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佬来找事,直接打回去就好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德国人甚至没有在谈判桌上谈英国人的袭击事件,而华夏反而表示了这是英国人的个人行为和华夏绝对没关系。
与英国人的上蹿下跳和不理智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政府对于伊朗局势没有发表太多的看法。他们非常安静。就像伊朗事件和他们并不相关一样,按照美国和华夏的约定,美国驻伊朗军队开始大量通过中东和华夏撤离。装备被折换成美元然后由华夏接收,而人员则通过运输机和铁路、船舶返回美国。因为直到停战前,美国政府依然给华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说后勤运输和装备修理。华夏对美国还算客气,至少在外交上告知美国人华夏准备选择一个合适的时候结束伊朗战争,并且礼貌性的询问了美国人的意见。虽然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但是毕竟让美国人很有面子不是?
当然。沉默不代表没有作为,相反,美国在这个堪称雄才大略的罗斯福领导下正在通过伊朗战争的得失重新评估美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和军队状况。这次伊朗战争涵盖了包括海军、空军以及陆军全方面的对抗。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罗斯福是政治家,军事的事情交给将军们处理,它现在需要重新定位一下各大国的在协约国体系内的价值。
“华夏确实很强大,他们具备在中东和南亚阻挡德军西进的能力,而且他们的胃口极大。华夏很早就开始布局,他们试图在协约国内部搞一个小团体。一个以华夏为核心的团体,这一点在他们的这几年来的动作中就可以看出。首先他们在意大利战争中向意大利海军政府表明了十足的善意,而以第谷为首的意大利流亡政府高层对于华夏的善意予以了积极的回应。他们获得了意大利人的好感。”
“而在伊朗战争中华夏的流血和牺牲又让伊朗人感恩戴德,虽然伊朗失去南部地区不可避免,但是伊朗王室依然为华夏能够保住他们在伊朗北部的统治而感激涕零。我们先前和英国人制定的计划已经毫无意义,伊朗现政府无法推翻,我们想新建一个新政权进而将伊朗纳入到我们的实力范围中的计划失败了,更重要的是,伊朗的民间力量更倾向于华夏,这让我们预备计划中的颠覆行动面对重重困难。”没错,美国人同样有自己的小算盘,甚至于他们比英国人要求的还多!只不过罗斯福比张伯伦更聪明,他从来不把这些想法摆到桌面上,而且在知道是不可为的时候会主动退却,这种灵活机动的策略反而让美国人在外交上更加主动!不过好在徐杰对于美国人的防范心也是很重的。这次,美国人没成功!
“这些都不是重点,相对于伊朗和意大利,横跨亚欧大陆的俄国政府表现出来的亲华态度让我们更加担心,虽然欧洲的压路机已经随着1战的结束而从历史上彻底消失,在华夏和同盟国的军刀下,俄国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但是只要条件允许,现在的俄国依然将成为一个超越奥匈和意大利,甚至是法国的强国,俄国对于未来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局势至关重要,而这个重要的国家此时更希望和华夏接近,而且在这场战争中俄国人已经站到了华夏一边,他们派遣了大量的部队并且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这是让我最不安的事情。”当罗斯福说出这番话后,旁边的记录员打算把这段话写上去,但是随后被罗斯福制止。“这种可能导致和华夏不愉快后果的话语还是停留在椭圆形办公室中吧,我不希望今天在座的诸位在外面说出这样的话。”
罗斯福很矛盾,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在未来的那场决战中协约国必须依赖华夏的力量来取得胜利,而另外一方面,为了让美国获得最大的战争红利以及让一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世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他们必须压制华夏,明面上的手段自然要少,但是暗地里则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甚至于在另外一次会议中罗斯福曾向军界的大佬们询问:“如果没有华夏,我们能否战胜德国”这种问题。也曾经向自己的幕僚询问:“如果没有华夏,合众国将付出多大代价才能打败德国。”这些话语表现出来了罗斯福对于华夏的态度。
不过随后的事情让罗斯福有些想不到的是,在美界和英界进行一番探讨和研究之后,两界高层认为在未来的对抗中美英法三国足够在欧洲遏制住对手的地面攻势,而空军和海军将占有一定优势。而这个结论让罗斯福感到即震惊又高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意味着从此之后,华夏在协约国内部中的地位会有所降低?虽然罗斯福对这个论断有些将信将疑,但是他还是示意军方可以按照这个论断制定一个计划,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英国人的推动下,这个计划居然成了2战初期美英法三国的军事方略!
