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志回绝了。我严肃地批评林彪说:‘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谁要造反,办不到!’”后来,林彪又给中央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写信,说是要求朱德和毛泽东下台,并要聂荣臻在信上签字。聂荣臻坚决反对。林彪就自己签字送了上去。在这之后不久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批评了林彪,并说:“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
  林彪与聂荣臻之间的第四次争吵,是争论张国焘是否正确的问题。当时红军已到达甘肃,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不按中央的决定行事。据聂荣臻回忆,张国焘准备“吃掉”中央红军。他制定了一个方案,准备把中央红军的人调开,让聂荣臻到11军去当政委,把林彪调到另一个军去任军长。聂荣臻获悉了这一情况,就提醒林彪注意。但林彪却说聂荣臻是宗派主义。接着两人便发生了争吵,并且气氛还非常紧张,拍桌子,把一个盘子也打翻了。
  虽然聂荣臻与林彪之间曾发生过多次争吵,但总的来看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任何一支部队的政治主官和军事主官之间都很难不发生矛盾,发生争吵是在所难免的。但两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红军长征途中的那种艰苦的岁月里,能够带领红一军团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保护党中央到达陕北,应该说,他们之间的合作还是不错的。聂荣臻也承认,“我一方面看到他打仗还行,有时候有股子猛劲,有时候对战术问题也肯动脑筋”。
  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命令宣布之前,林彪和聂荣臻就赶到陕北的洛川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当115师召开誓师大会的时候,他们两人还没有赶回部队。
  在洛川会议期间,林彪被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1位成员之一。会议结束后,115师已经出发,林彪和聂荣臻就匆匆往西安赶,准备从西安乘火车追赶自己的部队。林彪接到参加洛川会议通知的时候,他还在延安的抗大工作,这次他也没有再回延安。
  当时,正是秋季,林彪与聂荣臻骑着马,顺着洛川通往西安的公路往前赶,按理说,两人已好长时间不在一个单位工作了,中国共产党又刚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事件,老相识在一起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很多话题可讲,可是林彪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好自己一个人想事,只要不是他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一般不会提起他谈话的兴致,所以在路上,他们两人交谈的时间并不多,偶尔几次也都是关于工作的。
  那个季节爱下雨,一下起来就是几天。林彪和聂荣臻也赶上了雨,这可让115师的两位首长吃够了苦头,并且使不爱讲话的林彪说的话更少。他们一路走,雨一路下,每个人的身上都淋得透湿。加上又是简易公路,到处泛着黄泥浆。等他们到西安的时候,满身都是泥水,幸亏随身带着干净衣服,换了换,这才进了西安城,见到先期到达西安的周恩来等人。
  根据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前往山西前线的领导人分两批走,林彪随第一批出发,到达太原住进阎锡山的招待所。因为周恩来也要去太原,他要求聂荣臻与他同行。因此,聂荣臻比林彪晚3天出发。
  三个元帅一台戏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0名元帅中,八路军115师占了3名。这三位元帅都在红一方面军工作过,但罗荣桓与林彪共事的时间要早于聂荣臻。
  1930年下半年,罗荣桓就调任当时林彪任军长的红一方面军第4军政委。罗荣桓之所以调到红4军,主要是因为在此之前的几位政委都与林彪合不来,林彪经常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不爱听取别人的意见。为了能找到一位合适的政委,毛泽东冥思苦想,最后选中了罗荣桓。罗荣桓刚一到任,不少人为他捏了一把汗,毛泽东开始也不怎么放心。但罗荣桓到红4军后,一心扑在部队的建设上,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把红4军的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抓得井井有条,与林彪合作得不错。林彪除了负责作战指挥外,对部队的日常工作索性不怎么过问了。毛泽东放了心,他高兴地对身边的同志说:“罗荣桓在红4军,不是跟林彪合作得很好吗?”后来,红一方面军扩大编制,林彪任红一军团总指挥,聂荣臻任政委,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这是3位未来的元帅第一次在一个单位共事。最为有趣的是,3位元帅曾在同一次演出中扮演了角色。
  在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前,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编写了一个名为《庐山雪》的剧本。该剧描写的内容是红军打进了南昌,即将杀上庐山去,活捉蒋介石。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就像庐山上春天的残雪,很快消融瓦解。为了体现官兵同乐,在罗荣桓的支持和鼓动下,红4军政委罗瑞卿把军团的主要领导干部都动员上了台,每人都按实际的职务担任角色。至于反面角色,罗瑞卿自告奋勇地演蒋介石,年纪小、个子也小的童小鹏扮演宋美龄。
  当戏演到最后一幕,红军已打下了南昌,部队正准备向庐山前进。台上是军团司令部,林彪正在接电话。电话里有人报告:
  “现在已经缴获了许多战利品,报告军团长怎么处理?”
