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23炮击金门-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忻挥性拥獾娇漳附⒌拿蠖怨勒铰越性偎伎肌K治觯泄谖淦髯氨干辖て诖τ诹邮疲泄挠攀剖堑赜蛄衫匦嗟卮蠛腿硕啾背渥悖虼耍挥性谌蟾忝癖⒔渲贫然拍苷绞っ澜踔炼喔龅酃饕迩抗牧辖ィ担
  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我国的广大劳动人民对于民兵制度是喜闻乐见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中,认识到只有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战胜武装的反革命,才能成为中国这块天地的主人。
  8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军事委员会根据毛泽东指示分别作出了加强民兵工作的决议,一改过去不在工矿企业、商店、大中城市市区建立民兵组织的规定,要求无论城市、农村,无论学校、企业、机关、街道,除地、富、反、坏、右和残疾人,凡年满16岁至50岁的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必须逐步做到人人接受军事训练,人人学会使用普通武器,彻底解决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的矛盾,以民兵的组织形式,实行全民皆兵。
  “全民皆兵”思想,成为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在和平建国时期的重要发展和具体体现。民兵组织迅速筹组健全,大队为连,公社为营,一县一团,一州一师,至1958年底,全国民兵统计数字即已突破亿人。
  资料显示,厦门前线的民兵队伍1958年扩大了2倍,如晋江一县,即达36200人,基本实现“前方有一个战士在开炮,后方有两个民兵作保障”。又如厦门前线公社民兵,组成了1700人的运输担架队,1200人的工事抢修队,500人的救护队,170人的输血队,拥有担架240副,各种车690辆。一幅百万山东民工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浩浩荡荡随军千里支援淮海战役的壮观图景于厦门再现。
  毛泽东全民皆兵的国防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准备阶段,在厦门得到了完全的实施并经历了战火的检测,给出了可供己方和敌方深入研究其效用究竟如何的参考系。
  其三,豁出身家性命的支援奉献
  革命战争史已经显示,中国的老百姓一旦认定这场战争是为自己而打、某支军队是乡亲们的子弟兵,就会豁出身家性命倾其所有给予支援。国民党军队撤逃前肆意抓兵拉伕种下的仇恨;金门炮火毁坏民房、屠戮生灵造成的恐惧;老蒋回来了地主渔霸就会翻天田地渔船又要被拿走的忧虑;收复了金门,永远过上安定生活的企盼;从郑成功时代就根植于心底的中国必须大一统的历史文化传统;毛主席、共产党是大救星,跟着走没有错的绝对虔诚;解放军是亲人,待亲人必须真心诚意的信念等等,诸多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诸多忧盼与爱憎的情感,纠集汇合在一起,骤然间便形成一股排山倒海、众志成城的力量。这力量给予谁,谁便是不可战胜的;这力量指向谁,谁将是难以招架的。
  李天祥老人说:厦门前线民兵搞支前,真是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裤兜里的最后一分钱都捐出来了。现在提倡“无私奉献”,但“无私奉献”只在报纸上看见,生活当中却挺难瞧见。那会儿还不兴讲这个名词,可你随便从民兵队伍里拽出一个来,问一问,聊一聊,全都是“无私奉献”的典型呀。
  的确,我在当年“前线”的领地内采访,抖落原始卷宗上的尘封,信手拈出几个数目字,便可掂出民兵用血汗积聚的历史业绩的厚重。
  ——县和公社两级邮电所的民兵们共接通被炸断的电话线200多处, 铺设辅助电话线近400公里。若无邮电民兵的协助参与,每条线路平均每次中断时间将由1分20秒上升至1分45秒。 战争的胜机是用秒来计算的,邮电民兵为缩短25秒电话中断时间付出了亡1人,重伤1人,轻伤4人的代价。