感谢书友zhouyu1976、我想死你的打赏~~~,以及书友linar、路西法鲁、ahds、龙儿奥奇、上官挤骨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盲目乐观1
军界有这样一句老话叫“参谋们总为上次战争制定了一套完美的计划。”(确实有这种说法,表达也许不准确,但是意思不会差。)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参谋们根据上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一套计划后,突然发现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这个计划完全是无用的。这个事情在历史屡屡出现,让多少自诩为精英的军人饮恨战场,远的不说就拿历史上2战来说,当法国人吸取了1战的经验教训,老老实实的修工事和碉堡,把几十亿法郎和大量的人力砸到了马奇诺防线,而这条耗资巨大的防线在实战中却没发挥什么作用。
再比如2战前美国海军高层拿着一大把战列舰准备和日本海军进行一次日德兰式的海上决战的时候,日本人准备用九段作战渐减战术逐渐消耗乃至最后战胜美国海军的时候,这些计划的制定者根本想不到一个叫山本五十六的赌徒会用6艘航母400多架飞机将这些计划彻底的扫到了历史的垃圾堆中!以至于让来者不得不感叹一句造化弄人啊!而后世网络上的军事爱好者们则成天考虑如果把大和换成翔鹤号航母那么战争会有什么变化,如果齐柏林服役了会有什么变化。而在这个位面上,美国人似乎也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不过他们的错误更倾向于技术性,他们低估了德事科技的水平!
毕竟穿越者只有一个。毕竟华夏是和德国交手最长的对手。徐杰知道罗斯福不是什么善茬,所以在面子上做足的同时,在里子上可是隐藏的非常好!不能告诉协约国的绝对不能说。能不告诉的就不告诉!于是在这个指导方针的作用下,徐杰隐藏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比如说德国空军新式的fw190型战斗机堪称强悍的战斗力,比如说在这个位面上一定会出现的50多吨以上的德国坦克,再比如说德国海军的快速攻击编队。至于说破译德国密码的方式和机械,华夏更没有和协约国展开太多的分享,给个情报就不错,至于来源自己想去吧!这其中一些情报美英法等国多少也清楚一些。但是他们并不相信,因为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太不可思议了。如果不是徐杰是穿越者的话,那么徐杰自己也不会相信的!
于是乎,在华夏的刻意掩盖下,美国人、英国人还有法国人开始就目前德军的战力进行评估。并且制定了未来的作战计划。协约国三巨头认为他们已经十分了解德军了,毕竟大战都打了两次了,而德国人的装备似乎还是那些,没有发生什么太多的变化,当然,英美两国也是这样。
首先是空军,经过了一番大战之后,英国人不得不承认德国空军在组织大战役和电子战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空中花园行动中德国海空军航空兵的配合简直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一套组合拳之后将英国驻伊朗空军彻底打爆,不过让英国人感到欣慰的是,似乎德国空军的装备更新换代十分不给力。战斗机依然是bf109和bf110,前者综合性能不如喷火,而后者当攻击机似乎更加合适,轰炸机吗?还是ju88和he110打天下,战略空军还是he177狮鹫。这样的组合在英国人看来并不可怕,尤其是在欧洲这样较小的战场上。配合上英法两国设施完善数量众多的飞机场,喷火式战斗机的航程不足的问题并不严重。论规模。英国空军加法国空军再加上美国驻欧空军的话应该不亚于对手,己方战斗机在防御作战中将占有优势,那就意味着至少空军方面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至于德国人的电子战水平吗?进过一番研究后,英国人认为自己在空中花园的惨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装备陈旧而造成的,如果换成新式装备的话,那结果会好很多。协约国三巨头认为单纯凭借法国和英国空军的战斗力就足够将德国空军挡住了,而随着三国转入战争体制,三国认为自己在国力方面的优势会逐渐转成战力优势,以后回过头去炸德国也是可行的。
