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赶到的长老们看到这对叛逆青年就这么浮在水面上漂向对岸,只得徒呼奈何,却有不甘心的长老受到启发,继而不断有派遣战士浮江探察的情况。
  但多次派遣战士的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基本上都一去不返。
  而此后却有数对青年采取了和第一对同样的策略,抱木浮江而去。
  长老们在大江边上祈祷许久,期望从水神那里得到启示,却无一例外地得到神喻:不许再有人渡江!
  从此,沿江较近的几个部族互通声息,都相约往北迁移,大江边几乎成为禁地,只有祭祀水神时才派遣长老代表前去。
  我对这个消息颇沮丧:看来要当第一个渡江的人已经不可能了!
  不过所幸还有让我开拓的空间,因为此前过去的戎族人并没有一个成功返回的,而且事情已经发生在几代人之前,近代还没有人成功尝试过,只要我能成功往返,应该也算是开创了历史吧!
  告别了大楚村,我带着200多名族人赶到江边,现在有了更多的物资和人力支援,应该可以更快地推动我的造船大计了吧。
  20□□□构的房子散布在码头村子里,每间都能容纳30到40人住宿。码头的建设者们现在还没有为自己建设固定的永久居所,而是创造了一个基本的生存条件,便全力以赴地投入造船。与太昊盛夏时的气候截然不同,这里的温度大约高出近10度,艳阳高照下,族人们仅以简单的兽皮裙或树叶围了一下腰,仍热得大汗淋漓,仅两个多月时间,多数匠人和战士都晒得皮肤黝黑。
  我们在大楚时,由于处在丛林中间,包括村子里面都保留了不少大树,还不觉得太热,但一到江边,四望皆无遮蔽,火热的感觉袭来,所带的族人纷纷为自己减载。
  我和梅梅稍微好一点,带了自己的麻布衣服,其他的族人大为叹服——这种衣服在大元要流行得多,在太昊却鲜有人响应,估计是太昊比大元要凉爽些,即使是在夏天,也不一定用得上麻衣,纺织作坊出产的麻布只有极少量的做了衣服,多数都成了各种袋子,所以目前在整个太昊范围,大元城的纺织水平仍是最高的,也只有大元城的麻衣产品才能达到我对着装的要求,像眼下我穿的T恤和短裤,以及梅棋逢对手的短裙装,就是出自大元的产品。
  看到辛苦劳作的族人身上穿着树叶裙,我对自己身上穿麻衣所体现出来的“小资”特质颇有些自愧——不能让劳动者“工作者”都没有一件啊!就算是制品。还比不上后世的“劳动布”,但总算也聊胜于无吧。
  “派一个小队回太昊去。”我对骑兵连长交待。
  “族长有什么事情么?”连长知道,一个小队一般在10人上下,主要的任务一般是传达信息或者运输少量而重要的物资,比如锡锭。
  我沉呤了半晌,这一个小队还真有不少事情得传达。
  太昊的通讯水平还差得很哪!
  虽然现在距离发明电话电报还远得很,但我还是开始在为将来的通讯工作筹谋了。在无电的远古,长途通讯应该都是通过人力来完成,成吉思汗时代。快马要跑一年的国土上,大量的骑兵就负担着将大汗的命令传达到各地地任务,可见到了距离我的后世生活时代不到800年的时候,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得很好。
  怎么办?我能够解决这个困惑了人类数千年的问题么?
  罢了,眼下无法,只得先由骑兵们来做。
  “告诉太昊长老们,我这里需要大量的麻衣。得够1000人穿,叫他们把太昊庙库存的所有大元麻衣都送过来,另外再给元方那边送过来500头牛和50个铜犁、100把铜镰刀!”
