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火之王-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非洲进口武器的5%,则重点向苏丹、塞拉利昂、扎伊尔和津巴布韦出售武器。这些国家每年向非洲输送军火,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政治利益或者自然资源,你说这仅仅是我们停止下来,就能结束的事情么?”
  李韦德的这一番话,让丹尼哑口无言也不再说些什么。李韦德看到丹尼默认了他的话,便也随之让其好好的想想,自己则把玩着手中的那颗大钻石,想着这些天来由安哥拉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自从在安哥拉完成两个军火交易,离开安哥拉之后,李韦德一行人并没有回美国,而是乘坐着远洋货轮去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
  非洲是最大的钻石原料生产地,全世界未切割钻石的80%以上来自非洲。长期以来,非洲一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往往控制着境内的钻石开采基地,他们走私钻石原料以换取大量军火。而钻石行业的一些不法商人往往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购入这些钻石,源源不断地为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提供经济支持。这种“钻石换军火”的非法贸易间接地起到了为反政府武装输血打气的作用,是一些国家冲突加剧、战乱频仍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世界钻石工业每年加工生产约68亿美元的钻石产品,其中至少4%(实际数字远比这个要多)的钻石原料,来自非洲的战乱和冲突地区,包括安哥拉和塞拉利昂国内由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区,这种非法贸易资助了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从而加剧了当地的战乱和冲突。非洲的南部盛产名贵钻石,像安哥拉、民主刚果、利比里亚以及塞拉利昂等国都是全球知名的钻石产地。然而钻石这种稀世珍宝带给南非各国的却不是财富而是无休止的战争和贫穷。
  据联合国提供的有关材料精确数字显示,来自南部非洲国家的20%至40%的钻石都可以被称为“沾满鲜血”,因为为了开采、生产以及运输这些钻石,不知有多少人无辜丧命。在巨额利益的驱动下,钻石开采不仅刺激了当地权势一族的贪心,而且还导致各个种族之间的内战愈演愈烈,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名副其实地沦为钻石的最大受害者。非洲战乱国家的反政府武装为了得到经济来源,往往首先攻占富产钻石的矿区。反政府武装不仅用钻石换军火,他们的头领也成了富甲一方的有钱人。
  一般来说,反政府武装首先将粗原钻石偷运至第三国(冈比亚就是一个主要的中转站),然后从那里堂而皇之地运往欧洲。钻石行业以其自律而自豪,那里一个绅士的话一诺千金;然而钻石是走私者最好的朋友,在非洲冲突地带进行的钻石走私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其效率是极高的。
  每个人都在其中谋利,不过有些人赚得比其他人多。非洲控制钻石矿场的各武装势力。把粗原钻石销售给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主要是黎巴嫩人口经销商再把钻石通过塞拉利昂松垮的边界线走私到利比里亚,较小规模的则走私到几内亚。然后,这些经销商安排这些石头主要通过空运,运到主要的未加工钻石交易中心,比如说比利时安特卫普、以色列特拉维夫、英国伦敦。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英国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加工和流通中心,长期以来这两个城市也是“血腥钻石”的主要集散地。
  钻石出手后的资金流向各军火商,在那里换成AK…47冲锋枪、肩扛式火箭筒或者其它武器。这些武器又通过秘密途径被运回非洲,为反政府武装输血打气。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也是国际钻石加工中心,这里聚集着大批军火交易掮客,据说有些人就专门从事在反政府武装、钻石商和军火商之间牵线搭桥的生意。
