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空军传奇-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叮呤呤!”常乾坤接过电话。
  唐延杰在电话中说,聂司令员讲指挥部希望你们飞机再飞一次,怎么样?
  空中阅兵方案送到了苏联顾问手中,这位苏联派来的空军顾问是一个中将,他曾参与了中苏民航第一条航线的开辟工作。他看了方案后,连说不行,飞第二次出了事怎么办?
  常乾坤、江油坚持再飞一次的方案。
  苏联顾问的意见是对的,飞第二次实在是外行人的意见,太冒险了!
  然而,我们的飞行员做到了。
  9架P—51野马式战斗机飞过之后,绕一个圈再续上慢腾腾的运输机,第二次通过天安门。
  这无疑给自己增加了难度。
  邢海帆同战友们彻夜不眠地研究着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受阅,就是旧中国也没有搞过。更何况五花八门的飞机,各有各的高度,各有各的速度。野马式的P—51翅膀一甩,就窜出400多公里了,而最慢的运输机,才爬行几十公里。就是同一型号的飞机,速度也因零件拆换而不同。除了速度,高度也是一大难关,必须精确计算高度,谁在第一层,谁在第二层,差之毫厘将会失之千里。
  空军参加检阅的计划图交到大会筹委会了。四种飞机三个高度,通过检阅的时间精确到秒。航图规定所有的飞机在通县双桥铁塔尖会合,分出高度,编好队形,再飞向天安门。
  40年后,《当代中国·空军卷》专门撰定开国大典的空军这一章的陆文至大校坦率地说,开国大典的空中阅兵是个奇迹。别说当时,就是现在也做不到。建国35周年阅兵时,提前一年通知了空军。而那时,只有一个月的提前量。
  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由于几架P—51战斗机飞了两次,17架飞机就成了26架。
  4时35分,开国大典阅兵式的分列式开始,17架飞机分成6个分队,在空中队长邢海帆的号令下,各分队保持规定的高度差、速度和时间,由东向西依次进入航线。
  接近东单时,从空中可见地面上的人流和红起,再往前是解放军的坦克部队,铁流滚滚,浩荡前进。
  人民解放军的空中机群轰鸣着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30万群众的欢呼声和飞机马达轰鸣声汇合在一起,响彻古都北京,广场上成了欢呼沸腾的海洋。
  “我们的飞机编队飞过来了!”
  人们凝目向蓝天眺望。只见排列成“人”字型的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的机群,在震耳欲聋的引擎声伴随下,展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让飞机和坦克同时出现在阅兵场上,是苏联顾问的主意,这是显示人民解放军强大军威的最佳时机。苏联的红场阅兵就是这样的。苏联军事顾问站在观礼台上,不住地点头。
  此刻,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主席,缓缓抬起右臂,将手掌搭在了前额上,凝目仰视着天空。周恩来用手指着空中,同毛泽东主席谈笑着。
  当17架银白色机翼上染有鲜红“八一”军徽的机群起缓地掠过毛泽东主席的头顶时,他笑了,红润的双颊透出一股令人钦佩的刚毅。
  共和国的武装编制中,应该有能展翅跃上云霄的兵种。
  在场的外国记者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邢海帆第一个驾机通过天安门,他似乎什么也没有想,又似乎想了很多很多。
  在这支精干的飞行队中,还有一个被周恩来称作国民党空军旗义的带头人——刘善本将军。自他起义后,国民党空军又先后有43架飞机、100余人投入人民的怀抱。单是刘善本原来所在的大队,7年间就有十几人驾机起义。
  就在前几天的9月24日,毛泽东主席宴请傅作义、刘善本和海军的邓兆祥等国民党起义人员时说:“由于国民党军队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了迅速增强的空军和海军。”
  1964年,经毛泽东亲自提名,授予刘善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开国大典后的当天下午,飞行员们刚刚返回南苑机场,就接到参加国庆盛大宴会的通知,邢海帆和战友们来不及换下飞行服,就兴高采烈地乘车赶到北京饭店。
  盛大的国宴上,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来到飞行员席前举杯祝酒。
  周副主席高兴地说:“你们飞得好!飞得好啊!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希望你们努力。”
  朱德总司令,举着斟满了酒的酒杯,边与大家碰杯,边高兴地大声说:“我代表毛主席向大家敬酒,现在我这个总司令,是名副其实的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了!”
