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未完待续。)

第420章 背书

    今儿“125”生日,祝他“快生”。

    感谢“伯爵战天”的万赏!

    ——————

    要说唐奕读书这事。

    好吧,自从拜了范仲淹为师后,这么多年,他就没正经学过东西。但是,唐奕也不是一点水平没有。

    策论,自不用说,儒生们都得跟他学。

    重生千年,最大的优势不是他有多少先进的技术,而是唐奕拥有超前的见识。和比这个时代先进得多得多的理念和眼界。

    再说,唐奕本身的文笔就不算差,策论根本不在他担心的范围之内。

    诗赋对唐奕来说,问题也不太大,跟着柳永、欧阳修这么多年可不是白混的。况且,这东西已经没有前几年那般的重要了,只要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就可以了。

    再说了,就算唐奕诗赋不行,他还可以开挂嘛,往后一千年的绝诗美句随便用不是。

    要说最让他没底的,其实就是经义。

    经义不是有见识、有天赋就可以的,得完全靠死记硬背。

    经史子集。

    经,就是儒家十三经(《大学》和《中庸》还没被分出来,遂只有十三):《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史,即为从先秦到唐末的史部收录史书。比如,《汉书》、《晋书》、《唐书》等等。

    子,指诸子百家的所有典籍和类书。除去儒学之外,主要包含了:道、释、法、兵、农、医、术、艺、谱、杂,还有类书、小说等等,主要14个大类。

    集,就是诗歌文集。

    这其中,科举主考儒家十三经,史、子、集涉猎并不多。

    但是,做为生活在大宋的文化人,要是不把这些都吃透了,你还好意思出门?

    可是,纵使唐奕只为科举专攻经义,。那也有十三经之多啊!

    如果唐奕没记错的话,看到是都看到过的,可是能背下来的,好像就一本儿《孝经》。

    嗯,《论语》能背一半儿。

    主要还是唐奕忙的跟个陀螺似的,哪有时间背这堆东西。

    最让他绝望的是,他发现,就他那个经义的水平,别说和观澜儒生们比一比了,好像连个女人都比不过。

    别说女人比不过,就连个娃娃都把他踩了!!

    。。。。。。

    回到小楼,唐奕翻了半天,把压箱底的书本都翻了出来。

    君欣卓和萧巧哥看着新奇,太阳这是从西边出来了?唐子浩也开始好好读书了?

    萧巧哥忍不住问道:“你这是要做什么呀?”

    “看书。”

    “看。。。。。。”巧哥有些骂笑不得地看着唐奕。“好好的,看哪门子书呀?”

    “考状元!”

    噗!

    萧巧歌实在是没忍住,笑出了声儿。

    关键是,唐奕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抱着一本《论语》,扬言要考状元,这事。。。。。。

    “我看难了。”

    唐奕头也不抬地道:“怎地?不行啊!?”

    “行。”萧巧哥揶揄道。“可是,小妹我十岁就把儒家经义都背下来了,要是唐家哥哥能考上状元。。。。。。”

    唐奕抬头白了她一眼:“看把你能的,非考一个给你看看!”

    。。。。。。。

    “谁要考状元啊?”

    随着门外一声脆生生的欢叫,进来一个粉嘟嘟的小女孩,却是苏明允家的苏小妹。

    平时唐奕不在,书院的孩子时常来找萧巧哥与君欣卓。

    萧巧哥一见是这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笑着迎她近身。

    “小妹来的正好,你唐哥哥要考状元呢!”

    “考状元?”苏小妹瞪着杏眼。“状元不是被我二哥预定了吗?”

    好吧,苏小轼现在狂的很,扬言,下一科的状元谁也别惦记了,就是他的了。

    唐奕一阵头疼,决定教育教育这倒霉孩子。

    “你二哥的话你也信?我是他的老师,他还能考得过老师?”

    苏小妹煞有其事地点头。

    “可是,唐哥哥怎么看的《论语》呀?那不是蒙学才背的吗?”

    唐奕一口气没上来,差点背过去。

    “你懂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懂吗?”

    苏小妹闻言一喜,伸出两根粉嫩的小手指头,“那我会背整部《论语》,岂不是说,我能治两个天下了!?”

    “。。。。。。”

    “还有,还有!”这小丫头开了脑洞完全收不住。

    “我还能背《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

    随着她掰着手指头一路数过来,唐奕脸都绿了,气急败坏地对萧巧哥道:“赶紧把这倒霉孩子牵走!!”

    萧巧哥笑的不行,难得见唐奕这么窘过,拉着苏小妹要出门。

    苏小妹不干,“姐姐,拉我干嘛呀?”

    说着,又对唐奕嚷道:“我能背所有的儒家典籍,那又能治几个天下?”

    日!!

    唐奕把《论语》往桌上一扔,这日子没法过了!

    ————————

    接下来一直到过年,唐奕果真如跟范仲淹承诺的一样,基本是窝在观澜书院,连城都没进过几回,一心一意地背起书来。

    之所以这么用功,主要还是丢不起那个人。

    本来比苏轼、曾巩这群牲口差,就已经不能忍了,特么还让一个没满十岁的小娃娃给嘲讽了,而且,而且还是个女娃娃,这就更加不能忍了。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顾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

    “错啦错啦!!!”