  通常运输钻石的人会得到宝石价值的1%作为佣金。一些买主会在交易中使用称作“山地美元”的秘密瑞士银行账号,用来掩盖他们的交易。有时经销商们走私宝石到利比里亚能卖到钻石本身价值的120%,因为蒙罗维亚的毒品贩子们渴望通过此道来洗钱。而这途中所有的海关和警官,无不是只要收取了一笔贿赂,就允许这些商人走私钻石,而且是像欢迎贵宾一样迎接这些商人。
  由于李韦德是在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那里,直接用军火换取粗原钻石。不仅赚取了军火利润,而且粗原钻石的进货价更加便宜。加上又是自己运输到销售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所以李韦德自然省略了途中的很多费用,一般几个环节所要被人赚取的利润都被他所直接独自赚取,这自然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
  安特卫普,比利时的佛兰德古镇,是世界最大的未切割钻石的贸易中心,年销售额高达230亿美元左右。它也是走私钻石自然而然的汇聚地,被世界钻石走私商们称之为“钻石乐园”的地方。城市里的钻石贸易区集中在火车站附近的三条肮脏的街道。这是一个被印度人、比利时人、以色列犹太人和黎巴嫩人控制的结构严密的世界。
  从安哥拉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李韦德用军火换来的那批粗原钻石,其价值已经由安哥拉那里市场的3亿美元,涨到在安特卫普这个世界上最大地钻石加工和流通中心市场上的6亿多美元。
  把那批粗原钻石运送到安特卫普之后,李韦德并没有立即找来钻石商,当作原钻当作未切割钻石投到交易市场上销售掉,而是在这里成立了一家埃里克宝石公司,招收一批钻石切割加工的工匠人员,自己开公司进行切割加工。
  钻石的折射率在所有透明物质中是最大的,射到钻石上的光几乎可以被全部折射出去。所以当一束白光打进钻石时,钻石就会呈现出五颜六色的闪光。因此把钻石戴在身上的不同部分,随着身体不停的活动,也就不停亲现各种美丽的光芒。但要知道,从矿场中开采出来的钻石矿石,包括粗原钻石一般情况下却并不发光,必须经过切割成多截面体后,才会焕发出钻石那耀眼的光芒出来,也只有这样的钻石才能获得更大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以至于最初的首饰匠们发愁的是,怎么才能琢磨钻石?所以,在公元初年罗马时代的许多钻戒上,镶的都是末经琢磨的原石。直到1445年,荷兰人发明了用金刚粉琢磨金刚石的办法,这才解决了加工问题。近年来得用金刚石的高温下能燃烧的性能,也可以得到光亮的表面。当采到的金刚石英石表面有杂质时,往往不用机械方法清除而用强酸强碱长期浸泡,杂质溶去了,而金刚石丝毫不损。
  但要注意的是,钻石虽然极硬,但却非常脆,容易被打碎。而因为这样,必要的机械切割加工之时,也会操作不好就会产生碎裂。钻石之所以贵重,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钻石的重量会损失一半。另外一方面,钻石重量也是在全世界范围的统一的,而单颗钻石的价格增长,也是随重量按立方递增的。
  正因为钻石切割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李韦德创立的埃里克宝石公司,可是花费了很大的金钱来招收了一批技艺高超的钻石工匠,不过这样的花费还是非常值得的。
  那为什么李韦德不直接出售原钻,而是要自己成立埃里克宝石公司,由自己的公司对粗原钻石进行切割加工呢?确实,如果只是这一次进行钻石交易的话,与其这么麻烦李韦德还不如直接出售原钻,尽管这样会损失一批钱,但成立公司并招收员工和工匠也是要花费金钱和精力时间的。
  但是要知道,李韦德和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建立的可是长期的军火交易合作关系,今后像这样用军火在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那换来粗原钻石,运输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来出售出去,可是会有很多次的。这样一来,李韦德把钻石切割加工的一大块利润拱手让出去,只是出售原钻可是很不划算的。
  要知道粗原钻石,和切割加工过后的钻石相比,虽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钻石的重量会损失一半。但其价值却是同等重量之下翻了两翻。
  就拿李韦德手中的这批钻石,在安特卫普市场上价值6亿多美元的原钻,进行切割加工后重量会减少一半体积会缩小更多,但其价值却上升到了6亿多美元。
  你说这样的大头利润,李韦德这个商人会放弃么?如果只是一次的话,李韦德作为一个军火商人,核心业务不在钻石上,或许会因为怕麻烦而放弃建立公司来切割加工。但今后可是长期的事情,如果放弃这方面的利润那也就太不划算了。
