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印度,杨猛的目的只是攫取和削弱,至于印度的以后该怎么走,说实话,这些事儿,杨猛想都没想过,对于阿三。杨猛是没什么好感的,用他来牵制英吉利,才是杨猛最主要的目标。

剿灭这些暴民,杨猛也只是看到了他们手里劫掠来的财富,还有就是能为复兴团练兵,最大的暴民团体,当然是最富有,最强悍的,复兴团的死伤,对杨猛来说无所谓。

五六十万青壮。死三分之二杨猛是可以接受的,就凭暴民们的实力。能让复兴团的青壮死掉三分之一,都是个奇迹,所以挑大的打,也就成了杨猛给复兴团缔造者们的命令。

复兴团的那十几个缔造者,领导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强权就是杨猛交给他们的,最宝贵的东西,说什么就是什么,容不得手下有一丝质疑,他们不打折扣的执行杨猛的命令,那整个复兴团就在不打折扣的执行杨猛的命令。

结盟但不联手,复兴团与地主军团也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团体,复兴团负责印度东部,地主军团负责印度西部,暴民的反抗组织,就只剩下悲哀两个字了。

先劝降,一天之后开战,这就是复兴团的战争模式,一旦开战不留活口,也是杨猛交给复兴团的法子,压制暴乱,软绵绵是不行的,只有硬碰硬,才能将印度百姓心中的狂躁压制下去,不然就是一个绵绵无绝期。

半个月之内,复兴团打了七场,场场不留活口,一战最少也是大几万人殒命,或者更多,反正杨猛看到的数字是几万人,究竟是几万还是十几万,对杨猛来说无所谓。

七场杀戮之后,复兴团的劝降,就有了很大的作用,几句话,就是大批的壮丁和粮食财物,相较于温吞吞的地主军团,复兴团平乱的损失和收获,就相差极为悬殊了。

一个月,扫了东部一般的暴民,复兴团就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时间差不多了,该是做正事儿的时候了,平乱可以拖一拖,但对付英吉利人是绝对不能拖得。

一旦英吉利的主力军团登陆印度,弄不好地主军团就要有反复,借机把印度的王公贵族拉上印度复兴这条大船,才是杨猛的最终目的。

复兴团这边压力一减,许多暴民反抗组织,也开始向印度西部转移了,地主军团的压力一下就变大了。

压力往往意味着结合,虽说暴民没什么组织结构,但简单的联合,他们还是可以做到的,西线聚集了大量的暴民,地主军团的战线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复兴团耍诈,但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联盟内部的矛盾只能通过谈判来解决,地主军团要求复兴团向西部出兵,而复兴团的几个缔造者,却给印度的王公贵族们,画了一张天大的馅饼。

借机收复整个印度,虽说有些王公贵族,不怎么支持这个说法,但大部分的王公贵族还是支持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无论是复兴团还是印度的王公贵族,都是正正经经的印度人,英吉利是彻头彻尾的侵略者。

而且代表了大部分地主利益的印度王公贵族,在土地问题上,与英吉利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反抗英吉利的事儿,印度的王公贵族们也没少干。

之前印度频发的暴乱,多半时候都有这些人的手脚,只是他们没有杨猛做的这么彻底这么毒辣而已。

双发算是一拍即合吧?复兴团兵分两路,五万精兵进入印度西部平乱,另外的五万精兵则是与地主军团的一万人结成一个印度复兴联军,印度的王公贵族为首脑,第一目标,就是英吉利在印度的指挥中枢,德里。

打德里,印度的王公贵族并没有什么胜算,六万人虽说不少,可缺乏攻城的火炮,德里的英属印度军团,虽说是新兵,但守城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德里还有几支英吉利本土的步兵团,几千人的英吉利军队,在印度王公贵族们的眼里,就是以一敌十的存在,复兴联军这六万人。看着是不少。可真正打起来。能不能攻到德里城下,都是两说的事儿。

对此,复兴团的缔造者们却信心十足,因为他们早就得到了杨猛的点拨,在德里,杨猛还有一支杀手锏呢!

