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拳练刀,都是个苦差事,会了,只是初级阶段;练到骨子里,算是中级阶段;你来我往身体做出本能的反应,算是高级阶段;看到一招,身体能依着本能准备好几招十几招。这才是顶尖的高手。

东西就是这么些玩意儿,实战的招数。数来数去,就是那么几下子,练到基础,这就是功夫了。

杨猛的拳法算是高级阶段的拳法,论杀伤力,杨家几乎没人是对手,两三招要命,就是杨猛的本事。

而刀法,杨猛堪堪摸到了中级的门槛,这还是有拳脚的底子在,不然没个十年八年的苦练,练不出这样的本事。

这实战的刀法也是个稀罕玩意,刀法可不是能杀人就叫刀法,这刀法是一套连贯的动作,一刀出去,接下来的招数都是后手,实战刀法是根据对手的反应,研究出来的杀人技巧,说白了,一套实战刀法出炉,不是靠脑子想出来的,而是杀人杀出来的。

练刀练到后半夜,把多余的精力发泄完了,杨猛也就睡下了,第二天一早,杨巴就给他带来了好消息,那个劳什子探险队的三百九十四个人,全被活擒了。

“还不错!准备干粮行装吧!这批人我会放掉的,你带上五十个人再带上一批信鸽,跟踪这批人,看看他们与缅国的势力有没有交集,再看看他们在何处落脚?

我估摸着这批人,是从美塞来的,在这边遇到了麻烦,他们多半还会回去的,另外安排三十人带着信鸽在美塞的必经之路上等着他们。

大事回报,小事儿就不必了,咱们的信鸽,可不能让他们发现了。”

跟踪这个离开的探险队,杨猛最主要的目的,是看看缅国有没有亲近英吉利的势力,要是有的话,那山猴子以后就有活儿干了。

“知道了!我马上去安排!”

“安排手下人就是了,带我去看看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探险队。”

英吉利的这个探险队,绝对就是在掳虎须,驻扎的地方,紧紧的贴在边境线上,也难为他们,能找到勘界的文书,这位置选的可是极为微妙啊!

从腾越县衙,到这伙人驻扎的营地,不过半个时辰的脚程,这帮犊子,遇上了自己也算是倒霉了。

五百支火。枪,二百只短。枪,小型铜炮六门,刀剑几百把,这伙犊子,完完全全是支军队啊!

“我们是科学考察团,而且我们是在缅国境内,你们没有权力扣押我们,你们这么做,是要引起国际纠纷的。”

……

好嘛!这群犊子准备的倒是充分,几个翻译也是汉话土语不绝,没有充分的准备,杨猛可不相信,会说彝族话的翻译,能随随便便的找到。

三百九十四人,都是被湿麻绳捆绑的,这可是傈僳族猎手的手笔,就是挣断胳膊腿,也挣不断他们身上的绳子,杨猛不理他们的喊叫,继续看着缴获的物资。

装备,是杨猛最关心的东西,皮制的武装带、刺刀,这些都没什么问题,只是那木制的水壶有些小了,在雨林里行军,这样的水壶,显然是不够用的,这些人能平平安安的走到这里,这征兆可不怎么好啊!

“去问问他们来的时候有多少人?”

整个探险队,还有三百九十四人,弄不好来的时候,就是四百人的一支队伍,差不多有一个营的人马,一路上只死六个人人,那就说明这一营英军,绝对有雨林作战的经验。

“三爷,他们来的时候是四百人。”

果不其然啊!遇上硬茬子了,这帮子人应该是仰光那边的驻军,不然不会这么熟悉雨林的,靠这么一个小水壶,就能在雨林行军,这一营人马,也算是精兵了。

营帐什么的,没什么检查的价值,杨猛走进了营地的主帐之中,摆在桌子上的东南半岛地图,比杨猛手里的精确了太多。

“狗日的玩意儿,果然没安好心,目标果然是勐腊!”

