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女卷-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媛介淡淡一笑,挡住他们的手,正色道:“我凭本事吃饭,有何可惜?寄情于湖光山色之间,其乐无穷,何必重宅深院!”话说完后,见他们面露温色,黄媛介又放缓了口气,客气他说道:“不如我在此送三位客官一副字吧!接着,铺纸提笔,飞快地写下了一首诗。
  著书不费居山事,沽酒恒消卖画钱;
  贫况不堪门外见,依依槐柳绿遮天。
  此诗明明白白地表示了她甘贫乐道的心愿,三位花花公子见了不由得暗暗叹服,只好接受了诗幅,灰溜溜的走了。
  黄媛介篱字卖画的日子久了,名声渐渐在西湖边传开了,许多闺秀举行文会,都特意下帖邀她前往,她倒也欣然从命,着一身淡雅布衣,坐在花红柳绿中,反而别有一种风采。(Ob%www#bmsy#netSdK当时女性举行文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多才多艺的名妓发起并参予的,一种是名门淑女、大家闺秀举办的。这两种文会各有自己的一班人员,因门第不同,往往是不互相掺合的。而黄媛介的身分与她们都不一样,所以两种文会都对她敞开大门,她也不分彼此,只图谈诗论文,酣畅尽兴。
  西湖上的名妓之首,此时要算是柳如是,她已是钱谦益爱姬,在西湖畔筑“绛云楼”而居。“绛云楼”已成了柳如是会客宴宾的场所,文人雅士穿梭如流,黄媛介也是座上常客。柳如是见她生活贫困,便劝她不妨到一些名士文会上唱诗作陪,也好得些赏金贴补家用。黄媛介明白那种身份实际上相当干诗妓,虽然酬金较高,却以卖笑为生,实为她不耻,因而断然拒绝。她虽然常与名门贵族之士相交,但竭力坚持不出卖自己,宁肯卖字街头,过一种清贫自得的生活。对此,钱谦益曾私下里对柳如是说:“媛介虽穷,清诗丽画,点染秀山媚水之间,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呀!”此话确实道出了黄媛介生活的真谛。柳如是将此话转告黄媛介后,媛介深为感慨,答道:“知我也,知我也!”当即赋诗一首,赠钱谦益以酬相知之意。诗云:懒登高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
  淡墨遥传缥缈意,孤峰只在有无间。
  黄媛介的人生岁月就在这种平淡悠远的氛围中流逝,既无大喜,也少大悲,陪伴着山水诗画,终了一生。
  杨娥壮志未酬身先死
  明朝未年,西南边陲昆明的黔国公沐天波府中有一位女护卫,名叫杨娥,她容貌娇艳,武艺高强,在当地甚有名气,一般的飞盗毛贼对她莫不闻风丧胆。
  杨娥出身于一个武人世家,自祖父起就在黔国公府中提任护卫兼武技教习。传到杨娥这一代,有她与哥哥杨虎两人,杨虎生得身材魁武,虎背熊腰,将家传武功练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黔国公府众侍卫中算得上是顶尖人物,可每每与妹妹杨娥比武,总不免略逊一筹。杨娥丈夫张小将也是同在府中效力的护卫,他本是杨虎的好朋友,暗中倾心于杨娥的美貌与豪气,便托杨虎从中撮合,终于与杨娥结为夫妻,并肩相协,忠心耿耿地保护着黔国公府的安全。
  黔国公是明朝廷册封的世袭爵位,在当地拥有相当大的权势,可以养兵备甲,有维护边区治安的责任。传到沐天波时,已是崇帧未年,闯王李自成挥兵攻陷京都,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紧接着是清兵入关,李自成败走西安;明室皇裔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朝廷,唐王朱聿键则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朝廷,可惜在三年之内相继覆灭;其后明朝旧臣瞿式耬等又在肇庆拥立了桂王朱由榔,改元永历。