  其实我也清楚,这些物资送到时,最热的天气已经过去了。元方那边可能在秋收地时候还用得上铜镰刀,江边的码头工人们应该已经不太需要麻衣了。但我要建设这个地方却不是仅为了渡江,而是长远之计,有一点麻衣储备是应该的。
  看到族长亲临,造船地匠人们干劲十足,技术方面也多了一个可以讨教的对象,让匠人们放心了不少。骑兵们地工作也大为减轻,从大楚运过来的粮食解决了食物问题,骑兵每天只需要出动50人左右。即可满足900余人的生活所需。
  多出来的人力开始投入码头建设,村中的木屋我不去动。但新建的土坯房却迅速开工,考虑到后来族人居住问题,砖房建设推迟到下一步再进行。
  但让我恼火的是,建土坯房一直不太顺利。
  长江的多雨天气对夯筑土坯房形成了很大地威胁,头一天才筑好的墙体,第于天就被雨水冲得不成模样,进度屡屡推迟。这里我有点明白为什么先前匠人们修地都是全木构房了。不过新的问题总会有新的解决办法。木匠们通过连续多天召开“诸葛亮会”,许多的臭皮匠总算凑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先建屋顶后筑墙。于是,十多个“木亭子”率先在村中树起,6米多高的“亭柱”将预制好的屋顶高高顶起,在到顶下面,终于可以顺利地开始构筑土坯墙了。
  造船的工作总体上也就只需要500多人,再多,连工作岗位都安排不了,所以现在有近400人投入建房工程,到9月中旬时,经过两个月的建设,首批15栋土坯房已经全部峻工,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开工,同时,从船厂制板岗位上空闲下来的木匠也开始投入建房工作,这里我已经不再执着于只建土坯房,与土坯房同时开工的还有十多间木板房。事实证明,纯木板房的建筑速度要快得多,几乎是土坯房的一倍,土坯房的地基刚筑完,木板房里已经住进去人了。这个结果让我决定改进建设方案,最后建成的村子里,木板房占了绝大多数,而土坯房良好的御寒能力在长江边上应该不是很必要的。充分的人力和物资,让造船工作也取得了超过我预期的顺利进展,看来没有意外的话,过年应该可以进行首航了。
  这里从大楚传来信息,元方那边急需一批匠人!看到建房工作进展顺利,我给大楚村又送了200名匠人过去,却明确告诉元方,这一次可不是免费的,大楚村得用秋收的粮食作“劳务费”!据说元方那边半秒都没有犹豫,高高兴兴地就答应了。这一次他向我求援,也正是为秋收的问题。从大楚那边传来的消息,这一季的收成远不如太昊的水平,亩产不过140斤左右,虽然考虑到新开土地的问题,却也说明这一带的土地可能并不太适合粟的生长。不过这也不少了,5000多亩地啊,那不是也得收入350吨粮食?按大楚的人口水平,这起码是两年以上的口粮啊!怪不得元方急着要匠人们过去为他修仓库和晒场。这一次,得让元方大出一点血!我的码头建设不需要再从太昊运输粮食过来了!带着梅梅,我在秋收前赶到了大楚村。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楚丰收
  20余间纯木构的房子散布在码头村子里,每间都能容纳30到40人住宿。码头的建设者们现在还没有为自己建设固定的居所,而是仅创造一个基本的生存条件,便全力赴地投入造船,与太昊盛夏时的气候截然不同,这里的温度大约高出近10度,艳阳高照下,族人们仅以简单的兽皮裙或树叶围了一下腰,仍势得大汗河流,仅两个多月时间,多数匠人和战士都晒得皮肤黝黑。
  我们在大楚时,由于处在丛林中间,包括村子里面都保留了不少大树,还不觉得太热,但一到江边,四望皆无遮蔽,火热的感觉袭来,所带的族人纷纷为自己减载。
  我和梅梅稍微好一点,带了自己的麻布衣服,其他的族人大为叹服——这种衣服在大元要流行得多,在太昊却鲜有人响应,估计是太旦比大元要凉爽些,即使是在夏天,也不一定用得上麻衣产品才能达到我对着装的要求,像眼下我穿的T恤和短裤,以及梅梅的短裙装,就是出自大元的产品。
  看到辛苦劳作的族人身上穿着树叶裙,我对自己身上穿麻衣所体现出来的“小资”特质颇有些自愧——不能让劳动者连“工作服”都没有一件啊!就算是麻制品,还比不上后世的“劳动布”,但总算也聊胜于无吧。
  “派一个小队回太昊去。”我对骑兵连长交待。
  “族长有什么事情么?”连长知道,一个小队一般在10人上下。主要的任务一般是传达信息或者运输少量而重要的物资,比如锡锭。
  我沉吟了半晌,这一个小队还真有不少事情得传达。
  太昊地通讯水平还差得很哪!
