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的一隅而已。

“三爷,这教派之争,不过是民间的而已!到了国与国之间,教派不过是小道!”

太多东西不明白了,丁泰辰也不能继续装蒜了,只能依着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观点。

“错了!教派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泰辰,为何有汉人呐?你来说一说!”

丁泰辰是杨猛的左膀右臂,广州只是他的一个暂居之地而已,等魏五没了,丁泰辰还是要坐镇云南的,有些东西,他若是不理解的话,杨猛也很难执行的下去。

“商周秦汉,自始皇建大秦帝国,到高祖延续炎汉大帝国,汉人的疆土才慢慢固定,所谓汉人就是大汉疆土延续的百姓吧?”

汉人之说,一人一个样儿,怎么说怎么有理,在这上面,杨猛还真没东西辩驳什么。

“在我看来,也对也不对!儒教自汉朝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泰辰你应该是知道的吧?

就儒教来看,只要是儒教统治下的百姓,就该是汉人!无论是满蒙回汉壮彝苗藏,不过是咱们内部细分的族群而已,只要是在儒教统治下,这些都可归于汉人之列!

所以,这无论是夏秦汉唐还是宋元明清,只要儒教不倒。这华夏总归是一体的。儒教之功不可掩盖。没了儒教,咱们就不是汉人了。

洋人要到咱们这边传教,信了洋教,还有儒教吗?两教共信,你说到时候,信众是该帮着洋教呢?还是该帮着儒教?

称霸于国内,咱们用拳脚就够了,要制霸于世界。儒教不可或缺!

国与国之争,就是人与人之争,而人与人之争,以后多半要归结于教派之争了,三教争锋,这就是以后世界格局的基础。

泰辰,这么说的话,你能明白一些吗?”

战争除了涉及利益之外,还涉及到了文化,与洋教相比。儒教更为理性、门槛更低、包容性更大,从最初开始。杨猛就想利用儒教。

随着他慢慢的融入大清,在对儒教的看法上,杨猛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腐儒祸国是不争的事实,但将大清四万万百姓连在一起的,却还是出产腐儒的儒教。

四万万或许说的多了一些,但大清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信奉儒教的,无论是佛道二宗,还是其他宗教,仔细的数数,除了藏边、西北、蒙古,作为统治者的满清,其实也是儒教的信徒。

藏边的三**王,杨猛已经将他们变成了傀儡,一两代人之后,狂信在藏边基本就会绝迹的,将佛宗与儒教结合,只是二三十年的事儿!

蒙古,杨猛也有解决的办法,所谓满蒙一家亲,控制了朝政,就是控制了满蒙,将儒教推向草原,对杨猛来说,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没什么困难可言,只要控制住了满蒙诸王,加上密宗在满蒙两族的地位,以藏边同化草原,也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融合之道,难在西北之地,杜文秀正在宣扬的黄帝衍生说,也是儒教的一个变种,别看杜文秀近期的进展不错,但随着黄帝衍生说的推进,矛盾也是一触即发的。

对于西北,杨猛用了断根之法,从底层用利益拉拢百姓为黄帝衍生说的信众,底层推广之法是要受中层、高层制约的,一旦杜文秀触及到了西北中高层的利益,教派火并的号角也就吹响了,这可不是死几万人能解决的事情,弄不好这西北之地就是一个可以随意埋葬几百万人的流血之地。

杨猛之所以要调回马青虎,虽有提高其地位的用意,但真正的原因,却是近期斩断杜文秀的臂膀,遏制教派冲突提前爆发。

西北之地一旦内乱,盘踞在大清北方的峨罗斯也就有了大好的机会,同时面对太平军、捻子、英法美、峨罗斯,杨猛没有一丝的胜算,而且如今的峨罗斯没有大规模开战的国力,与其小打小闹,不若给峨罗斯一些时间蓄积国力,到时候大战一场也值当的。

内压太平军与捻子,外御英法,就是杨猛对大清格局的规划,这样一来,以云南的实力,以英法绵长的海上补给线,战争规模还在可控之中。

只要近期一战,干挺了英吉利,法兰西也就是个软货,米利坚的内战近在眼前,到了那个时候,杨猛就有能力进军西北了,以举国之力战于西北,自西北而上肢解北极熊,没有外在的压力,这事儿还是有几分胜算的。

