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甚者还私通当地的山匪水匪,暗通长毛的也是不少,这办团练的事情,不可取啊!”

江忠源是厉害,在蓑衣渡他是立了功的,胡林翼也不差,在拱卫长沙城的时候,他手下的练勇也是出了力的,可两人手里的团练,合在一起也不过两三千数,区区一镇兵马,要来何用?

湖南地方上办的团练已经不少了,但这些团练,大多为各地的富绅大户所用,朝廷和官府要插手也不容易,再说了,这练勇比之绿营也强不到哪去,用之无益,张亮基开口就拒绝了左宗棠的提议。

“抚台大人说的不错,但为何胡林翼、江忠源的练勇可用,而各县办的团练不可用呢?

这原因就我来看不外乎操练与粮饷而已!各县的团练要自办,饷酬也要自筹,大户或是县衙,多不肯出钱,练勇们挣得少,自然不能天天操练,不能天天操练,饷酬又不多,没啥好处的事儿,谁也不愿去做,他们的战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湖南各地团练的数量,很是不少,可能战敢战的委实不多,协助官府抓抓盗匪,他们勉强凑活,但对付长毛贼,他们差的就远了!

指望他们对付长毛,自然是不成的,这跟绿营的朽坏也差不许多,绿营兵的饷银少,许多人都得做些小买卖谋生,加上制度的关系,战力也就越来越弱了。

改革绿营,那是朝廷的事儿,咱们是插不上手的,若是改改湖南的团练,我这里倒是有几条措施。”

江忠源的湘勇,胡林翼的黔勇,还有长毛贼在湖南大举募兵,让左宗棠想到了一个好法子,但法子虽好,没有这位抚台大人的支持,也就是个法子而已。

先要说动了张亮基,这事情才大有可为,不然只是空想而已!

“季公可否说说那几条措施呢?”

第五百一十章得势便猖狂(四)

“所谓几条措施,归纳一下不过两条,出钱出人而已!”

望着有些急色的张亮基,左宗棠说完这个之后,就笑而不答了,有些事儿,光他自己说是不成的,张亮基这个关键人物不想明白了,说再多也是嘴上抹石灰,白说!

“出钱?出人?季公的意思,可是让巡抚衙门出饷出人,整合湖南的练勇?

这事儿吗……”

出人,张亮基这边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涉及到了钱饷,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这钱到了用的时候,就没有多的时候,如今湖南刚刚遭了难,正是用钱的时候,这时节出钱办团练,只怕出力出钱也不讨喜啊!

“抚台大人,我来给您算一笔账,拱卫长沙这些天,不说粮草饷银,巡抚衙门单单发出去的赏银就有个三四十万吧?

若是咱们练上一支万余人的团练,这每人每月的饷银以五两来计,一万人一月五万,一年六十万左右,这笔钱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花不花,想必抚台大人也要计较一下的。

看长毛这架势,一年半载是平不了的,湖南必须要有一支能打的守军,不然长毛贼来了,有钱也没处花去。

而要平贼,朝廷势必要大举派兵,朝廷的手里也不宽绰,少不得各省的协饷,湖南是个富庶的省份,别的省出个三五十万,湖南怕是怎么也得**十万,与其将这协饷交给那些没用的八旗兵、绿营兵,抚台大人。咱们倒不如练一支可战能打的练勇。

一是可以拱卫地方。这二么!就是能跟朝廷讨价还价。咱们样的练勇能打,时不时的立些战功,您说朝廷还会逼着咱们协饷吗?”

左宗棠的法子,倒是与杨猛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以言语动人,专以利益驱动人。这么一笔账算完之后,张亮基的心里也活泛了起来,有了新的勇营。不交协饷只是小事儿,关键是勇营立了军功,也有他张亮基的一份,开先河立大功,这是有数儿的。

左宗棠以疑问结尾,张亮基早在半途就被利益打动了,这事儿做得!

“季公,这人选湘乡的罗罗山如何?”

张亮基没说银饷的事情,这事儿显然是成了,但罗泽南罗罗山。却不是左宗棠心仪的人选。

“嗯!这罗罗山是个不错的,师从理学大师唐鉴。湘乡人称罗山先生,他那学馆,上午授经史子集,下午授拳脚枪棒,一干弟子王鑫、李续宾、李续宜、杨昌浚都是能文能武的好手,做团练,他不仅有声望还有人手,只是……”

所谓先抑后扬不外如是,一句只是……,从古至今也不知祸害了多少人。

“季公,只是什么?”