在东南地图好不好用,还在其次,最主要的就是几个关键的地点,美塞、勐腊都属于是这样的关键点,占据了这些地方,就是占据了主动。

地图上画出了敌我的态势,以及这支所谓的考察团,撤退的后路,直指美塞,这帮人,就是想让大清的兵马囤积到腾越一线,然后他们好趁机占据勐腊。

翻了翻主帐之中的东西,腾越一带的地图草稿也在里面,还有几幅从美塞到腾越的补给图,图上标注的地方,应该是有清洁水源的地界。

仔细看了看桌子上的地图,杨猛也发现了这些人的心机,东南半岛的地图精确,再往北的地图,就只是个大概了,但昆明这样的字眼,出现在地图之中,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拿起地图仔细的看了看,从勐腊到昆明附近,果然有几道浅浅的划痕。

“嘿嘿……果然是找老子来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科学考察团(中)

地图上的划痕代表了什么?这只能代表有人推演过进军自己老巢的路径,这要说与云烟没有关系,打死杨猛也不会信的。

由于地图不精确,只有一个大略的位置,杨猛也还原不出他们之前推演的路线,这个也不是太重要,只要知道了他们的目的就好,从缅国入云南,最好的路子,就是勐腊和腾越,其他地方,让他们走,也不一定能摸得进来。

克钦以后有乔孤乃守着,腾越镇这边,一镇的绿营兵,加上杨家武庄的实力,守土还是没多大问题的,自己新建的蓝旗军,在外面堵住勐腊的通道,这个漏洞也算是堵上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试试英军的战力如何了。

刚要起身,那些消失的铅笔痕迹,又勾起了杨猛的兴趣,在桌子上找了半天,他终于找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呵呵……有了这东西,这趟南疆之行,就够了!’

杨猛手里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一块橡皮,这玩意儿,无论是制鞋还是造船,都用的着,看到这东西,杨猛的眼睛也亮了,这也是他忽略的东西,当年的金三角,附近也有很多橡胶林的。

天然的橡胶虽然不能做轮胎用,但只一个制造鞋底,就能解决大麻烦。

而且这东西滇粤都能种植,东南亚更是种植橡胶的沃土,这一块橡皮,就当是这三百九十四人的赎身之物吧!

找到了橡皮,杨猛也把这座主帐当成了宝库,一样样东西都翻了一遍。测绘用的仪器。各种制图的书籍。要说他们是个科学考察团,还算是合适的。

而杨猛最大的收获,则是一本皮装书《战争论》,口语是杨猛的强项,但读写就不成了,大体上翻了翻,杨猛知道这是最近十年出的一本战争著作,里面的许多东西。都是可以用的。

虽然大部分东西看不明白,但《战争论》这个书名,就足够了,也不知道明湖书院那边,翻译过这本书没有?

匆匆结束的寻宝之旅,杨猛这才开始查看自己的战俘,三百九十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趴在了地上,在俘虏群中走了一圈。杨猛又发现了问题。

这帮人绝对是急行军过来了,许多人的脚上都有伤。由于是早起的时候被下的药。多数人的脚板上空空如也,驻扎了一个多月,脚上的伤还没好,这对杨猛来说又是一个大麻烦。

“杨巴,把那些人的鞋都给老子脱了。”

果不其然,穿鞋的应该都是执勤的士兵,八十几个人的脚上,都有伤口,有的士兵的伤口已经溃烂了,这对杨猛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纪律,绝对是最厉害的武器,英军脚底下的这些伤口绝对是一个月之前急行军途中留下的,至今不好,只是因为他们每天都穿着靴子,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大部分人脚上的伤口没有溃烂,只能说明他们的意料措施不错。

脚上有伤,还依旧穿着靴子,这就是纪律性的体现,这样的伤口,只要三五天不穿靴子就会愈合,而这个营地里的大多数人,脚上都带着伤,代表这他们的警惕性,一刻也没有放松,遇上了敌人的精兵,对杨猛来说怎么能算是好事儿呢?

围着战俘们转了几圈,在杀与不杀之间,徘徊了一会儿,最终杨猛还是决定放过他们。几百人,杀与不杀无关大局。

杀了,只能让英吉利政府找到大举出兵的借口,以印度为基地,英吉利在东南亚的战争潜力还是极大的,仓促展开大战,对杨猛的谋划不利;不杀,在境外的美塞开战,即使英军强行进入云南境内,那自己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即使做出一些过分的举动,保家卫国,也是个极好的借口。

“唉……科学考察团!”

