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魔导演的战争-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精锐无敌的埃及军队开始接受统帅的检阅。八年前的今天,正是他们奋不顾身地冲过运河……”
  萨达特站起来。向他的子弟兵行军礼。
  士兵们齐刷刷地把头偏向右边。 驶在最前面的是——辆苏制T—62坦克。它将大炮平置过来向总统致敬。又过片刻,配着红、白、蓝三色(埃及国旗的颜色)的伞兵自天而降。冉冉飘落到检阅台前。向总统行持枪礼。
  萨达待还礼。脸色还是那么凝重:
  检阅顺利地按计划进行着。
  步兵、伞兵、坦克、装甲车、导弹,依次从检阅台前通过。队伍整肃,井井有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两辆苏制卡车在检阅台前熄了火,但很快被推到路边,以便让大队通过。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因为这种事情在历次阅兵大典中多次发生。
  将近两个时过去了,受阅部队只剩下炮兵方队尚未通过。检阅接近尾声。
  炮兵开过来了。
  军事评沦员说:“看,这是我们的‘战争之神’!”
  人们向西望去。尘埃中,高射炮的炮管象森林一样耸立着。反衬着如洗的蓝天。5
  炮兵中尉卡里德已经在汽车里坐了三个小时了。他觉得这三小时比三个世纪还要长。
  他不停地看表,时针仿佛凝固住了。
  卡车司机坐在他身边。从上汽车以来,他一直避免同司机说话。他心里太激动了,他相信自己如果开口说话,声调一定是颤抖的。
  他紧握着一支苏制冲锋枪。汗水从手心渗出来。司机无意碰了一下他的枪,他象被针扎了似的做出反应:“别动!”眼里迸出恶狠狠的光来。
  司机笑了:“里面又没子弹、你那样害怕做什么?”
  卡里德察觉了自己的鲁莽与不慎,为了掩怖,他想笑,但笑不出来,依然把枪紧紧地攥着。
  他不能不这样做:枪里满是实弹。
  卡里德中尉是“赎罪与迁移”组织中的一个成员,对萨达特总统恨入骨髓。这几年来,他没有一刻不想着夺取萨达特的性命,苦于没有机会。这次阅兵,他泰命率领一门北朝鲜造的一三O毫米口径的火炮参加分列式, 而且行驶路线离检阅台最近。这可是不容错过的好时机!他决定在这那一天做出令全世界震惊的事情来。
  恰在这时,萨达特下令逮捕了一千五百多名极端宗教分子,其中有卡里德的弟弟,这更增加了他下手的决心。他知道这样做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毫不在意,最大不过一死?
  ∷慌滤馈!笆曜镉肭ㄒ啤弊橹锏娜魏我桓鋈硕疾慌滤溃坏┘尤胱橹阒丈坏猛顺觯绻型痉椿诨蚋谋湫叛觯却囊欢ㄊ撬叫毯退劳觥K敲渴泵靠潭际艿秸庋慕逃何诵叛觯煞凵硭楣牵嘣谒幌А?
  他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他手下共有三个士兵,他故意在检阅前两天安排他们去休假,然后从同伙那儿挑选三个人来顶替。
  这三人原来都是军人。一个因为有“极端思想”而被开除了军籍,一个是自愿退伍的伍长,另一个是后备军官。三人的枪法都相当好。
  卡里德知道受阅前武器要受到严格检查,便事先把从埃及运来的子弹、手榴弹藏在炮车上。检查过后,再偷偷调包。
  昨天下午,三个同伙来到军营。他向司令官报告说,这三人是中央军区派来代替休假者参加阅兵的,并当着司令官的面,声色俱厉地训斥他们:“命令你们三点钟来,怎么拖到现在?这是绝不允许的!到禁闭室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那三人隔离起来。如果他们同别的军人接触,谈不上三句准会露馅。为了不使司令官起疑,他还仔细搜了他们的身。
  今天早上,他把他们从禁闭室里放出来。四个人打照面时,尽管无他人在场,但淮都没吭声。他们不需要再商量什么,一切都在很早以前就策划好了。他们默默交换着沉重的目光。
  开赴纳斯尔城前,卡里德向那三人伸出两个指头做“V”状。这是胜利的表示。今天,这也是死亡的表示。
  现在那三个人就坐在车厢里。时间是那样难熬……
  突然,命令传来:准备受阅。
  汽车突突地发动了。卡里德只觉得一阵晕眩,双眼发黑。他突然感到自己是那样虚弱,四肢无力。脊背上仿佛有一条小毛虫在蠕蠕爬动,那是汗。6
  一点整。
