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志坚定、行动积极、决策、果断、目标明确的人能排除万难,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去争取胜利。成就大业的人,面对困难时从不犹豫徘徊,从不怀疑是否能克服困难,他们总是能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目标是伟大而令人兴奋的,他们会作坚持不懈地努力,暂时的困难微不足道。
  如果拿破仑在年轻时没有遇到什么压迫、绝望,那他决不会如此多谋、如此镇定、如此刚勇。
  贝内特在四十岁那年拿出了全部财产——区区三百美元,在一间简陋的小屋中开始了他的事业。他把一张木板搭在两个圆桶上做办公桌,他身兼数职——既是打字员又是勤杂工,既是出版商又是记者,既是小职员又是编辑,既是校对者又是印刷工。就这样,他开始了创办《纽约先驱报》的历程。起初,他试图沿用一般的做法,但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后,他决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伟人只关心一个问题:“能完成吗?”而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事情是可能的,困难就能克服。
  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卑微的人让困难蒙蔽了双眼,看不到成功。
  一个会取得成功的年轻人也会看到困难,但却从不惧怕,因为相信自己能战胜,他相信勇往直前的勇气能扫除一切障碍。
  对拿破仑来说,阿尔卑斯山算不了什么。并非阿尔卑斯山不可怕,冬天的阿尔卑斯山几乎是不可翻越的,但拿破仑却觉得自己比阿尔卑斯山更强大。虽然在法国将军们的眼里,翻越阿尔卑斯山太困难了,但是他们的领袖的目光却早巳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上的终年积雪,看到了山那边碧绿的平原。
  路易莎·奥尔科特用她的笔赚了二十万美元,但是,当她第一次感到自己具有这种才能的时候,她的父亲递来一张纸条,那是《亚特兰大》的编辑菲尔德先生写给他的:“叫路易莎继续教书吧!她在写作这一行永远不会成功。”奥特科特说:“告诉他,我一定会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有一天我会为《亚特兰大》写稿的。”不久,她为《亚特兰大》写了一首诗,连朗费罗都以为是爱默生的作品。
  她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年前,我决心用自己的力量还清家里欠的债。四十岁那年,我做到了。债务全部还清了,包括那些按照法律无需归还的部分。我们还有足够的钱过舒适的生活,尽管这稍稍有损我的健康。”
  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不仅使你的工作充满乐趣,还会让你获得幸福。它把忧虑变为快乐,驱除工作中的痛苦,让生活充满惊喜。它比金钱更有价值。你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更优秀、更完美的人。
  你如何看待周围事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每个人心中都有乐观向上的力量,它使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痛苦中看到快乐。
  第二章 决断
  世间最可怜的是犹豫不决的人
  你的判断力深植于个性当中,如静水深流。
  判断力不应受情感波动、建议、批评以及表面现象的干扰。判断力是处理任何重要事件所必需的。除了事实本身的真实状况外,它不受任何影响。有的人虽然能力出众,却毁于这样一个小小的个性弱点,尤其是当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很强的时候,这是人生的悲剧。今天,成千上万的人虽然在能力上出类拔萃,却缺乏果断的个性而沦为平庸之辈。要知道,在任何情况下,不能信心百倍地做出自己的决断都是一个悲剧。许多人正是因此遭致失败,而非缺乏能力。
  那些总是犹豫不决的人,世上没什么东西能帮助他们形成迅速决断的行动习惯。因此,一个人试图面面俱到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的。决策就是决定性的、不可更改的,一旦作出就要尽力执行,就算有时候会犯错,也比那种事事求平衡、总是思来想去、拖延不决的习惯要好。当我们致力于形成一种快速决策的习惯时,哪怕在最初这种做法显得有些机械,它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信心。由此,一个人将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独立精神。
  我认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给自己留着重新考虑的余地,就连写信也是这样。他总担心自己的信会有改动,不到最后一分钟不敢封口。即使信的一半已经塞到邮筒里了,他还会犹犹豫豫地把它抽出来,拆开,再看一遍,这一看,可能又发现哪儿不对头了,然后他只好把这封信拿回去重写。对他来说,寄一封信很不容易,寄出去以后,他还是惴惴不安的,成天惦记着那封信的措词是否得体。他最可笑、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就是有一次他把信寄出去以后,又发电报叫人家赶紧把信退回来、千万不要打开看。他人品非常好、为人处事非常得体,但就是由于这优柔寡断的性格,他得不到人们的信赖,谁也不愿意跟他合伙做事。
  比鲁莽更糟糕的是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的人常担心事情的凶吉好坏,今天做出一个抉择,明天会发生更好的可能性,总是不敢做决断。他们因此失去很多好机会、埋没很多好想法。
  良机稍纵即逝,犹豫不决的人很难抓住机会。
  雷厉风行难免会犯错误,但总比什么也不敢做强。
