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大下台元首-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赫鲁晓夫最后妥协了。“如果事情这么急,那我明天就乘飞机回来。只是我要了解一下,有没有飞机。再见!”
  他放下了听筒。
  “苏斯洛夫打来电话,”他对米高扬说。“似乎所有主席团委员都已到齐,而且他们在农业上产生了某些紧急问题,应当在全会前讨论。他们坚持要我明天坐飞机回莫斯科。你听见了吧,我想推迟到休假结束时回去,但他们却没有同意。只有回去了,你也回去吗?”
  “那当然。”
  “那好吧。需要决定明天的会见该怎么办,还要让他们准备飞机……利托夫钦科!”赫鲁晓夫朝着凉台敞开的门喊着。
  卫队长来了。
  “我们明天飞回莫斯科。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也回去。请和齐宾(尼·伊·齐宾是赫鲁晓夫的个人驾驶员)联系一下,让他准备一架飞机。接见法国客人的事改在上午。我同他交谈半个多小时,共进午餐取消。会谈结束后,我们稍微吃点东西就起飞。如果飞行员来得及的话,起飞时间最好安排在12点左右。就这些。”
  利托夫钦科转过身,消失在树丛中。
  10月13日上午,赫鲁晓夫“光辉的10年”的最后一个上午,是个暖和而静谧的上午。太阳穿过薄雾柔和地照耀着大地,大海温柔地拍击着海岸,花坛里盛开着各色鲜花。
  每日的作息时间没有打乱。从外表上看,赫鲁晓夫绝对平静。吃早饭的时候他同往常一样,同正上菜的女服务员开玩笑,抱怨自己的节制饮食。然后就同助手们商量当天的工作。
  早饭后赫鲁晓夫去看文件,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利托夫钦科报告,飞机已准备好了,起飞时间定在中午1点钟。赫鲁晓夫仅仅点了点头。
  这时,在游泳池边的露天凉台上,放了些藤椅,摆上了水果和矿泉水,接见客人的事已准备就绪。
  在小道上终于出现了一批外国人。法国国务部长加斯顿·帕莱夫斯基来了。赫鲁晓夫看到他们,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拿起搭在旁边一张藤椅背上的西装上衣,面带热情的微笑着走上前去迎接。
  谈话时间很短。不到半个小时客人们就离开了。赫鲁晓夫一生中最后一次正式接见结束了。该准备起程回莫斯科了,东西已经运到飞机场去。
  中午吃了一顿便餐:蔬菜汤、蒸鱼。遵照医生的建议,赫鲁晓夫近来一直在节制饮食,中午饭没敢多吃。
  这是一顿告别的午餐。同赫鲁晓夫一起吃饭的除赫鲁晓夫一家人外,还有他的随身医生弗拉基米尔·格里戈里那维奇·别兹祖比克。
  象往常一样,午饭后,别墅的女主人捧着一大束秋天的鲜花站在门厅里等待着。她经常这样欢迎和欢送自己尊贵的客人。
  “再见。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很遗憾,您这次休假太短。欢迎您再来。”她说着每次都说的话,并递上花束。
  赫鲁晓夫感谢她的热情好客,把花束递给站在旁边的利托夫钦科,坐进了吉尔牌小轿车的前座。
  汽车开动了。一下子就到了大门口。一个卫兵在左面的一扇门边挺立着。
  这时,大门外边有一个人朝汽车跑来。
  “停车!”赫鲁晓夫命令说。
  利托夫钦科打开了汽车后座的门。
  “外高加索军区司令,”跑得气喘吁吁的将军自我介绍。“尼基塔·谢尔盖那维奇,请允许我来送您好吗?”