  六架海市蜃楼喷气战斗机在空中出现了。这是阅兵大典的最后一个节目,也是最精彩的节目。现在炮车尚未过完,但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到天空上去了。
  掌声雷动。
  飞机列队从检阅台上低空掠过,尖利的呼啸声使许多妇女捂住了耳朵。
  飞机穿过广场后突然拉升,直刺天穹,尾部喷出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烟来,那情景煞是壮观。
  萨达特仰面朝天,聚精会神地看着。
  军事评论员说:“各位现在看到的是,海市蜃楼飞机在表演垂直转圈,与此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几辆一三O火炮的炮车仍在通过阅兵广场。”
  现在卡里德的炮车就驶在那为数不多的几辆炮车中。他脸色惨白,嘴唇紧咬,一阵阵泛青。幸亏司机在全神贯注地驾驶汽车,否则看见他这副神情,不起疑窦才怪呢。
  炮车从检阅台前缓缓通过。
  卡里德突然用枪顶住司机,厉声命令:“停车!”
  司机吓了一跳,但没听他的。
  “停车!否则就打死你!”
  司机仍然没有停。
  卡里德不顾一切地拉了手刹。炮车停了。他从驾驶室里跳出来。
  车厢里的三个人也开始动作。两个跳下车,另一个枪法最好的人继续留在车上,瞄准萨达特总统。
  炮车中途熄火的事是司空见惯的,再加上众人都在仰面观看飞机表演.淮也没有注意到这里发生了意外情况。
  卡里德等三人端着枪,排成一个三角队形,疾速奔向检阅台?
  ∪锾厍≡谡馐碧统鍪志畈梁梗醇丝ɡ锏碌热恕K晕呛透詹拍切┥”谎抢聪蛩谐智估竦哪亍?
  他站了起来,准备还礼。
  他错了,无可挽回地错了。
  说时迟,那时快,卡里德大吼一声,向检阅台投出了一枚手榴弹。
  另外两个人也开始射击。
  这一切发生得是那样突然,以致于很多人都不知是怎么回事。爆炸声被飞机的呼啸声淹没了。倒是哈菲兹反应最快,大叫一声:“刺客!”
  他不顾一切地向总统扑去,想保护他。
  现在萨达特也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的脸色平静极了,依旧站在那里,魁梧的身子一动不动;
  哈菲兹大叫:“总统,趴下!总统,趴下!”
  他依然屹立着。目色沉沉,仿佛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也许他在想,我身为国家元首,如何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趴倒在地,那样做实在是有失体统?
  ∫残硭谙耄遣豢赡艽蛑形摇J抡秸小K谖髂吻跋呤硬焓痹倒饣啊G安痪茫谱热案嫠⒁獍踩灰嗟卦诠诔『舷侣睹妫恍嫉厮仕始纾骸拔业纳徽莆赵谖沂掷铩K莆赵谡嬷魇掷铩K遣荒苌焙ξ摇!?
  不。也许他什么也没有想,但他站在那里。
  哈菲兹见总统那么固执,情知事情要糟。急中生智,操起一把椅子想为总统遮挡一下,但是已经晚了。留在卡车上的神枪手这时抠动了扳机。他瞄得太准了,长长的一串子弹几乎全部击中了萨达特。他倒下了。
  哈菲兹也中弹栽倒。
  这一切,发生于呼吸之间,检阅台上的其他人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
  又是一颗手榴弹掷了过来。巨响。
  一片惨叫。
  军事评论员目击此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哽咽的声音道:“叛徒,叛徒,同胞们,埃及……”
  接着就听不见他的声音了,电视屏幕上一团漆黑。
  坐在家里看电视的人面面相觑,不知是怎么回事。
  死一般的静。人们甚至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
  但是在胜利广场,却是一片可怕的混乱。
  卡里德已经冲到离检阅台只有咫尺的地方。一个摄影记者拦住了他的去路。赤手空拳的记者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埃及伟大!你们都是特务!……”
  卡里德击毙了记者,继续朝前冲。
  保护墙挡住了他.他现在看不到萨达特总统,不知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便把冲锋抢举过头顶,从上朝下扫射。子弹全部打在萨达特身上。
  接着,卡里德又举起枪来对着检阅台乱扫。他大声呼叫着,双肩剧烈抖动,汗水从脸上滚滚淌下。怎么,眼睛里还噙着泪花?