“但愿英国人能趁早的搞出来喷火9,否则的话英国佬的喷火5、法国佬的d520还有美国人的p40还不被虐死?”徐杰这还是保守的估计,谁知道几年以后德国人会不会搞出来jumo213,想想使用c3油+mw50的fw190d在中低空和喷火中期型号和美国人的p47前期型号打,那情况一定会非常的美妙。喷火9也打不过换了油和2级增压的fw190d9啊!至于说p47吗?这款飞机高空确实nb,但是号称奶瓶的p47到了中低空可就悲催了。虽说一个强劲的发动机可以让冰箱上天,但是上天后能不能打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至于说p38和p51吗?至少历史上的p38对德国后期机种没有优势,而p51吗?设计团队都来华夏了,而美国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打算引进这款飞机,毕竟没有安装莫林中期引擎的p51战斗机表现也就那样。大国都是要面子的,如果不是自己的东西实在不行是很少会大规模引进别国东西的。
至于说空军规模吗?徐杰相信,这个位面的德国动员能力肯定比历史上高出了一个层次,首先,历史上第三帝国建筑设计师出身的施佩尔已经出现,其次,如果论动员能力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德皇统治下的德国动员效率都比小胡子的第三帝国强多了!想想看,在第三帝国贪污横行的情况下,施佩尔都能在美英战略轰炸下把飞机产能提高到一年3。9万架的水平。在这个位面上,德国实力远超历史上的第三帝国,动员效率也更高。那么第三帝国的空军产能肯定会到一个恐怖的数据,再加上这个位面德国不缺油。那么徐杰认为德国空军在战时保持2万架的规模和一年7万左右战斗机产能问题真的不大!
更何况德国空军产能其实存在没有充分发挥的情况,德国人动员太晚了,开始战略轰炸影响不大的时候不动员,等到被炸的不行不行的开始动员了,实际上如果单纯论工业的话,即使按照历史上的德国飞机工业规模都可以都有提升的潜力。毕竟44年的时候德国上空啥情况就不用说了吧,前期还是双方拼消耗。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美英空军的后院了,就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飞机生产的数量能达到3。9万架这种规模也是堪称奇迹了!
如果再发散一下的话,这个位面奥匈帝国依然存在。就算奥匈再差,工业基础也比历史上的日本强多了吧,如果多引擎飞机的比例低一些的话,一年2。5万以上不过分吧?还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产能,即使算上意大利人的消极怠工。两者加在一起不管是生产还是组装,拼出每年1。5万架的产能也是可以的。意大利的工业其实不弱,这个位面的意大利其实比历史上要强一些。这么算算的话,一年将近11万架左右的飞机产能,这绝对称的上相当恐怖了。当然。如果德国人增加战略轰炸机的数量的话,那么这个数值会有所下降。但是实际产能超过历史2倍以上不存在任何困难。
反观协约国一方,美国和英国虽然进入战备体系比较早。但是显然力量比历史上高的并不多,英国人如果按照历史上的差能计算的话,一年2。6万就顶天了,英国人的动员效率不低,而且参战较早。不存在没来得及发力的情况。实际上英国人是在43年达到了产能数量的高峰,44年反而有所下降。即使考虑英国轰炸机数量比较多。而且有大量的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型重型轰炸机,但是这个位面英国人的航空工业规模肯定远不如德国。同盟国的飞机工业规模能否达到完全发力的美帝程度,徐杰不敢保证,但是,徐杰能保证的是,单纯凭美英法三国想用空军压倒同盟国那是绝对不可能!