  ——紧要关头, 构工建材供不上,前线民兵踊跃捐献了3万多立方米积蓄多年准备盖新房讨老婆的石料和木料, 满足了前线构工的2成之需。“自家无家莫要怕/大炮有家心才踏/今天有家蒋贼炸/打下金门垒新家。”这首歌谣出自自古视田产家业如命的农民之口,且一唱百应,它所寓含的意义如何评说都不过分。
  ——大、 小嶝岛的民兵为部队共搬运6万多根木料,48万块石料,抢修炮阵地115个, 汽车掩体13个,交通壕16条。据估算,两岛千余民兵如期完成了原本需一个机械化工兵营才能完成的正常施工量。人力与机械力之间那个巨大的能量差,民兵们是用平均每天在8小时之外再苦干6-8小时来填补的。
  ——某日炮战, 周谋荣等6个民兵负责搬运炮弹,开始各扛一箱,因供应不上而改扛两箱(75公斤)。战后一算,共扛炮弹640箱,总重量24000公斤,平均每人4000公斤,跑路30公里。炮兵营长拍着他们汗涔涔的肩膀头问:这里边的筋骨是不是铁铸的?炮战期间,数十万发炮弹的70%,都是通过民兵铁铸的肩膀由弹药库传输到阵地和炮位的。
  ——给解放军洗一件衣服就是给前线提供了一颗子弹!洗一百件衣服等于向金门多打一发炮弹!这两条口号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激励着“十姐妹”、“五姑娘”、“穆桂英队” 、“女铁甲队”、“姑嫂英模”等女民兵群体共为部队洗衣被44000余件。 为了满足女民兵那小小的愿望,某炮阵地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致谢方式:向8位功劳最大的女民兵每人赠送一发炮弹,当着姑娘们的面一一打出去。看着属於自己的炮弹在金门岛上开花,手被碱水烧得掉皮淌血都没哭的姑娘们,先拍着巴掌咯咯笑,又拥在一起呜呜哭。
  ——空战。我飞行员跳伞落海。战友的生死揪扯着前线的心。前指命令,出动200艘机帆船前往出事海域搜救。 炮战正是叫劲时,此刻出海,遭敌机扫射、敌舰轰击的可能性极大,意味着将是一次头顶高悬利剑的航行。没有动员,没有酬金,更没有出海保险,民兵们闻风而动,纷纷扯掉防空伪装,操舵摇棺,向着难测的险境进发。数一数海面上的白帆,整整出来了1800余艘。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台湾“国防部”二厅特务韩自强很想到大陆周游一遭实地看看厦门挨炸的惨状,他十分自信地认为,深夜打炮时,大陆军民肯定会象地老鼠一样猫藏在防炮洞里,这是他实现偷渡计划的最好时刻。于是,他划着橡皮舟过来了, 于是,他在距海岸200米处成为塔埔村民兵副连长黄保护的俘虏。他是这年投入罗网的第6位金门偷渡客。 厦门每时每刻都有3000民兵持枪在海防线固定和流动的哨位上执勤巡逻,这个不曾料到的事实使韩自强感到沮丧和懊悔。他说:台湾和金门计算大陆军力从来不把民兵囊括在内恐怕是根本性的失策。
  ——战争的另一个名称是流血。炮声中,生命物化为红色的液体,在一涌又一滴的流淌中损耗消逝。因此,甘愿献出一小部分红色生命而整个地挽留住另外一个生命的举动,人类视为极其高尚的道德境界。厦门发动近万民兵组成了志愿输血团,漳州发动了5千人, 胡德安、安业民英勇作战光荣负伤的事迹在阵地上一经传开,争着为他们输血的民兵队伍排出去两里地。在前线医院,医疗器械和药品都缺,而品种最齐全、供应最充足的救生物资是血浆。战场救死扶伤的天平上,一头是1100余民兵体内殷殷流出的15万CC鲜血,一头是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的近百名战士年轻的性命。
  ……
  其四,“全能兵”、“全方位兵”、“全天候兵”、“全战程兵”和“全自费兵”
  “全能兵”:前线民兵,尤其基于民兵,大都一专多能。他们会打长短枪,保持80%的优秀率,30%为神枪手;会开炮,许多人可熟练地在任何炮手的位置上操作;会驾船,无论大船小船机器船人力船,扯满帆开起来就跑;会站岗、放哨、设伏,由于地形情况熟悉,这方面是他们比部队还灵光的强项;会构工,挖战壕筑碉堡不用说,让他们做个永备火炮掩体一点不会比正牌炮兵差;会连、排战术,一般民兵连以下防御战、反小股敌特偷袭战演习一年要搞好几回;会开展对敌宣传,利用风筝或瓶、 罐等容器向金门空飘、 海漂宣传品全是民兵的专利;会侦察,许多“舌头”都是民兵偷偷潜上敌岛捕抓回来的;会……我坚信,如果再施以各种强化训练,许多基干民兵加入特种部队一定都是好样的。