杨猛谋划的局面太大,他也没有独撑大厦的心力,丁泰辰与秦子祺就是杨猛的左膀右臂,丁泰辰掌政务、秦子祺掌人事、杨猛握军权,以三人之力支撑这个大局就是杨猛的想法。

秦子祺对于国际局势,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深度,但丁泰辰还差了许多,单独拿出时间为丁泰辰补课,就是杨猛替自己分忧解难的法子。

三爷颠覆性的解读国际局势,让丁泰辰陷入了沉思之中,抛却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联,将纷争用教派之争来解读,可不是那么容易能理解的,沉吟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丁泰辰才开了口。

“藏边三**王、西北的杜文秀、明湖的夫子团,可是三爷用于教派之争的手段?”

短时间之内,想要理解三爷的话,丁泰辰也没那个本事,但通过三爷的手段,丁泰辰可以间接的理解这些东西,有了实际案例,间接的理解并不难。

“嗯!不错!能想到这些,你小子算是入门了,所谓攘外安内尊王攘夷,不过如此!

朝廷所谓的攘外安内架子小了一些,洪杨,贼匪而已,举手可灭之存在,洋夷与洋教,才是大患,变乱儒教的大祸患!

若要抵制洋教,儒教是唯一的利器,舍此之外,其余的教派,都没有两千年斗争经验,儒教,老祖宗智慧聚集的地方,一个老子化胡,就能让咱们平定藏边、草原与西北,待到儒教一统之时,才是咱们真正发力的时候,西北再往北,就是开疆拓土的地方!”

杨猛的回答很不具体,让丁泰辰自己思考,也是快速学习的法子之一,现在无论是杨猛还是丁泰辰,都没有时间沉浸在故纸堆之中,找寻那些智慧的火花,大概理解、仓促行事,也是世道给两人的抉择。

第七百零五章格局(下)

“三爷,泰辰愚钝,越听越糊涂了!”

从海外移民到国际局势,从国际局势到教派之争,从教派之争到国内一统,这四项都是大问题,都包含着大学问,杨猛一下把轮廓摆在了丁泰辰的面前,想要想明白这些,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糊涂了?那咱们就从头捋一捋,这话是从哪开始的?”

看着有些迷茫的丁泰辰,杨猛也不着急,笑吟吟的就准备从头再来。

“派遣劳工、传播儒教!”

道理听得虽然糊涂,但丁泰辰做事儿可不糊涂,从哪起得头,他张口就来。

“派遣劳工,是为了五国船厂的利益,也是为了攫取海外的资源。

这一条咱们打得是列强的一个疏忽,借用洋商之力,参与殖民地利益的争夺,等列强各国回过味来,面对海外如此巨利,是不是要动手才能解决?

在海外动手,以咱们的海军水平,只是痴人说梦而已!

但大清的海军虽差,也可以说成没有,但大清也有大清的优势呐!

人多!人很多!人多到了四万万!整个欧洲又有几多人口?

人是活在地上的,不是活在水里的,没有海船军舰,但澳洲、美洲、非洲有呐!这三块土地,就是永不沉没的舰船。

这海战打到最后,是要抢船夺舰的,以这三大洲为舰船,咱们派个几百万上千万人过去,船是谁的,打过之后才知道。

但这些人终是远离本土作战。不团结当地的土人。难免要众叛亲离。孤军奋战的。

开矿的同时,改善当地土人的生活条件,这个手段只能维持一时之需,而儒教跨海而出,才是咱们的杀手锏。

老子派了这么多的劳工,当地人是不是要与咱们的人手有交际,什么鹰语还是当地的语言,咱们都不用。咱们就用咱们的汉语,想要交流,想要赚钱,简单!学汉语呐!

这启蒙之书,就是儒教的典籍,学汉语就要学儒教,潜移默化之后,谁是谁的人,还分的清吗?

待到列强发现五国船厂的根底之时,怕是也能五六七八年。这时间还不足以培植一群当地亲近咱们的势力吗?

到那时,要战便战。谁怕谁呢?咱们的人在三大洲落了户,这世界的局势也就改变了,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局势或是国际格局,到了那个时候,哪个要想排挤咱们,还要问问当地人的意见不是?”

由深入浅再由浅入深,杨猛在大框架之后的一个解释,让丁泰辰理解了许多东西,自家三爷谋划之深,令人汗颜呐!自己这个正在执行的人,都弄得不明不白,就别说那些个洋鬼子了,这招数高明!

