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政界-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该说的都已说完了,出乎众人的意料,他又认认真真地加了一句:
  “如果我个人在会前对这件事表过什么态,那只是个人意见,绝对的个人意见。”
  省委书记发表了这么一通看起来似乎是题外的话,在坐的听众却觉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因而也很受听。
  周剑非回头对吴泽康说:
  “你将考察过程中的情况详细向常委汇报,材料带来了吗?”
  吴泽康点点头,翻开了面前那厚厚的一册打印稿,看来他的备用件是带对了。
  吴泽康于是翻开那厚厚的一本材料念了起来,其中对黄人伟副省长的意见也全部照念不误。
  吴泽康的汇报引起常委们的很大兴趣,不时有人插问,特别是“巧夺人妻”一节引来了纷纷议论,但没有争论,组织部的调查对此是否定的,参会人员对此没有提出不同意见。省纪委书记说:他们不断地接到类似的所谓揭发信,大部分查无实据,有些信一看就知道是在编聊斋。似乎有了一种规律,哪里要提拔干部,哪里的控告信就来了,内容大体是两条:贪污受贿、男女关系。他还说控告陈一弘的信他们也收到过,因为组织部正在考察,他们就没有过问。
  由于没有不同意见,陈一弘的任命顺利通过。市委副书记由省委直接任命,市长作为建议由三江市委提交市人大,省长苏翔还表示,黄人伟副省长那里他去向他解释,不过,冯唐的安排问题也要及早考虑。
  于是会议又扯到了冯唐,参加会议的十个常委大凡认识冯唐的都对他有好感,自然也都主张调出来提拔。周剑非将他们的打算说了一下,大家没有意见。这就算是常委会作出决定了,只等找到位子便可发通知。
  最后省委书记赵一浩发了言,他说,由于遇到了争论和告状,三江市的市长人选考察时间拖得长了一些,但也有好处:扎实、可靠。大凡有争议的干部,往往就是有本事的干部,无非是得罪了人,告他几状,造他一点舆论,叫他上不去。这大概也是一条规律吧?我们就是要保持头脑清醒,不上那些以诬陷他人为职业的人的当,大胆保护被诬陷的干部;大胆使用被诬陷的好干部,不要怕别人说你“包庇重用坏人”。只要我们了解情况,掌握情况,心中有数就不要害怕,就要挺起腰顶住!上下左右有误解有疑问,我们要理直气壮的做解释工作,不要别人一声吼,你就吓得往后走,不敢坚持实事求是了。敢不敢提拔使用有争议的德才兼备的好干部,这是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能否坚持原则的一个考验。要让“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这种恶劣现象从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消失干净。
  他还谈到省级机关一些人反映陈一弘架子大的问题,他说:也许这正好是陈一弘的一大优点。你下去搞调查,该他汇报他应该汇报,该配合的要配合,但为什么要求人家前呼后拥,一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呢?这正是我们省级机关要改变的作风,不是人家的缺点!
  赵一浩谈这一段话时语气平和,实则严肃。“听众”则表面平静,内心沸腾,各有所思。有一点是共同的,大家都清楚赵一浩的话其针对性不仅是省直机关的厅局长,首先是他们这些常委们。当然,具体到每一个人,情况不一样,内心的反应也就各不相同。
  就拿省长苏翔来说,长期处于权力顶峰,受人尊敬惯了,总是受不住冷落的。就在两年前吧,他去松岭地区检查工作,那时的松岭地委书记正是现在坐在他对面的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剑非。他到达松岭的那天,正好周剑非在一个边远的县里解决一件因争水而引起的群众纠纷,他接到地委办公室的电话说省长今天中午要来。他便立即给在家的专员打电话,请他在家先接待,他晚饭之前一定赶回来。
  苏翔一行于上午十一点半到达松岭,当他看到迎接行列中几大班子的一把手都已到场,唯独没见周剑非时,便觉得受到了冷遇,顿时火起,脸色也就变了,冲着专员问道:
  “小周呢?”
