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很少参与其中。不过感觉每一次董俷被逼得无话可说的时候,活脱脱好像当年十一二岁时地模样。倒是让董绿回忆起许多往昔地趣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蔡琰嘿嘿冷笑,笑得董俷心里七上八下。
“问你一件事情……”
“什么事?”
“这两年怎么不见裴元绍他们?还有滕丽儿姐姐,好像也从没有听你提起过他,我记得当初在牧场的时候,你有很多家将……黄劭、陈到、董召、董弃、韩猛,如今他们都去了哪儿?还有媛姐来信让我问你,你将做营地人怎么少了一大半呢?”
“啊,这个……”
董俷哑口无言,突然抱着女儿。笑嘻嘻地说:“姐姐。文姬要吃奶了!”
蔡琰粉腮顿时羞红,“下流坯子。每次问你正事的时候,你就不正经。”
“我很正经啊。女儿真地该吃奶了!”
旁边董绿咯咯直笑。笑得蔡琰脸发烫,接过了女儿说:“你就给我不说实话吧,姐夫既然问你。显然是已经觉察到了什么,你小心一点,万一干掉了韩遂,公公挥军西征,到时候别自己人打自己人,可就有你哭了。绿儿。我们不要理他好了。”
就在这时候,成蠡走进来。轻声道:“主公。大将军府长史曹操在外面求见,说是和您已经约好了……”
“啊,我险些忘记了此事!”
董俷拍拍额头,对蔡琰二女苦笑道:“姐姐。绿儿。我还有点事情,要出去一趟。”
董绿一皱眉。“那黑胖子怎么隔三差五地就要找你出去?莫非你们……”
“别误会。只是和人聚会。”
蔡琰警惕地问道:“什么人?”
“还能有谁。不就是孟德那些人……姐姐,说起来这还是你给我惹出来地麻烦。”
“我惹的麻烦?”
“当初你若是不编撰那劳什子《敕勒川文集》。不让我去断句《道德经》,我哪有这么多的麻烦事?现如今。我是要天天应酬这些人,你也知道。我最不喜这种事情。”
蔡琰噗嗤笑了起来。“好了,得了便宜还卖乖,知道你委屈。快点过去吧。当初也是好心,谁想到你居然把那道德经胡乱断句。弄的连爹爹如今也都快成了笑柄。”
董俷呵呵一笑。过去搂抱了一下蔡琰和董绿。
这已经成了他夫妻之间地一种习惯。每次出门,总是要来这么一次。
一年多了。蔡琰和董绿也都习以为常,可还是忍不住满面羞红。这心里甜滋滋地。
成蠡自动目盲。抬头看屋顶,好像那上面有什么稀奇地玩意儿。
直到听董俷说一声:“走吧!”
他才笑呵呵地低下头。跟着董俷一起离开。
董俷有两名贴身地护卫,一个是成蠡。另一个是董铁。
不过董铁在随着王越修炼了一年之后。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状态。
于是。王越向董俷请求:“小铁如今地剑道修行,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状态,我拟带他外出游历。走遍名山大川,体悟剑道的真髓,故而。想请大人给小铁三年时间,三年之后,不论他是否能突破如今的障壁。我都会把他带回来。您看如何?”
在董俷地心里,跟随他多年的董铁,就如同他的兄弟一样,陪他走过了无数凶险。
上辈子看武侠小说,多多少少地也知道这剑术一途,最重要地在于一个悟字。
苦练是基础,但不管怎么苦练。如果没有那个悟性,就只能是一个剑手,而称不得剑师。可每个人都不一样,领悟出地东西也不相同。王越当年领悟的,未必适合与董铁。而且这种东西玄之又玄,就好像道德经上所说的那样: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董铁地游历。对他至关重要。
心中不舍。可依旧是答应了王越地请求,毕竟这是关乎他兄弟的未来。董铁强。对董俷而言不是更好?
这一年当中,董俷也曾私下里向王越请教过如何才能达到举轻若重的途径。
但王越地话非常玄奥,董俷是真听不明白。
后来王越说:“公子,这剑道一途,和你的武艺不一样,我帮不上什么忙,不过万法归宗,大道理是相同的,我当年练剑,由利剑而钝剑。由钝剑而重剑,由重剑而木剑……三十年方窥得门径。使槊。我确是外行,不过当年我与好友童渊切磋。他曾赠了我一卷《指月录》,我可以转赠于大人。供大人参考,修习,如何?”
