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泰辰所建的炮台,因为规模与地理的缘故,对珠江口的封锁极为有限,大多数炮台,都是建在船厂以及船政学堂附近的,想要封锁珠江口,朝廷的那三十二处炮台,杨猛必须握在自己的手里。

直面珠江口的广州西门,也要加强海防攻势,以原本的城墙为基础,建造二十处巨炮基座的图纸,已经摆在了杨猛面前,但没有两广官署的协助,这些事儿凭杨猛一己之力虽说可以做到但不合规矩。

“叶名琛那王八蛋已经醒转,该是打嘴仗的时候了。

计长,准备折子。劾两广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叶名琛。虚报战功、疏忽海防、废弛绿营、不通洋务、蒙蔽朝廷!

将广州绿营废弛之状况。沿海炮台朽坏之实情,一一报备朝廷,请杀叶名琛这个误国误民的庸臣、佞臣!”

广州沿海三十二处炮台,大体算来只有几处可用,大多数的炮台,火炮的质量让人担忧,三十二处炮台水师所属十几处、陆师所属十几处,许多炮台的权责。既有水师的份儿又有陆师的份儿。

但这三十二处炮台,除了最大的虎门炮台,常驻几百兵士之外,其他各处炮台,跟荒草滩也没什么两样,临时调兵,这新去的兵员,会不会使唤火炮还在两说之中呢!

“三爷,请杀叶名琛是不是有些过了,朝廷多半不会应允的。”

杨猛关注的是广州的防务。官场的事情,自然需要徐子渭来掌舵。

“老子不请杀叶名琛。叶名琛那王八也会在折子里请杀杨老三,话说的越严厉越好,朝廷夹在我们两个中间,也就不好做人了。

打叶名琛,就是否了朝廷之前的政绩;打老子,就是否了如今江南的大好局势;这事儿进退两难,就只好各打五十大板了。

凭着这份折子,咱们怎么也能挣来广州水师和沿海的三十二处炮台,这些就是咱们对抗列强的基础,这些东西挣不来,咱们趁早滚蛋为妙!”

现在对杨猛来说,法兰西的西林教案,亦或是英吉利的频频挑衅都不是要事,最重要的就是夺了广州的海防,只要能控制住广州,杨猛就有了和列强谈条件的本钱。

大清第一口岸,世界第四大港,这就是广州的地位,一旦广州商埠被封,对大清国与欧美各国的经贸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

虽说这几年上海道,借着租界有气势的苗头,但临近港澳的广州,依旧稳坐五大商埠老大的位子,云烟出口,全在广州口岸,关了广州口岸,列强输入大清的货物,起码要滞留一半!

而欧美各国对云烟的需求,也是绝对刚性的需求,云烟断货三个月,只怕欧美各国的商队,就会云集广州,以天价购买云烟,为了广州口岸的通畅,列强真是不惜一战的。

“三爷,此事有些悬乎,就怕弄巧成拙呐!”

“无妨!有了克里米亚的战事打底,如今的朝廷也摸不准列强的脉络,朝廷的众臣对洋务都是稀里糊涂的,叶名琛之前的说法,在灭国之厄的威胁之下是没有一点说服力的,只要开战之后,广州就是咱们说了算!

到时候趁乱宰掉叶名琛,没了这个政敌,朝廷还要指望咱们呢!”

“三爷,您能保证年余之内开战吗?一旦届时广州没有战事,只怕朝廷那边不好交差呐!”

“大差不差,实在不成,凭着手里的兵力,朝廷也奈何不了咱们的。”

在徐子渭看来广州之事又是一场豪赌,只要列强各国的公使,阐明了目的,只怕三爷谋划的事情,就要竹篮打水了。

叶名琛不与洋夷会谈,无疑给了三爷大好的机会,可一旦列强与朝廷之间有了沟通的渠道,只怕事情,就不那么好办了。

见三爷的态度坚决,再想想这位爷从来不输的战事,徐子渭斟酌了一下之后,就开始提笔谋划论战之事了。

“嗯!这折子不差,就这么着吧!发出去!”

杨猛的折子上路了,无独有偶,叶名琛那边也写好了折子,折子的末尾也是请杀南洋大臣杨猛的字样。

在杨猛的安排下,两人的折子同时到了军机,看着大清的两大权臣殴斗的折子,精神有些不济的彭蕴章,也只能无奈的苦笑了。

本来文庆那厮是要接军机首辅之位的,彭蕴章这两年殚精竭虑,精神越发的不济事了,让位他也乐的如此,只可惜,这文庆的寿限不成、福运也不成,刚进了军机不到半年就病死了,这权臣大战的裁判,看来也只能由他来担任了。

“都不是省心的东西,你杀我我杀你,这两人谁又能杀得了谁呢?