  永历皇朝先是在梧州、桂林、全州、广南、安隆等地辗转流亡,发展起了一定的势力,最后在西南地方势力支持下,将根据地定在了昆明。一段时间里,永历皇朝曾拥有云、贵、粤、湘、赣、川、黔等七占之地,颇有中兴之象,黔国公沐天波成为永历皇朝忠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无奈气数有限,清军逐步逼进,永历皇朝的地盘越来越小。到了顺治十五年,清兵联合吴三桂分三路进攻云南,永历皇朝无力抵挡,只好率部众逃往缅甸。这时,杨娥与哥哥及夫婿因武功卓越,已被黔国公沐天波进献给永历皇帝做了御前护卫,逃亡中,他们竭力保护着永历皇帝,在吴三桂大军的追赶下,艰难地前行。
  途中,由于风餐露宿,又粮食不济,总是克扣自己照顾妻子及他人的张小将患上了重病,为了不拖累大家,他强忍着病痛随军急行,最后终于病死在一片荒山野林之中。张小将一死,杨娥成了寡妇,按当时的习惯,新寡之人在军中是不吉利的,所以杨娥不宜再担任御前护卫随军前行,只好由哥哥杨虎陪同潜返云南。回乡的路上,兄妹俩暗中商量好,到云南后秘密发展同道,继续进行反清复明的战斗。杨家兄妹俩刚到昆明不久,就听到缅甸那边传来了噩讯,原来吴三桂挥兵追到缅甸后,缅甸人害怕他的强大势力索性抓起了在缅甸避难的水历皇帝及随从人员,一骨脑交到吴三桂手中以求自身的安宁、永历皇帝等一千人员很快就被押回了昆明其中就有黔国公沐天波在内康熙元年四月,由平西王吴三桂作主在昆明斯杀了水历皇帝及其所有朝廷大臣。
  杨斌兄妹亲眼目睹了自己追随多年的故君与故主同时殉难,心痛如刀割同时也燃起了强烈的复仇之火尤其是杨斌,把丈夫病死的帐也一并算到了吴三枝头上,恨不得马上砍下那老贼的狗头。
  经过一番谋划,杨斌兄妹在平西王府附近开了一家豪华的杨蛾酒店由杨斌出来主持店面,尽量把店子对海红红火火以便引起平西王吴三桂的注意日要他一接近便可寻机杀掉他好为故君、故主、故夫报仇雪恨。
  这年杨斌三十三岁,正象一R熟透了的水蜜桃,浑身散发着香甜诱人的气息、她从未生育。而巨勤练武艺所以一直保持着娇好的身材、红润光泽的肤色炯炯有神的眼购看上去与二十出头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再加上她为了引人注目,故意巧施脂粉、浓妆艳饰、美目流盼,引得很多男人垂涎欲滴整天固守杨斌酒店“转圈。”杨娥酒店‘很快就在昆明城里出了名,生意十分兴隆。
  酒店名走一响,自然引得附近平西王府的许多人也成了店中的常客。一天,王府中的几个侍卫来到“杨娥酒店”,呼酒点菜,划拳豪饮,一直喝得个个脸红脖子粗。借着酒劲,几个侍卫开始装疯卖傻,在老板娘杨娥面前戏谑调笑,话越说越离谱。杨娥却不和他们生气,反而故意娇语痴笑,还不时地抛上一个媚眼,惹得几个侍卫欲火中烧,忍不住动起了手脚,在杨娥身上这里摸摸,那里捏捏。这时杨娥才突然脸色一变,怒喝道:“乳臭未干的小毛头,竟敢动起你姑奶奶来了!”
  杨娥的骤然翻脸让几个侍卫更觉来劲,其中一个牛高马大的尤为兴奋不己,伸手就想搂住杨娥。说时迟,那时快,杨娥猛地一闪身,从后面抓住那人的衣领,手一甩,竟将他摔倒在门旁的狗窝里,半天爬不起来。
  酒店里的其他客人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另外几个侍卫见到同伴受辱,心里恼怒顿起,气势凶凶地站起来,围成一圈向杨娥逼近。杨娥并不慌张,脸上还微带着笑意,调侃道:“诸位兄弟想在这里练上一把?那我就只好奉陪了。”那些人被她这么一激,火气更大了,齐声一吼,同时出拳伸脚向杨娥袭来。谁知杨娥并没有反击,就在他们出手的那一刹那,她撑着桌角轻轻一跃,就纵身从众人头顶飞出了围外,那几个侍卫收手不及,拳脚全打在自己人身上,真是哭笑不得。
  那个刚才被摔在狗窝里的侍卫这时已爬了起来,看到了双方交战的那一幕,深知自己这伙人绝不是杨娥的对手,只好招呼了一声,带着他的同伴垂头丧气地走了。杨娥追上来,笑嘻嘻地相送道:“诸位客官走好了,有空请常过来坐坐!”