这次谈判之后,印度就成了一个哭泣之地,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参与西部平乱的复兴团军队,摒弃了战前的劝降,只要是反抗组织,一概杀无赦,跟在复兴团身后的地主军团,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工兵,他们埋尸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复兴团的杀戮速度。

复兴团肆无忌惮的杀戮,也让暴民组成的一个个反抗组织抱成了一团,一个新的势力。慢慢在印度的土地上形成,流血、死亡。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换来和平,在印度也是一样,被地主军团和复兴团逼的毫无生路的反抗组织,最终选择了投降,对于这些人,复兴团却与印度的王公贵族们起了纷争。

王公贵族的意思是直接解散这批暴民,而复兴团则是用了杨猛的主意,让这些暴民之中的领导者,自己组织一支军队,参与对德里的进攻。

两大团体并存,弄不好就是战争,而且之后英吉利若是大军压境的话,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很有可能叛变联盟,让暴民们也形成自己的团体,有了这个团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牵制这些王公贵族,一旦复兴团与同样打着复兴旗号的暴民联合,对印度的王公贵族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为了自身的利益,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就不会轻易的和英吉利人合作,一旦合作了,就违背了复兴的初衷,平白树立两大敌人,还是和这两个强大的势力结合对付英吉利人,这样的权衡也很容易。

德里的战争,爆发的也很突然,英吉利完全没有想到,印度的王公贵族会和复兴团合作,在他们的眼里,这两大势力,是水火不容的存在,合作是根本不可能的。

由于印度的大暴乱,英军完全丧失了情报渠道,复兴联军来到德里近郊的时候,英军才匆匆忙忙开始准备反击。

对于德里,英吉利人也做足了防御的措施,六万人的杂牌,想打下德里这样的大城,对印度总督来说,这跟笑话,也差不了多少。

除了三万多印度新兵,在德里城中,英军还有用四支步兵团总共四千多人的本土精兵,还有英吉利女王最为钟意的三个廓尔喀山地兵团,这样的实力,对整个印度来说都是不容小觑的,凭六万杂牌就想攻陷德里,这也太看不起日不落大帝国了。

反抗组织的加入,也拖延了复兴联军攻打德里的时间,五万反抗军的加入,让印度总督有些色变了,十几万人的攻城部队,想要挡住他们,难度也在成倍的增加。

试探性攻城,还是复兴团打的主攻,一天的攻城战下来,复兴团的损失不少,凭着手里的火枪佯攻同样装备了火枪的英军,显然不是个明智之举,复兴团前线总指挥韦驼子的一番试探,让复兴团丢了一万多条人命,通过这一战,韦驼子只明白了一件事儿,没有火炮,傻子才扛着枪去攻城呢!

第一天的试探过后,十余万的印度复兴联军,就选择了围城,但在几个城门的位置,他们也布置了相当数量的士兵。

对峙开始之后,也到了杨猛使用杀手锏的时候了,杨猛的杀手锏,就是德里城中的三千多廓尔喀弯刀,这些廓尔喀佣兵,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叛变了。

他们能留在德里城,与杨猛也有莫大的关系,与亚希伯恩会谈的时候,杨猛多次提到了廓尔喀,这就让英吉利人对廓尔喀起了疑心,德里城内的四千英军,就是防备廓尔喀的,要不,他们早就死在了缅甸前线。

这段时间,廓尔喀佣兵的表现,是极为妥帖与忠诚的,大军压境,印度总督那还有心思关心廓尔喀的忠诚?他全部的心机都用在了防备印度新兵身上。

第一天,除了试探性的攻城,再也没有任何的战事了,第二天复兴联军,就开始挖地道了,这地道也不是虚招,一旦廓尔喀叛变失败,这就是放倒德里城墙的后手。

一连三天,英军上下都在昼夜防备着挖地道的印度联军,望着城下大片大片的军营,印度新兵的战力,也在直线下降,为了保证德里城的安全,一部分廓尔喀弯刀被派到了城门附近。

廓尔喀的叛乱,实在第五天的夜里,先是总督府起火,然后整个德里城都湮没在火光之中了,就在英军忙着救火的时候,德里城四门打开,迎来了无数的联军士兵。

对于英吉利人,地主军团或是印度的王公贵族,还有几分情谊,可无奈他们的人数太少,以复兴团和反抗军为主力的复兴联军,对于英吉利人,可是相当的仇恨,杀戮一旦开始就很难止住。

