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地方可好,老爷子正教着莲儿习练羊祖内家呢!这老头子,真是不打算做正事了,看来魏五所说的开幕之事。真要放在首位了。

“丫头,这拳法以后就让老三教你了。多练练没坏处,强身健体不说。遇上小蟊贼,也是三拳两脚的事情。”

见杨猛回来了,这老爷子又给他弄了一个营生,莲儿一听能打小蟊贼,眼里也冒出了水雾。

“爹爹!是真的吗?只要学会了,莲儿也能成女侠?”

“可不是真的吗?老三练得就是这个,老三在杨家那可是第一高手,以一敌百啊!”

“嗨!以一敌百,还不是接不住您老一鞭子。莲儿,这练拳的事情,还得找老爷子啊!”

自己本来事情就多,再带上一个拖油瓶,岂不是糟心,这事儿还得推到老爷子头上。

“什么话!你大伯不是让你每天习练内家拳吗?正好带着莲儿,你也别留下了,跟我回昆明,弄一弄贺长龄的事情。”

一提那一鞭子。莲儿的小嘴立马就瘪了起来,刚刚的兴奋劲,一下就被幽怨取代了。杨士勤也是挠头,这老三不是出来捣乱吗?正好贺长龄那里自己要去劝解。有些事情自己不好做,让老三出力吧!

“什么人什么命啊!莲儿你自己玩吧!别累着了!”

老爷子下了单子,能不能做也得上啊!本想猫在庄子里歇歇。看来是没指望了。

“武庄那里没有压手的物事,你这里有金砖之类的。弄上千八百的,带着跟我回昆明。”

回头嘱咐了杨猛一句。老爷子杨士勤,笑呵呵的离开了。回昆明的路上,杨猛也劝着老爷子,再出把气力帮帮自己,可老爷子那里,却冒出了怨气。

“老三呐!你看魏五说的多好,官应老病休,老子这年岁也不小了,你还让老子当牛做马啊?大清的贪官昏官多的是,不差我这一个,你那里倒是要抓点紧了,给我弄个大孙子出来,才是正经的差事。”

好嘛!这话说了还不如不说,好处没捞着,又给自己加了个担子。

“这事儿啊!您老自己看着办,我这里忙的脚打后脑勺,您老可好,做起了败家的老子,累坏了我,将来抱不上孙子,看谁将来哭出大鼻涕。”

“成了!川铜入滇,我再出把气力,以后就别叨烦我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你也该挑些合用的帮手了,土靠土成墙、人靠人成王,事必躬亲的那是武侯,可他不也没做成什么吗?”

一老一小说着闲话,就到了昆明城的老宅子,劝解贺长龄,在总督府不成,有些话还得私下里说说。

命人办了大宴,杨士勤便入了总督府,去请贺大总督了,滇西的事情了犹未了,现在宝兴又趁机发难,贺长龄也算是知道了事情的跟脚,加上杨家的铜课一事儿,这位也知道自己得罪的是谁了。

“杨老倌,这铜课的事情难办了,我本想着朝廷是为了重振云南铜课,没想到军机的那帮贼子,竟然没安好心,这事儿弄不好要牵累杨家啊!”

闷了一口老酒,贺长龄也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担忧,让他没想到的是,军机的那帮重臣,竟然拿一省的铜课做儿戏,当刀子来扫除异己。

“船到桥头自然直,铜课未必不能重振,牵累我杨家这话不要再说了,以后如何以后再看,现在该是贺大人做抉择的时候了,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杨家若是大清的忠臣,这铜课是个牵累,可杨家就没打算做大清的孝子贤孙,占下云南的铜矿才是杨家的目的,这事儿对不住老贺,杨士勤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抉择?可是乞骸骨回乡养老?我这身子骨,回去也活不了几年,那群贼人不是想对付我吗?让我给他们腾位子,门儿也没有!老子死也要死在位子上。玩命!那帮贼子怕是不敢吧!”

这事儿也是军机那帮重臣做差了,贺长龄本就有退意,滇西的事情,他也清楚里面的道道,可军机们挑拨宝兴生事,可是将老贺气着了。

那宝兴是个满官,骂人的路子野得很,送给杨士勤那桶癞蛤蟆只是小菜,正菜全在给贺长龄的贴子里,句句打脸、字字骂娘,贺长龄从自己碗里划拉食儿,宝兴当然没有好言语。

军机的这通挑拨,却激起了贺长龄的斗志,无非自己在川铜入滇一事上,做的端正既然要斗法,那就斗个你死我活。

“贺大人,这是杨三的一点小意思,这事儿还是算了吧!军机与川督,两厢发难,只怕难以抵挡啊!”