董俷苦笑,如今雒阳人都觉得他是使槊,殊不知他使槊不过是半路出家而已。
可有些话又不能明说,王越地好意他还是心领,接受了那卷指月录后,他仔细想想。觉得王越练剑的法门。似乎和上辈子看过地一部武侠小说中地情节颇为相似。
私下里。让人打造了一对木锤,每日修习。
平常在校场当中。则是练槊,童渊地指月录,其实也没有非常固定的招数。而是他多年修炼的心得。因其喜好在月下练功,故而这一本心得,就叫做《指月录》。
不可否认,童渊地造诣确是深厚。
董俷依照上面的方法修炼,槊使得是越发精纯。
但那举轻若重地奥妙,董俷还是领悟不得,用王越地话说:“大人能在弱冠之前达到举重若轻的地步。已经是天下少有。何必急于一时,殊不知,这武艺一途。需要心思宁静平和,你若是心急,就越是无法领悟。弄不好最后还会沦为下乘呢。”
想想也是,王越三十年方领悟举轻若重。他才十几岁,急什么呢?
不过。武艺是在精进。可董铁离去地失落,却也越来越重。想当初,每次出门都是有董铁陪伴,可如今。只剩下成蠡一人,董俷这心里。就越发地想念董铁了。
走进大厅。就看见曹操正在里面打转。
“西平,你真是……快点快点,文举他们肯定都等急了!”
一看见董俷。曹操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来。抓住他的手就往外走,七尺多地身高。想要拉动董俷。简直是……要知道董俷体重就已经近二百三四十斤,若是少一用力,连马都拉他不动,曹操用了拉拽了两回,董俷站在大厅门口。却是纹丝不动。
“曹兄。你这急急忙忙地。算什么啊!”
“唉,今天是公达请客,翠莺阁……有几个好朋友来雒阳。正好是不去白不去。”
“好朋友?谁?我认识吗?”
“我怎么知道你认识不认识?不过据说里面有一个是公达地长辈。快点,快点走。”
董俷笑了……
那翠莺阁,是雒阳有名地***之地。也是文人雅士们喜欢聚会的地方。
董俷不喜欢那种地方。一来花钱太多。二来……别看那些士人们表面上对他客气。可实际上呢。一个个憋足了劲儿等着要他出丑呢,整个雒阳城,十个士子中少说有七八个和他不对付,董俷也不想拿自己地脸贴人家地冷屁股。实在没有必要。
可曹操喜欢,非常喜欢。
那翠莺阁里面。有一个极为出名地女子。名叫来莺儿。甚为曹操所痴迷。
说起来,这来莺儿是雒阳色艺俱佳的名歌舞伎。性情孤高雅洁。在歌舞时,她热情奔放。能是围观之人为之疯狂;可是在平日里。却是沉默寡言,巨人千里之外。
曹操甚爱之……
每次在翠莺阁,都是一掷千金。为搏美人一笑。
可他俸禄不高,虽然靠着如今已经成赛制地击鞠比赛获取不菲地钱帛。依旧不够他开销。
雒阳人都知道此事,董俷自然也清楚。
有时候觉得,这个曹操。和演义中地曹操是截然两个不同地人。
他能在观看来莺儿歌舞的时候,潜然泪下,嘶声叫喊;但在平日里。却是极为冷静。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觉得他和来莺儿。是同一种人吧。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这个在后世驰名千古地乱世枭雄,成为了一个狂热粉丝。
带上了成蠡。董俷和曹操在迎春门大街上行走。
那翠莺阁却是位于德阳门大街,是雒阳最为有名地一条风花雪月销金窟。
在路上。曹操似乎有心事,一直没有开口。
“孟德。有心事?”
别看曹操地年纪比董俷大了十五岁,可论官职,他却比不上董俷,而且。大将军府长史说起来很威风。可实际上不过是何进的幕僚。而董俷,如今却是掌控北宫内外五营五千五百卫士地北宫校尉。俸禄比曹操高,实权也比曹操要大了许多。
故而称呼起来,也就非常随便。
曹操看了看两边,似乎有话要说。
董俷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抬起手一挥,跟随在他身后地二十名巨魔士立刻散开。形成了一个很大地包围圈。把二人围在中间,行人见此状况,也都立刻躲闪。
有些羡慕地说:“西平。什么时候能把你的护队借我用用?”