罗泽南是张亮基选的,被左宗棠否了,他心里当然不怎么痛快,但左骡子是个人才,说不得他那边真有高见也说不定。

“罗罗山虽说有名望也有人手,但这功名却有些低了,秀才,怕是入不了朝廷的法眼吧?省办团练要的就是声势,这罗罗山在湖南的声势是够了,但在朝廷的眼中,他就是个老百姓而已!”

左宗棠说完这个,又停了下来,张亮基一想也是,建这个团练,虽说立功是首要的,但协饷的事情也不是小事儿,组织团练之人不入朝廷的法眼,到时候只怕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协饷得交,团练的粮饷也得出,那财政负担一下就变成百五十万之数了,湖南要想接下这笔账,也有大困难啊!

“季公说的在理,可有合适的人选?”

“人选倒是有一个,而且与罗罗山的关系匪浅,只是这人难请啊!”

“难请?这湖南境内,有谁的架子这么大呢?”

“罗罗山乡党兼着儿女亲家,湘乡白杨坪的曾涤生!”

“嗨!这段时间真是忙糊涂了,怎生忘了曾侍郎?这位还真是难请,他因母丧丁忧在家,曾侍郎是个极重名教的人,让他守制之时出山,只怕咱们嘴上抹了香油,也说不动他啊!”

十年七迁曾侍郎,在湖南和朝廷都是大大的有名,选这人是再好不过的了,只是这曾涤生却是个卫道士,想请他难喽!

“事在人为,只要抚台大人说通了朝廷那边,山人自有妙计,请他曾国藩出山!”

何为乡党,那就是同进同退的一群人,这曾涤生做了团练大臣,罗泽南就必然出山,这份情谊算是结下了,将来他曾涤生,要是不给他左骡子一条明路,怕是面皮上说不过去的。

事情议定了,张亮基就开始准备折子了,两人之间的密谈,杨猛虽不知情,但张亮基折子的手抄本,却到了杨猛的手里,让古雅月读了一遍,翻译了一下,杨猛也算是明白张亮基的意思了。

“操啊!曾国藩也出来了,这八成是左骡子那货撺掇的,刚刚在长沙城打出了威名,就要忙着为自己做事儿,这左骡子心急啊!

不过这事儿倒是不错的,现在这时机正好,老子在图谋兵权,他左骡子也在图谋前程,曾国藩出山带兵,朝廷那边必有说道,若是这曾国藩都能掌兵,老子为啥掌不了兵呢?

好事儿!大好事儿!”

杨猛自言自语的这些话,就不是古雅月能理解的了,有些情报,古雅月也是不能经手的,秦子祺所属暗影的密报,只能是杨猛亲启,别人开了那可是要命的。

秦子祺的情报都是大白话写的,不像朝廷的那些奏折一般晦涩难懂,杨猛不需要翻译,这些密报,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看。

与杨猛的秘密情报一样,四色棍也是有密折奏事的,涉及到了人事。一般都是密折奏事。这密折的意思。就是只有皇帝本人才可以拆看的。

张亮基的密折,四色棍还是为是他要参劾某位大员呢?揭开一看却是张亮基,请旨省办团练,这团练大臣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省办团练,就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大清的团练,一般是乡族自办早已有之,大清皇权不下县。民团就是乡族地方自保和缉拿盗匪的武装,无论是县办还是府办,规模都不是很大,省办团练人数自然不少,体制之外多了一支军队,而且还是与正规军差不多的军队,这事儿可不是什么小事儿。

还有一点就是四色棍,不怎么喜欢曾国藩这个人,曾国藩是穆彰阿的弟子,在四色棍看来。曾国藩能官运亨通,多半还是沾了穆彰阿的光。

穆彰阿在四色棍看来。就是个误国误民的奸佞,若是没有他,哪来的《江宁条约》?没有那两千万的赔款,自己这皇帝的日子,能过得如此拮据?