除了平民百姓和莫卧儿皇朝的末代帝君,德里城中的王公贵族和英吉利人,一夜之间被复兴联军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德里成了英吉利的哭泣之地,无数英吉利人在此殒命,可这仅仅是个开始,三大势力,重新拥立了莫卧儿帝君之后,合力将矛头对准了身在印度的所有英吉利人。

倒霉的不仅仅是英吉利人,一切与英吉利人有瓜葛的王公贵族、地主大户、平民百姓,都在复兴联军的屠杀范围之内。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战火就烧遍了英属印度的所有区域,除了几个海港城市,印度的复兴之战,算是完胜。

第四百四十章血腥

信息不通畅,丝毫没有影响杨猛的布局,不到半年的时间,天翻地覆的暴乱席卷整个印度,对此杨猛只能感叹,英吉利的前期工作做得太好了!

没有英吉利政府和东印度公司的压迫,没有一个个贪婪的王公贵族,老百姓的心里是不会积压太多的愤懑之情的,杨猛做的只是让复兴团揭开这个盖子,后面的事情,多半都是顺其自然的。

印度的狂暴,也让杨猛重新认识了一边百姓的力量,对于洪秀全的三点教,杨猛发现自己之前是太过仁慈了,洪秀全的三点教跟复兴团的性质没两样,都是煽动百姓暴乱的邪教组织。

大清的百姓,活的是个什么样子,杨猛也很清楚,看来在处理三点教的事情上,他自己做的有些失误了,以后这三点教必须要强力压制了。

“李海,有三点教的消息吗?”

索朗白玛三女,坐胎满三个月之后,就被杨猛送出了藏边,现在的杨猛也是孤家寡人一个,秘书的营生,也被影子的统领李海接了下来。

“没有!怕是信鸽又出了毛病,要等马队带来消息,起码一个月之后。”

藏边苦寒,即使是信鸽也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环境,一个消息十只信鸽,可能顺利到达藏边的信鸽,数量少的令人发指。

要想得到云南和大清的情报,杨猛只能等着马队的到来,或是长途行军的信使,但是这些情报。在时间上。就差的有些离谱了。从昆明到阿里,至少三个月,从滇西到阿里,也得两个半月的时间。

为了传递消息,这半年的时间,杨家已经损失了上百人了,信鸽恐怕也得上千只了。为了减少信息传递的损失,杨猛无奈只能让昆明那边。发送最紧要的消息,其他的事务,他全部拜托给了老爷子和自己的幕僚团。

“让复兴团赶紧对印度的海港城市,发起突袭,老子不管他们损失多少,老子要的结果就是之后的印度再无一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

告诉复兴团的那几个首脑,对于涉阿拉伯的人员和宗教,即使复兴团的损失再大,也不能给他们上位的机会。”

印度的暴乱,让杨猛有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有些东西,自己的老泰山说的不错。见多了玩遍了,就不会觉得稀奇,印度的暴乱,就是三点教的未来。

杨猛可不想三点教对大清造成几百上千万的人口损失,印度的人口之前是不少的,可短短半年之内,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在了暴乱之中,这就是实例,三点教要是在大清来上这么一下,三十年的时间,都很难恢复元气。

在缅甸杨猛用的是挑拨国家仇恨的法子,在印度杨猛用的是挑拨阶级仇恨的法子,做这些最大的目的是对付英吉利,可杨猛也有做实验的心思在里面。

这些问题也是大清实际存在的问题,杨猛所知不多的历史中,这些也被列强用了个遍,历史多是虚假的东西,杨猛通过东南半岛和印度两场棋局,也见识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印度的事情,要想收盘,必须要让印度的复兴联军与英吉利的本土军团干上一仗,根据杨猛的情报,一些海港城市,已经有英吉利的舰队到达了,英吉利不是在一处登陆,而是选在了多处登陆,看来英吉利的情报也是滞后的。