不用问也知道,英吉利的这支科学考察团,在来这边之前,肯定是做足了前戏,一旦对他们下手,战争的发起者就成了大清朝廷,那正义与邪恶的立场,就要转换了。

在战俘之中,转了几圈之后,杨猛还真找到了一个熟人,被自己驱逐的一个英吉利传教士,看来这货的贼心不死啊!

“呦……这不是老熟人吗?怎么?上次的人肉锅子没吃够,这次又想到老子这里来打秋风么?

说说吧!这次想吃几个人?后边可是齐刷刷的三百九十三人,仔细点吃,足够你吃个三五年了!”

云烟,绝对是云烟,看来这次争端的始作俑者还是云烟呐!瞧这位传教士的打扮,绝对是个受重视的人物,换掉了神袍穿上了西装,这位还真有些鸟枪换炮的意思啊!

“杨领主,我们是科学考察团所属,您不能危害我们的安全。”

一见正主杨猛,这位被遣返的传教士,脸色立马泛青了,这个恶魔怎么来了。

“科学考察团?来考察云烟的配方么?既然是科学考察团,那咱们就聊聊吧?

杨巴,给这个犊子松绑,再让他点出几个有头有脸的来,咱们谈谈这买卖该怎么做!”

安排人找了几个临时制作的凳子,在营地之中,摆成了一圈,杨猛就大喇喇的坐到了上面。

“你就是云南的领主?”

一个四五十岁的英吉利人,使劲擦了擦身上的泥土之后,走到杨猛面前,义正言辞的问起了话。

“是也不是!坐吧!”

这支队伍的里的中国通倒是不少,看来这英吉利的野心也不小呐!

包括那个传教士在内的五个英吉利人,在杨猛的指挥下坐成了一圈,不等着这些表示不满,杨猛首先开口提问了。

“这个东西你们都认识吗?我想问问这东西的原产地在哪?”

举起了手里的橡皮,杨猛在这些人面前晃了晃。只有有了这个的产地。杨猛才能放过他们。

“美洲!这是三叶橡胶树的汁液做的!”

对于那个传教士来说杨猛就是恶魔的代名词。杨猛的问题刚刚出口,这位就第一时间做出了回答。

“闭嘴!别忘了我们的目的!”

这传教士一开口,就遭到了刚刚质问杨猛的那个人的训斥,看来四五十岁的这位,才是这个所谓考察团的最高掌管。

“该闭嘴的是你,这个狗屁传教士,是怎么离开云南的,他没对你们说吧?

那我就给你解释解释。

这位神的仆人。为了生存,吃了一个神所放牧的羔羊,活生生的从羔羊身上切下来的肉,将肉片放在滚水里慢慢的飘动,变色之后蘸上调料应该算是美味吧?

至于味道,神知道,这位神的仆人也知道,他难道没给你们讲讲那种美味,是什么味道吗?

你这头羔羊,虽说老了一些。但老羊更好呐!嚼劲大一些,可以锻炼锻炼牙口!”

用鹰语喝止了那位最高长官的话。杨猛接下来,就变成了一个恶魔,看着那位的脸色越变越差,杨猛知道他听明白了自己的话。

“恶魔!神会惩罚你的!”

宗教是个好东西,这位看年纪最少也该是个校官,也算是高级军官了,他也信神,看来自己的理教,还是有必要传播一下的。

“别说这个,把我的话传给在座这几位,别触了老子的霉头,杀人对老子来说,是件最容易的事儿了,死一个就是死三百九十四个,我的问题,你们最好老老实实的回答,不然……”

杨猛的话,这位果然听得懂,他做了一番解释之后,其余三个人的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

“这三叶橡胶,在东南亚有种植园吗?”

“有!但没有大批的成熟,这种树六到八年才能割去胶液!”

“嗯!回答的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六到八年,这么个成长期对杨猛来说,也是相当遥远的一个时间了,马上就能割胶,才是杨猛想要的。

“你可以叫我老杰克!”

“杰克?很大众的名字!在东南亚的种植园里,有多少能够割胶的树呢?”

没有大批的成熟,看来这位老杰克,不是个职业的军人,而是一个亚洲通,他的见识倒是极为广博。

“几万棵!”

“不错!那咱们就有继续谈下去的条件了,我可以不杀你们,说说你们的目的吧!”