  威廉·沃特说:“如果一个人永速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个人原本做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犹豫动摇、举棋不定,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积极进取,而是宁愿在原地踏步,或者说干脆是倒退。古罗马诗人卢坎描写了一种具有凯撒式坚韧不拔精神的人,实际上,也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种人首先会聪明地请教别人,与别人进行商议,然后果断地决策,再以毫不妥协的勇气来执行他的决策和意志,他从来不会被那些使得小人物们愁眉苦脸、望而却步的困难所吓倒——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行列里都会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的人,无论他其他方面多么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可以这样说,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
  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仅仅因为耽搁和延误。而数不胜数的成功者因为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迅速作出决定,创造了财富。
  智者说:“使一个人形成果断决策的个性,是生命成长中道德和意志训练方面最重要的工作。”
  “果断决策的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以致于经常要准备冒险做出不成熟的判断或采取不利行动。对一个人来说,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从不做决定要好。”
  快速决策和异常大胆使许多成功人士度过了危机和难关,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几乎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试图用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救哪一个。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牺牲哪一个。这样,他—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第三章 自制
  做自己情感的至高统治者
  性格的力量包含两个方面——意志的力量和自制的力量。
  它的存在有两个要求——强烈的情感和对情感坚定的掌控。
  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闯入了惠灵顿公爵的书房,他说:“我叫亚玻伦,有人派我来刺杀你。”公爵说:“刺杀我?真奇怪。”刺客把话重复了一遍:“我是亚玻伦,我一定要杀了你。”“一定要在今天吗?”“他们倒没有告诉我在哪一天或者什么时候,但是我必须完成任务。”公爵说:“那现在可不方便。我很忙——我有很多信要写。你下次再来吧,我等着你。”说完,他就继续写他的信。公爵的严厉和从容、大度和镇静使刺客大为吃惊,他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克莱登这样评价英国国会领袖之一汉普登:“他是自己情感的至高统治者。由此,他获得了统治他人的伟大力量。”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切斯特,有一个以耐心而出名的店主。有人想考验考验他的耐心。这个人来到店里,一会儿要这种布料,一会儿要那种布料,挑来拣去,看了半打不同款式和颜色的布料,最后磨磨蹭蹭地选了一种,要店主栽成一美分大小。店主不动声色地拿来一枚一美分的硬币,照着硬币的样子心平气和地裁出一小块布,用纸包起来递给了他。
  自制使人充满自信,也赢得别人的信任。
  在商人中间,自制能产生信用。银行相信那些能控制自己的人。商人们相信,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既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务,也不能管理好别人的事务。他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康的条件下成功,但绝不可能在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成功!
  “不”,是孩子们最容易学会的字。却又是成年人最难说出口的。“不”代表生命的尊严和永远的幸福。传统哲学与现代智慧,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面对诱惑,敢说 “不”。
  无论是谁,只要能下定决心,决心就会为他的自制行为提供力量与后援。能够支配自我,控制情感、欲望和恐惧心理的人会比国王更伟大、更幸福。否则,不可能取得任何有价值的进步。
  自制是刚毅的本质,也是性格的灵魂。
  亚伯拉罕·林肯刚成年的时候,是一个性急易怒的人。但后来,他学会了自制,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说服力和耐心的人。他曾经对陆军上校福尼说:“我从黑鹰战役开始养成了控制脾气的好习惯,并且一直保持下来,这给了我很大的好处。”
  在33岁以前,亚历山大就在伊萨斯、格拉尼卡斯和阿拜拉等处打了胜仗,建立了世界上最宠大的帝国。但是,这位满载荣誉的年轻的希腊英雄却被自己的本能征服了,他于是像白痴一样在巴比伦花天酒地和放荡堕落的生活中死去。其实,那个最不起眼的字“不”就能拯救这个年轻人,然而那个虚妄的借口“只有一次”却带给他彻底的毁灭。
  拿破仑在重大战役中赢得了100多次激烈战役的胜利,然而,当他被囚禁于大西洋一个荒芜的小岛上时,他却有失身份地与哈德逊·洛尔爵士就礼仪和香槟问题发生了不光彩的争论。
  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不轻易发怒是良好的品质,比焦虑万分的人更容易应付种种困难、解决种种矛盾。一个做事光明磊落、生气蓬勃、令人愉悦的人,到处受欢迎。
  企业管理者在生意冷清、存货积压严重、员工不信任、债权人纷纷上门催款的情况下,涵养受到了最大的考验。这时若稍有不快就大发雷霆,会给员工们留下抹不掉的坏印象。如果他仍然不抱怨、不发脾气,和善仁慈,才会真正受到员工们的爱戴,愿意和他一起共度难关。
  沉着冷静、永不气馁,是每一个人应培养的品格。
  永远以亲切的笑容和蔼待人,永远有一种满怀希望的气魄,永远有战无不胜、突破逆境的自信心和决心吧!