  专员回答说:
  “他在县上处理一件事,下午赶回来。”
  苏翔把脸一绷,声音提得老高,说:
  “打电话告诉他,就说我苏翔来了,叫他马上回来,我要听他这个地委书记的汇报。”
  专员连声说了几个“是”,立即叫办公室主任打电话。
  苏翔似觉言犹未了,便又当着众人的面说:
  “我还是省委副书记哩,地委书记就觉得可以不来见我了?”
  专员一听言重了,连忙作解释,说:
  “剑非前天就下去了,今天一早接到省长要来的通知,我们就给他打电话。他给我来电话说在县里交待一下马上赶回来。绝没有别的意思,请省长不要误会。”
  听专员如是解释,苏翔的气才消了。他的脾性如此,那肚子里的气来得快也去得快,“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他当即哈哈地一笑,说:
  “说清楚了就行,我还以为你们松岭立了什么新规矩,我这个省委副书记,省长只能由地委副书记、专员出面哩!”
  在坐的人都被省长的幽默逗得哈哈地笑了。一笑之下也就“泯”了“恩怨”。
  结果是周剑非提前两个钟头赶回地委招待所,专员的汇报已接近尾声。他只赶上补充汇报了半个钟头,晚饭时给省长敬了两杯“五粮液”。当然,在以后的五天里他和专员一道寸步不离地陪着省长跑了四个县,还看了周剑非夫人所在的茶科所,品尝了他们的“清明茶”。至于那天上午所发生的不愉快之事,谁也没有再提起,省长没有提,他周剑非和专员也没再多作解释,好像这事根本就没发生过。
  各人肚子里都有一本经,如果在坐的十个常委都把自己的“经”端出来,那就精彩了。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借用这句话也许并不恰当,但常委们至少大多数常委,当然,也应该包括是常委或不是常委的副省长们,在这方面是真正做到身体力行了的。对于北京的来客,部长、副部长们自不用说了,司长、副司长们到来,分管的常委或副省长可以说都做到了热情周到四个字,甚至来了处长或什么经办人员,只要是来自要害部门,常委和副省长们也能屈尊接待。多礼固然是中国的传统文明,但也有其最现实的意义:项目、投资、贷款、救济等等,等等,往往伴随“多礼”而来。相反,也往往伴随少礼而去。反正是为了工作,何乐而不为之?至于这样那样的规定和限制,为了工作都可以灵活执行的,“不要太书生气十足了”:“不用公款请客,我私人请得起?又不是为了个人有什么好处”!
  如此等等,谁来判断这类公案的是与非?
  自然,常委和副省长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这是一种感情投入,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并非纯粹公对公,对自己毫无好处的。就拿一个处长之类来说,官职虽小他却要返天庭报奏的,也许他可能向司长乃至部长汇报,说好说歹就全凭他的印象了。而这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说得好:一半凭工作实绩一半凭接待热情。这种对半开还算是公平的了。谁像陈一弘那样书呆子作风,差一点连升官也成泡影!
  扯得太远了,还是把话题拉回到常委会议室来。通过了陈一弘的任命之后,话题也自然地转到了冯唐的身上。
  吴泽康还特别汇报了黄人伟副省长那些个性突出的意见,但他将它抹平了,只简单地说:黄副省长的主张是冯唐当市长。这也算如实汇报,因为实质就在这一点上哪。当然,黄人伟对组织部的那番带有很大情绪的话,也许是出于顾全大局,也许是觉得没有必要,吴泽康在汇报中省略了,周剑非作补充说明时,也没有涉及。
  赵一浩在吴泽康汇报的过程中也插了话,介绍了他和钱林谈话的要点以及钱林对冯唐职务安排的意见。
  对于冯唐调到省级机关提拔安排,与会者又都表示赞同而且觉得应该,希望组织部早一点安排。省长苏翔还再次表示:黄人伟副省长的工作由他去作,他还建议组织部不用再去找黄人伟解释了。
  至此,闹了很久的三江市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总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一步就等着履行法定手续了。
  换句世俗的话来说,三江市的权力再分配虽然经过若干波折,总算协调处理成功,达到了皆大欢喜,至少可以说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各个方面,自然是指省市两级的各个方面包括在职和不在职的关系者在内。问题的复杂性也就在于此,无怪乎关系学要成为一门极为深奥而难于掌握的学问了。
  正因为如此,作为组织部长的周剑非在大功告成之际还觉得有点不放心,在常委会结束时,他单独留下向省委书记赵一浩提出:他亲自去三江市一趟。
  赵一浩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得周到,但他们两人谁去,他考虑后再回答。
  要说的事已经说完,但周剑非依然稳坐不动,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说。赵一浩瞄了他一眼,忽然笑道:
  “哦,我想起来了,钱老那里恐怕还是要通报一下才好。你去一趟,就说受我之委托去的,把省委的决定向他通报一下,特别是冯唐调出来提拔安排的事,向他说清楚。”
  周剑非听得眉飞色舞,笑道:
  “我正想向你请示这件事哩,有你的委托就好办,我今晚就去。”
  赵一浩笑道:
  “没有我的委托你就不好去?你是组织部长呀,干吗这么左顾右盼的呢?怕别人说你私通消息?”