沉甸甸的小箱子,压在了饭桌之上,贺长龄的眉头却是皱了起来。

“这些阿堵之物拿出来,是要揭老头子的面皮吗?钱物我不缺,气性同样也不缺,既然想斗法,我老头子也豁出去了,斗他个你死我活才好!”

贺长龄发了狠,倒不是因为杨家激将所致,而是不齿军机们的做法,堂堂一省的铜课,拿出来做刀剑,这事做的未免下作了。

他贺长龄也不是怂包软蛋,既然军机们出了招,自己也该回两手才是,这次非要把川铜入滇的事情做好。

一顿晚宴吃的兴致缺缺,贺长龄喝了几杯闷酒就告辞了,留下了哭笑不得的杨氏父子。

“合着咱们又做了恶人,这事儿是您老张罗着做的,我可没有激将的意思。”

事情走到这一步,对杨家来说是好事儿,划清了与贺长龄的关系,坐山观虎斗,等着时机到了,川铜入滇这事儿,真有个七八分的胜算。

第一百零一章过大年

贺长龄回去之后,就拉开了架势与宝兴杠上了,先是细数雍正、乾隆年间,滇铜的鼎盛场景,一年一两千万斤精铜,再数了嘉庆年间,滇铜败落凋敝,到了如今,一年一两百万斤的数目,十数倍的差距,这个可是个好大的诱饵。

滇铜重振的底子还在,就差一点点的助力,若是能将川铜并入,有了喘息的时间,三五年翻倍,十几年重现雍乾盛况,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德昌所处的地域,也是个敏感惹争议的地段,四川有成都将军,这一职位设立的目的,就是震慑德昌以北,城都以西的康藏彝诸族,对于这一区域,四川总督的统摄力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来德昌的归属,就有文章可做了。

抓住了宝兴这根天生的软肋,贺长龄上去就是一通乱棍,直接打的宝兴翻了白眼。宝兴不济事,一帮子军机也拉起了偏仗,把贺长龄、宝兴的奏折,一块递了上去。

圣心难测,道光皇帝很在意滇铜重振,他自己接了一个烂摊子,现在有了转机,也正好是个机会,如果滇铜复起也是块大收入,留给儿孙是个不错的选择。

贺长龄与宝兴隔空对战,这个他倒是不怎么在意,商人出身的杨士勤,反而成了道光帝眼中最好的人选。杨家能拿出数百万银子在云南防疫,想来这杨士勤的手段是不错的。

自己也看过杨士勤父子的画像,他那儿子虽说不省心,但杨士勤还是有几分根骨的。这事儿能不能成,还得看看杨士勤这位正主的态度。

调来杨士勤的奏疏一看。就一份儿还是哭穷的,云南的铜课凋敝。道光皇帝是清楚的,可凋敝到什么程度,他还真不清楚。

杨士勤的折子里,所说如果属实的话,将德昌铜课划拨给云南,也不是不行,但兹事体大还得细细的考校一下。

道光批了杨士勤的折子,把贺长龄、宝兴对战的折子丢到了一边,一份彻查云南铜课现状的谕令也发了下去。

贺长龄那里激战正酣。杨家上下却为年关忙活了起来。各大马帮、茶山的管事,杨士勤的一帮老兄弟,齐聚昆明武庄。

这年关也是一年之中,杨家过得最大的节日,不走马帮、百货不出,十几天的时间,可是杨家上上下下最为轻松的日子。

杨家马帮的管事,大多聚在了滇西大理一带,几十位管事。把一年的收支账目递了上来,茶山那边因为杨猛的建议,滇西的六大茶山,已经半数入了杨府。因为时机合适,杨猛的建议,就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一年的收益极为可观。比去年翻了整整一番,三百多万的收益。不日就要押送到武庄了。

手里有了富余的银钱,杨士勤也是豪气大发。购置了将近二十万的云南特产,派到宜良庄园,让杨猛安排人手,在年关之前,送到广州的亲家那里。

岳父潘仕成这几个月也帮了大忙,杨猛这边本就准备了不少,加上老爷子这份儿,还有之前值几万的绿翠饰物,这批年货可到了四十万上下,外带着先期留在荔香园的一百五十多万,加上许给潘家的提成,这几个月单单在潘氏一家,就耗费了将近三百万两。