徐杰细细的算过一笔账,历史上美英苏三国构成了对抗德日的空军主力。这个位面没有了日本,但是同样没有了苏联,苏联人表示哥再悲催也是有勘用的2000马力发动机的,拉系列再茶几也是可以在低空和fw190d斗一斗的。即使开始被一顿闷棍打晕了,但是苏联空军最高年产量还是达到过4万架的规模的。(当然主要是单发飞机和双发小型飞机,如果转换成工时的话,苏联还是不如德国。)就这种规模,日本能比吗?所以实际上这个位面美英法构成的协约国空军体系是弱于历史上的美英苏三国的空军实力的。
至于说技术层面的话,即使历史上的fw190d和bf109k虽然总体性能弱于p51和p47,但是也是可以打的,双方的差距远远不到太平洋战场上鸡蛋和p51之间那么大的差距,在双方技术水平差不太多的情况下,(德国人这次可不缺油了)损失完全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计算。更何况这个位面德国技术更强。
而这个位面的德奥实力远强于历史上的德日,在考虑美国与欧洲战场直接的距离和德国强悍的海军,在狼群和同盟国海军的面前,美国人能把多少飞机和燃油炸弹运往英国都是一个未知数!别忘了,同盟国海军虽然纸面上弱于美英法,但是德奥海军主力在地中海,是主场作战,而且是内线作战,又有西班牙这个重要的前进基地。协约国海军想要再保证舰队决战优势的情况下还大量反潜本身就不现实。而且基地布局太差。英国本土却资源,而美国本土距离太远?法国吗?大家都懂的,协约国空军想要甩开华夏单独打趴下同盟国空军?还是洗洗睡吧!要是弄不好,英国人都要尝尝火烧伦敦的滋味了!
当然,徐杰费心费力总结出来的东西,是不会告诉协约国的,只有协约国的处境越艰难,华夏才能从中捞到更多的好处。就在协约国空军方面表示至少能守住并保证不败的时候,协约国海军方面也表示出了少有的乐观。而且他们比空军还自信!而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德国海军自从1战后的表现一直不咋地!在意大利内战时被协约国和华夏压的不敢吭声,唯一一次地中海海战,德国地中海舰队和奥匈舰队又饮恨当场。而这次伊朗战争中,德国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是调集了德国海军体系力量后取得的胜利,给人一种胜之不武的感觉。
美国认为这是德国海军不成熟的表现,如果单纯从对抗破交和潜艇战的角度来看,德国人的表现确实不如美英,这就好比做贼很容易,但是防贼很难。俗话说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所以在协约国内部的会议上,美英法三国认为,如果能派出一支有效的袭击舰队对德国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航线进行攻击的话,那么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德国海军必然要分出相当一部分力量来维护交通线的安全,这将导致德国海军机动兵力的进一步下降。“即使以英国本土舰队、美国大西洋舰队以及法国舰队的实力来看,我们已经可以在决战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而只要我们将同盟国舰队封在地中海之中,那么美英法三国的大部分海域将处于安全之中。”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此时的情况。
协约国想的很好,依靠纸面上的海军优势,协约国可以彻底掐断德国本土经北海、北大西洋到地中海的防线,虽然德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将本土的海军工业和造船业向地中海方向转移,但是尾大不掉,再怎么转移,本土海军设施和产能依然在同盟国海军内部占了一个较高的比例。这一点协约国看来,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内线作战,纵然德国人开始把全部的舰队都调过去,但是新造的战舰依然只能再北海这个鱼塘晃悠,整个德国舰队主力依然是被割裂开了,所以协约国认为只要法国还在,那么本土德国舰队和南部地中海的同盟国舰队就是孤掌难鸣,很难形成一股绳,无论从破交还是从主力决战的角度来看,协约国在大洋上似乎是站稳了优势!没有输的可能。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空晨、鳇鱼、罐头潜艇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盲目乐观2
但是实际上海军方面协约国真的有如设想中的占据了那么大的有优势吗?作为穿越者,尤其是海军出身的穿越者的徐杰认为协约国在海洋存在的问题甚至比空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