  “‘请坐进来吧,”赫鲁晓夫心平气和地回答说。他哪里知道这位肩章上有4颗星的大将,是奉命而来的。他的任务是亲自把赫鲁晓夫和米高扬送上飞机,以免赫鲁晓夫警觉溜掉,以确保万无一失。
  “请原谅,尼基塔·谢尔盖那维奇,姆扎瓦纳德泽在莫斯科,在巴尔维赫休息,而贾瓦希什维利到各区视察去了。我们没有料到您要走,也无法提前通知他。”将军开始道歉。
  “那是对的,让他去工作吧。而您也不必来,”赫鲁晓夫不高兴地嘟嚷着说。“不过既然来了,那就留在这儿吧。”汽车开动了。
  通常都是格鲁吉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姆扎瓦纳德泽和部长会议主席贾瓦希什维利迎送来此休假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常开玩笑似地说:“我是来休息的,而你们白白浪费工作时间。应该给你们记上旷工。”姆扎瓦纳德泽经常用一句笑话来回答:“我们会加班补上的!”所以这个迎送的传统一直保持了下来。
  可这一次他们没来,这同走得急没有关系,而解释看起来也是令人信服的。实际上,这两个人早已提前去莫斯科参加要赫鲁晓夫下台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会了,此刻正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等着赫鲁晓夫。
  路上将军给客人汇报了格鲁吉亚的农业状况。赫鲁晓夫沉默着。他大概已感到了事情有些不妙。
  终于到了机场,吉尔牌轿车急驶到飞机跟前,机组人员在舷梯旁列队等候。赫鲁晓夫的私人驾驶员齐宾将军照例报告说:“已作好起飞准备!没有故障。航线上天气很好。”
  他那宽阔的脸上泛出了笑容。赫鲁晓夫同他握了握手,轻快地走上舷梯。米高扬跟在后面。
  他们两个人走到飞机尾舱。这里是飞机最安静的地方。那里摆着一张小桌子,一个沙发和两把圈椅。
  赫鲁晓夫通常不喜欢一个人呆着,所以在飞行过程中他总是把同行的人都聚到“尾巴”上来:他同助手们讨论问题,或改正自己讲话的速记记录,要么就纯粹是聊天。
  这次完全不同。
  “让我们俩单独呆着吧。”赫鲁晓夫简短地命令说。
  飞机徐徐升空,在机舱中坐着两位国家领导人以及助手们、卫队和女速记员。工作认真的烈别杰夫打开他那硕大的黄色皮色,在无数的文件夹中翻寻着。应该说,要在这么一大堆文件中不迷糊,可得要有超群的记忆力才行。
  空中小姐给后舱用托盘送来了亚美尼亚白兰地酒、矿泉水和凉盘,但过了一刻钟后又原封不动地端了回来。看来他们顾不上这个……。
  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次普通的飞行。他们随着赫鲁晓夫已经走遍国内和国外。
  在飞机的后舱,避开大家,赫鲁晓夫和米高扬在制定行动路线,选择最佳方案,试图猜测在前面那儿,在伏努科沃2号机场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热烈的欢迎吗?未必会……
  军队包围机场吗?大概还不至于如此!现在已经不是那种时代。但无疑会有什么事在等待着……其实米高扬的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就是被派来监视赫鲁晓夫的。此刻赫鲁晓夫仍把他当挚友,与他商量、琢磨。他心里感到一阵内疚,但仍然装作毫无所知的样子,和赫鲁晓夫一起研究、盘算,尽力应付。
  随着飞机一分一秒地飞往目的地,赫鲁晓夫越发表现出焦燥不安。
  飞机开始降低高度,已经可以辨认出单独的树。最后,飞机轻轻一震,像往常一样,着陆极为出色,齐宾将军驾着这驾飞机,同赫鲁晓夫一起飞越了千山万岭。先是在战争时期,在各种天气驾着“道格拉斯”飞行,而后在乌克兰,后来又是从莫斯科飞往全球各个角落。