叶名琛这厮白做了这体仁阁大学士,与杨老三殴斗,在圣眷上他就差了好大一截。

这杨老三也不是什么好物件。到了广州就不能好好说话?动刀动枪、出口就是威胁。哪有一丝当朝一品的官威、官体?”

处置这两位。彭蕴章也没那本事,杨老三是什么物件,彭蕴章再清楚不过了,两三个叶名琛这样的合伙,说不定能与杨老三斗法,没有两三个,只会吃亏,嘟囔了几句之后。彭蕴章带着折子,带着一帮军机,挪着步子奔上书房来了。

“这事儿杨三哥做的过分了,但叶名琛也是,知道杨三哥跋扈就不能让这点儿?全无一丝疆臣的气度,彭师傅,这事儿如何决断呢?”

与彭蕴章一样,这两年四色棍也觉得自己的身子骨有些差了,若不是杨三哥所受的鹿血之法和那银匣子里的秘药,做皇帝的那一丁点乐趣。也要消失殆尽了。

这几个月,无奈的四色棍又拾起了当年杨猛教授的强身之法。连续几个月下来,气色也略有好转,如今看了杨三哥的折子,四色棍心里只有感激,感激之下,皇帝的心意自然是要有偏颇的。

“陛下,这两人不顾官威、官体,肆意殴斗,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折子里的事情整改一下就好,至于这两人还是要斥责一番的。”

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彭蕴章也不在此事上较真,掺和权臣的殴斗,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儿,叶杨之争,对朝廷来说,越早平息越好,杨老三这厮虽说去了广州,但圣眷不降反升,趁着两人的殴斗还在初期,警告一下叶名琛也不是坏事儿。

一旦两人生死相搏,死的那一个必然是叶名琛无疑,叶名琛死了,杨老三在广州就没了束缚,留下叶名琛制衡杨老三,对朝廷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两厢各打五十大板,尚算老成,只是这杨三哥与叶中堂怕是走不到一起,两广的权责如何给两人划分呢?”

皇帝一句话,就要划给杨老三两广的权责,这在彭蕴章看来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杨老三过于跋扈了,一旦朝廷在权责上死力打压叶名琛,只怕那杨老三得寸进尺,若是在广州害了叶名琛,这事儿就不好收场了。

“陛下,杨部堂那边统管的是洋务之事,五大商埠基本都在城外,朝廷这边是不是也要约束一下杨部堂的职权呢?”

“嗯!这话说的不错,杨三哥跋扈惯了,给他的权力过大,未必是好事儿!

这么着吧!广州城垣,叶名琛主内,杨猛主外,折子里的那个海防营归杨猛统辖、广州水师也是一样,绿营人马和广州将军所属,归叶名琛统辖。

至于广东的练勇,杨三哥精擅练兵,让他整合一下也不是坏事儿,但广东练勇的统辖权还是要交给叶名琛的。”

这些年在军机,彭蕴章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皇帝口称杨三哥,那位杨老三必然会有好事儿临门,这么一整,在广州,杨老三的势力一点也不差于叶名琛了,只怕以后叶名琛有的苦头吃了。

“陛下,洋务之事虽说归杨部堂所管,这剿灭海上盗匪的职权,是不是得划归两广官署呢?”

尽力为叶名琛争取职权,倒不是彭蕴章亲近叶名琛,而是为了平衡叶杨之间的权势。

杨老三主外,叶名琛主内,弄不好杨老三就会来个围城,一旦叶名琛被困死了,他还怎么制衡杨老三呢?

“嗯!叶名琛在剿匪上有一套,剿灭海匪之事还是要依仗叶名琛的,这样吧!让广州水师拨出一两营的人马,归叶名琛统辖,叶名琛的绿营也与杨三哥交换一两营的人马,这样两人的职权也均衡一些。”

与彭蕴章一样,身为皇帝的四色棍,也是要制衡杨猛的,圣眷归圣眷,有些事儿还是要按规矩来的。

“陛下圣明!”