  何况李韦德对于未来的计划中,不仅要和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那用军火换钻石,还有非洲其它生产钻石的国家也是目标,只要条件和时机适合就行。另外阿富汗那边,苏联与阿富汗的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而且以目前的情况有战略眼光的人都可以猜出,以后很可能是苏联方面撤军撤出阿富汗,那么阿富汗将会是军火商的又一个乐园,阿富汗的红宝石、绿宝石资源,也是李韦德所向往的。
  所以,李韦德迟早是要建立自己的宝石加工公司,还不如从这次就建立埃里克宝石公司,为以后的军火生意中,所换来的钻石或者其它宝石,提供切割加工并销售的场所。当然李韦德所建立的埃里克宝石公司,只是对钻石等宝石进行切割加工,并不是制成最终的各种首饰完成品,这方面李韦德还不想去碰,因为这方面更麻烦,李韦德可没有那个精力。
  切割加工完手上的这批钻石,几天之后,李韦德以埃里克宝石公司的名义,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钻石贸易市场上,把这些钻石分批销售给了不同的钻石商,销售给了不同的首饰公司,完成了把原钻换成现金的过程口从在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那用军火换来粗原钻石,到现在用切割加工后的钻石换来金钱,李韦德一来一去获得了12亿多美元。只这与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进行军火交易的一方面,便立即收回了这次安哥拉之行的所有花费。
  这12亿多美元中,去除需要支付给伊夫琳、叶兰的那两部分军火的进货价和分成,去除那批军火中李韦德自己军火工厂生产出来的枪械弹药的生产成本,去除租用远洋货轮、运输费用、支付手下的工资和奖金、打通各关卡所耗费的费用等等,加在一起一共2亿美元的各种成本之后,李韦德最终获得了差不多10亿美金的净利润。
  这里的军火交易之后,李韦德财产也再次升级,成为了十几亿资产的富翁。成为十亿资产的富翁,比尔一盖茨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而李韦德这个军火商却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军火生意的暴利。
  不仅如此,李韦德这次的安哥拉之行可是有两方面交易的,与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的军火交易只是一方面而已,李韦德手中可是还握着,与安哥拉政府军进行军火交易合作所换来的,有着更大价值的东西。
  那安哥拉境内,除安哥拉政府已经正在开采的6个油田之外的,几乎所有油田和气田的开采权利。包括已经勘探发现的的90个油田、6个气田,也包括今后所有新勘探发现的新油田气田。这些油田和气田的开采权,可是有着比钻石更大的利润。当然石油的开采利润是长期的,有着一个过程逐渐增加的,这些利益的套现,还得按照李韦德所计划的步骤一步步来。
  不管怎样,李韦德这次的安哥拉之行可是收获巨大,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盈。在完成了钻石的交易换成了金钱,在吩咐埃里克宝石公司的几名日常负责管理经营的经理一些事情之后(为了不惹人怀疑,在李韦德没有从非洲弄来钻石的时候,埃里克宝石公司也是照常对外提供钻石切割加工服务,照常进行经营的),李韦德便带着丹尼等一行人,离开比利时安特卫普回到了美国。
  回到美国后接下来,李韦德便准备按照他所早就计划好的,处理从安哥拉政府那得来的那批油田气田的事情。
  第六十六章 洛克菲勒与石油
  李韦德一回到美国,便成立了埃里克矿产公司,而公司新成立之后的第一项目,便是处理手上的那一批安哥拉油田和气田的开采权。
  其实李韦德对于安哥拉之行的每一项任务,都有了完整的计划和提前的考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行动的,包括和安哥拉政府的军火交易中,用军火换取石油开采权,也是因为这样,不然的话作为军火商,一般情况下只会直接要钱的。
  在与安哥拉政府进行交易之前,李韦德早就考虑好怎么去处理,交易中很可能带来的石油开采权问题了。李韦德毕竟只是个军火商而不是石油商,对于这些石油资源的实际开采,他肯定不会是自己来做的。
  这一方面是李韦德对此没有兴趣,不想在这方面耗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是要想成立一家石油公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石油,几乎被一些大石油集团所垄断了,而且这些石油公司可都是和大国政治有紧密关联的,自己想在其中插一手可不容易,还不如与之合作掌握主动权。
  既然要选择开采石油的合作伙伴,该找哪些石油公司进行合作呢?在冷战时期这种年代,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北约还是华沙。