  “用船装!”林彪当即给予答复。
  接着军团长林彪和军团政委聂荣臻召集会议。聂荣臻提出,要请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研究一下,把这一捷报通报给军团所有部队。这时根据剧情发展,该罗荣桓出场了。大家等了半天,仍不见罗荣桓上台。怎么回事,罗荣桓不上台,这戏就演不下去了,就等于冷了场。
  关键时刻,我们的罗主任怎么了,大家都在猜测着。
  其实,当时罗荣桓就在后台火盆边烤火。因为他正闹疟疾,全身发冷。早在“五卅”运动期间,他就在青岛大学组织过戏剧演出,可他自己却从来没有上过台,可能这次是由于怯场,也许是由于身体不舒服,所以没有按事先协商好的时间上台,只是低头坐在那里笑。林彪在台上喊了几声:
  “罗主任呢?”没有回音。
  好在林彪急中生智,接着就给通信员下命令:
  “通信员,去把罗主任请来!”
  于是几个战士跑到后台,不由分说,便把罗荣桓“请”上了台。台下的干部、战士笑得前仰后合,当时的气氛非常热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3位元帅同在一个军团工作的只有这一次,而3位元帅同在一出戏中扮演角色也只有这一次。
  3个元帅在一台戏中担任角色,其乐融融,如不是林彪成为一个阴谋家,一个野心家,那么,即使到现在,这件事也会一直传为佳话的。
  115师成立后,这3位元帅在师里所担任的职务与在红一军团时一样,一个军事主官,一个政治主官,一个是政治部的主任,但他们却没有机会再凑到一块演戏了。在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不久,聂荣臻就到了晋察冀,而林彪则因负伤回了延安。
  第三章 一战扬名
  当八路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陆续奔赴山西前线的时候,日军第5师团已侵占山西阳泉、蔚县和广灵,并向浑源、灵丘发动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和茹越口要隘,协同沿同蒲铁路南进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击溃国民党军第2战区主力,实现右翼迂回,配合华北方面军,歼灭平汉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第1战区主力。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15师作为八路军抗日先遣队最先到达抗日战场,并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打了一个漂亮仗,从此扬名天下。
  第一次乘火车
  在八路军3个师挺进山西的同时,日军已开始对山西发动进攻。
  9月16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以其第21联队主力由广灵西进,占领浑源县城。
  同日,第5师团的第9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占领涞源。20日,第21旅团以两个大队兵力南下,占领灵丘县城,向平型关逼近。与此同时,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也以两个旅团的兵力,由大同、怀仁南下,协同第5师团向国民党军的内长城防线进攻。
  在日军向平型关、茹越口的内长城防线进攻的同时,国民党的第2战区调整了兵力部署:以第6集团军(辖第15、第17和第33军)和第7集团军(辖第34、第35、第19和第61军)分别部署于平型关、茹越口和雁门关一线,企图凭借长城一线山地有利地形和既设阵地,阻止敌之进攻,保卫山西腹地。同时,国民党要求八路军先头部队迅速挺进至晋东北协同其坚守长城防线。
  8月31日,罗荣桓率领343旅从韩城芝川镇渡过黄河,进入山西。部队刚到侯马,就接到了北上平型关的命令。侯马在山西西南,平型关在山西东北。也就是说,从侯马到平型关几乎要穿越整个山西南北。
  不过这次部队行动,阎锡山派出了接兵火车,准备沿同蒲路北上,把115师的官兵运到平型关。在乘火车北上途中的所见所闻,使广大指战员非常感动。在列车经过洪洞、临汾、霍县等车站时,成千上万的群众,携带着慰问品,在风雨中迎送115师的出征将士。车站两旁贴有很多标语,人们喊着很响亮的口号:
  “热烈欢迎抗日的八路军将士上前线!”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用鲜血保卫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中华民族万岁!”