  “全方位兵”:炮兵操炮,装甲兵开坦克,报务员敲电键,炊事兵管做饭,凡军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和固定的职责。民兵便没有这个讲究,他可能上午运炮弹,下午去打炮,晚上站一班哨,第二天又派去搞对敌宣传,总之,“职业”不固定,有啥干啥,哪里需要就上那里干。“全能”是“全方位”的基础,而“全方位”的要求又迅速锻炼了民兵“全面的军事才能和技能”。
  “全天候兵”:军营里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安排,到了战场便不可能,战场上始终只有一个时间——战斗时间。战斗随时会打响,任何时候你都得百倍警惕准备战斗。在时间问题上,前线民兵与战士已完全一致,没有了自主安排的权利,只剩下“全天候”投入战斗的义务,除了吃饭、排泄和睡眠的时间属於自己,其他的一切时间都在战斗,都是为了战争。如果硬要找出细微的差别,用某位嘎民兵的俏皮话说,“当兵的只能在梦里搂女人,我们还能抓空和老婆睡一小觉”。
  “全战程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1979年人大常委《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为止,金门和厦门对打的炮声整整响彻了30年,堪称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的马拉松。30年,在厦门服役的士兵退伍了一茬又一茬,但这里的民兵“不退伍”,他们实行的是“全战程服役制”,不知多少民兵在一个哨位上由年轻后生站成了白发老翁。30年,中国大陆版图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面积早已实现和平,只有厦门一隅万分之一的地面一直处于战争状态,长久的和平阳光与长久的战争暗影同时存在,这是怎样的一幅对比度强烈的历史图画呀。我以为,我们这些享受和平完全感受不到战争的幸运儿理应向那些为了和平为了统一而在战争状态中默默坚持斗争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全自费兵”:士兵的衣食训练有军费保障。民兵没有。前线民兵为国防付出的辛劳做出的贡献绝不亚於士兵,但他们连最微不足道的士兵津贴费也从未领取过一次。民兵是农民、渔民,同样依赖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大海讨生活。民兵又是武装起来的特殊农民、渔民,讨来了生活的第一目的早已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战斗。前线民兵,正是这样一支不吃皇粮自费供养的优秀出色的国防力量。于是,另一个巨大的历史反差也随之形成:许多前线老民兵在战斗中出生入死,致伤致残,支前拥军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和平了,改革开放了,他们也老了,干不动了,好时光似乎同他们无缘,退休金医疗费更从来与他们无缘,他们晚年的生活发生了危机。在这里,贡献与补偿,不是不成比例,而是根本就没有比例。采访中,不知听到多少老民兵向我诉说他们的苦衷,但我无能为力,我能做的只有大声呼吁,盼望老民兵老有所养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厦门前线民兵无疑是历史上中国民兵大军中的佼佼者,忽略了他们的业绩,任何关于那场炮战的记述便显得破碎而不完整。自然,记录过去的功勋,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历史造一座纪念碑,同时也是为了再现一幅宏伟画面的全景,让世人更清晰地看到,如果在中国爆发一场反对侵略与统一国土的大规模战争,采取的将是怎样一类模式,呈现的将是怎样一种场景。1958年的厦门,已经为毛泽东人民战争的理论和构思做出了最好的注脚。
  西方军事评论家迈勒先生肯定注意到在厦门所发生的事情了,他写道:“当数以万计的健康男女如同军队一样组织起来,握有子弹上膛的步枪冲锋枪机关枪,甚至还拥有地雷和大炮,入侵者唯一可做的事就是不要不负责任地踏上那片危险丛生的国土。倘若八国联军打算进行第二次远征,最可虑的一定不是中国装备落后的常备军,而是在毛的头脑中创作、在最偏僻的村寨也得到完全贯彻的一个叫做‘全民皆兵’的军事战略。毛战略与西方战略的不同处是,毛看重人和精神,西方重视武器和物质。”