  苏联等华沙国家,被李韦德很快的排除在选择对象之外。除了苏联之外的华沙国家不用说,那么没有那个技术和条件,来开采安哥拉的石油资源。那苏联呢,苏联倒是有那个技术了但条件不行。
  众所周知,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不匮乏,反而是除中东之外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苏联的石油资源,是以黑海油田区、西西伯利亚油田区、东西伯利亚油田区三大区域为主地,可是到目前苏联绝大部分的石油开采都只是集中在黑海油田区,即使这样黑海油田区的开采潜力也是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光是自己国家的石油资源,苏联就开采不过来了,难道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千里迢迢跑到千里之外的安哥拉,去开采石油么?
  安哥拉十年多以来的内战中。苏联之所以在背后支持安哥拉政府军,其目的是为了安哥拉的石油资源。但要注意,苏联不是为了自己开采安哥拉的石油资源,而是不想让美国占有安哥拉的石油资源。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在冷战时期激烈的几十年内,不管是苏联也好美国也好,对于这种战略资源都是,全世界布局到处占领的,并不一定是要立即拥有,但不会让对方那么轻易得到。
  不过现在苏联对此倒是有些力不从心了。从1986年开始苏联停止对安哥拉政府的援助,并撤出派遣到安哥拉的观察员,就是其显著表现。这不仅是因为自从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之后,苏联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战略收缩的方针,把精力放在国内放在经济建设方面,也是因为苏联的经济状况实在是极度恶化。
  自己国家内的经济问题还没解决,非常缺少资金的他们,是不可能花费很大的金钱代价去开采安哥拉石油资源的,因为苏联在自己国家开采石油,所花费的成本绝对比去千里之外的安哥拉去开采要低很多很多倍。
  因为这么多的原因,所以李韦德是不会选择苏联的石油公司,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的。而苏联的石油公司都是国有企业,不会与私人更不会与李韦德这个美国人合作。加上李韦德毕竟是个美国公民,在现在这个还处于冷战的时代,与苏联政府合作自然非常不好,会给他带来非常多的麻烦(与普京那样的私人合作倒还没关系),以李韦德目前的实力还不能这样做。所以李韦德很快地,便把苏联等华沙国家排除到选择的范围之外。
  剩下的选择,便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了,这其中第一考虑的自然是美国。一方面李韦德毕竟是个美国公民,与美国的石油公司进行合作,各方面自然容易了许多,而且风险也会低很多。另一方面,美国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最大的几个石油公司,其技术和条件也完全符合要求,而且关键的是,李韦德之前便有了谈判的目标。
  不过别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李韦德还是懂的。
  李韦德的选择中,除了美国的几家石油公司之外,还包括英国、法国的两家石油公司。美国、英国、法国,一直是世界石油公司巨头集中的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的石油公司们开采的石油,占有了世界石油开采量的一大半。
  美国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海湾,英国的英国BP石油公司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并称“石油7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再加上法国的道达尔、埃尔夫这2家石油公司,一共9个石油公司,构成了此时世界跨国石油公司巨头的第一梯队。
  (后来埃克森同美孚合并,雪佛龙兼并了德士古,道达尔兼并了埃尔夫,海湾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BP石油公司。形成了后来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壳牌、法国道达尔,这世界最大的5个石油公司。)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