  “抗战胜利万岁!”
  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极大地鼓舞和教育了指战员们。民族的需要,人民的希望,自己的重任,一切的一切都摆在了眼前。那些在列车开动时一闪而过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战士们的记忆中。有的战士开玩笑说:“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胡扯,好人多得很嘛!”
  115师的将士们在沿途见的好人确实不少,但他们也见了一些不怎么样的人,或者说从根本上讲就是坏人——那就是大批溃逃的国民党官员。他们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带着搜刮来的财物,你拥我挤,仓皇地爬上南去的列车。老百姓骂他们是民族的败类。有的战士气愤地说:“要不是已经联合了,老子非毙了他们不可!”但也有的说:“他们往南跑去逃命,总比向北去投降日本人、当汉奸打中国人要强一点吧。”
  在部队到达太原之前,路上还算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但到了太原,就经常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当部队进入原平车站时,接到通知,说前面的铁路已经被炸毁。这时离平型关还有100多公里,为了抢时间,根据阎锡山的安排,部队改乘汽车前进。
  杨得志奇遇
  在乘汽车前进时,第685团团长杨得志遇到一件有趣的事。
  他刚刚到任不久。“七七事变”时,他还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因为全面抗战爆发,为了抗日,杨得志就提前结业了。随后,他被聂荣臻要到115师任685团团长。杨得志的老单位是红1团,这个团当时被改编成师的独立团。就在准备上任的时候,却碰上老部队的几位战友,他们听说他要去685团当团长,都有些恋恋不舍,就动员他回独立团工作,这些战友说:“这是老红1团嘛,你为什么不回来?”
  当时杨得志还非常年轻,转身就去找聂荣臻副师长,说:“我还是去独立团当副团长,685团的团长让别人去干吧。”
  “为什么?”聂荣臻听完后,非常严肃地说,“你去685团是命令。命令下达了就要执行。形势这样紧张,部队在等着你,你马上去685团!”杨得志一想也是这么回事,也就再没有说别的。
  因为685团早已出发。杨得志按师首长的指示,日夜兼程地赶往芝川镇。到了芝川镇,部队已渡过了黄河,一直赶到山西的侯马,才见到了自己的部队,并一同乘火车赶往平型关。
  到了太原后,因日军轰炸,部队又改乘汽车。当时吉普车很少,团长也得乘卡车。当杨得志正要上车时,司机走到他的面前说:“首长,这一带全是山路,颠得厉害,你到驾驶室里坐吧。”
  听他叫“首长”,杨得志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国民党士兵对上级从来是称职务或“长官”,这个司机却非常自然地用了红军中的上下级之间的称呼,这让杨得志感到迷惑不解。随后他找了一个理由,说:“你们的驾驶室里还有副手哩,我坐后边可以。”
  “不,不。”那司机急忙解释说,“副手已经到另一辆车上去了。您来坐吧,不会出事的。”司机误会了杨得志的意思,还以为杨得志对他怀有戒心呢。
  盛情难却,杨得志只好坐到驾驶室里。
  开车以后,杨得志就同司机拉起了家常。原来,这个司机是河南人,已经开了13年的车,刚调到山西来不久。杨得志问他是不是到过很多地方。“怎么说呢?”他点上一支烟,猛吸了两口,没头没尾地说,“你们到过的地方,我也到过一些。”他见杨得志不解,就惨然一笑,“最后一次‘围剿’你们,我就开车到了山西。后来你们长征——我们的长官说叫‘西窜’——我又开车跟过你们。我开车,没打过仗,可见过你们。我曾想跑到你们那里去,可又一想,共产党没有汽车,我又不会打仗,去送死呀?你想,我被抓来当兵,家里上有爹娘,下有老婆孩子。我死了他们咋活?现在,我虽然活着。但也不知道他们还喘不喘气哩!这回好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不打仗了,大家一块打日本鬼子,打完日本鬼子我就可以回家了。我不是当着您的面说好听的,要正儿八经打鬼子,还得靠你们呀!要是我跟着你们,让鬼子打死了,那也不屈。中国人嘛,还能让小东洋欺负着!”
