杆子,战火势必要蔓延到云贵川桂四省,长江水路、珠江水路都要因此而断绝,费力建成的十五家商盟,恐怕也要站在杨家的对立面了。

实战练兵得不偿失,云南的发展不能止步,那是一切的基础。杨猛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控制好手下的人马。多训多练。让他们的军事素质不断提高。

全民皆兵,也是杨猛应对此事的一个方法,以后的云南势必要与大清、列强开战,一旦新军失利,那就需要募集大量的新兵,经过训练的庄农佃户,就是最合适的兵源。

将云南的土地全部弄到杨家的名下,粮食生产工厂化。粮食供应配给制,提高新军家属的待遇,这些都是杨猛鼓励从军、控制军队的办法,具体的效果怎么样,这些都要时间来检验。

一个月的时间,韦驼子的八千新军,鹤立镇、普洱镇的八千绿营都选了出来,汰选下去的人手,足有三万多人,沮丧的情绪也在滇西的各个武庄蔓延。从杨家刀手沦为矿场的苦力,许多人都转不过这个弯儿来。

“怎么了?一个个跟霜打了似得?不愿去矿场?”

望着下面的数千刀手。杨猛皱着眉头问道。

这是第三个武庄了,这些即将去矿场做苦力的人手,还是需要安慰与诱惑的,杨猛清楚并不是他们不出力,而是体质实在不成,几年累饿云南大部分百姓的身体都不怎么样。

羸弱、枯瘦、多病,不论是汉人百姓还是各族山民,多数都不是很健壮,在无限量供应的食物和一年多的训练下,加入杨家武庄的许多人,身体都在慢慢的复苏,可大部分人还是不成。

这些汰选下来的人手,本该发到各处的农庄去务农的,但杨猛有些舍不得,再给这些人一两年的时间,或许他们不比现在的这些新兵差,身体的复苏,也是个长期的任务。

这些人多数都是凶悍桀骜的山民,羸弱、枯瘦身体下,潜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杀伤力,他们需要的是时间,让身体慢慢的复苏,而杨猛需要的是身体素质合格的军人,杨猛也更需要时间。

现在的大清,有钱有势没多大用处,军队才是权势的后盾,乱世的苗头已经出现了,一两万军队,显然不足以支撑杨猛的野心。

杨猛之前也算过,要想慑服朝廷,抵制列强,至少需要二三十万人,而这些汰选下来的人手,可都是好苗子,只要给他们时间恢复身体,**成的人还是可用的。

与其他武庄的情况一样,杨猛的话说完之后,并没有驱散他们被淘汰的沮丧,做苦力虽说也有钱铮,可苦力与刀手的地位,那可是天差地远的,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谁也不愿意去矿场做活儿。

“都给老子听好了,去矿场也是老子在磨练你们,干活的时候出死力,吃饭的时候可劲造,半年选一次,合格的还可以回武庄。

老子的标准很高,背着一百斤精铜,能走一天算是可用的,杨家多的是牛马牲口,用你们驮精铜,是为什么?自己回去好好想想。

你们一年花费百十两银子,这百十两银子,能买七八头上好的牲口,老子用人不用牲口,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磨练你们这群王八蛋!

干活的时候多出力,训练的时候多用心,合格之后,月钱翻倍!一年两次汰选,两次都不合格,你们才算是真正的被淘汰,记住!老子不养废人!”

人就是这样,没希望的时候沮丧、失落,一旦有了一丝希望,他们就能群情激奋,杨猛说了好几遍的词儿,一下就调动了起了他们的精神,刚刚有些死寂的校场,也变得嘈杂了。

“记着老子的话,去了矿场好哈的磨练,都散了吧!”

这是滇西的最后一个武庄,处理完了被淘汰的人丁,杨猛也该处理那一万六的新军了。

“丁叔,身子骨实在不成的,直接淘汰吧!矿场的活计累人,训练的时候,尽量少死人。”

丁保钧作为杨家在滇西的大总管,那心性也不是一般的狠,自从他接了滇西的差事,各处武庄,因为高强度训练,已经累死了近百人。

羸弱的身体,还是拖累了大部分人,即使食物充足,高强度的训练,有时候也是要命的。

“三爷,拿钱出力天经地义,咱们杨家付钱,他们就得出力,咱们家的钱。可不是养废物用的。”

丁保钧对杨家的忠诚那是没的说。杨家的财物。他看的比自家的财物都上心,作为杨家有限的几个老人,丁保钧的眼光很独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差不多就成了,这铜厂的活计可不比训练的时候,背着精铜、矿料翻山越岭,稍有不慎就会丢命,有些不成材的。安排到农庄训练庄农佃户,比死在山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