这一个多月的滞后期,就能决定英吉利援军的生死存亡,相较于复兴联军,英吉利本土军团的战力,无疑是强悍的,可复兴联军却有一个绝对的优势,那就是人数。

复兴团二三十万,地主军团十几万,反抗军几十万,现在这个阶段,正是复兴联军实力最为强大的时候,与英吉利干上一场,全歼英吉利的援军,那两国就只能死磕了。

印度的英吉利人有多少,杨猛也没有一个详细的数字,几万或是十几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复兴联军必须杀光他们,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殖民地,还是为了复仇,英吉利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要被拖在印度了。

而复兴联军,在稳定了国内局势之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裁军,现在印度的三大势力,都无力养活这么多的军队,三十万到五十万,应该就是他们的极限,不恢复粮食生产,这个数量还要大为缩水。

印度有两大主力宗教,印度教还算是可以的,但阿拉伯人的宗教,却是杨猛打心里不喜欢的,不是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是这个宗教的独立性和同化能力。

极度排外,不是教民,很难融入到他们之中,同化能力、洗脑能力强悍,这与大清的儒教相比,也是不逞多让的,他们有一点可比儒教厉害,那就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印度是大清的邻国,杨猛是断然不会让他们发展起来的,遇到了杨猛创立的复兴团,只能算是他们倒霉了。

大清的西北之地,还有无数这样的教民,打压他们在国外的盟友,杨猛也是不遗余力的。欧亚两洲的交接点上,还有一个大帝国,那是杨猛的长远目标,如今杨猛对于西北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篡改他们的教义,让他们成为土生土长的华夏宗教。

身在阿里的杨猛想的很长远也很杂乱,但印度复兴联军的任务就简单多了,现在的三大势力,都在谋求新的地位,莫卧儿皇帝的回归,对三大势力来说不过是个幌子,实力最强的是复兴团,地主军团和反抗军,要想谋求在新国度的地位,唯一联合了。

狂暴的反抗军与地主军团联合,堪堪能与复兴团打成平手,而为了这个,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就要背起煽动印度暴乱的这个责任。

什么立场都敌不过利益的。为了谋求政治地位。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只能捏着鼻子,把复兴团的罪孽背了下来,而且还得出手,把复兴团上下清洗的干干净净。

舆论只是谋求地位的一个次要因素,要想在新国度里,占据有利的地位,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自身的实力,要想彰显实力,在如今的印度,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打英吉利人占据的最后据点,海港城市。

打这样的城市,很难!很难!停泊在码头的炮舰,就是很难越过的一条天堑,想要凭着手里的火枪,干死炮舰守护下的英吉利人。这样的战争,只能用人命取胜。

印度的三大势力。现在可以说成是两大势力,地主军团已经跟反抗军,结成了生死同盟,这只能算是一个势力了,复兴团与地主军团,现在这两大势力,要展现自己的实力,只能通过战争手段。

依旧是东西分割,这次复兴团与地主军团,也很仔细的划分好了地盘,以德里和班加罗尔为南北两端,划出一条直线,复兴团的地盘在东,地主军团的地盘在西。

这样划分地盘,对地主军团虽说没什么好处,但东部的海港城市更多,印度内部的权力斗争,在外敌还没有肃清之前,就打响了。

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巴不得复兴团占据这些地盘,只要复兴团的实力大损,以后地盘怎么划分,还不是实力最强的说了算?

对此杨猛只是洒然一笑,复兴团最不缺的就是青壮了,这次针对英吉利的战争,杨猛给复兴团下达的命令依旧是练兵,北方平原的锡克人,就成了最倒霉的存在。

复兴团临时扩军二十万,一人一把弯刀,就是这些锡克人的武器,他们的任务,也简单,冲进去杀光英吉利人,活下来的就是复兴团的士兵。

这就是不用自己人的好处,不是自己人,那就可以随便牺牲了,复兴团要的不是万民敬仰,他们要的只是实力而已,有了实力,也是可以压服万民的。

对于英吉利,印度的王公贵族们,也很了解,快打不能慢打,一旦让英军聚集了足够多的人数,那就麻烦了。

现在复兴联军与英军打的就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战争,海港城市的英军虽说知道了印度的实际情况,可英吉利的政府并不知道,英吉利想要做出合理的部署,起码要在一两个月之后,这段时间,就是歼灭印度英军的最好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