  虽然现在距离发明电话电报还远得很,但我还是开始在为将来的通讯工作筹谋了。在无电的远古,长途通讯应该都是通过人力来完成,成吉思汗时代,快马要跑一年地国地上,大量的骑兵就负担着将大汗的命令传达到各地的任务,可见到了距离我的后世生活时代不到800年的时候,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得很好。
  怎么办?我能够解决这个困惑了人类数千年的问题么?
  罢了,眼下无法,只得先由骑兵们来做。
  “告诉太昊长老们。我这里需要大量的麻衣得够1000人穿,叫他们把太昊庙库存放的所有大元麻衣都送过来,另外再给元方那边送过来500头牛和50个铜犁,100把铜镰。
  其实我也清楚,这些物资送到时,最热的天气已经过去了,元方那边可能在秋收的时候还用得上铜镰刀,江边的码头工人们应该已经不太需要麻衣了,但我要建设这个地方却不是仅为了镀江,而是长远之计,有一点麻衣储备是应该的。
  看到族长亲临,造船的匠人们干劲十足,技术方面也多了一个可以讨教的对象,让匠人们放心不少,骑兵们地工作也大为减轻,从大楚运过来的粮食解决了食物问题,骑兵每天只需要出动50人左右,即可满足900余人的生活所需。
  多出来的人力开始投入码头建设。村中的木屋我不去走动,但新建的土坯房却迅速开工,考虑到后来地族人居住问题,砖房建设推迟到下一步再进行。
  但让我恼火的是,建土坏房一直不太顺利。
  长江的多雨天气对夯筑土坯房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头一天才筑好地墙体,第二天就被雨水冲得不成模样,进度屡屡推迟。
  这时我有点明白为什么先前匠人们修的都是全木构房了。
  不过新的问题总会有新的解决办法,木匠们通过连续多天召开,“诸葛亮会”,许多的臭皮匠总算凑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先建屋顶后筑墙。
  于是,十多个“木亭子”率先在村中树起,6米多高的“亭柱”将预制好的屋顶高高顶起,在屋顶下面,终于可以顺利地开始构筑土坯墙了。
  造船的工作总体上也就只需要500多人,再多,连工作岗位都安排不了,所以现在有近400人投入建房工程,到9月中旬时,经过两个月的建设,首批15栋土坯房已经全部峻工,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开工,同时,从船石制板岗位上空闲下来的木匠也开始投入建房工作,这时我已经不再执着于只建土坯房,与土坯房同时开工的还有十多间木板房。
  事实证明,纯木板房的建筑速度要快得多,几乎是土坯房的一倍,土坯房的地基刚筑完,木板房里已经住进去人了,这个结果让我决定改进建设方案,最后建成的村子里,木板房占了绝大多数,而土地坯房良好的御寒能力在长江边上应该不是很必要的。
  充分的人力和物资,让造船工作也取得了超过我预期的顺利进展,看来没有意外的话,过应该可以进行首航了。
  这时从大楚传来信息了,元方那边急需要一批匠人!
  看到建房工作进展顺利,我给大楚村又送了200名匠人过去,却明确告诉元方,这一次可不是免费的,大楚村得用秋收的粮食作“劳务费!”
  据说元方那边半秒都没有犹豫,高高兴兴地就答应了。
  这一次向我求援,也正为秋收的问题。
  从大楚那边传来的消息,这一季的收成远不如太昊的水平,亩产不过140斤左右,虽然考虑到新开土地的问题,却也说明这一带的土地可能并不太适合粟的生长。
  不过这也不少了,5000多亩地啊,那不是也得收入350吨粮食?
  按大楚的人口水平,这起码是两年以上的口粮啊!怪不得元方急着要匠人们过去为他修仓库和晒场。
  这一次,得让元方大出一点血!我的码头建设不需要再从太昊运输粮食过来了!