  周剑非有些难为情,笑笑说:
  “还是考虑周到一点好。”
  是呀,“还是考虑周到一点好,”周剑非坚持按他的这一信条办事。他虽然从省委书记赵一浩那里领得了“委托书”,划清了公访与私访的界限,本可以“奉旨出朝,地动山摇”,大摇大摆地走进钱宅向老上级汇报。然而他不,从常委会议室回到部里,他向已经从会上直接回家的吴泽康通了电话,通报了赵一浩的委托,然后再叫上端木信,公事公办地向老上级钱林家驰去。
  周剑非和端木信到达钱林家时,钱老和老伴及小保姆正坐在起居间里看电视,见周剑非来了而且后面还跟有一个人,知道是来谈公事的,便起身握手领着他们来到客厅。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话就说吧!”
  他哈哈地笑着对两个客人说,眼光却落在他的老秘书、现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剑非身上。
  周剑非顿觉芒刺在背,连忙作解释:
  “早就想来看钱老,太忙,挤不出时间!”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忙,你们在朝我们在野,不能相提并论的呀!”
  周剑非更觉话中有话难以接受,但他觉得再解释就是多余的了,如果真有牢骚和不满,就让他发吧,发过就过去了,他老人家的脾气我周剑非还不知道?于是笑道:
  “钱老批评得对,我以后一定注意。”
  钱林又是哈哈一笑:
  “不是批评,你们确实很忙嘛,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家伙也不能老是留恋‘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日子呢,要耐得住寂寞!”
  他显然不愿再扯下去,便转脸对着端木信:
  “这位是?”
  周剑非连忙作介绍:
  “端木信,组织部处级巡视员。”
  “唔,唔”,钱林点点头,说:“说吧,你们来要谈什么事?”
  “赵一浩同志委托我们来……”
  周剑非刚开了个头,又被钱林打断了,他声音挺粗:
  “打什么官腔嘛,不受一浩的委托你就不应该来?”
  周剑非又感到很狼狈,但他立即解释道:
  “我说的是真话,钱老,常委开会对三江市的市长人选和冯唐的安排作了决定,我正打算今晚来向您汇报,一浩同志将我叫住要我代表省委来看你并通报省委的决定。‘委托’这个词就是一浩的原话哩!”
  钱林见省委,特别是省委一把手如此尊重他,心里十分高兴,便又哈哈地笑了,说:
  “很感谢,很感谢,你们说吧。”
  周剑非一五一十地将三江市市长人选的考察过程,特别是有关冯唐的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并说了省委对冯唐调出提拔的决定,然后习惯性地问道:
  “看看钱老还有什么意见?”
  端木信也习惯性地从袋子里拿出本子和笔准备记录。
  钱林又是哈哈一笑,看得出来,这不仅是习惯性的表情而是心里确实高兴。作为钱林的老秘书,周剑非看出来了,而且预感到今天晚上的谈话将会以愉快而告终。
  果然如此,钱林笑过之后,十分坦然地说:
  “你回去转告一浩,对省委的决定我没什么意见,拥护赞成!”