  三、陈毅想到了手下的虎将
  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肖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为空军参谋长。11月11日任命原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为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原军委航空局政治委员王弼为空军副政治委员兼工程部部长。
  当日,中央军委通告各大军区,各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现已成立,原军委航空局着即取消,原军委航空局所有干部及业务移交空军接收。”
  后来,中央军委确定,1949年11月1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日。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9年至1950年2月,各军区先后组建了航空处。中央军委赋予航空处的任务是:接收、清理和保管各地国民党空军遗留的航空气材,接收航空技术人员,保护和修建各地的机场和航空修理厂、气象站等,管理各区范围内有关航空运输事宜。
  随着空军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从1950年8月到1951年9月,各军区司令部航空处陆续扩建为华东、东北、华北、西南、中南、西北等6个军区空军司令部,其机构由调入的陆军部队机关和原航空处组成。
  上海解放以后,聂凤智当了两个月被他自己说成是“简直是遭殃”的卫戍司令。于1949年的9月到当时刚刚成立的华北军政大学出任了教育长。
  1950年7月28日,晚上8点钟,聂凤智等正陪着陈毅在军政大学的游泳池内游泳,一名工作人员急急忙忙地跑来叫喊:
  “陈老总,请您接个电话!”
  “什么电话这么要紧,打到游泳池来了!”
  陈毅一边朝池边游,一边问。
  “北京来的。!”
  北京?陈毅的心头闪了一下。不是刚从北京回来么?
  今天上午,陈毅风尘仆仆地在北京参加完几个重要会议后刚刚回到南京。
  陈毅是个大忙人,他身兼华东军区司令、上海市长等党、政、军数个要职,还兼任了华东军政大学的校长和政委。平时,他得不断地上海、南京两头跑。这次到南京,可以说是路过,马上还得到上海去。军政大学的领导向他请示汇报了一整天,立国之初,大事小事,新鲜事陌生事太多了,陈毅简直被“围攻”得喘不过气来。
  “我说你们副校长嘛,副政委嘛,大主任大教育长嘛,该作主就作主嘛,怎么一来就抓住人不松手?告个饶,你们招待我游游泳,放松一下,什么事边走边说吧。”
  副校长陈士榘、副政委钟朝光、政治部主任余立金、教育长聂凤智当然都求之不得,于是一边继续请示汇报,一边就簇拥着陈毅来到军政大学的游泳池。
  游泳可是陈毅从三四岁就学会了的颇为自负颇为得意的一手。尽管这游泳有点像国家元首的“工作午餐”,他还是确实一入游泳池就完全“放松”了。
  谁知这劲儿刚上来,却来电话了。
  北京来的电话,当然事关重大。他来不及披条毛巾,就朝电话间跑去。
  接完电话回来,陈毅的脸色陡然变得不好看,方才的勃勃兴致好像已被扫荡殆尽。谁也不知道电话里说些什么。只听他挂了电话还重重自语:
  “怎么搞的嘛!这是组织决定嘛!说好了又不来,朝三暮四!”
  回到游泳池边,陈毅找了条大毛巾披着,依然神色不乐。
  他凝思着站在那里呐呐自语:
  “我就不信华东找不出一个空军司令来!华东有的是人才,很好的人才!”
  神态间,似乎有许多沉重、不满和不快。
  事后得知,电话是罗荣桓从北京打来的,他告诉陈毅:原定到华东来担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的某某人不愿来华东,原来的安排只好改变了,让陈毅立即在华东军区范围内物色一个人选报军委批准。
  陈毅站着冷静了一会儿,把目光投入游泳池内。池内,聂凤智他们几个还没有发现陈老总这一前一后的心情变化,正各自轻快地游着。
  这瞬间,陈毅好像已把华东军区的有关干部认真而快速地在脑子里梳理了一遍。他的心思集中到了聂凤智身上。
  “这聂凤智!”