  带着梅梅,我在秋收前赶到了大楚村。
  第二百六十章 元方主祭
  大楚村长却没有过多地表现出丰收的喜悦。
  现下这个大楚最高领袖正在简陋的大楚宗庙内,捏着一管高级毛笔,面对着一叠太昊纸痛不欲生。大楚学校即将开学,却只有他自己当唯一的一名教师,其他人通通不行,元方第一次在为文化的进化与传播烦恼,这时才体会到,一村之长是不好当的。
  这时已经是9月17日,太昊匠人们正在为新建的粮仓制作木斗,戎人正在太昊族的教导下,学习制作收割的工具,为前期运到的铜镰装上木柄,并大量制作捆扎粟杆的绳子。几辆牛车也已经初具雏形,只差前方拉车的牛了,据太昊骑兵们传回来的消息,牛群已经过了苗城好一阵了,近期应该就可以抵达。
  再过5天,就是元方的生日,元方村长这个月就满13岁。
  “村长今天很忙么?怎么都没有时间去管秋收的事情?”和梅梅走进砖房时,我忍不住调侃一下愁眉苦脸的元方。
  “爸!妈!你们怎么来了?船造好了么?!”元方立即放下笔,雀跃而至。
  看来即便当了村长,仍是个孩子模样。
  “还早呢!这不就是为了建码头和造船的事情,来请大楚村长支援的么?怎么样?堆不下的粮食可不可以分一点给我的码头用用?”我笑道。
  一旁的戎族长老腰部围了一圈树皮,不同于一般的树叶裙或兽皮裙,而是粗粗加工过的树皮纤维,佝着背,扶一根与身高极不相称的长杖,此时抖抖瑟瑟地走到我面前,跪伏在起。
  “这个,不用了吧,元方。叫他起来。”我看这长老年纪应该不小了,实在不忍让他行这种大礼。不知道元方跟他咕哝了两句什么,长老脸现喜色,站起来退到一旁,这时看起来行动比刚才自如得多,看来并不是年纪太大,还是对我有些畏惧的意思。
  “爸,这个事情可不好办!”元方指着桌子上的一叠纸“我搞了两个月。才找到这些字,好多戎人的话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太昊字来写!”
  我拿过元方的“戎族字典”,看到地多是些表音的字,与太昊字的本意绝不相同,元方认得的字本来就颇为有限,再让他担任字典编撰的任务,的确有些强人所难,可能梓桦来做这件事情会好得多。偏偏这件事情谁都帮不了他,连我也只有摇头兴叹。
  “这个事情是急不得的,你一面做这个事,另一边还得多培养一些能翻译的太昊族人才是办法,要不然你一个人会累死!”我安慰元方,并给他出了一个点子。
  元方对此颇为认可。
  “对了,爸。您猜,现在大楚村有多少戎族人?!”元方满脸都是得意。
  “说说看,让老爸也分享一下!”我鼓励道。
  “有,有,有1300多了呢!”元方踌躇了一阵,才报出这个数字。
  呵呵呵!这可是一个不错地成绩!要知道,当初我在大元时。人口上千可花了几年时间呢!不过眼下大楚的发展得到太昊的大量支持,跟我当初的白手起家截然不同。自然会容易得多,但对元方而言,这已经难能可贵了,但我更看重的是他对戎人的文明层次提升所做的工作。
  这么说,你的‘大楚村长’很快就会成为‘大楚城主’了?好好干啊!“我与元方击了一记掌。
  元方却略有一点心虚地提出另一个问题。
  “爸,有一个部族是来进攻我们大楚时。被我们打败以后加入的,这个算不算?”
  “要不我把这个部族的人都撵走。不算他们行不?”看到我脸色有些变化,元方已经提出了变通办法,深怕我答应给他的“大楚城主”会飞掉。
  “这倒不用,只不过,元方,可别忘了跟老爸的约定:你不能主动出击,否则*武力征服来的部族可绝对不能算!到时可别怪我另找人来当这个‘大楚城主’!”我再次跟元方讲明政策。
  开玩笑,要是元方在这一带搞得处处战火,整天平叛,哪里还有空间来建设文明!
  “好嘞!”元方见我不追究,大喜过望,急促地向长老吩咐了几句,那名长老笑逐颜开地出门去了,当天下午,村中看上去又多了一些人口。
  原来元方为了确保他的城主之位,竟然让这个部族的人暂时住到山上,没有得到太昊族长地许可不得入村。
  看来大楚城主的岗位的确让元方着紧啊。
  元方生日头一天,恰逢太昊的运输团送到了一批物资和人手,秋收的工作已经可以启动了。
  大楚的第一场秋祭是由元方主持的,让我自愧不如地是,尽管祭文是这起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