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23炮击金门-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答之前,我以为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李先生赴美开展“校友外交”的前前后后, 与连战“副总统” 还有过多次出访亚欧拉美的记录。两先生不辞辛劳开展“过境外交”、“度假外交”、“学者外交”、“失踪外交”、“与会外交”。大陆方面对台湾这些小动作虽然高度警惕和表示不悦,但终究没有如对李先生访美那样大动肝火怒发冲冠,台湾海峡便也波澜不惊、帆樯安然。香港有文章据此评论:看来,北京面对台北的“务实外交”,也以“务实”二字应付,有的领域允许弹性,有的领域则绝无松动。对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国与台湾保有外交关系,北京表现了耐心,似不急迫非要一棍子全部敲掉。对于一些中等国家同台湾的暖昧调情,只要做得别太离谱现眼,北京也常常喊过骂过之后就高抬了贵手。但对于重量级大国发达国,尤其美国,北京则看盯得很紧,它们与台湾的关系绝对不可跑调走板,否则,北京“天子一怒惊朝野”、“龙抖脾气水汪洋”,这世界肯定难有太平年景过了。
  就是这么回事,一些小国可以和台湾做的事,美国不行。一些国家可以邀李先生去散散心,美国不行。说北京的外交是看对象有区别的,也不为过,因为——
  美国是所谓“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没有美国的强行介入和长期作梗,“台湾问题” 本不存在, 更不至于路漫漫今不见终期。勿庸讳言,中国人对美国将把“台湾问题”引向何方,历来“反应强烈”。
  今日世界,所有国家乃至联合国都是台湾海峡的看客,唯独美国是圈子中人,因为只有美国有实力不请自来,把台湾海峡当作密西西比河一样看待。既然美国执意要做游戏的一方,那就必须严守游戏规则。
  近年岛内“台独”泛滥猖獗,美国起何作用自己清楚,没有美国暗地里的哺乳,“台独”永远都是政治侏儒。而一旦“台独”坐大,主导统治台湾,台海将出现何样状况,美国也不会没数,故美国在做“台独”可能喜笑颜开之事时,岂能不过过脑子三思而后行。
  大国之交,信义为宗,言无诺焉,祸灾生焉。美国对其他国家出尔反尔说了不算之事常有,但如若在台湾问题对中国依靠强权,朝言夕改过于随便,那肯定将惹来无穷的懊恼与麻烦……
  所以——
  当中国全部严肃的交涉和说词无效之后,便不可能不怀疑美国的真实动机,不可能不对“李登辉访美”作出超强度的反应。毫无疑问,这反应与1958的“炮打金门”一样,首先是瞄准了美国的。当年,毛泽东用几十万发炮弹向美国表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制造的任何苦果,不论大的还是小的,中国都不会吞咽下去。九十年代,中国的军演无非再次向美国表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如果逼人太甚欺人太甚,大陆必须“毛泽东”。
  大陆方面的军事演习前后共两次。第一次,1995年8月15日至8月25日,向台湾海峡水域发射导弹: 第二次,1996年3月5日至3月25日,在台海举行空前规模的海陆空实兵演练及发射导弹。据说,演习的高科技含量很大,导弹距“目标”误差仅有几米。从“炮击金门”到“弹打台海”,解放军已鸟枪换炮,今非昔比。
  台湾着实乱了一阵:股市暴跌,投资不振,资金外流,移民狂潮,“台独”缩头,怨声四起……充分展览了海岛心防的脆弱和经年偏安的不堪。
  我赶紧给王教授打去电话:别担心,演习就是演习,笃定打不起来的。
  自然,我又补充:岛内高层还是需要足够重视,同1958年一样,这次大陆方面也不是闹着玩的。
         3
  哲人还说:
  时间不长眼睛,但是它有视力。
  披荆斩棘从亘古走来,坚韧不拔向“未来”走去。
  “未来”的故事应该圆满,但是还将有暗礁和插曲。
  不偏离太阳系运行的轨迹,前方的路便不会失迷。