  飞机滑向伏努科沃2号机场的政府专用候机室。发动机最后吼叫了一次,接着就安静下来。下面什么人也没有,飞机前的场子上空荡荡的,只是远远地看见两个人的身影。从这里看不清是谁。不祥之兆……这些年来,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一直是成群结队地到机场接送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佯装皱着眉,责骂欢迎的人是“二流子”,唠叨着说:“没有你们,难道我赫鲁晓夫连路也不认得了么。”但可以看出,他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欢迎场面的。
  现在下面什么人也没有。
  飞机扶梯缓缓地开过来。两个神秘的人影也随之走了过来。现在可以看清楚了。他们是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特内和警卫局长切卡洛夫。
  赫鲁晓夫向空中小姐说了感谢这次愉快的飞行后,忐忑不安地走下舷梯。其他人随在他后面鱼贯而下。
  谢米恰斯特内走到赫鲁晓夫身边,客气但又矜持地问好:“欢迎您顺利到达,尼基塔·谢尔盖那维奇。”
  然后同米高扬握握手。
  切卡洛夫站在靠后两步远的地方,垂手挺立,脸绷得紧紧的,不带一丝笑容,完全是一幅执行公务的姿态。
  赫鲁晓夫差不多已经有一半明白了些什么,他回转身,对米高扬说:“阿纳斯塔斯,让我们先回家看看去吧。”
  米高扬轻轻一笑说:“看他们怎么安排吧。”
  米高扬盯着谢米恰斯特内大将。
  谢米恰斯特内大将俯下身来,仍然极为客气地、几乎是悄声地对赫鲁晓夫说:“大家都聚集在克里姆林宫,他们正等着您呢。”
  赫鲁晓夫情知再不能推辞,他只好硬着头皮,跟随着谢米恰斯特内大将走。
  赫鲁晓夫一行穿过空荡荡的到处镶有玻璃的候机室,只能听到脚步的回声。警卫人员笔直地挺立在远处的墙角里。值班员提前打开了整块玻璃的大门。
  还好,大门对面的人行道旁还是那辆排场的豪华轿车“吉尔—11111”,是他的专车。
  米高扬也有他自己的规格低一等的“海鸥牌”专用车,谢米恰斯特内也有一辆“海鸥牌”专用轿车,他指挥一队“伏尔加”车队,是警卫随车,前有车、后有车,把赫鲁晓夫的专车夹在中间,向莫斯科市内疾驰。
  3。3 无可挽回的败局
  车队一路风驰,从斯巴斯克门驶进了克里姆林宫,在1号会议楼那边停了下来。这里以前是斯大林的办公楼,后来改造成了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会议楼。
  赫鲁晓夫从轿车里被请下来。
  谢米恰斯特内大将和切卡洛夫中将一左一右,马上从两边走过来陪伴他。
  米高扬独自一人,随在他们身后。
  他们走上了二层楼。
  赫鲁晓夫忽然想起了1953年的暮春,贝利亚就是走过这条通道,进入主席团会议室后,坐下来还没有安稳,几支“巴拉贝仑”自动手枪就对准了他,对他实行了逮捕。今天,他会不会也经受这样的遭遇呢?赫鲁晓夫估计不会。他估计他的同伴们还没有那样的胆量。他自信如果那样,整个苏联的老百姓都会起来闹翻天,在四面八方举行拥护赫鲁晓夫的示威和游行。赫鲁晓夫确信没有他本人,他的伙伴们将连半日江山也坐不稳。
  赫鲁晓夫的估计并没有完全错误。
  他被两位将军挟持似地走进了主席团会议室。但他并没有立即被逮捕。
  主席团会议室里坐满了全体主席团成员和被扩大参加会议的人,包括赫鲁晓夫军方的密友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以及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等人。赫鲁晓夫完全明白了,这个中央主席团委员们将要讨论的根本不是什么农业管理结构问题。
  会议室里相当宁静。
  赫鲁晓夫进来后,他几乎立刻被几十只钉子一般的眼睛,牢牢地钉在门里的一个地方上了。
  沉静了足有一刻钟。
  谁也没有说话。
  终于,还是赫鲁晓夫试图打破沉默:“同志们,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赫鲁晓夫一边说,一边挥着帽子,他朝他往日坐惯了的主席位置走了过去。
  苏斯洛夫这时候站了起来,说话了:“尼基塔·谢尔盖那维奇·赫鲁晓夫同志,请您就在门口那张椅子上坐下吧,那是今天给您准备好的位子。”
  赫鲁晓夫立刻睁大了眼睛,他几乎立刻又要咆哮、吼叫起来了:“同志们!你们这是要搞什么名堂呀?”
