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五代当军阀-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就选锦州吧!”李昇沉吟道,锦州靠海,正是他先前计划中地一环,如果能将锦州发展起来的话,将会有数之不尽的好处,但唯一要考虑的是要面临契丹人的袭击,在他庞大计划中将来要将幽州这条路打通,这样整个东北到中原将连成一片,再经过数年或者数十年的经营,积存起数万铁骑的话,到时候放眼天下谁人能敌!
  负手转身遥望东方,这片辽东大地显得无比苍凉,天空中的云层蕴藏了一丝血样的红艳,自古以来民族之间的战争就是残酷的,每次民族战争伴随的都是血腥和杀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昇打定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踏平整个辽东大地,时间已不允许他在拖下去:“来人,吹号,召集队伍!”
  “是,将军!”
  “呜呜呜……”
  凄凉的号角声在这广阔的平原上激励回荡着,一股肃杀之气冲天而起;天色昏黄、仓云如墨。
  几近辽东大地的荒原上,八千骠悍的将士已经集结完毕,这是李昇所能集起的全部力量,八千双冷峻的眼神直直地凝视着前方,充满着炙热。
  前方,一名雄伟的骑士傲然跨骑在骏马上,古朴而又沉厚的鱼鳞甲反射出那幽暗的广袤,未出鞘的长刀散发着摄人的杀气,那对犀利的黑眸中强烈的光芒射出,流露出睥睨天下的强横气息,处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亦显得独树一帜:“锵……”
  刺耳的金属磨擦声中,李昇缓缓抽出了长刀,锋利的刀刃几可吹毫断发……
  “喝!”八千将士纷纷跟着抽刀出鞘,一千柄锋利的弯刀顷刻间映寒了幽黯的苍穹,有激昂的呐喊在天地间激荡不休,“无往而不胜!”长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憋闷感终于在这一刻要爆发出来了,对于汉人来说,这只是对异族热讨伐;对于奚族人来说,这一刻将是奚族重新崛起的时刻,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在李昇的计划中只是牺牲品,但这一刻他们确实看到了奚族振兴的希望。
  “前方就是我们新的牧场,荣誉将从你们的刀下开始!”
  “必胜!”吼声震天。
  李昇将手中的长刀往前狠狠一挥,厉声道:“出兵……”
  “呜……嗷……”
  空旷的荒原上顿时响起绵绵不息的怪叫声,李昇率先纵骑而行,一千将士如影随形,追随李昇身后向着东方暗沉沉的地平线席卷而去,铁流如狂涛般朝东南方狂泻而去,不及片刻功夫,便消失在了苍茫的夜色里,只有隐隐的蹄声仍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第114章 抉择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如同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营州,北魏时所置,属古时冀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所辖之地均在今辽宁境内。唐末地入契丹,改置营州于广宁(今河北昌黎),李存勖统治时期又为契丹所取,后为霸州。
  “呜……呼!”
  几匹骏马在城镇外的原野上不断奔驰跳跃,几个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的少年正在围猎嬉戏,只听“嗖——”的几声箭响,百步外的一只獐子应声便倒,少年欢呼着翻身下马奔向那在地上不住蹬踏的猎物,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哒哒哒……”
  远处一阵轰鸣的马蹄声传入耳中,大地在轻微的颤动着,林中的飞鸟轰的一下全部飞到空中而去,几个少年怔怔的望着西北方向,有点不知所措,前几年契丹人疯狂掠夺的场面浮现在眼前,不由面色苍白,同时大喝:“快跑!”
  霎时间,几个少年驱马闪入丛林当中,消失不见;营州为在锦州必经之地,有张藏英与张景两人的指引,李昇八千铁骑到达了这曾经的边塞重镇,此时地营州远不如李昇想象中的那么好。甚至是有些失望,人烟萧条,田地荒芜,目光所到之处没有人迹全无,只有那几只野生的动物在探头凝视着这些外来的不速之客;泥土中凸显的泥胚,隐约显现出曾经存在的一些防御工事,顺着泥胚延伸到远处的残垣断壁。庞大地周边结构显示曾经营州的繁华,但却掩不住那无尽地苍凉:“张藏英!”李昇怒喝。一股暴躁的情绪从心底升起,这片荒芜的土地可不是他所想要看到的场景;张藏英慌忙策马上前,等待着李昇的闻讯:“这就是你说的好地方?人呢!人呢!”