  陈毅的脑子里,一下子跳出了许多聂凤智的形象。绝顶的聪明,又绝对地好学,无论对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甚至是过分的认真。好胜,顽强,敏锐,多思,锋芒毕露,毫不让人,有时则说话刻薄、挖苦,不留情面。在陈毅的接触中,像聂凤智那样阅读过大量的理论书籍、军事著作和中外文艺作品的工农干部真不多见,为读书,他甚至被弄的寝食难安。
  聂凤智在担任上海卫戌司令时,忙的连回家的时间也没有,可居然能和一位在路边“出让”《鲁迅全集》的穷教授很投机地谈了30分钟,高兴得那位穷教授把整套想卖了湖口的《鲁迅全集》白送给了他。聂凤智能打仗,不但敢于打,而且善于打,既善于打顺风仗,也善于打逆风仗。有人说,许世友在山东的功劳,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聂凤智。有人甚至说聂凤智是“常胜将军。”陈毅当然不会这么看,也不能这么看,也不会这么说,但从济南,从淮海,从渡江,从上海的多少次战斗中,聂凤智所表现出的才干和所建立的功勋则是明明白白的,何况,在那以前他就已有无数令人信服的出色表现!因此,说聂凤智是华东一个“很好的人才”是毫无疑问的。总之,他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显露的干部。
  陈毅反复权衡之后,还是决定把这个最棘手的华东军区空军司令的担子交给他。
  “聂凤智,你过来。”陈毅注视了片刻,朝池子里喊。
  聂凤智快速游了过来。
  陈毅伸手把聂凤智从池内拉了上来。
  “聂凤智啊!”陈毅顿了顿,直截了当地说:
  “你就不要再搞'军大'了,去搞空军吧,当华北军区空军司令。”
  聂凤智愣了一下。空军!那可是在天上飞的呀!当然,飞机对于他并不陌生,在苏区,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他都不止一次地见过飞机。不止一次地被敌机轰炸扫射折腾得焦头烂额,多少同志战友也正是在它们的得意忘形而又肆无忌惮的轰炸扫射中,在他身边倒下了。多少年来,他就盼望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自己的飞机,有自己的空军,以免再受那份窝囊气。可那是高技术、大学问的事啊,自己哪能搞?
  是啊,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搞空军,能搞空军,他很明白自己是放牛娃出身,拾柴禾长大的。
  “陈老总,”他像过去那样认真地说:“你叫我干什么都行,这个空军司令我可干不了。除了挨过炸,我对这飞机从来就不懂,一点儿都不懂……”
  “不懂?你干陆军就懂?你放牛娃出来就能指挥打仗?你放牛娃出来就能当教育长?我的好同志咧,不懂就学嘛,事在人为嘛,这些不就都是学会的嘛。这是我们自己的空军,你说去哪找个内行?没有内行嘛!”
  这时,聂凤智才察觉到陈毅的语气有些异乎寻常,似乎比以往的任何一次谈话都更深沉严肃。他沉思起来。
  1950年8月1日,在南京建立了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聂凤智任司令员,王集成任政治委员,张藩任副司令员,蒋天然任参谋长。
  1951年9月,各军区空军司令部全部组成,至此,空军的组织指挥领导体制逐步建成。
  天惊—中国空军传奇——第五章
  第五章
  大上海告急,空四旅王牌飞行员李永年立下首功。200架美机边境逞凶,周恩来妙计安战局。聂凤智稳坐钓鱼台。
  一、蒋介石要拿上海开刀,聂凤智独挡一面
  1949年5月27日,台湾草山别墅一片风雨凄凉的景象。
  一场阴雨过后,仍是满天的黑云,几乎一丝阳光也看不见,一副不见天日的样子。
  蒋介石心如火焚,一连几天闭门不出,每天的战报都是蒋经国亲自送来。就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蒋介石也难得有几句话可说。
  这天下午,蒋介石匆匆洗了一个澡,穿上一件长衫,坐在沙发上,一点精神也没有。
  这时,蒋经国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灰冷,没有笑容。
  “父亲,有这样一个情况……”
  “说吧,又怎么了?”