“三爷思虑万年呐!泰辰受教了!”

“这话听着像骂人,思虑万年,让老子想起了千年的王八万年鳖,抬轿子捧臭脚的话就免了,接着说你糊涂的地方。”

丁泰辰的马屁,杨猛不吃,丁泰辰对当今时局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才是杨猛需要的东西。

“三爷,这派遣劳工之事,我大略的明白了,一是为了开矿,二是为了拉拢人心,三是为了占据地盘,四是为了削弱列强。

但是,儒教有如此之大的本事吗?读些蒙学书,就能改变当地土人对咱们的看法?

与其余两教相比,儒教缺了拉拢人心的东西!”

三教争锋,三爷说的简单,另外那两教,都有拉拢人心,抵制其他教派的手段,而儒教却是没有这些手段的。

“呵呵……泰辰,你小看儒教了,大清朝廷为何要闭关锁国呢?闭关锁国又为何能成功呢?

除了大清,咱们周边还有一个闭关锁国的东洋呢!他们又为什么会成功呢?

东洋,虽说咱不怎么喜欢,但东洋源自儒教却是咱不能否认的东西,儒教不排外?扯犊子呢?其实这儒教是最排外的一个教派,自汉以来,多少胡人、夷人、蛮子乱过华夏?

那一个个要灭绝儒教的都那里去了?败了!死了!灭了!在华夏,只要不尊儒教,只有死路一条,佛教如何?一个老子化胡,轻易让汉地江山的佛教,变成了儒教。

除藏边与蒙古,哪有不是脱胎于儒教的佛宗呢?跨海传儒教,也是一局百年棋,夫子团,可不是为三大洲的土人准备的,那是老子为列强准备的,只要儒教有了立足于欧洲的基础,夫子团的厉害,到那个时候才会显现。

治国,儒教有两千年的经验;争锋,自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也是两千年;同化,佛道二宗前车之鉴;玩弄一个国家,玩弄一群百姓,还有比儒教更有经验的吗?

大清的东西,瓷器、茶叶、丝绸,哪一样儒教没有涉及?茶道意境、器型品制、图案花纹工序手段,哪个儒教又没有说法呢?

欧美进口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在接触儒教了,把出口的商品做的精细一些,就是在宣扬儒教。

茶叶,洋人是怎么喝的?瓷器,洋人是怎么用的?丝绸,洋人是怎么穿的?

贵族、富豪、政客、平民,该用什么样的东西,儒教都有说法的,将出口原材料,转换成出口精细商品,云烟就是一个参照物。

泰辰,你来说说,儒教有没有这样的本事与手段呢?”

这些也是杨猛近期悟出来的道理,不是因为别的东西,还是因为云烟,在记者团采访他的过程之中,杨猛看到了欧美记者,对于云烟背后秘辛的兴趣。

而说出云烟出自前明皇室,来路隐秘之后,各国记者都被深深的吸引了,一个粗制滥造、充满谎言的云烟都有这样的本事。那出口了大几百年的茶叶、瓷器、丝绸呢?

在茶道一途上。儒教有许多说法与学问。杨猛问了一下徐子渭,心里也就有了想法,瓷器、丝绸虽说没有茶道那么深沉的底蕴,但在器形、花纹的规制之上,儒教也是有很多著述的。

三大出口创汇的主力商品,除了一个瓷器之外,其余两样,大多是出口原材料居多。而出口的瓷器,也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其余两样东西所蕴含的文化,也都是洋人自己摸索出来的。

与其让他们自己摸索,不如给他们现成的东西,让他们依着儒教的说法改进,人与人之间真是平等的吗?人与人之间身份地位的区分,到了这个大时代,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

身后的爵位?腰包里的财富?起居的豪宅?出行的车船?这些都是不全面的,而儒教对此却有一套极为细致而谨慎的规定。

什么人吃什么样的东西。吃东西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器物,起居该有什么样的规格。穿衣该遵循什么样的制度,出行该有什么样的排场。

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品味!什么能够彰显这种品味呢?独一无二的东西,什么是独一无二的东西呢?奢侈品算是吧?

上行下效,奢侈品有了,奢侈品的变种也该有了,以商业形式改变文化传承,以商业形式改变世界格局,最后才是武力定鼎,这就是杨猛悟出的道理。

“果然是博大精深呐!身在其中,不知其所在,不知己所属,糊涂了!