董俷笑道:“你我兄弟,何必这么客气?你若是想用,随时和我说就是。要不然。找些人来,让他们在我北宫校场里一起训练,想要威风,这还不是你一句话?”
对于曹操。董俷始终怀着复杂的心情。
这是一个非常爽的人。和他在一起。会不知不觉的受到他的感染。
至少在董俷看来。曹操一点也没有后世所说地奸诈,也许是时事弄人,当人走到了某一个地步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发生改变,不晓得将来,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董俷地心里很矛盾。不止一次地想要除掉曹操。
可实在是下不了那个狠心。这么一个直爽的妙人。杀了……
其实,如果真地有一天反目成仇,有一个这么好地朋友做对手,一定也非常不错。
曹操笑道:“那就多谢西平了……我回头找一些家人。到时候还要拜托你喽……对了,最近可有听到什么风声吗?”
“风声?”
曹操犹豫了片刻。轻声道:“本初要回来了!”
“啊?”
掐指一算,袁绍离开雒阳也已经有两年地时间。他在冀州干的不错,先是击溃了黑山军的管亥主力,而后逼得白绕、眭固和于毒不得不从冀州撤离,跑去了三辅之地兴风作浪。不过。那已经和袁绍没关系了,他所负责的。只是冀州一地而已。
如今。冀州黄巾余孽四分五裂,管亥等人退回了黑山。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出来。
黑山军另一支人马,张白骑部南下。在过了兖州之后突然不知所踪。
杨风部被袁绍招降。肆虐冀州大地的黑山军四大主力,如今也只剩下了管亥一部。
故而。袁隗准备让袁绍回来。
不过这一次回来,袁绍地声势肯定不一样。
挟大破黄巾军的余成。只怕再入雒阳,定然会气势逼人,朝廷想不大用他。都不可能。
但董俷不知道,曹操突然提起这件事做什么。
曹操神色不禁有些落寞。轻声道:“我和本初从小一起长大,十九岁时我为雒阳北都尉。本初还是一介白身。可转眼过去十二年,本初已经有了如此成就,而我……不说别的,就连西平你,比我小了十五岁,如今也执掌兵马,雒阳谁不知你董西平的字号?想起来就很惭愧。这些年,我过的未免有些浑浑噩噩。惭愧啊。”
董俷疑惑地看着曹操。片刻后轻声道:“孟德。有什么话,你直说好了,俷一直视你为兄长。来雒阳之后。千夫所指。唯有你和我做朋友。这份情意。俷感激不尽。别拐弯抹角地说话。显得咱们生分……只要我能帮上你地忙,绝对义不容辞。”
曹操目光复杂。看着董俷。好半天轻叹一声。
“西平。我一直看不透你。”
“哦?”
“你表面上莽撞。可这心思却……也罢,我若再客气,就显得有些生分了。我听说你和辨王子地关系很好,是不是?”
辨王子如今并非是天天会来北宫校场。但隔三差五的。总会来找董俷。
王子长大了。十一岁的辨王子。已经不再如早先那般地模样,他能感觉地出来,董俷是真心对他好。而且是那种没有任何索取,如同一个兄长对弟弟地那种关爱。
偶尔来击鞠一场,平时则聊聊天。兴致好了,还叫嚣着要和李信她们较量。
听曹操这么说,董俷先是一怔。旋即点了点头说:“还好吧,倒是经常的接触。”
“那你听说了没有。皇上准备组建新军地事情?”
“听到了一些风声……据说上早些年就准备组建新军,可是后来因为战事不断。不得不搁置下来,不过这一次,据说是已经下定了决心。在今秋祭天大典会宣布。”
曹操笑道:“西平,你这消息可真是灵通。”
董俷没有接口。只是笑了笑。
这些消息有地是从辨王子那里听到。有地是在蔡邕、卢植他们那里上课时听闻。
不过大部分消息。还是由班咫搜集而来。
“好了孟德,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别这么吞吞吐吐。”
“我想请你帮忙在辨王子那边说说。请他拜托皇后。向大将军游说。让我出面争夺新军校尉的职务。”
“啊?你不干那长史了?”
曹操闻听,苦笑摇头:“什么长史,不过就是个迎宾地货,就好像那翠莺阁门前地龟公一样。有甚好干的?大将军虽以我为幕僚,可我之上。还有慈明先生。伯求先生……那里轮得到我来说话,不仅是我。孔璋也有些烦闷,快成了一个文书。”
“那你不干了,大将军能同意?”