  张藏英诺诺道:“将军,此处已经荒芜已久,再加上契丹的人地长期掳掠,所剩之人亦四散逃离,只要有好好修持一番。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立足之地。”
  李昇略一思量,这个地方水草丰美,确实不失为一个作为根据地的好地方,但契丹人的威胁实在太大,再加上周边种族杂居,而又没有足够的汉人人口,长此以往这里将会变成异族人的地盘,最终可能为契丹人做了嫁衣。实在是不合算,眼睛一转问道:“锦州情况如何?”
  “锦州有我大部唐人!”张藏英见李昇脸色不对忙不迭答道;李昇脑中急转,沉吟过后大喝道:“胡损!”
  “在,大汗!”
  “你带右部人马将族人全部移来此地。”
  “是,大汗!”
  “张藏英,我把獠牙营给你。三天内,不论你用什么方法,你要给我召集起两万流民来此地,记住,最好是我族之人。”
  “其他人,随我去锦州。”
  ……
  “哒哒哒……”
  一天的时间,四千铁骑如龙卷风般在不废吹灰之力横扫辽西走廊后,李昇到达了所谓的锦州,带给他地又是一阵巨大的失望,此时的锦州不过一个稍微大点的聚集地。相比起来连中原的一个县都不如。连契丹人都只派了数百人在此驻守,李昇抬手一刀将那名被俘的契丹千户劈倒到在地。一股赤热地鲜血由脖颈之处迸发而起,冲得他满脸都是,身旁秦方识趣的递来一块雪白的布帛,李昇顺手接过擦拭干净心中怒火稍稍平息;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满以为锦州能够成为自己在辽东的根据地,成为进攻辽东的桥头堡,却没想到是这番景象:“将军,有汉民小吏过来求见?”一名士兵飞身来报:“把他带过来。”
  “小民拜见将军!”
  一名头发花白的但却穿着整齐的老汉跪倒在李昇面前:“起来说话!”
  “谢将军!”
  “你是何人?”
  “小民祖籍为蓟县,开平年间为契丹贼掳掠至此,将军大军至临,斩杀贼人,不才为众乡民推举为首特来拜见将军!”
  “嗯!”李昇依旧抑制不住心中愤懑之情,脸色阴沉不已,闷声道:“给我说说此地的大致情况!”
  老汉絮絮将情况一一给李昇说了清楚,大致情况就是前两年契丹大军南下大肆掳掠汉俘于此,始建锦州,此处属契丹中京道辖管,显然阿保机对这个地方还不是十分重视,也可能是没有精力在注视这一块;心中一动,暗道这个阿保机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他建锦州是为了建成南下中原的桥头堡,而自己是为了进攻辽东,但阿保机有草原为后盾,而他只有沧州,如果幽州在他手上的话还真可以跟阿保机搏一搏。
  思绪万千,此刻已陷入进退两难之地,退?无路可退,进?也许有一线生机,但最终地结局不外乎被契丹、女真等异族拖垮围杀于辽东大地,胸中抑郁之气愈发浓烈,“啊!”李昇仰天长啸,将胸中抑郁之气全部发散;站在一座高岗上远眺四方,发现此地确实是个建城地好地方,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扼“辽西走廊”东端,只需要重兵扼守辽西走廊即可,将来如果能够打通海上航道,就可与中原沧州连成一片,退可守,进可功。不失去为一座要塞,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水草丰盛,土地肥沃,是一块难得地立业之地:“既然老天不给自己一个现成的根据地,老子不知道自己重建一个根据地么,辽西地区人口以汉族为主体,只要能够在这里立下足。周围的汉族流民肯定会依相归附,从而恢复汉族在辽西地区的统治,何况这个不就是他来这里的目的之一么?”
  一直跟在身旁的张景忽然轻叹一声,李昇回头一望,注意到这个“狡猾”地商人,被自己俘虏挟裹以来,从辽东到大漠这个张景一直以来还真出了不少力,淡然一笑。道:“你为何叹气!”