几万棵移植过来,怎么也得活上几千棵,几千棵的话,做鞋还是凑活的,至于其他的,慢慢的种吧!

目的达到了,剩下的就该探探这些人的目的了,虽说主要目标杨猛清楚,但有些东西,还是听他们亲口说出来才最好。

“目的?我们只是来克钦做科学考察的!你这么做,是违反国际惯例的!”

老杰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拿着啥国际惯例就想混过去,这怎么可能呢?

“国际惯例?欧洲的?美洲的?还是亚洲的?我怎么没听说过呢?

想让老子遵守国际惯例?这东西该不该让老子签个字、盖个章兀的?没有这些,咱们这边不认!

记住了,在你们那边好使的东西,在老子这里不好使!”

狗屁的国际惯例,在自己的地盘上就是自己说了算,要按着国际惯例也成,让他杨猛制定国际惯例,保证在云南好使。

“杨领主,咱们这是谈判,不要这么粗鲁好吗?”

看老杰克的样子,倒是个绅士,但这些绅士都做了什么营生呢?比起地痞流氓,这些所谓的绅士足够做他们的祖师爷了。

“那就接着谈,你们属于英吉利政府,还是东印度公司?”

“我们是民间性质的科学组织!”

“不会说人话是不是?既然你们都到了这里,咱们也没必要遮遮掩掩了,老子就是云烟的生产商,至于你们的目的,我也清楚,既然你不说那就让我说。

从下个月开始,无论是东印度公司还是英吉利的其他商家,我们之间的在广州的交易,只收现金,英吉利的货物,我们一概不要了!

你们要想寻衅滋事也不是不行,广州那边只要传回了这样的消息,云烟的价格将上涨百倍!

你们就等着政府垮台吧!”

说这些,杨猛也是有底气的,云烟的配方,他们现在是研制不出来的,云烟在欧美的销量,已经让它成了一件与茶叶相似的商品,成瘾性,也让云烟成了不可或缺的商品。

现在英吉利人,已经摸到了门上,有些东西已经不需要遮掩了,该是大家伙各自摆出底牌的时候了。

替代品不是没有,只怕他们想不到,即使想到了,烟土和云烟,绝对也是两种不可能摆在一起的东西,烟土的味道不好,对大多数人来说,想用烟土代替云烟,也是不怎么可能的。

只要有云烟存在,想必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云烟的,杨猛的这些话,不是威胁,而是他的底牌,现在的英吉利,已经认识到云烟的重要性了,但时间有些晚,想要从陆路打进云南,只怕他们付不起那个代价。

第三百三十二章科学考察团(下)

“你这么做的话,会引起大规模的战争的!”

听了杨猛的威胁,老杰克也不为所动,开口就是大规模的战争。

“战争?你们不是已经在美塞做好准备了吗?战争?代价你们付得起吗?”

一个咱们所在的这个国家,相较于大清,只是一个蕞尔小国,与大清全面开战,打进云南,你们准备付出多大的损失?

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

在美塞,老子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大餐,双方互相试探一下,看看各自的底蕴如何,你们再决定开不开战吧!”

果然,杨猛一提美塞这两个字,老杰克的脸色就变了,本想让清国朝廷措手不及的一记底牌,竟然暴露了,这绝对属于未战先败了。

老杰克不是军队的人,对于亚洲的局势,他是比较了解的一个,清国与印度不同,他虽然也在衰败之中,但他还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二十年前,为了争夺缅国的控制权,英军付出了一万五千多的伤亡,与清国展开国战,政府是绝对不会支持的。

就跟这位杨领主说的一样,付出几万人损失,英吉利还是能够接受的,毕竟清国是个绝大的帝国,几万人的代价,英吉利还是付得起的。

可万一是几十万呢?英吉利的陆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万,在陆地对上这个东方大国,多数高层,都是不看好这样的战争的。

1842年迫使清国政府签署《江宁条约》的时候。英吉利也是心怀忐忑的。不然怎么会有一体均沾的条款出现在条约里?

本来帝国在清国的商业局势是很好的。每年都要有大量的金银,从遥远的东方帝国,如河流一般流淌到日不落的国度,可最近几年云烟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良好的局势。

云烟这个不怎么起眼的东西,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在帝国风靡开来,这两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