  话匣子一打开,自然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表态了,钱林清清嗓子,款款而谈:
  “刚才我说了,你们现在是在朝者,我们是在野者。但是我还是共产党员,理应关心国事和省事,有话就要说有意见就要提才算是尽到责任。说了提了,你们去考虑,对的就执行就采纳,不对的就解释一声,我们的心也就舒坦了,啊!你还记得吧,小周?你上任后我给你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冯唐的使用问题,是吧?”
  周剑非连忙回答:
  “记得,记得!”
  嘴在回答,心头却嘀咕:怎么,他老人家……?他正这么担心着,却又听见钱林继续着他的“演说”。
  “后来你们经过考察提出了冯唐调出提拔的方案。你不敢来给我说,一浩来了……”
  周剑非连忙插进来解释:
  “钱老,不是我不敢来,是一浩同志觉得为了对你老的尊重,他应该亲自上门通报。”
  钱林又是哈哈一笑:
  “我懂,我懂。我要说的是,省委对老同志的意见如此重视,书记亲自上门,这使我很感动。提不提意见、建议是我们的事,怎么处理是你们当权者的事。只要给我们有一个回音我们也就满足了嘛,何况是一把手亲自登门哪,今天你又来通报。过去你当过我的秘书,今天你是以省委常委的身份来的,我懂,我还没有糊涂。”
  说到这里他忽然提高了嗓门:
  “正式宣布我没有意见了!”
  他忽然把脸转向正在埋头作记录的端木信,含笑问道:
  “这位同志,你把我说的都记录下来哪?啊!大可不必嘛,就记一句话:钱林说他没有意见不就得哪?哈哈哈……”
  端木信抬起头来极不自然地笑道:
  “没有记好多,真的!”
  钱林笑道:
  “记就记了嘛,这是你们的责任,我看你还是挺负责任的,只要忠实记录不歪曲就行!”
  周剑非连忙对端木信说:
  “请钱老过过目吧?”
  “不必哪,不必哪!”钱林爽朗地说:“你帮我过过目就行,你给我再当一次秘书,哈哈。”
  说到这里,公事算是完毕了。周剑非好不容易到老上级家来一趟,公事公办谈完就走,他觉得不应该,也过意不去,还应该说说话才是,说什么呢?人们见面时常问的是两句话:一句是“吃了吗?”再一句是“身体可好”?这第一句自然是不用问了,于是他说:
  “钱老近来身体怎样?”
  钱林笑道:
  “可以,能吃能睡。你要问我每天的生活起居也不妨告诉你:清晨一套太极拳,然后呢,写写字看看报;中饭后午睡两小时,起来读读书散散步;晚饭后弄弄花,看看电视,十点钟上床。神仙的生活吧?哈哈哈!”
  他似乎觉得言犹未尽,又以传经似的口吻对他的老秘书说道:
  “你们现在正大权在握,有些事难以体会或者说嘛,根本体会不到。但是总有一天你们要体会体会的,我们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别看你现在刚四十出头,快哩!”
  体会什么?周剑非最初有些模模糊糊:体会从权力岗位下来后的孤独、寂寞?体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岂不是吗?他记起来了,当钱林从顾委退下来时,他出席省党代大会正在省城,回松岭的头天晚上他来看望老上级,那时钱林的情绪低落,显得浮躁易怒。他对自己的老秘书说:
  “如果你不是走错了门就是最后一次来看望我,表示一点同情和安慰吧?”
  同情?他周剑非根本没有朝这方面去想。到了不同的年龄,便从不同的岗位上退下来,这是极寻常的事,就好比早上去上班,太阳下山了天要黑了就下班,回家休息,有什么需要同情的。说到安慰,也许多少有一些,干了一辈子终于全部彻底地退出领导岗位,总有些不习惯吧,说安慰也可以。但当时这同情与安慰他全否定了。他对老上级说,他什么意思也没有,就是要来看看他。老上级不笑也不怒,却自思自叹:
  “说是年纪到了,从省委到顾委。那就到顾委吧,说起来轻松,你知道走起来有多艰难?全省二十三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四千二百万人口的大事小事,件件都要经过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