  对他来说,久久期待的这一刻终于来到了,他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检阅台上的混乱是可以想象的。人们纷纷向后台拥去,乱作一团。他们都是达官贵人,此刻却把往日的尊严扔到爪哇国去了。咒骂声、凄叫声、哭喊声响成一片。那情景真象世界的末日来临了一样。
  在最初的一瞬间,秘密警察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闹懵了,忘记了还击,现在终于清醒过来,向卡里德们猛扑过去。
  枪战。弹如雨注。
  副总统穆巴拉克也中了弹,被人及时地推倒在桌子下。他的脸与萨达特的脸挨得很近。他看见总统的脸浸在一团血泊中。他听见总统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说:“不可思议。”
  这是萨达特说的最后一句话。
  卡里德被打中了,跪倒在地上,但仍做困兽犹斗。冲锋枪继续喷吐着火舌。
  三十秒钟后,他们的子弹打光了,警察和国民警卫军士兵们一拥而上,将他们擒住。卡里德的头被十几只有力的手死死地按在地上。他挣扎着,大骂。
  检阅台上一片劫后景象。没有谁能搞清有多少人丧了命,唯见桌下、椅下,横七竖八,到处躺满了人。
  萨达特躺在最前面。
  人们想起了他,拥上前去。
  他躺着,静静地,眼睛睁得好大好大。灰蓝色的军服上满是血迹。他的表情是那样平静、安详,方才一直是很沉重的面庞上现在竞显露出似有似无的微笑。看那情景,他没有感到丝毫的痛苦。
  马斯里将军把手凑到总统的鼻前,顿时脸变得象纸一样白。总统已经不呼吸了。
  萨达特死了。
  马斯里象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穆巴拉克、加扎勒等高级官员们拥了上来,抬起总统向后台跑去,那里有他的私人直升飞机。他们觉得萨达特的身体还是热的,他们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他死了。他怎么会死呢?你瞧,他的双眼还是睁得那样大,炯然有神的眸子正凝视着祖国的天空。
  飞机还在表演。
  萨达特被直升飞机迅速送到开罗最好的马阿迪医院。穆巴拉克随机前注。
  医院立即对萨达待进行抢救。他们明明知道抢救是无望的,但还是那样做了。
  萨达特左胸中了两弹,右锁骨上面的颈部中了一弹,右膝和大腿各中一弹,右下臂亦受伤。经检查,胸部左侧发现许多弹片,左肺底破裂。
  一切努力都没有效果。
  几个小时以后,医生们流着泪联合签署了死亡报告。
  终于,萨达特离开了他的国家,他的人民,他的军队,他的妻子儿女,去了。
  十月十日。埃及隆重举行萨达特总统的葬礼。
  这位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中东伟人被安葬在四天前他被杀害的地方——纳斯尔城胜利广场的无名战士墓左近。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葬礼,他们在萨达持的墓前默哀。站在最前面的是现在活着的三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福特和卡特,还有以色列总理贝京。
  数不清的花圈安放在萨达特的墓碑前。
  墓碑上的铭文是这样的:
  以宽大仁慈的真主的名义
  你不要认为那些为了真主而被杀害的人是死
  了,因为他们与真主同在。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
  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
  他为和平而生
  为原则而死于
  (穆斯林阴历)一四O一年十二月八日,
  公元一九八一年十月六日,
  他的胜利第八周年之际。关于格林纳达的对话
  年轻的我和年轻的妻常常就一些问题展开对话,那对话也是年轻的.因为有争论。即使观点一致,也总有一人故意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没有刺激的对话就如同喝凉水一样无味。
  妻子在美国留学两年,攻读美国与美洲历史。而我,也对那片神奇的土地和发生在邵片土地上的神奇的事情有着浓郁兴趣。最近,格林纳达风云激荡。我们都知道二次新对话在所难免,甚至悄悄地作了准备。终于,一天晚上,我对妻子说——1
  ▲(我的话。下同)两个世纪前,亚细亚某国一位著名的画家向皇帝献了几幅画。有一幅,画的是一颗炸裂的石榴。皇帝在这幅画前伫立良久,说:“画得真好,我都忍不住要伸手了。石榴容易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它咧开的嘴象笑又象哭。火红的心是欢愉还是痛苦?”这大概是迄今为止对石榴最浪漫的评价了。地球上有一颗大石榴,它如今炸裂了,吸引的是全世界的目光。皇帝的见解是精辟的——有人觉得它在哭,有人觉得它在笑。我敢打赌,“这颗石榴比画上的要好千万倍,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次地向它伸手呢?