还有一条,这曾国藩在他即位之初,就连上了《应诏陈言疏》、《议汰兵疏》、《敬陈圣德三端防流弊疏》,评价他这个皇帝崇尚虚文、刚愎自用,当时四色棍就想宰了这个哗众取宠的侍郎曾国藩,若是不是新帝登基不好擅杀二品的大员,以及诸重臣的劝慰,这曾国藩早就做了死鬼。

人员不满意,与制度相冲突,第一时间四色棍咸丰帝,就想否了这个不伦不类的玩意儿,但他毕竟是皇帝,这事儿是国之大事,还得让军机重臣们议一议这个条陈,不然他真就如曾国藩说的那样刚愎自用了。

军机四大臣,首揆是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祁寯藻,次位是光禄寺卿、内阁学士穆荫,第三位是吏部左侍郎邵灿,最后一位是新入阁的挑帘军机麟魁。

对于张亮基的折子首揆祁宫保不置可否,第三位的邵灿也是汉员,有些话不方便说,这事儿怎么办,穆荫和麟魁的意见,就是主导这事儿成败的真知灼见了。

麟魁是刚刚入阁的,没啥话语权,这事儿的决定权也就到了穆荫的手里。

“诸位,湖南的办法不是办团练,而是在八旗和绿营之外,再立一支新军,这事儿历朝未有,曾涤生又是汉臣,汉人掌兵,非福!”

这天下还是满人的天下,穆荫的话说的有理有据,这事儿就难做了!

涉及到了满汉之争,许多话都不好说了,但祁寯藻和邵灿终是汉员,而且他们的位置也不比穆荫差多少,有些话还是要说的。

“汉人掌兵非福!这话是不错的,历数掌兵的那些汉臣,也确有跋扈不臣的野心。

但曾涤生此人却是不同,他是儒学大家,最终君臣之义,由他带兵没什么好担心的。”

维护的话,也就能说到这里了,八旗不成绿营不成的话,身为军机也是不敢随便乱说的,张亮基的法子新颖,在庚子一役之中,练勇是出过力的,而今剿灭长毛发逆是大事儿,纠结于满汉之争,却是有些小家子气了。

“嗯!这一点也是我要补充的,写文章曾涤生是个不错的,但书生带兵打仗,终是有些不妥的,一旦挫师折将,这责任谁来担当?”

对于汉员掌兵,穆荫是一百个不同意,这天下是满人的天下,就是再乱,也轮不到汉人独自执掌由汉人组成的新军,这与长毛贼何异?

“嗯!书生掌兵,非其所长,自误事小,误国事大,这道折子先留中不发吧!看看局势再作计较!”

与穆荫论满汉之别,祁宫保还没这个闲心,扫了一眼新入阁的麟魁,祁寯藻就做出了裁决。

这事儿是皇帝亲自发下来的,第二天还要当面对答的,祁寯藻、穆荫、邵灿三人,都说了留中不发的意见,而麟魁却临阵倒戈,支持起了曾国藩。

“长毛猖獗,用人不分满汉,有剿灭长毛之能便可用;湖南危急,用兵不分八旗、绿营、团练,只要敢打敢杀就好!

长毛贼已危及社稷,危难之时不能瞻前顾后,就该放手用人、放胆用兵。”

能入军机,谁也不是傻子,祁寯藻、邵灿两人有他们的谋算,而穆荫也有自己的谋算,新帝登基,难免激进,麟魁就是要通过这激进的话语,来博取以后的前程。

“嗯!朕自有计较,跪安吧!”

这事儿,四色棍是赞成麟魁的说法的,但现如今这局势还不到做决定的时候,跟着杜夫子,四色棍也没少学这些个为君之道。

张亮基的折子被压住了,这有些出乎杨猛的意料,本想着这班军机,以汉员为主,曾国藩的事情十拿九稳,没想到满汉之争的战场如此广大,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依旧有人在提满汉之别,这就是有心找死了。

第五百一十一章得势便猖狂(五)

“三爷,雅月夫人那边来了消息,说是一千万斤精铜已经上船了。”

于彪的话让杨猛有些愕然,朝廷那边的事情,因为满汉之别走得不顺利,率军驻扎在罗汉洲的杨猛心里有些不顺畅,正跟睚眦们练手呢!

没想到,朝廷那边不顺利,云南那边却出奇的顺利,杨猛估算着,云南那边要想筹齐一千万斤滇铜,怎么也得个把月,没想到这才十天不到,就已经装船了。

这样在罗汉洲阻击太平军,就变得没什么意义了,不若等他们打下岳州一并找他们算账。

“唉……白忙活一场,走了!回君山!”

君山就是杨猛在洞庭湖的老巢,那地方比之岳州,对杨猛来说地位要重要的多,岳州地理的重要性,那是对湖北和湖南来说的。

手握君山,杨猛一可以截断洞庭湖与长江的水路,二是可以截断长江上游的水路,扼住了洞庭湖北口才能真正的阻断长江水路,不然长江上游经洞庭湖,还是有无数条水路可通的。

“这就回去?”

