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野外生存手册-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野外生存手册
  作者:丁绍虎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写作上采取了将野外生存知识与野外自助旅游相结合方式进行,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野外自助旅游是当今最热门的户外运动之一,在野外自助旅游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野外生存的知识,而大总分野外自助旅游者对于这些知识又知之甚少,所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对于野外自助旅游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二,野外生存作为一种知识和一项技能,必然要有其赖以生存在的空间,在远离硝烟的今天,人们体验野外生存的机会更多的是来自于野外自助旅游,而不是残酷的战争,也就是说,将野外生存与野外自助旅游结合起来写,更能够充分体现野外生存的实用性,更加有助于读者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掌握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技能。
  分别阐述了野外自助旅游出发以前应该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野外生存中吃、住、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野外常见病症的防治以及野外自救互救的方法等内容。本书所写的内涉及到地理学、天文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学、化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集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具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是外出携带和闲暇阅读的佳作。
  正文
  野外急救盒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盒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
  铝或不锈钢制的饭盒…不仅是包装,也可作为炊具。盒盖内面也是发信号的反光板
  薄而结实的塑料布…用于保持体温、防止热量过快散失,隔潮或作为蓬布
  防水火柴…火种一定要保存好,可用胶卷盒来密封
  大蜡烛…照明、生火、增加温暖
  多用途小刀…还用说吗?
  指南针
  小哨…用于求救
  一小袋盐、糖果、复合维生素
  胶布…补丁或紧急绷带、除刺
  针线包…挑去异物补衣
    水泡的防治
  远足的你肯定有过长途跋涉后脚被磨破,长出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耐的经历。现在让这种痛苦的感觉彻底离开你:
  预防:最好穿着与你的脚'磨合'惯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线袜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块'创可贴'。如有条件,可以到商店里买一瓶防止起泡的喷雾剂(主要减轻摩擦作用)
  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将泡内的液体排出。用消毒过的缝衣针在水泡表面刺个洞,从上放挤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药水涂抹创口及周围,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
    中暑的防治
  夏季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登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晕眩、烦躁不安、脉搏强而有力,呼吸有杂音,体温可能上升至40°C以上,皮肤干燥泛红。如果不及时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会失去意识,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
  因此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准备好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仁丹等。另外,还应该准备一些清凉饮料和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暑装备。
  一旦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衣服用冷水浸湿,裹住身体,并保持潮湿。或不停扇风散热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体温降到38°C以下
  中暑者意识清醒,应让其一半坐姿休息,头与肩部给予支撑
  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识,则应让其平躺
  通过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体温如已下降,则改以赶衣物覆盖,并充分休息否则重复以上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热昏厥的防治
  体质较弱的登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和盐份时,容易发生热昏厥
  热昏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感觉精疲力尽,却烦躁不安,头痛、晕眩或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保持正常或下降
  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制较弱的登山者,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活动,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料,即使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如何应付蛇咬伤
  在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如何应付蜂蛰
  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
  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与'亲近'的表现
  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如果不幸已被蜂蛰,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最后,直奔医院吧
    对付雨天的小常识
  将地图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并作好防泼水处理。若有戴眼镜,请先戴一顶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视线较佳。遇雨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雨具以两截式雨衣为宜,雨裤用吊带支撑可防止下滑。
  雨具永远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侧袋、顶袋或主袋顶部。 短绑腿可防止雨水从裤管滑进登山靴内部。
  雨中记录是件苦差事,可用封口塑胶袋包装笔记本以防水。市面上有卖一种笔记本,可防止纸张因水浸湿或墨水量开。
  千万记住,湿冷而裸露在外的皮肤远较贴着湿冷棉布的皮肤为保温。不论背包厂商如何夸耀其防水性,加罩一个防水罩在背包外是必要的。背包内的衣物、睡袋等要用防水袋或塑胶袋包好,硬壳保鲜盒可用来装易碎折潮的食品、药材、底片或火柴等杂物。
    常见地形
  一、圆顶丘:等高线表示宽松,近於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独立小丘。
  二、锥形丘: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於山地,状如锥形。
  三、山额: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後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山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
  七、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八、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
  十、交错山棱:幼年河谷中,遇河流成弯曲形,两岸的棱线便会互向凹处突出,形成竖锯状,突出的棱线,倾斜缓和,凹入的棱线,倾斜较陡,等高线表示凸出的棱线,离河岸稍远处向下弯入,反之,表示凹入的山棱,接近河岸向下弯出。
  十一、悬崖:为一高峻而近於垂直的岩石面,多由侵蚀和断层两大作用所形成;内陆及海岸皆有,等高线表示壁立处,可以有许多等高线重合一起,但也有以特殊符号表示。
    地图与指北针之认识与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从市售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线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计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於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换算表地图比例实地距离(公尺)地图距离(公分)1:25;0001;00041:50;0001;00021:100;0001;0001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一、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於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表(一)表示各种比例尺等高线。表一、地图的等高线之间隔实际距离单位等高线实际距离比例尺计曲线首曲线1:50,000100公尺20公尺1:25,00050公尺10公尺1:10,00025公尺5公尺
  二、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於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三、坡度
  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徵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2。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於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凹形坡凸形坡
  坡度的计算是根据三角函数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tan…1(垂直距离÷水平距离)=角度以五万分之一地图为例:(如表二、三),其坡度,实际距离与曲线间距的关系。(坡度)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状况与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状况步行程度1°~5°平缓山坡车行容易5°~15°缓山坡步行容易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断崖须借助器材攀登表三、以五万分之一地图表示坡度、实际距离与地图的关系坡度实际垂直距离(公尺)地图显示距离(公厘)5°204。610°202。215°201。520°201。130°200。745°200。4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徵,(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常见地形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球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後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於地图。
  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於此未知点。
  例一、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於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於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点)。
  例二、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於地图位置点(C点),我们先环视周遭地形山峰,选择两个能明确标示於地图的目标点(A、B点),如此我们就可以测量已知点(A、B点)的目标方位角,同时此两方位角延伸线的交会点就是我们的位置点(C点)。
    水源寻找
  如果有朝一日,当你置身於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