三爷,这格局又该如何划分呢?着力点又在哪里呢?”

许多东西,丁泰辰都是要慢慢体悟、理解一下的,但作为实际的执行者,着力点,却是丁泰辰必须要清楚的。

“拿张世界地图过来。

泰辰,此事只可与子祺商议,只可与魏先生请教,其他人暂时拒之门外吧!”

丁泰辰拿地图的功夫,杨猛也给了丁泰辰嘱咐,这法子不知道就不明白,知道了,就很容易明白,读书人的本事,也是不容小觑的,单凭自己的这些东西,若是给了曾左这样的人物,扭转大清之局势,也不在话下。

“知道了!”

“你看,这是三教各自所属的区域,澳洲、南美、非洲,是长久之地,要慢慢的来,这些事儿交予移民就是了。

这个教派是极度排外的,这一片区域,除了大清的属国,和东南亚之外,尽量的不要涉及,以防他们的反扑。

提到这洋教,我经常挂在嘴边的欧美,你知道是哪几个国家吗?英吉利、法兰西、峨罗斯、德意志、米利坚!

英法是现在之敌、峨罗斯是后期之敌、德意志是近期之盟友、米利坚是后世之敌,你明白这格局,就该明白这着力点的所在了。”

用铅笔将一块块的区域,在地图上画了出来,大体上说了一下之后,杨猛就把目光由地图转向了丁泰辰,这就是称量器量的时候了。

“传教米利坚!削弱峨罗斯!”

沉吟了片刻之后,丁泰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对喽!英吉利海上岛国、弹丸之地、撮尔小国,没了海外的殖民地,它就是个废物!

法兰西虽处于欧洲大陆之上,但它的身旁,却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国家,德意志!如今的德意志正在谋求变化之道,一旦腾渊而起,法兰西也要面临亡国之厄了!

峨罗斯,国土面积大过了咱们,这是家门口的敌人,宿敌!留着它没多大好处,自西北而上,峨罗斯的那一片国土,可不是正道来的,而峨罗斯的人口,也多半聚集在欧洲所属的区域,由西北发兵,将峨罗斯一劈两半之后,它还有多大的气力与咱们较劲?

之所以用德意志为盟友,就是德意志与法兰西、峨罗斯之间的利害关系,德意志想要崛起,前有法兰西这个拦路虎,后有国内资源不足的掣肘,前图法兰西,后图峨罗斯,不得不为也!

米利坚,自屠杀印第安人之后,北美洲,已经成了欧洲的次大陆,米利坚所处的位置,国域的辽阔与咱们不相上下,极为适居的一片大陆,主要人口是欧洲的白人。

环境优越、资源富足,地理位置微妙,远离欧洲的争霸战争,这就是米利坚崛起的底牌,咱们要做的就是废掉他们的这个底牌,将米利坚变成三教争锋的所在。

至于北美的另一国,就值得考究了,具体怎么办,我还在谋划之中,咱们家门口的那只白眼狼,不值得扶植,但又不得不扶植,难办呐!”

许多东西,如今在杨猛的心里只是谋划,还没到实施的时候,杨猛本不想过早的让身边的人知道这些,但时局迫使他不得不做出选择了。

“知道了!近期五国船厂最大的目标,就是身处美洲的米利坚。”

“嗯!就是这样,但是,米利坚近期会有大规模的内战,知会咱们的人,无论立场如何,绝不允许参战!咱们的人,只负责生产!

澳洲与南美,也不能轻忽了,这两大洲,有最富足的煤铁铜,而这些正是造船大量需要的东西,也是咱们崛起所需要的东西!”

丁泰辰的目的明确了,有了他坐镇指挥,杨猛就不用过多的涉及商业了,英吉利开战在即,五大商埠的防御,现在是重中之重。

第七百零六章部署

开战,英吉利所能攻击的区域,无非就是五大商埠与津口,津口是杨猛无法涉及的地域,这五大口岸的防御,却是以广州与上海道为主的。

对五大口岸的地形与海路、河道,英吉利应该是清楚的,有了英籍的引水员,进入五大商埠,对英军来说轻而易举,想要做出有效的防御,无非是修建炮台而已。

大清的炮台,勉强可用,杨猛要做的事情,一是在炮台上加装新式火炮,在五大商埠建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