  张景跟随李昇月余,对他已有了一定了解,李昇对敌人毫不留情,但对自己人却是十分宽厚,自被李昇俘虏以来一直没有放他离去的意思,张景也就认命了,此刻已把自己地性命跟眼前这位英武的将军挂在了一起。
  振声道:“将军。我有一顾虑不知该不该提,如果说的不对还请将军见谅。”
  “你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昇疑惑的望了一眼张景,道:“你是何意?”
  “小人在这片辽东从商十年,十分了解这些异族的性情,这些异族战士虽然悍不畏死、骁勇善战,却终究不及我唐军忠勇,如今将军麾下能战之士奚族人为大半,而我唐人只有千余,此刻虽然臣服于将军神威,但如果有朝一日更为强大的族群兴起。复叛矣!”
  李昇眼中精光一闪。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如一道刺般搁在他的心中,只是有意无意地没有将他摆出来。组建一支以汉人为主体的精锐骑兵,看来是必须的!无论是出于维护金字塔统治机构的需要,还是为了为了延续大汉民族的血性,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汉军铁骑。
  “你的意思是?”
  “必须组建一支以我唐人为主体的精锐骑兵!尽征异族男子为我筑城、耕种,此乃长久之计!”
  李昇默然不语,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是啊,要建设一支铁血地汉人铁骑才是最终的王道啊”李昇在心中感慨万分,“獠牙营虽然已经称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毕竟只有一千人,只有让整个辽西的汉族人的血性都沸腾起来,对上其他异族时才能够不落下风,想秦、汉两代帝国数次深入草原,将匈奴击溃千里,何也?除了装备上的优势,另外一个就是心理优势,持久地心理沉淀让每一名汉族将士在面对蛮夷士兵时,都会从骨子里萌生强大的自信,拥有强大自信心的汉军将是无敌的!”
  李昇凛然点头,瞟了一眼张景,暗道这个张景虽然是个商人,但眼光却很长远,想的基本上和自己一样,沉声道:“继续说!”
  “……”
  李昇此时的思绪却飘向远方,秦汉时期,汉人的强大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和军事上,那个时期的汉人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却拥有心理上的优越感,而后世宋、明时期,汉人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却是胆颤心惊,而自唐太宗以后,北方各族频繁南下,将汉人地那种自信感一点点地磨掉,现在必须要一点点挽回这种自信心;有了这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军队才可以变得无比强大、难以战胜。
  但建设一支强大地汉人铁骑却是一个长期的计划,眼下奚族狼骑虽然骁勇,却只可驱之以征服其他族群,最终还是要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辽东大地,这也是建立一个汉族转向外向型的一个契机。
  “博了!”
  李昇心中恶狠狠的说道,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损失,顶多带着獠牙营逃回沧州罢了,但如果成功了的话,将会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想到这里李昇心中异常激动,大声喝道:“撒里葛!”
  “在,大汗!”
  “马上带人将方圆百里探察下,看看附近的情形!”
  “是,将军!”
  张景上前道:“将军,不如将营州之众尽数迁徙至此,专心经营锦州!”
  李昇沉思片刻,心中犹豫不决,营州是为进攻辽东的踏板,距锦州快马只有半天的时间,如果全部撤出的话反倒便宜了契丹人,而锦州也失去了防御的缓冲地带,不能够轻易放弃,但是现在的情况还不允许他分散精力同时来铸造两个城,一时间颇为苦恼。
  “将军,小人的意思是将妇孺及流民悉数徙于此,奚族人可留守于营州!”
  李昇眼中精光一闪,瞬间明白了张景的意思,这六千多奚族骑兵成了锦州城最外的一道防线,以这六千骑兵来赢得锦州城的建设的时间,“此事再容商量,对了,你行商这么多年,可曾走过海路?”