  以地火喻战火,中国史页上,何止万千的战事早都变成了一座座凝固无言的死火山,唯余1958年的那场战争,仍是外壳冷却板结、内里运动不息的话火山,它将永远地被岩封地底,还是将于某年某日再度猛烈喷射?无数计的预言大师们做过无计数的预言。
  最新一轮预言大赛始于1994年8月, 一本叫作《一九九五闰八月》的大作刚出炉便在台湾走俏,数月内疯销30万册,印装车间加班加点依然供不应求,发行量将琼瑶、三毛等台湾名作家通通淘汰。《闰》书创纪录的成功在于号准了台湾人思考的脉搏,抓住了岛内关切的卖点。它以历史上凡闰八月年份必有大灾祸的宿命观念,大胆推断中共将于下一个闰八月年份(1995)的某一天,发兵大举攻台。在对双方军力、士气、训练、准备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之后,得出了“共军犯台必胜”的恐怖结论。此言既出,语吓四座,搞得台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光平民百姓“好像整日提心吊胆坐卧于垒卵薄冰之上”,就连许多国民党军官兵看完以后,也对自身战力,“信心顿失”。究其《闰》书作者本意,不过想将一种“最坏的考量”推向极致,唤醒台湾“渐趋麻木的忧患意识”,谁知,无形中“徒长敌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
  针对《闰》书观点,附和者有之,不赞成者亦有之。而反驳最力的当属出版于1995年初的《海峡无战事》。仅看该书的大小标题:“中共无法承受武力犯台成本”、“中共无法摆脱国际社会制约”、“共军作战能力不等于犯台能力”、“‘邓后’中共无力攻打台湾”、“中共目前打不起高科技战争”、“中共先进武器数量极其有限” 、 “中共对台用兵势必后院起火”……便知,这是一本站在台湾角度、将“最好的考量”推向极致,劝慰人们继续照吃照喝高枕无忧的书。作者翔实的论据严谨的论证使生活在台湾的人们顿觉自己的“高大孔武”和“中共的绣花枕头”,“重新寻回了原本就不该丢失的自信和勇气”。但也有人如此评价:“将中共说成外强中干,贬得样样不灵,与吹口哨走夜路无异。”
  1995年台海到底如何,实践给出的谜底是:大陆军演。
  于是,《闰八月》的支持者们说:测得好准,中共果然蠢意欲动,准备着武力犯台了。
  于是,《无战事》的支持者们说:测得不准,中共不过演习而已,哪里敢真地武力犯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辩论尚未有穷期。台海会否兵燹重燃,两岸会否终有一战,已经成为经久不衰难以降温的热门话题。
  这不奇怪,本来,1979年元旦徐向前元帅宣布的仅是单方面采取的“停止炮击”,而不是双方面签订的“和平协定”。
  1997年金秋时节,王教授第二次造访北京,友朋远来,不亦悦乎,我尽地主之谊,陪同教授赴八达岭,爬上长城作一回好汉,凭栏远眺,饱览河山。中午,择一荫凉静悄之所,席地而坐,取出自带啤酒熟食野餐,观美景以浅酌,沐秋风兮神侃,别有一番情趣。
  蓦然,发现不远处草丛中,两群蚂蚁正在为争夺一只美丽蝴蝶的尸体而战。一对童心未泯成年人的目光被吸引了去。王教授观摩专注,认真地摇头:同类相煎,可悲可叹。我点头:是否有些像我们人类。王教授还是摇头:准确讲是人类像它。我们谈兴更浓,由自然界的血腥杀伐说开去,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积极与负面作用,战争能否最终消失,一直说到台海会否大战,于不知不觉中回到了不是我们这个层次能够解决的命题:中国统一之前途。
  王教授爱国情重,铁杆反“独”,其对于“台独”的深恶痛绝严辞批判,比之大陆人士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然老头也固执倔强, 爱认死理,极难融通,对“一国两制”成见深深,决不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统一方案。
  我非常愿意同王教授这样的台湾人士交流对谈,因为我们毕竟是站在共同的基础之上去面对我们的分歧。
  王教授说:“台独”数典忘祖,不是东西,两岸应及早联手,遏制刈除,不可使其猖獗泛滥。又说:然而,你们那个“统一”和我们这个“统一”却尿不到一壶去,统不到一起来,难哉难哉,咋办咋办?