  ●(妻子的话。下同)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你想给我讲故事?还是听我讲吧。有一天,一个白种人象飘零的鲁宾逊一样走上了一个小岛。海滩上正在举行仪式。半裸体的印第安少女丝毫也没有因为陌生人的到来而感到羞涩,反而舞蹈得更起劲了。男人们站成一个圆圈簇拥着她们。圆圈中有一张石桌,一颗几乎被各式各样羽毛掩盖的头颅在石桌后面转动着,那是酋长。此刻,他脸上显出太阳神般的尊严。白种人从行囊中掏出三把斧头放在石桌上。
  酋长抚摸着穿在鼻子上的骨圈,说:“唔,真不错;就这些吗?”
  白种人又拿出两瓶黄色的白兰地。酋长闻了一下,他的身和心全在这一刻醉了。“是神赐给你们这样迷人的水吗?”他问,吩咐侍卫把它们放在他个人祭神的宫殿里。那是一间任何人也不能涉足的草棚子。但,如果他知道这是巴黎市场上最低劣的一种酒的话,也许就不会这么做了。最后,白种人又掏出四、五颗玻璃球,就是孩子们用来作弹子游戏的那种玻璃球。酋长一脸惊喜。天上有一个太阳,
  这些玻璃球中也有太阳,每个都有,加起来有好几个呢。
  “够了!”酋长说,并做了一个手势。鼓声大作,少女们跳得更疯了。男人们则发出有节奏的吼叫。在这种狂欢的气氛中,人类历史上一桩最不公平的买卖做成了。几天以后,一封用火漆和羽毛封口的信向巴黎飞去。我记得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
  ……在大西洋靠近美洲大陆的地方,呈半月形地排列着一串小岛,最南端的一个叫‘格林纳达’。‘格林纳达’是西班牙语中‘石榴’的意思。这个岛不产石榴,可它的形状酷似石榴,大概是最早发现它的伟大的哥仑布有感而发,才替它取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吧。岛上居住着加勒比族印第安人。在我上岛之前,他们拥有这个小岛,我拥有几把斧头,两瓶劣质白兰地和几个玻璃球;现在,我拥有这个小岛,而他们拥有斧头、白兰地和玻璃球……
  这是一六五O年的事情。2
  ▲菲德尔·卡斯特罗不一定知道三百多年前发生在那个岛上的故事,假如知道,他会悲哀的。历史的变化既令人眼花缭乱,又令人感到无可奈何。当年那个用一点不值钱的破烂货就可以买下来的岛屿,今天却让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你看,这是我从今天的《参考资料》上剪下来的一条消息,是古巴的一份绝密文件,被美国人公开了。
  我国在格林纳达人员组成情况:建筑部×××
  人,公共卫生部××人。教育部××人。农业部××
  人,交通部××人,国家合作委员会××人,渔
  
  业部××人,基础工业部××人,文化部××人,
  商业部××人,体育文娱委员会××人,中央计
  划委员会××人,革命武装部×××人……
  ●老天,一个部也不少!简直可以算是古巴在那里又建立了一个准政府。美国人是有警觉的。我留学时就听他们说过,卡斯特罗脚下有一个古巴。格林纳达是古巴第二。
  ▲你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那我没别的路可走,只好替古巴人说话了。我记得他曾不止一次说道:“革命是没有界限的,革命者的梦更没有界限。”他是在“革命”。
  ●梦是神奇的。“乞丐在梦中当皇帝,卡斯特罗在梦中拥有全世界。”
  ▲西方记者的这个评价不免刻薄了点,但卡斯特罗的梦确实是伟大的。早在六十年代初期,他就宣布:“古巴是要为整个世界做事的。”当时。西方把它看作梦呓。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