“所以才要请你帮忙疏通,省的大将军以为我有了外心,看看你,再想想本初,我实在惭愧。若不奋起直追地话,将来又有何面目去面对列祖列宗?西平,我知道这样会让你夹在里面难过,可真地要请你帮帮我,实在不想再当那个狗屎长史。”
“这个。我可以帮忙和辨王子说说,但成不成……”
“这个我明白。只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不试试地话。我心有不甘。”
董俷点点头,“好吧,我知道了!”
“另外,你要小心……”
“小心什么?”
“听说袁公路也要回来了!上次地事情……十有八九和他有关,你也知道,他想要追求你家那位大才女。只可惜被你小子抢先一步吃干抹净心里面不服气地很呢。”
袁术吗?
董俷细目微微一眯心中冷笑:他若敢再找我麻烦。就休怪我不客气。
二人这一路上说着话,不知不觉中,就拐进了德阳门大街。但见两边灯红酒绿。一派歌舞升平地模样,莺莺燕燕出出进进,好不热闹。
翠莺阁在德阳门大街正中间。董俷和曹操在门前下马。
刚一进去。就看见一个身高八尺,相貌俊朗的男子迎面走来。
他身穿青衫,头戴高冠,颌下三缕黑须。透出一股子书卷气,一见曹操和董俷。这人立刻叫嚷起来:“孟德。西平,怎地你二人现在才来?快点,快点。就等你二人了!”
说着。拉着二人就走。
这人名叫高堂隆。表字升平,泰山人,如今就在东观担任博士。
此人性情疏狂。是个自来熟,为人很热情。加之出身也不是非常好。故而在雒阳并不受重视。比董俷大十岁。比曹操小五岁。号称是东观召集人,也算小有名气。
曹操被他拉着,笑骂道:“你这高升平。真是个猴急的性子,谁在等我们?”
说话间。董俷二人就被高堂隆拉扯进了一间厢房。
厢房里围坐了四人。苟攸。董俷是认识的。可另外三个人。董俷这一见之下,大吃一,惊。
“怎么是你们?”
他失声惊呼。
却见那三人站起来,笑呵呵的一拱手:“俷公子。确是久违了!”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一七四章 故人重逢
董俷确实没有想到。会与这三人相遇,一时间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感慨。
他们。终于还是聚在了一起!
道这三人是谁?
却是当日在颍川。曾与董俷并肩作战地三人:苟或、郭嘉和陈群。
时隔四年。。。。。。之后。这三人与当年看上去大不一样,荀或在举止中多了一份稳重,冷静。陈群看上去更显飞扬。而郭嘉,变化似乎更大,原本他的骨子里透着一种灵气。可如今,却好像灵气不见,泯然众人。只是那双乌黑深邃地眸子。透着冷幽。
都长大了啊……
苟攸愕然,“怎么,你们认
董俷苦笑道:“曾与文若三位兄长并肩作战!”
苟或笑道:“俷公子莫要夸奖我们,我三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谈什么并肩作战?只不过当时曾经在颍川目睹俷公子剿杀反贼。一晃四年。公子却是越发地有名气了。”
董俷反倒是冷静下来,“三位兄长,颍川一别,可好?”
这话似是对三人说。可目光却朝着郭嘉问。
郭嘉点点头,淡然一笑道:“有劳小师弟挂念。嘉尚好!”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让曹操、苟攸和高堂隆不免有些奇…隆。
还是苟或开口:“奉孝乃是俷公子地师兄。也曾在蔡翁门下听讲,呵呵。算是同门。”
“原来如此!”
曹操笑道:“既然是师兄弟相见。就要好好地喝上一杯才是。”
那边高堂隆大声叫道:“香妈。姑娘们为何还不过来。快点上酒……”
这翠莺阁地老鸨,名叫香妈。是个八面玲珑的主儿,已经是将过四旬的年纪,可是却保养的极为得体,肌肤细嫩。好像十八岁地小姑娘。皮肤紧绷,不见半点皱褶。
香风袭来,有歌舞伎进入房内。
一个个莺声燕语。风情万种。
来这里地人。一是慕来莺儿之名,可谁都知道。那来莺儿是个清官人,只奉歌舞,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