  我答:两岸间矛盾若是“统独之争”,只有打;若是“统统之争”,可以谈。谈,总比打好。
  我俩长城一夕谈,坦诚、友善、有益,摘录于此,以供参考。
  王:1958年,毛先生“炮打金门”,我不赞成,如果解放军越海而来,
  我大概可以做到慷慨赴死,为保卫台湾流尽最后一滴血。然而,1995年大
  陆“军演”,我虽不能说拥护,但却表示理解。登辉先生多年来纵容“台
  独”,挑战大陆,麻烦很大程度上确是台湾自己招惹来的,怨不得别人。
  沈:大陆方面两次重大军事行动,宣示的其实是同一个决心:台湾不
  可独立,外人不可染指台海,我们将不惜一切确保中国领土完整和最终统
  一。
  王:我赞成统一,因为我是中国人,血管里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血
  液和情感。但不等于我赞成大陆方面开列的统一条件,因为我同时还是台
  湾人,不可能撇开台湾人的想法和利益。我很自信,我的这个看法,反映
  了目前台湾的绝大多数。
  沈:您所中意的统一模式?
  王:自由、民主、均富。
  沈:那您一定是台湾《国统纲领》的衷心拥戴者了。请问:何谓“自
  由”,是否您每次来大陆都有人干涉约束了您的行动?何谓“民主”,是
  否大陆的“人大”、“政协”开会亦应发生类似台北“国会”的打斗群殴
  事件? 何谓“均富” ,是否大陆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或6000或
  8000美金才有资格来谈统一?标准太过抽象便如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
  其结果,我现在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做到了;而你永远都可以说:你们还
  未达到哩。凭直觉,“三前提”是台湾方面攻可为矛守可为盾、欲将统一
  无限期搁置、拖延的托词。
  王:我承认,大陆方面的“一国两制”确实可摸可触具体立体。但有
  一个事实讲出来,沈先生千万不要过于悲伤,台湾民众百分之九十五不接
  受“一国两制”,实际数字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对大陆方面而言,是
  否有些血淋淋的残酷?
  沈:“一国三制”、“一国四制”怎么样?噢,您也觉得过于滑稽不
  可思议了。“一国一制”呢?是的,这又回到蒋先生“反攻大陆”和毛先
  生“解放台湾”的思路上去了,最后,用谁家的那“一制”去统一国土呢,
  唯有重新祭起战争的法宝,想必您也不会同意。那么,舍此“一国两制”
  难道还有什么灵丹妙药来疗救中华之分裂吗?实在是难找了。双方谁也不
  吃掉谁不统治谁不改变谁,在一个国家的屋檐下面各行各制和睦相处,如
  果如此宽松的条件还是不行,我才真地感到悲伤,为中国人绞尽脑汁,聪
  明智慧已走到尽头而仍然没有善果。
  王:大陆方面恐太相信自家政策了,却没有很好了解体会别人的感受。
  中共的“一国两制”完全以“中央”自居,台湾只是“地方”,中共居高
  临下,漠视目前海峡两岸存有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事实。台湾的肉食
  者们怎能接受,台湾的布衣族们又怎能心服。
  沈:依我看,双方分歧焦点集中在“对等”二字上面。“政治实体”,
  政府也,台湾所要求的,实际是一个分裂国家两个政府间的“对等”,说
  得更直白一点,“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等”。不知解
  读对否?
  王:沈先生所言不差。台湾争的就是一个平等相处,而不能被人为矮
  化,不能中共当老子台湾做孙子,否则,在法理上先被套牢,头上戴上紧
  箍咒,台湾的地位尊严河在,利益安全又如何保障?