  这一场交手,并没有恶化开来,因为平西王府的护卫们觉得杨娥那娘们还算客气,没出重手伤人,况且她那身武艺也不是好惹的,所以他们只好咽下了这口气,以后没再来酒店找岔子,反而真成了酒店的座上常客。有了这些护卫一传扬,杨娥的名声很快就传到了吴三桂耳中,吴三桂本是个猎奇好艳之徒,一听说这个酒店老板娘不但貌似天仙,还有一套好拳脚,顿时来了兴趣,恨不得马上把地攫来揉搓一番。
  可吴三桂也有他的顾忌,一是碍着他平西王的高贵身份,若要强纳一酒店女子实是不妥;二是他府中的宠妃张氏醋劲特大,极难容得下吴三桂接触其他美女,这时陈园园早已隐居净修庵,不管吴三桂的俗事,内府中主事的就是张王妃,由于她的排斥,吴三桂的爱姬连儿、雪儿及四面观音等,都己偏居九龙池别馆,她肯定不会同意吴三桂再找一个酒店美女回来。思来想去,吴三桂觉得只有先让连儿、雪儿她们先去结交杨娥,以闺友的名义把她引入九龙池别馆,自己再去享受,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可免去许多麻烦。
  要等连儿、雪儿与杨娥结成好友,必然要有一段时间,等着等着,吴三桂有些奈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杨娥的丰采,于是产生了亲往“杨娥酒店”探艳的念头。吴三桂将光临酒店的消息被那些常来喝酒的平西王府护卫无意中传给了杨娥,杨娥听了暗暗兴奋,以为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立刻着手进行准备工作。她悄悄打制了两个钢环套在手腕上,又在绣鞋尖中嵌入了铁角,怀里日夜藏着一把锋利的匕首,三道保险,只等吴三桂上门便动手行刺。
  可左等右等,一直等了十天半月,也没见着吴三桂的影子。后来从护卫口中得知,吴三桂早已来过,只是来时装扮成了行商模样,带的几名贴身侍卫都扮成了伙计,而那儿个人又是杨娥不曾见过的。听了这消息后,杨娥心中懊恼不已,埋怨自己粗心大意,平白错过了报仇的好机会。不过,听熟识的王府侍卫说,吴三桂那次暗察已相中了杨娥,已露出口风,说过些日子就要来将她娶进王府去。
  如此一来,杨娥内心中又点燃了新的希望,她又开始巴巴地等待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杨娥等红了眼睛,仍不见吴三桂派人来下聘,原来吴三桂回府后忍不住向张王妃透露了自己的意愿,张王妃竭力反对,吴三桂无法正式纳杨娥为侍姬。
  在吴二桂的授意下,连儿与雪儿经常来“杨娥酒店”闲坐聊天,故意联络杨娥;杨娥也巴不得通过她们打通一条接近吴三桂的途径,于是十分热情地与她们交往。闲谈中,连儿、雪儿透露出她们偏居九龙池别馆,很难拢住王爷的心,为此颇为苦恼;杨娥趁机建议道:“你们不妨多变换些吃喝玩乐的花佯,多彩多姿,新奇别致,或许能让王爷流连忘返呢!”
  连儿、雪儿一听来了兴趣,忙问杨娥怎样变花样,杨娥故意装作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貌似不经意他说:“民女想出了一个法儿,就是你们设下酒宴邀请王爷,民女献丑舞剑助兴,不知可算新鲜?”
  连儿、雪儿直说:“好主意,好主意!”于是在一个花香醉人的春夜里,她俩在九龙池别馆安排了夜宴,下帖请杨娥前往献艺。杨娥接帖后连忙做了准备,精心地化好妆,磨利了宝剑,然后满脸庄严地向哥哥杨虎道别,她知道一旦杀了吴三桂,自己一定也难以生还,此去便是生死离别了。杨虎心中也十分痛楚,但他深知妹妹的心意,根本无法阻拦她此行,她为此已等待了好几年。
  杨娥怀着既悲又喜的心情走出了酒店,此行她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凭着她的武艺,只要有机会接近吴三桂,取他狗命绝对不成问题,为此牺牲了自己也是值得的!