这次来罗汉洲,于彪可是热血沸腾的,没想到就因为雅月夫人的一个消息,这一盆冷水兜头盖脸的就把他的热血给浇灭了。

“怎么?大冷天的,你还想留在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知道你想打仗,到岳州一并做了吧!打岳州的时候,咱们最多只能带八百兵,你心里有些数儿。老子到时候也要上阵的。”

杨猛带了三千兵马和一条翻江龙扎在了罗汉洲。在洞庭湖拦截太平军。很隐秘,所以不不虞暴露兵力,但到了岳州,这事儿就不好大张旗鼓的做了,一个云南的豪商,弄个五七百打手还算正常,再多了,只怕被人误会。

“啥?您要带八百兵打岳州。您老饶了我吧!要是让老爷子知道了,我这身皮还要不要了?”

一听杨猛的话头,大冬天的,于彪的头上就冒汗了,冯云山是怎么死的?萧朝贵又是怎么死的?打岳州,可不是打清军驻防的岳州,到了三爷动手的时候,只怕岳州已经易主了,防守的一方绝对就是太平军,这太平军虽说是群泥腿子。但这些年发展的算不错,有枪有炮的。万一……

“所以说让你心里有些数儿,老子要谋官职必须要走这一步,富贵险中求,这次咱们求得可是大富贵,八百人足够了!”

说完这句杨猛顺手捡起了地上的棉袍,就着棉袍擦了擦汗,往身上一裹,三两步就蹦到了岸边的驳船上。

他也是吸取了冯云山与萧朝贵的教训,带兵的时候,穿的就是与兵卒一样的棉制号衣。

“三爷,这事儿得跟老爷子说一声啊!”

于彪三步并作两步,追到了船上,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三爷亲自带兵上阵,也不是没有过的事情,但带着八百人打十余万的太平军,这事儿有些扯犊子了,这不是找死吗?

“嗯!可以,若是说了,听说川西那边的马场,少几个拾粪的,你这身板子做这个绰绰有余了,老爷子要是找到我的话,你就去川西拾粪!”

带八百人打太平军,杨猛的心里也有些不拿准,但这场仗,就是一场秀,不做自己的在朝廷那边的官职,就没有保障,做了,以后就可以随意带兵侵占大清的领土了,这事儿利益点很明确,为了省时省力,这事儿非做不可。

一行人坐着翻江龙,从罗汉洲撤回了君山,翻江龙的好处多多,一艘动力船,十艘驳船炮舰,连炮带人能带一千多,身后再挂上几条运兵的驳船,载着三千人行军的翻江龙,速度飞快,一点儿也不吃力。

火力、速度都有了,这也是杨猛敢带八百人打岳州的定心丸,十艘驳船炮舰,上面有三百多门二十四磅臼炮,船头船尾还各加装了两门两千斤的铜炮,一公里之内的火力,只能用弹雨来形容。

翻江龙身上的火炮,九成九用的都是开花弹,若是对上太平军那样的十几万人的军阵,一轮炮击,轰死几千人都是少说了。

“雅月,云南那边的铜船,怎么准备的那么快?”

这是个疑问,杨猛要问清了,盐津渡口那边的仓库,是存了一些精铜,但只有百多万斤,是用来买卖的,即使云南的大路都修好了,十天之内,也很难筹齐一千万斤滇铜。

“爷,您不在云南的这几个月,朝廷一直催促着解铜,为了虚应故事,老爷子就往盐津渡口解了一批滇铜,魏先生说,可能您会用滇铜做文章,老爷子那边也就一气儿在盐津屯了五千万斤的滇铜。”

好嘛!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家有二老不用思考,啥事他们都给办了。

“好!让福泽那边加紧架设电报线路,知会影子的人,这些天严密监视太平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太平军要打岳州,提前三天做出预判。

让老爷子那边,弄份折子,就说滇铜正在装船,三天三夜到岳州,再三天三夜到江宁,最后三天三夜入京师,九天九夜将滇铜解京,想必朝廷那边会高兴疯了,这样落差才更大一些。

让船队那边也准备好了一路大造声势,沿途各省都要兼顾到,让他们也出一份力,有了这个,沿途的各省也就好向朝廷请功了。

这样咱们的局,才能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做这么大的一个局,涉及到了一千万斤滇铜的归属,方方面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