  谢列平“砰”地一击会议桌,他年轻气盛,冲着赫鲁晓夫吼了一句:“尼基塔!你应该识相点,懂些规矩,快在那边坐好!”说着,这位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共青团领导人,其后的克格勃主席,现在的主席团成员、书记处书记,他朝他曾指挥过的助手谢米恰斯特内大将和切卡洛夫中将把头一摆,两位将军立刻把赫鲁晓夫按在靠墙的那张椅子上,令赫鲁晓夫乖乖地坐了下来。
  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招招手,请米高扬坐入他主席团的位置。至此,他已成功地完成了监护赫鲁晓夫的任务,他把赫鲁晓夫如同一名生俘的敌酋一般,完整地带回到主席团的这间审理和清算赫鲁晓夫的会议室里来了。
  许多人都向米高扬点头致意,祝贺和感谢他出色地完成了监押赫鲁晓夫到场的任务。
  米高扬自然也很欣然和得意,同时由于出卖朋友而内疚。
  他落座以后,目光朝天花板望去,再也不多看他的朋友赫鲁晓夫一眼了。
  赫鲁晓夫像一只困兽被限定在旮旯一角里。
  接着,苏斯洛夫开始了洋洋洒洒的,揭露和清算赫鲁晓夫的报告。苏斯洛夫在报告中,提出了撤销赫鲁晓夫在苏联党和政府内一切领导职务的建议,以及将其开除出中央委员会的建议。报告历数赫鲁晓夫的失误和罪行。指出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已经把苏联推向了灾难深渊的边缘,因此,为了挽回这样一种濒临崩溃和破产的局面;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和灾难的突然来临,必须让赫鲁晓夫这位劫星的滑稽剧马上结束,赫鲁晓夫必须彻底下台。
  赫鲁晓夫焦躁不安,紧张地聆听着苏斯洛夫长篇的指挥和申斥。他一开始不敢轻动妄为,他担心出现逮捕贝利亚时的那种场面,他以为出现那样的场面是完全可能的,怎么不可能呢?如果需要那就是势必要采取的行动了,赫鲁晓夫按照他的哲学观念,作出了如此的判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他倒学作一头落入陷阱的野兽,也露出可怜巴巴的、局促不安的神情,对一切都保持沉默。可是,后来看出苏斯洛夫和其他人等,都还没有逮捕他,要杀他的意思,于是,在苏斯洛夫的报告以后,他忽然又暴跳起来,想作一番最后的拼搏和挣扎。他一跃到勃列日涅夫和彼德戈尔内的身后,他大声喊叫了起来:“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列昂尼德·伊里奇、亚历山大·尼古拉耶夫维奇,还有柯西金、佩尔谢、格里申同志,亲爱的同志们,你们都是诚实的共产党员,你们都是无私奉献给党的事业的杰出人物,你们要正确对待自己共同奋斗的战友和同志,你们不能被米·安·苏斯洛夫骗了。他是一个油嘴滑舌的恶棍,他不是党的理论家,他是背信弃义的变节者、流氓、歹徒!”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立刻愤怒地也跳了起来,他站在了赫鲁晓夫的对面,手指着他的鼻尖,严厉地斥责他:“那么,您呢,尼基塔·谢尔盖那维奇,您呢?党中央的主席团会议室,能是您撒野骂街的地方吗?您还能侈谈信义和尊重人吗?难道油嘴滑舌的恶棍、骗子、无赖,不正是您、赫鲁晓夫同志吗?您坐好吧!
  谢列平说着,又向谢米恰斯特内大将和切卡洛夫中将摆头。谢米恰斯特内与切卡洛夫立刻又上来夹住赫鲁晓夫,把他摁在了他的座位上。
  “呜呜呜——!”
  “亲爱的同志们,你们都是赫鲁晓夫同志的朋友,赫鲁晓夫对你们任何人都不薄,你们不能这样对待赫鲁晓夫同志,你们应该高抬贵手,留点儿情份……”赫鲁晓夫励哭了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
  米高扬劝慰着说:“尼基塔!郑重点儿,安分点儿吧,我们也不会待你太薄,也会照顾您的。”
  赫鲁晓夫仰起了脸来,可怜巴巴地看着全体主席团委员,乞求似地说:“同志们,请不要一脚完全踢开尼基塔,让尼基塔·赫鲁晓夫同志为你们当管搞饭吃的农业部长吧!”
  波德戈尔内这位堪称是赫鲁晓夫的心腹之人,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得意门生,现在却马上不无刻毒地回敬赫鲁晓夫一句,令他的乞求和希望破灭:“尼基塔!你相信主席团会允许您窃据农业部长的职位,继续愚不可及地胡作非为吗?您是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又异想天开了呢?”
  主席团会议室骤然发出一阵很响亮的嗡嗡声和哄笑声。
  尽管继续抵抗下去显然已是徒劳之举,不过赫鲁晓夫还是没有在当天下午就“自愿”退休。最后,由于时间太晚,只好暂时休会。所有人都被通知在次日上午继续开会。
  晚上,赫鲁晓夫打电话给米高扬,米高扬当时也夜不能寐、辗转不安。赫鲁晓夫说:“如果他们不需要我,那就算了吧,我也不用挡他们的道儿。”
  第二天的会议极为简短,选出勃列日涅夫担任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柯西金担任部长会议主席,随后便告散会。下午继续开会,赫鲁晓夫没有参加。
  从10月13日下午开始的会议,到10月14日终于结束了。一切决议都如预期的结果。决议宣布:“鉴于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解除尼·谢·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中央委员会还通过了另一项决议:党中央第一书记与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永远不再由一个人同时担任。
  赫鲁晓夫漫长而活跃的执政时期与新领导体制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