  张景道:“小时候跟着小人跟着家翁走过一趟海路,那一次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哦,快详细说来听听。”
  “……”
  第115章 新建锦州城
  和煦的风渐渐变的暴戾起来,辽西走廊上已不如往日的平静(辽西走廊为辽西低山丘陵东南的沿海狭长平原地带为华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千余铁骑来回在这条狭长的平原上来回奔驰,一批批流民在锋利的长刀和铁蹄的驱赶下前往锦州的路上,其中既有汉人也有女真、室韦人,甚至有契丹人,其中大部分是汉人,刘守光父子的残暴统治让他们的抛弃了自己的家园,逃难于长城之外。
  张藏英面露凶光,不时抖动着手中血刃,但却并没有真的落下去,铮亮刀芒闪的人心中发寒,哭喊声此起彼伏,这些困苦的人民不断回望那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家园,依依不舍;三天来,李昇带着三千铁骑踏遍方圆百里,已将周围情形摸了个清楚,这是个十分理想的建城之地,水源充足,水草丰盛,易守难攻,只要有足够的人力他有信心将此地建成如沧州一般规模:“撒里葛!”
  “在,将军!”
  “去,派人看看胡损他们到那里了。”
  “是,将军!”
  “咴律律……”
  翻身上马,李昇带着一众侍卫朝远处疾驰而去,沿着这条辽西走廊,沿途看到的情景和大漠草原完全不同,如果说大漠给他的感觉是苍茫,而这里给他的感觉就是温馨,一丝淡淡的泥土地芬芳飘散在空中:“吁……”
  长吸了一口气。李昇一拉缰绳缓步而行,陆续不断有流民朝这边涌入,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一丝悲伤或者喜悦,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活下去:“哒哒哒……”
  远处数匹战马狂飙而至,在离李昇百步之时翻身下马,急步上前拜倒在李昇面前“将军!”
  “起来说话。”
  “幸不辱命。三万余流民已全数聚齐,正赶往此地而来。”
  “嗯。没有为难他们吧!”
  “没有,将军,其中有两万流民是自愿前来。”
  李昇不由狠抽了口凉气,本来的二万人再加上陆续前来的三万人,再加上奚族的五万人,锦州城瞬息之间将要达到十万人的规模,这可比沧州的规模了。
  “你去速去将来往地流民安顿好。不要出现任何慌乱。”
  “是,将军!”
  随着大批的流民地到达,李昇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绝对有点过于仓促了,散布在整个辽西走廊的流民远远超过李昇的估计,第一批到达的流民将近一万人,原有的架构不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地需求,好在这些流民自身本来就带有粮食和生产工具,不然的话光粮食问题就够李昇头疼的了。
  李昇跨马圈地。眼中盯向了大、小凌河、女儿河三河之间的那块平原,心中暗叹这真是天然的筑城好地,三河稳稳的将这块平原包裹了起来,这简直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啊,如此城墙依河而起,骑兵再不能成一泻千里之势。防守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且平原之地,土地肥沃,适合耕作,只要个一两年时间绝对能够成一个稳固地后方。
  随着嘈杂的声音逐渐扩散,一下之间空旷的平原显得热闹起来,而李昇此时却不由的头大起来,内政的事本就不时他所擅长,在沧州时有孙鹤等一班老臣去打理,他到没感觉到什么。此时黑压压的一众人口在眼前让他产生了一种压抑地感觉:“张景。张景。”
  正在一旁清点人口户数的张景听到李昇的喊声慌忙奔了过来。
  “将军,你找我?”
  “我探查了下方圆百里。发现那块地区最适合筑城,你看如何?”
  张景顺着李昇指向的方向眺望了过去,连连点头道:“甚好,甚好,此地三河齐聚,易守难攻,按易学来说,此地为龙眼,远睽四方,可为龙兴之地;”
  李昇不由一奇,道:“你通易学?”
  张景躬身道:“略懂一二!”
  李昇抬首远眺东方,道:“你可知道我为何要选在此地立城?”
  “小人也有所困惑,按说将军贵为顺化节度使,据有沧州重镇,又何必冒险来此边塞之地筑城呢?”
  李昇微微一笑道:“如果我说我是为了我华夏民族的存亡,为了我族人不再受契丹人的欺辱,你信么?”
  张景身躯一振,正色躬身行礼道:“将军高义,小人佩服!”
  李昇刚毅的脸上透出一丝苦笑,心中的苦只有他自己才能够体会的到,长途跋涉从辽东到大漠,为的是什么,为地只是一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