  杨娥到了别馆,吴三桂还未来到,连儿安排她在偏厅里休息。谁知事情偏不凑巧,就在吴三桂带着一伙侍卫前来九龙池别馆的途中,遇上了一个刺客,一剑没刺中吴三桂,众侍卫上前捉拿,刺客没入夜色中逃跑了。吴三桂猛受一场虚惊,失去了赴宴的心情,当即折身回府去了,几护卫却奉命在九龙池别馆一带继续搜索刺客。
  搜到别馆院中,正碰上杨娥等得着急而信步走到院中散心,护卫见她一身侠女打扮,又手持利剑,不由分说地将她绑到了王府大牢之中。连儿与雪儿得到消息后,连忙到吴三桂面前为杨娥开脱,吴三桂本来就对杨娥有好感,听连儿、雪儿说明了原委,就下令放了杨娥。
  杨娥出牢后回到了酒店,一见到迎上来的哥哥杨虎;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中充满了委屈和怨愤。
  几度的希望、兴奋,逐一地化为泡影,这次又受牢狱之苦,如此一折腾,杨娥的精神与体力都支撑不住了,回到酒店后,终于病倒在床上,一会儿恶寒,一会儿高热,吃不下一点食物,只几天工夫,就已奄奄一息。
  这天,虚弱己极的杨娥让哥哥扶她起来,走进内室,这里供祭着永历皇帝、沐天波和张小将的灵位,杨娥用颤抖的手点上一柱香,然后跪伏在灵位前,悲泣哽咽道:“我欲为诸君报仇,无奈天不助我,壮志难酬,杨娥只能随你们来了!”说完,一阵喘息后,便静静地合上了眼睛。
  吕四娘复仇弑雍正
  康熙皇帝驾崩后,四皇子允帧入主大统,改元雍正。此时,满清皇朝的基业已十分稳固,“反清复明”的浪潮在统治者的高压之下已转入低谷,狡黠多疑的雍正皇帝仍不放心,一旦发现反对朝廷的蛛丝马迹,就大杀出手,毫不留情。
  浙江嘉兴有个著名的儒士吕留良,他本是明末秀才,入清后不再致力于功名仕途,一心闭门读书,修心养性,学问上堪称大家。他对清廷的专制暴虐心存不满,每能巧妙地诉诸笔端。其著作广为流传,颇能倾动士林,却又让清廷抓不到辫子,清廷对他无可奈何。吕留良有七个儿子,对儿子们的人生选择他只诱导而不干涉,长子名葆中,热衷于读书取仕,曾以一甲三名探花考取进士,获得由紫禁城的午门进入正大光明殿晋见皇帝的殊荣,吕葆中得意洋洋,众人也喷喷称赞,吕留良却淡淡他说:“没啥稀奇,以后还不知下场如何!”果不其然,不久后吕葆中因“一念和尚案”受到“牵连,琅铛入狱,终至忧郁而死。大哥不得善终,吕家其他儿子惶恐无措,吕留良谆谆告诫他们:”但能读书识时务,不必仕进取青紫。“儿子们听从了父亲的话,只在家博览群书,不再涉足考场。
  吕葆中客死京城后,妻子林氏万念俱灰,带着刚出世不久的女儿吕四娘投靠到公公吕留良门下。只过了三年安稳日子,吕留良又因病去世,林氏母女再度失去依靠,索性遁入空门,辗转寄身于西湖山一座僻静的尼庵中。尼庵中的日子平静如水,晨昏诵经,白天劳作,过得十分艰辛,林氏已没有其它念头,只盼着女儿四娘一日日成长起来。
  转眼十年时间过去了,有一天,吕府的老仆人吕德忽然寻到了尼庵,他一身尘土,满脸焦虑,必定是有什么要事,林氏忙把他请到房中。吕德也顾不得落座,勉强调匀了呼吸,急不可待地向林氏禀报:“大少奶奶,事情不好了,吕府己被官府查抄,满门老少都惨死屠刀之下,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特寻来通报您,赶快带着小姐逃命吧,怕官府还会找来哩!”
  林氏一听这消息,头“嗡”地一声,仿佛失去了知觉,身子摇摇晃晃眼看就要倒下,吕德连忙上前扶住,使劲掐她的人中,才醒转过来,吕德无心仔细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催林氏赶快收拾行李逃命,林氏也不敢迟疑,草草捡了些简单的衣物,捆成个小包袱,然后牵着女儿去向庵主辞行,只道是家里出了事,得回去看看,就跟着吕德上了路。
  其实吕德也不知道带着她们母女朝哪里跑为好,只捡一些偏僻少人的小路往前走,心中全没有一点目标,他们一面不停地走着,一边听吕德断断续续述说全家遭难的始未:。;O白马书院sRC湘中士子曾静游学来到嘉兴,在南湖雨楼中与当地人士谈诗论文,吕留良的门生严鸿逵、沈在宽等人也在其中。他们与曾静相谈得甚为投缘,便把整理出来的先师语录拿给他看。曾静原来也读过一些吕留良的传世之作,对他佩服不已,如今又见到这些秘本珍言,不由得击节赞叹,心中隐藏已久的“反清复明”大志被激发得沸腾起来。可惜自己是一介书生,手无寸铁,无以成事,想来想去,想到了手握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此人是岳飞的后代,倘若能晓以大义,料定必会恍然醒悟,举兵反戈,复明大业指日可待。
  曾静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劝导信,派弟子张熙送往西安,满心以为岳钟琪必为其所动,却不料他根本不吃这一套,不但没有接受曾静的建议,反倒扣压了张熙,严刑拷问,逼他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封加急文书从西安传到京都,雍正皇帝大力震怒,火速命令湖南巡抚追捕曾静,并诏令浙江巡抚查抄嘉兴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