  第四章 专注
  平庸者的成功和聪明人的失败
  世界上许多成大事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人。我们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一些人取得了远远超过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使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排名末尾的学生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其中一些人,尽管在学校里被我们嘲笑,后来却能专心一个领域,耕耘不辍,最终到达目的地。尽管智力平庸,但他想方设法保持领先,一步一步地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仍在四处涉猎,毫无目标,最终一无所获。
  杜邦公司创始人伊雷尔的哥哥维克多可以说是一表人才,他口齿伶俐、头脑敏捷、身材挺拔、相貌英俊,外表上简直没什么缺点。他是一个社交明星,给每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完美的。但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办过一件事,就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也可能会忘掉。他仅仅是个吃喝玩乐的专家。如果派他外出考察,他回来后拿不出多少有价值的商业情报,却能绘声绘色地描述旅途中的美味佳肴和美女。伊雷尔做火药买卖时,维克多在纽约给他做代理。维克多凭社交手腕发展了一些客户,但是其中一位,拿破仑的弟弟杰罗姆,一位花花公子,却毁了他。在纵欲无度、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们俩很投缘,只要杰罗姆缺钱,维克多就慷慨地掏腰包。正是杰罗姆的一笔笔巨额借款,导致了维克多的贸易公司的破产。
  伊雷内则是截然相反的人。他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但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股近乎痴迷的专注劲儿。小时候在法国,家境还很宽裕的时候,他受拉瓦锡的影响,对化学着了迷。那时候他父亲皮埃尔是路易十六王朝的商业总监,兼有贵族身份,谁也想不到这个家庭在未来的法国大革命中会险遭灭顶之灾。拉瓦锡和皮埃尔谈论化学知识的时候,小伊雷内稳稳当当地坐在旁边,竖起耳朵听着。他对“肥料爆炸”的事尤其感兴趣。拉瓦锡喜欢这个安安静静的孩子,把他带到自己主管的皇家火药厂玩,教他配制当时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火药。这为他将来重振家业奠定了基础。
  若干年后,他们全家人逃脱法国大革命的血雨腥风,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的父亲在新大陆上尝试过七种商业计划——倒卖土地、货运、走私黄金……全都失败了。在全家人垂头丧气的时候,年轻的伊雷内苦苦思索着振兴家业的良策。他认识到,目前战火连绵,盗匪猖獗,从事商品流通有很大的风险,与其这样倒不如创办自己的实业。但是有什么可以生产的呢?这个问题萦绕在他脑海里,就连游玩时他也在想。有一天,他与美国陆军上校路易斯·特萨德到郊外打猎,他的枪哑了三次,而上校的枪一抠扳机就响。上校说:“你应该用英国的火药粉,美国的太差劲。”一句话使伊雷内茅塞顿开。他想:在战乱期间,世界上最需要的不就是火药吗?在这方面,我是有优势的,向拉瓦锡学到的知识,会让我成为美国最好的火药商。后来,他就靠着这股专注劲,克服了许多困难,把火药厂办了起来、办成了举世闻名的杜邦公司。
  历史上,平庸者成功和聪明人失败一直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的决心,一种从不受任何诱惑、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相反,那些聪明却不坚定的人,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目的,四处出击,结果分散精力,浪费才华。
  一个聪明的孩子,不管是否在大学里遥遥领先,不管是否比社区的其他同龄人更引人瞩目,如果不专心致志就永远不会成功。
  在同样的时间内,有些人学到的知识比别人多,做出的成就比别人高,这是因为他们全身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们做起事来,都有一股忘我的、甚至六亲不认的劲头。据说爱迪生在新婚之夜想到一个问题,就到实验室里研究起来,忘记了新娘,直到有人来叫他,他才想起这是什么日子。他一生中贡献了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对人类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发明,以及不计其数的小发明,如果不是一个连睡觉都想着发明的人,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高效率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从小就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的人,他在父亲的造船作坊里迅速掌握了修理航海仪表的技术,工匠们夸他“每根手指头上都刻着好运纹”,事实上,在拥有自己的工作台之前,小瓦特就把课余时间消磨在车间里,观察大人们干活,静静地思考,他是一个非常内向、好静的孩子,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无论他准备做、正在做、还是暂时中断,他的心思都在上面,这样的人所取得的进步,是那些三心二意的人望尘莫及的。
  他中学毕业后来到格拉斯哥,想学一门手艺,但是这里竟然没有一个配当他师父的人,那些工匠可以教的,他早就会了。他不得不来到伦敦,从举世闻名的仪器专家中寻找自己的导师。他成了数学家、仪器制造专家约翰·摩根的学徒,一年中,他掌握了别的学徒需要三至四年才能学到的东西,他是这样做的:每周在摩根的车间里工作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