  根据迈勒先生的提示,我遂把镜头对准了那些构成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具体的人。
         2
  读小学6年级时, 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记叙炮击金门的课文《女乡长》,于是带着红领巾的我第一次听说了洪秀丛这个名字,并牢牢印到在记忆里。
  1958年,洪秀丛是面积0。6平方公里的小嶝乡千余居民的父母官(乡长)。
  洪秀丛的小嶝与邻近的大嶝是很典型的姊妹岛。
  南朝沈约五言诗《从军行》有“云萦九折等,风卷万里波”的名句。嶝,为登山小道的泛称。大、小嶝岛无山,缘何取名“嶝”,已无从考证,大概古时赴金,必经大、小嶝,古人遂把二岛喻为登临金门北太武的第一、二级台阶,如此理解,岛名便与沈约诗的意境相吻合了。总之,“嶝”体现了两座小岛与金门密切亲近的关系,以及它们处于厦、金交通特殊重要的位置,大体不会错。
  弹丸小嶝距金门最近点3000米,又正对北太武山,是大陆方面理想天成的抵近火力支撑点,炮口高昂,直指胡琏金防部的鼻梁。用洪秀丛的话说:大、小金门若是台湾扼控厦门咽喉的利剑,大、小嶝岛便是厦门抵在金门腰腹的短刃,大自然的安排就是这般公道,在金门给厦门添乱的同时,也要让它尝尝大、小嶝带给它的麻烦。
  战略地位的显赫,致使洪秀丛辖地落下的炮弹比它打出的炮弹要多。岛民们异口同声,都说炮战期间接炮5万,平均每平方米1发。依我看法,此数恐怕偏高,但2万发总是有的, 平均3个平方摊上1发,已然算得上饱和轰炸了。当年金门的炮弹有限,但它对洪秀丛的施舍却一贯慷慨大度,从未表现过吝啬。
  自古恶战显豪勇,前线民兵风云人物,注定要出自小嶝岛。
  那时的洪秀丛好年轻。一位年仅23岁的漂亮姑娘担任了战区一个乡而且是最靠近敌阵战斗最为惨烈的乡的乡长,这个简要事实本身颇具轰动效应。再加上童养媳的苦出身,再加上风风火火果敢泼辣的个性,再加上几件男子汉也不一定干得来的业绩,洪秀丛这个名字便通过记者的笔和播音员的嘴传遍了整个中国。人们都知道了,厦门前线有一个挨敌人很近很近的小岛,岛上出了一位当代穆桂英、花木兰。
  实际上, 早4年,19岁的洪秀丛便当到小嶝乡的副乡长了。在封建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偏僻小岛,一个大姑娘把她该称爷伯叔哥的男人们指挥得团团转且心悦诚服,她的领导才华和大将风范已经彰显无遗。但有一个最根本的情况不容忽视,若没有以1949年为标志中国所发生的那场天地翻覆的伟大变革,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崭新哲学对社会痼疾的深刻改造,她的所谓才能只能在猪舍和灶旁展示,她的命运从出生4个月被卖到这个小岛时便已注定, 一辈子都必须听任一个比她小她从来都不爱的男人摆布使唤,她一生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将如那班白发阿婆阿奶们一样,不过为海岛的香火延续贡献过一回或几回分娩而已。不必进什么学校,亦不必讲多少大道理,一个年轻女人从可以自由大胆地弃其所恶爱其所爱,从可以毫无顾忌地走出家门走进一片灿烂广大的天地那天开始, 便没有任何保留地接受了“革命”的启蒙,认同了“解放”的召唤,像一颗清纯的雨滴,迅疾地投入生成了她的母体、伟大无尽的大海的怀抱。
  洪秀丛成了新闻人物。关于她的爱情婚姻更成了大新闻。她与驻岛海军某部教导员张福泉由相识相恋到结合,本来普通平常,但在某些文人笔下,便被渲染成了一段“女将爱虎将,英雄恋美人”的佳话。许多描写前线生活的电影文学作品,其中不乏英俊潇洒的解放军军官与美貌能干的女民兵连长女村长或妇女主任暗送秋波的情节,大概创作灵感统统源于小嶝岛。
  当我在厦门到处打听洪秀丛而屡屡不得要领时,当年的“花边报道”为我寻找“捷径”指点了迷津。我抓起电话先询问海军水警区。回答:张副政委已离休住在厦门海军干休所。再一个电话打到干休所,果然,接话者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本节主人公。
  揿按门铃,开门出来迎接的是穿着利索大方花发梳理齐整的老大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