  听了司机朴素而真诚的语言,杨得志很感动: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国民党兵,对国民党的本质认识不清是难免的,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无论他所处的位置如何,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国难当头,就有可能马上唤起他们的那颗爱国之心。同样,卢沟桥的炮声,唤起很多国民党官兵那颗未泯灭的良心,这位司机就是其中一个。
  在这以前,杨得志曾接触过东北军、西北军的许多普通官兵,他还接触过庆阳县的县长和镇长们,特别是从侯马到太原这一路上见到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都共同表现出拳拳爱国之心。是啊!偌大的一个中国,拥有四亿五千万同胞,只要真正团结起来,日本侵略军还够打的吗?同时他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政策和策略,是何等的英明和正确。
  在向晋西北挺进的过程中,115师的指战员发现,越往北走,遇到国民党败退下来的士兵就越多。这些残兵败将有的是在战场上一触即溃,有的根本就没见着日本鬼子。一听说日军来了,他们就闻风而逃。但在他们向南溃逃的路上,也不忘抢老百姓的东西。有的甚至竟跑到115师的驻地来了。
  一次,杨得志在685团的驻地见一个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军老兵,就问道:
  “你们为什么不在前方打日本?”
  那个老兵魂不附体地说:“日本人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你们打上了没有?”杨得志又问。
  “没有。”那老兵摇晃着脑袋,“连鬼子的影儿还没见着,上头就命令我们撤了。”
  不但343旅遇到的情况如此,随后出发的344旅沿同蒲路北上时,沿途所见所闻与343旅基本相同。对于这一点,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原平所见,使人触目惊心。国民党军队垮得一塌糊涂,真是兵败如山倒!一批又一批的溃兵,用步枪挑着子弹、手榴弹和抢来的包裹、母鸡等东西,像潮水般地涌下来。他们看到我们要往前线去,感到非常奇怪,向我们的战士散布失败情绪,说日军如何如何厉害。”
  “我们的战士与他们争辩,有的溃兵说:‘你们别吹牛皮,上去试试吧!’战士们问:‘你们为什么退下来?’他们说:‘日本人有飞机坦克,炮弹比我们的子弹还多,不退下来怎么办!’战士们问:‘你们究竟打死了多少敌人?’回答说:‘我们还没见日本鬼子的面呢!’又问:‘为什么不和敌人拼拼?’
  他们回答:‘找不到长官,没人指挥,打不了哇!’”
  八路军的官兵们对国民党军队太了解了。这些溃兵没有跑过去当汉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日本侵略者碰上了软骨头的国民党军队,算是他们幸运。现在,八路军来了。因为他们的到来,平型关将闻名于世,八路军115师的将士们也将彪炳史册!
  115师上寨妙算
  为了协调八路军与友军的作战行动,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多次与国民党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