朝廷斥责的谕令,是跟着海路的红单船回来的,杨猛得了谕令,自然是笑的合不拢嘴,四色棍这货识相,主管城外之事,这权责就大了,此后叶名琛那老王八,只能乖乖的缩在广州城中了。

“杨三这厮的圣眷竟如此之深,可恨呐!这可恶的杨老三,仙神怎么不收了他呢?”

叶名琛在广州的权力,一下就被分走大半,这不仅影响到了他在广州的地位,分权之事对他的两广总督之位,影响也是绝大了。

水师没了、练勇被杨三整改,怕是也没了,加上几营的绿营兵,他手里的人马,直接就被拆散了。

而杨老三那边,又是水师又是绿营的,以他的本事,只怕年余时间,就能练出一支精锐的兵马。

在钱粮上为难杨老三,这事儿叶名琛也只能想想了,海关的税收不仅是广州的一笔大收入,对两广来说,这笔收入也是不菲的,一旦杨老三把持住了海关,他叶名琛说不得还要跟杨老三讨钱呢?

“一招错满盘输,杨老三不简单呐!”

仔细的回想了一下,杨老三到广州之后的所作所为,叶名琛也是悚然而惊,这杨老三是个心机极深的人物,自己与他对上,怕是要不得善终了。

第六百七十章糊涂事糊涂办

斥责的谕令下来之后,杨猛立刻让海防营,控制了包括海关在内的关键所在,储备在船厂的火炮,也在海防营的护送下,向各处炮台转运,时间对杨猛来说有些急促,一年的时间,将广州打造成一个可以对抗英吉利庞大海军的要塞,有些不可能完成的意味。

将十三行的一处大宅子,改成了南洋大臣的衙门之后,杨猛第一时间就给法兰西公使布尔布隆,发去了外交照会。

第一次得到大清官员的外交照会,这事儿在英法美三国的公使之间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列强各国而言,叶名琛绝对是个愚蠢而顽固的政客,新来的杨猛貌似在行动上开放了一些。

杨猛在照会里,点名要见布尔布隆,来的却是英法美三国的公使,这事儿可不怎么好办呐!

法兰西公使布尔布隆、英吉利驻广州公使巴夏礼、米利坚公使麦莲,这三人除了巴夏礼之外,另外的那两个,都是可以影响国内的外交决策,至于巴夏礼,小脚色而已。

“布尔布隆公使,我要与你谈的是大清与法兰西之间的事情,你与英吉利、米利坚公使同来,是什么意思呢?”

面对三国的公使,杨猛依旧用的是翻译,法语他是一窍不通的,听着布尔布隆三人,流利的鹰语交流,杨猛的眉头也时不时的皱几下,这三个洋货,还真有些肆无忌惮,当着翻译的面,就谈起了修约的事情。

“不知杨大人在清国朝廷之中。是个什么职位呢?”

三人商量了几句之后。巴夏礼这个中国通。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提出了问题。

“职务?对你们来说,杨某就是外交部长、商务部长与对外军事部长,五大通商口岸的军事、商事、外交都在我的权责之内!”

亮明了身份,之后也好说话,对于巴夏礼的提问,杨猛也清楚明白的做出了回答。

“这样最好!杨部堂,不知我们三国修约的请求。您有没有权力答复呢?”

看来巴夏礼三人,对自己的身份也是做过功课的,听着巴夏礼口中的杨部堂,杨猛笑了一下,这中国通还真不是白给的。

“修约?不是不能答复,但之前有些事情,英吉利政府还是要解释一下的,至于解释什么,想必巴夏礼公使是清楚的,有些事儿说不明白。慢说是修约,就是通商之事。我也要考虑一下的。”

杨猛说的事情,巴夏礼还真是清楚,港督文咸造访太平天国之时,巴夏礼就是英吉利驻上海的翻译。

“杨部堂,您这是在威胁大英帝国吗?”

仅仅几句话的交流,巴夏礼就知道,这位清国新任的南洋大臣,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

“威胁?你可以这样认为的。

通商的事情,需要的货物也就那么多,英吉利可以、法兰西可以、米利坚可以、德、奥、葡、荷等国也可以。

英吉利的许多货物,都是经德意志商人之手,转到大清的,这些东西杨某很清楚,涉及到商业与外交,巴夏礼公使还是要诚实一些为妙,咱们两国之间,虽然有条约约束,但一旦战争爆发,条约还有多大的约束力,你我都是清楚的。

最近,英吉利的舰船,在海上频频挑衅,一旦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大清与英吉利之间的商业联系,立马会被其他各国取代的。

大清的需求是有数量限制的,想必布尔布隆公使、麦莲公使,有扩大与大清商业联系的欲求!