  “上海失守了,共产党的军队,今天占领了上海。”
  蒋介石一声也不吭了,如一只呆鸡坐在那里。几天之前汤恩伯还说一定会守住上海,至少要守一年,要守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才几天功夫,上海就丢了,这些不中用的东西。
  蒋介石长叹一声:“早知有今日,当初我就会……”
  “父亲,您不要太难过,至少我们还有南方几个省,还有海南和台湾……”
  “那都没有用了!没有用了!”
  蒋介石回首往事,一边想一边对儿子哭诉:“我就知道,不行了……当年,胡宗南占领延安,就那么区区一个空城,损兵折将,连毛泽东的人影都没有看到。内战一开,何应钦率50万人马,却无法打通平汉、津浦铁路,共产党才多少人啊……还有杜聿明出关时70万大军声势浩大,一下子就叫人家吃掉了20万……我不说了……不说了……”蒋介石越说越难过,顿时泪如雨下。
  “父亲,你还要好自为之,国家还需要你来领导……”
  “事到如今,还谈什么国家!”
  蒋介石好不容易止住了哭,他恶狠狠地说:“共产党得了上海,我也不能让他们安生,不能让他们有一天平安的日子,你告诉周至柔,叫他派飞机去,给我轰炸上海,快……快……
  去吧!“
  蒋经国点了点头走了出去。
  自上海解放以来,到1950年2月,先后遭到美国支持的国民党空军的26次空袭。上海人民的正常生活,一直在国民党空军的干扰之下,党政军的工作无法正常发展。
  1950年2月6日清晨,天空清朗一片碧蓝,海面上一丝风也没有。上海人民新的一天刚刚开始,突然响起了空袭的警报,街上有不少的人跑进了防空洞,还有的人在楼上没有下来,有些胆大的坐在家里没有动,心想国民党飞机来得多了,不一定就炸到了自家头上。
  沿着东海的海面,17架国民党轰炸机,排成4个方队飞了过来,在很远的地方,大上海林立的高楼便映入了眼底。国民党这些飞行员对上海都很熟悉,飞机一直向沪南和闸北飞去。
  上海当时只有一小部分防空高炮,对于来犯的敌机几乎是无能为力。
  敌机对准上海电力公司、沪南和闸北水电公司俯冲下来,一批接着一批,先后投下了60多颗重磅炸弹,地面上一片火海,2000多间房屋倒塌了,死伤大批居民,发电量一下子减少了97%,上海大部分工厂不得不停产。
  夜里,大上海一片漆黑,不夜城的景象顿时不见了。上海市长陈毅心急如火,匆匆赶到了北京。
  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已经到苏联去了。陈毅只好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聂老总在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陈毅一进门就叫开了:“聂老总,我这个上海市长没有法子干了,国民党龟儿子的飞机,说来就来,三天两头飞到我头上下个蛋,老百姓死的死,伤的伤,把老子的发电厂都炸了,大上海十里洋场,没有电,黑糊糊一片,这叫啥子上海!要有飞机,要有高炮,中央拿不出钱来,我们自己拿!”
  聂老总一看陈毅急了,便一个劲地劝他:“你不要急嘛,有话可以慢慢说。”
  “能不急吗?我这个小小的父母官都快要当不成了!”
  “原来是怕丢了官呀!”
  陈毅一听也乐了:“上海要紧,上海要紧呀!不给飞机我就不走了!”
  “可是,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苏联,这件事要向主席报告……”
  “越快越好,给苏联发电报!”陈毅一步也不让。
  聂荣臻马上给苏联发了紧急电报。毛主席接到电报十分重视,马上在和斯大林的会谈中特别提到了上海的防空问题。
  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意见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派出以巴基斯基空军中将为首的防空集团,前往中国上海,整个飞机转场的工作,由周总理一手安排。
  陈毅听到这个安排之后,这才放下心来。
  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又专门听取了聂老总的汇报,提出对上海防空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