  沈:亦如宇宙间日月星辰各得其所,两岸关系之定位乃客观使然,而
  非谁人能够主观臆定随便变更。我常想,当年如果国共划河(黄河)而治
  或划江(长江)而治,各有江山半壁,日后双方或许能够互相承认个“对
  等” , 如前东西德国和现南北朝鲜一般,共进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得到
  “双重承认”什么的。但划峡而治便不可能了。此时的两岸,不仅仅是地
  域、人口、综合实力上的不对等,更是国家历史、政制沿革、法理传承、
  主权代表上的不对等,这也应该就是国际社会为何不按对待东西德国和南
  北朝鲜原则对待分裂之中国的原因。总而言之,台湾谋求与大陆在两个政
  府意义上的“对等”,不合中国传统,没有道理依据。台北若与北京政治
  地位“对等”了,理论上有朝一日广州、南京、拉萨、乌鲁木齐、海口等
  等各省会也可以提出相类要求,中国岂不四分五裂国将不国?
  王:虚拟假设不能决定政策,承认现实方能解决问题。现实就是如此,
  “中华民国”自打国父中山先生创建之日起,已经活生生地存在了八十六
  年,它的有效治理虽然已不及于大陆地区,它的法统却仍在中国的一部分
  国土上得以保留和继承, 怎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在大陆方的心态上,
  “中华民国”是一个被打败被消灭被取缔的政权。但在台湾人民的认知上,
  “中华民国”即中国、即国家,不是“前朝”,无日不见高高飘扬着的青
  天白日旗具有代表国家的威权意义。大陆方面如果继续无视和蔑视“中华
  民国”的存在,不承认台湾“对等政治实体”的地位,实不相瞒,任何统
  一方案都很难获得台湾人民的支持,事情搞不好会长期麻烦下去。我并不
  是在制造危言耸听哟。
  沈: 问题的症结恰在于此, 既然讲“承认现实”,有一个最基本的
  “现实”是无法回避的:中国的大陆部分构成了中国的主体,海岛台湾则
  无论从地理、历史、行政和法理哪个角度讲,都仅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
  试想,有人指着地图上的中国大陆说“这就是中国”,大概不会引出异议,
  而指着台湾说:“这就是中国”,大概便贻笑大方了。所以,“主体”方
  能代表国家,“部分”不具备这样的资格。所以,当着中国大陆发生了政
  权更迭的事件,新政府便顺其自然理所当然取代旧政府获得了国家的代表
  权。此时,虽然旧政府的法统仍在台湾得以存续,但并不能改变台湾的政
  府仅为中国一个地方自治政权的性质。历史无情,台湾方面应该承认和正
  视半个世纪前发生的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的事实。
  王:我对大陆方面的立场很了解,说千道万,台湾必须自贬一格、由
  “国”降为“省”,大家才能坐下来谈统一。只怕台湾的百姓大众不情愿
  不接受。我所接触的朋友,没有一个愿意尚未谈判,身份先由“国民”降
  为“省民”的。
  沈:今日中国之分裂乃国共两党内战造成,基于此,大陆方面曾想通
  过国共谈判、第三次合作的方式达成统一,如此思路的前提便是承认“对
  等”。很遗憾,不为台湾所采纳。如今岛内政治生态变异,“党对党”谈
  判更难实现。但我们能否循着原来思路,找到既避开“政府层面”的难题,
  又能够体现“对等”原则的解决办法呢?是的,台湾已经提出来了,名曰
  “对等政治实体”。我想请教,是否谈判时一方就叫作“大陆政治实体”
  一方称为“台湾政治实体”?噢,您也觉得这样不伦不类不成体统了,实
  际“对等”的还是两个都有主权的政府。那么,“对等”的“中华民国”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它们所要谈论的是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呢,还是
  两个国家之间的国际问题?还有,当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手拉手走进联
  合国会议大厅时, 这世界上到底只有一个中国呢还是两个中国? 是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更有利于统一呢,还是愈搞“两个中国”反而离统一愈
  近?
  王:是呀是呀,这的确是个一下子难以滤清爽的问题。不过,我可以
  告诉您,“对等政治实体”的概念,是台湾各党派经过长时间的磋商甚至
  争执方达成的一致和共识,相较“对等政府”、“对等两主权国家”而言
  已经很中性了,体现了台湾并不愿过分刺激中共的善意。实话讲,这就是
  台湾方面的最后底线,再不可退让一丝一毫的。
  沈:可怕正在这里!谁都晓得,台湾各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