望着庄子里堆积成山的年货,莲儿也眯起了小月亮眼,秀秀气气的写完了家书,便央告着杨猛也给自己的岳父动手弄一封书信。

这个可把杨猛难坏了,提着毛笔歪七扭八的写了半页,算是交差了。

这信纸交给了莲儿,上面歪七扭八的大字,可把小丫头给乐坏了,带着鼻涕泡,这位大小姐成了杨猛的书童。

见小妮子笑话自己,杨猛也发了坏,一上午的时间,他就没住嘴,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家书,把莲儿累的够呛,最后还是小妮子败下阵来,央告了一番,杨猛这才住了嘴。

正好江树先那里也有了成果,这批年货就顺着新开的水路,发往广州城,一是时间短,二是让新招的船工熟悉一下水道,这趟年货送完了,就该是大批的云烟顺流而下了。

年货刚送出去三天,广州城那边也来了消息,过不了几天,荔香园潘氏的大半人丁,将随着大批的进口货,从盐津铜道到达,看来这趟年货,一多半是白送了,搞不好岳父那边还得耗费人力,将大半的东西运回来。

这通讯是个大问题,书信来外很不方便,要是能有个电话兀的,就好了!可这事儿只能想想,做那是不可能的,只能以后想办法了。

荔香园潘氏,在宜良的新宅子,已经建好了,这事儿是潘桂一手弄得,莲儿之前也去了几趟,没说出什么不是,想来应该合他们自家人的口味。

依着书信里的信息,这次的货物数量不少,看来也该让防疫营动一动了,东西已经运到了,决不能在云南出现丝毫的遗漏。

正好韦驼子那里的一千五百骑兵,可以用上一用,扮作马帮应该不会太惹眼。盐津这批货进回来,这一年也就算过去了,歇上几天,接下来的任务更为艰巨啊!

遗憾的是,这次没能接来葛仕扬的家人,如果他的家人来了,这位洋师傅也就可以大用了,现在嘛!还不是时候。

等待货船的这几天,杨猛也没闲着,宜良的庄农佃户们,是杨家的根基,减租是不可能的,自己定的租子,已经是低到了极限,而且这些地租,也是杨家养活刀手和防疫营的基础,不能轻易地减免。

花了三万两银子,置办了一批腊肉、盐巴、布匹,算是为杨家耕种的福利,杨猛带着庄园里的管事,挨个农庄走了一遍。瞧着身体大有起色的庄农佃户,杨猛心里也算有些成就感。这一年算是不负新生吧!虽说杀了不少人,可救活的更多。

一路跟着杨猛的莲儿。这才知道自己这个夫君,在宜良的地位,无论到了那个农庄,杨猛一行人的待遇都是极高,跪着迎跪着送,杨猛不喜欢这样,可拗不过耕种自家土地的庄农佃户。

几斤腊肉、几斤盐巴、按照人头分配的洋布,这些收了庄农佃户们的心。一季的收获,让家人不再挨饿。本就存着感激之心的庄农佃户,被杨猛的这一举动,彻底收了心。

杨猛离开了农庄,他不知道的事情,却在悄然发生,农闲的练兵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二三十岁的壮丁,一个个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气。庄农佃户们在杨家私塾的闺女子弟,也开始做起了一件事。每天必拜昆明杨佛爷、宜良小佛爷。

而各个农庄的村长、乡老,也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改改这地租,不是因为地租高了。而是因为地租低了。

杨家在宜良做了什么?分地、减租、防疫,这些都是银子堆出来的,多少人没饿死?多少人没病死?这些庄农佃户心里有数。这些人命都是杨家拿银子从阎王爷那里买回来的。

地租太少杨家吃亏,这些庄农佃户不怕别的。就怕拖垮了杨家,没了杨家。这样的好日子,到哪里去寻摸?