至于英吉利对大清的需求,怕是大清这边很难满足你们了!”

听了这些之后,巴夏礼也有些震惊,清国什么时候,有这么明白国际局势的政客了?

“你是那个神秘的杨将军?”

“哼哼……如假包换的杨将军!”

杨猛与巴夏礼说的话,翻译一字不漏的都给布尔布隆和麦莲解释清楚了,杨将军的名头一出,布尔布隆和麦莲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云烟唯一的供货商呐!这位做了清国的外交官,之后的事情,怕是难办了。

“布尔布隆公使,咱们之间的谈话可以继续了吗?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咱们之间的会谈,还是要保密的!”

知道了杨猛的真正身份之后,布尔布隆与麦莲两人,眼神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巴夏礼看的清楚,面对这位杨部堂,英法美三国之前的外交优势好像不存在了。

“杨部堂,布尔布隆公使的问题是小麻烦,英法美三国与清国修约的事情,才是您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杨猛的手段很简单,分化而已,这事儿不仅巴夏礼看的清楚,布尔布隆和麦莲也清楚,但有些利益是不能不考虑的。

“你们三国修约的请求,过分了!若是想修约,建议你们回去仔细的考虑一下,你们提出的修约请求,已经超出了朝廷可以容忍的限度,在此事上,大清朝廷是不惜一战的,如何抉择,布尔布隆公使与麦莲公使可以考虑一下,至于巴夏礼公使,在修约一事上,你的话语权太小,以后的会谈,你还是不要来了,换个有分量的人物吧?

至于你,做个翻译就好!”

什么叫做高高在上?杨猛面对巴夏礼就是这样,几句话之后,巴夏礼、布尔布隆、麦莲三人,就被杨猛依着等级、权力区分开来,英吉利在大清的公使有五个,巴夏礼在权力上确实是不如布尔布隆与麦莲的。

“麦莲公使,我有几句悄悄话给你,近前来!

麦莲公使,有些事情在抉择的时候,最好参考一下贵国商人,前任海军上尉壬雷斯先生的建议。大清的事情。壬雷斯先生。很了解。”

麦莲靠近杨猛之后,杨猛用英语说了几句话,这位米利坚驻华公使的脸色,再次变了一下。

“好了!巴夏礼公使、麦莲公使,见面的事情就到这吧!此事之后,我会正式给贵国的使馆发外交照会的。

巴夏礼公使,建议贵国向广州派遣一个分量足够的政客,不然。许多事情是没法谈的。”

在广州一直共进退的英法美三国公使,被杨猛几句话的功夫,就弄成了各人的心机各自谋,作为中国通的巴夏礼,也觉得局势有些不妙了,之前三国在外交上的优势,怕是要一去不复返了。

作为南洋大臣,作为大清国主持外交的第一人,杨猛的话,在三人的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布尔布隆自然是认识安德烈,杨将军一出现。密谈也就成了必要的选择。

在布尔布隆的暗示之下,麦莲主动的退出了会谈,至于心有不甘的巴夏礼,在布尔布隆的劝说之下,也恨恨的离开了杨猛的衙门。

“布尔布隆公使,咱们来谈一谈西林的事情吧!大清官员杀害法兰西传教士马赖的事情,纯属谣言,据我所知,马赖传教士死于广西流行的鼠疫,这事儿你们那边怎么说?”

月余的时间,影子也将马赖之事的首尾处理干净了,西林县张凤鸣也被调职他处,再想查清西林教案,怕是要请刑部的干员了,但为了洋夷之事,动用刑部干员,朝廷怕是不会这么做的。

“杨部堂,马赖神父确实是被你们的官员所杀,我们这边是有证据的,与马赖神父同去广西的神父卢廷美,在书信之中,明确的描述了这件事儿!”

西林教案,只在西林是清楚的,广西的布政使、按察使,这些主管地方事务的官员,还在张凤鸣的矢口否认之中打转呢!若不是卢廷美的书信,这马赖的事情,早就沉底了。

“卢廷美?这人与马赖一起死于鼠疫,布尔布隆公使,贵国捏造这样的争端,可是要僵化两国之间的关系?

清法两国的黄埔条约,明确的规定,法兰西的传教士不许入内地传教,而且这马赖恐怕也不是传教士吧?

这是我们在马赖的行装之中发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