庄农佃户都是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老手,知道多少地租他们能够承受,按现在的标准翻番之后,他们依旧可以过得饱暖,手里依然能够留下不少的余粮,自己能活好,杨家拖不跨,这样的日子才过的长久。

庄农佃户们,也不是个个都能理解,但那些个村长乡老,可不是白给的,连吓带哄,这事儿算是成了。回报杨家也不全是报恩,对庄农佃户们来说,能吃饱不容易,要保住这个饭碗,现在除了保住杨家,就没有别的路子可走。

对于地租翻倍之事,杨猛只是一笑了之,自己定的地租,是自己与管事们,反复商量过的,粮食虽说重要,但这感恩、守护杨家的心思更为重要,因为这个才是杨家立足云南的基石。

忙活完了农庄的事情,盐津的货物也到了,近百船的货物蔚为壮观,这样百舸竟流的场面,盐津铜道几十年前有过,那时还是云南铜课最为辉煌的岁月。

一百万鹰洋现银、五船军火、三船潘氏族人、一船精通火药制造与炮弹制作的洋人,这些都是是最为紧要的货物。

这几船货物,杨猛连夜让人护送着带回了宜良,而其余的货物,则是直接堆在了盐津的货场,该到昆明、宜良的慢慢运走,马帮的货物就地存放,川铜入滇之事解决,就是这些货物动身,走向四川的时候。

这一年还算顺利,虽说有些波折,但这一路走得还算顺利。杨家的兴旺就在眼前,杨士勤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大手一挥,这老爷子又败了一次家,舍粥!

遍布云南全境的舍粥,自腊月二十九开始到正月初五结束,各地与杨家相熟,人性不错的商家做事,杨家出银子。

杨士勤也是出了豪言,过年期间不让云南饿死一个人,多少花费杨家担着。最近与川督宝兴激战正酣的贺长龄,也卖弄了一把,将云南不多的钱粮,也拿出了一部分,与杨士勤共襄善举。

这是善事,也是打压宝兴的手段,借着拜年的折子,贺长龄把杨家的善举,再度报了上去,滇铜有这样的良善之家撑着,朝廷还不放心吗?

而杨士勤却不管贺长龄的烂事儿,川铜入滇之事,他已经答应了老三要办成,他的一记杀手锏,也在预备之中,只等着过完了年,一下建功呢!

本来逢年过节都要有社戏、木兰戏之类的,可今年云南府发了大疫,木兰戏之类的,也是抵挡痒大爹的物事,大过年的组织这些不太吉利,可杨士勤有招啊!

云南各地富户组织的水牛大战,也是个不错的光景,花了几千两银子,杨士勤在宜良、昆明,弄了几十个场地,专门用作水牛大战。

这一个正月,就看水牛大战了,各地赛场的牛王,在初一之后,就齐聚宜良,展开牛王之争。

正月初一,杨家除了老二杨勇没回来,也算是聚齐了,杨家在云南没有祖坟,除了杨士勤的一帮老兄弟,也没什么亲戚。杨家父子三人,祭扫过祠堂之后,也就开始了大宴。

杨家禁酒,除了喜事之外,只有这年关是解禁的日子,与一帮子老兄弟聚完之后,杨家上下都到了宜良。

亲家潘氏举家来投,第一年要办的隆重一些,这也是牛王大赛,选在宜良的原因。云贵广西的水牛大战,绝对值得一观,老少妇孺咸宜,一场场的水牛大战,一场场的家宴之后,杨家与荔香园潘氏的情谊,也变得水乳交融了。

破五之日,杨猛也结束了短短几天的逍遥日子,杨家这一年过得不错,可滇西那边的回回就惨了,汉人欢欢喜喜过大年,那些失了亲人的回回呢?

年关一过,滇西的局势,恐怕又要有起伏了,有些事还是要早作准备的。

第一百零二章云贵吞川

杨家过了一个肥年,在京城的道光皇帝,过得就不怎么如意了,江宁应下的两千一百万,五年了一直压在他的心上,钱给出去了,怨气却郁积在心里。

这几年各地的灾荒不断、乱贼四起,赈灾、平贼耗费无度,堂堂大清一年七八千万的税赋,在他这个帝王手中也显得左支右绌,开源节流年年如此,可这银子也是年年不够开销。

想起打的正欢的贺长龄与宝兴,道光皇帝也在算计着,该不该把川铜入滇。但是各地臣子的拜年折子都上了,唯有云南杨士勤那里没有动静,难道这位云南善人,因为铜课的事儿,把正事都抛到了脑后?

说曹操曹操到,破五之后云南铜盐大使杨士勤的拜年折子才姗姗而来,军机们也在等着看云南的笑话,君臣之礼不可废,管你折子里写的什么,拜晚年这个在民间可以,但在这紫禁城不行。

无视君父,贺长龄治下出了这等逆臣,看那贺老头子如何收场?

“不来也就罢了!这云南的杨士勤,可是头一个拜晚年的臣子,朕倒要看看他在忙活些什么?”

看着诸多奏事折子里,唯一的拜年折子,道光皇帝也带上了戾气。广州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