    唐奕此时正襟危坐,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诗经》,对面的苏小妹欢脱的叫喊,让他不禁皱眉。

    “哪儿错了?”

    “真笨!”苏小妹揶揄道。“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就差一个字儿,意思不都一样嘛!”

    苏小妹脖子一梗,“差一个字也不行!”

    “差不多就得了,也不一定真考。”

    “那也不行!”

    “咯咯。。。。。。”

    萧巧哥在一旁看的实在好笑,唐疯子却让一个小娃娃摆弄的一点办法也没有。

    正要凑个热闹与小妹一起揶揄唐奕几句,却闻门外有动静,宋楷、庞玉几人迈步进来了。

    “呦~~”宋楷拖着长长的尾音。“唐大教谕在背书?”

    他们可没苏小妹和萧巧哥那般的温柔,抓住唐奕一点糗事,能笑话他半年。

    贱纯礼直接往桌子上一坐,一手夺过唐奕手里的线本,略一翻看,笑着对几人道:“《诗经》啊!进步不小,前几天还在背《论语》呢!”

    唐奕咬牙切齿地瞪着几个损友,“有事儿说事儿,没事滚蛋!”

    宋楷照着范纯礼的后脑勺就是一计“脖溜儿”。

    “瞎特么起什么哄?惹毛了我唐大哥,老子踹死你!”

    唐奕一翻白眼,“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赶紧说吧!”这货一个眼神唐奕就能看出来他没憋什么好屁。

    “得勒!”

    宋楷一声欢叫,咧着嘴左右招呼,“看见没?看见没有吧?咱唐大哥就是痛快!”

    “你说不说?”

    “说,说!”

    “那什么?”宋楷神秘兮兮地靠过来。“年后去西北?”

    。。。。。。

    (未完待续。)

第421章 准备动身

    宋楷一下扯到了年后去西北的事情,唐奕不禁警惕地一挑眉头。

    “问这个做甚?”

    宋楷嘿嘿一笑,又开始绕。“就问问,你不要安心读书了吗?还往西北跑什么?”

    “我也不想折腾,但不去不行。”

    宋楷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那啥时候回?”

    “就几个月吧,最多半年。”

    “哦。”宋楷点头,欲言又止。

    “哦去!”范纯礼实在看不下去了,对宋楷嚷道:“你跟他废什么话啊?”

    转头看向唐奕,“给个通快话,行不行?”

    唐奕一摊手,“什么就行不行?”

    “少装蒜!”

    “不行!”唐奕一口回绝。这几位祖宗要是擦破一点儿皮,都是大事儿。

    宋楷嘿嘿笑道:“别啊!都是兄弟,带哥几个玩一圈去呗!”

    唐奕可不吃他那一套,“有啥可玩的?那破地方除了蛮子,就是蛮子。”

    “再说了,你们下一科不考了?安心在书院学习得了。”

    “切!”范纯礼不屑地横了唐奕一眼。“你当哥儿几个跟你似的,整天不务正业?”

    “我爹说了,我们几个该学的都学的差不多了,是到了定文风的时候了,鼓励我们出去游历一番。”

    “嘿!!”唐奕眼睛一立。“和着你们特么是来恶心我的,是吧?”

    特么让儒生踩,让女人踩,现在这几个损友也来踩一脚!?

    所谓游学,是这个时代大多数读书人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默经熟义之后,光靠师父讲,自己悟,是很难把经义都吃透的,而且,一般名儒都鼓励弟子外出游学,以文会友,增长见识。

    贱纯礼话里的意思就是:哥几个可不用背十三经,早就学完了!

    “游学就游学,你去哪门子西北?”

    以文会友,会的是文友,西北除了兵,就是匪,游个屁的学?

    “真不行。”唐奕认真道。“实话说吧,这趟可能要入辽,太危险了。”

    宋楷一听要入辽,腾的一下跳起来,“那就更得带着兄弟们了,万一你自己出点啥事儿怎么办?”

    “别扯蛋了,万一出点什么事儿,你们哪个爹我都惹不起!”

    “除非。。。。。。”唐奕眼珠子一转。“除非你们家里点头,不然,想都别想。”

    “真的?”这回出声的是庞玉。

    “真的!”唐奕笃定点头。他还就不信了,谁敢把自己儿子往宋、辽、夏三战之地送。

    可是,哪成想。。。。。。“那我没问题了!”

    庞玉一摊手,“本来我就主攻战略和军政连动,早就和我家老子说好要接他的班儿,去西北行一番作为。”

    “我也没问题。。”贱纯礼嘿嘿笑道。“只要是和大郎出去,我爹是不会反对的。”

    “我好像问题也不大。”丁源道。“我的情况和庞玉差不多。”

    唐奕彻底没辄了,“你们去了,就是给我添乱!”

    庞玉接道:“兄弟嘛,添乱也得受着!”

    说着,拉起贱纯礼、丁源,“就这么定了,回头我们准备准备。”

    宋楷呆愣愣地看着三人出去,看了看唐奕,又看了看同样发愣的唐正平。

    “别走啊!特么我俩怎么办?”

    他和唐正平都是家里的老幺,平时都惯的没边儿,生怕有一点不顺当,宋状元和唐大炮怎么可能放心让家里的心头肉去那么危险的地方?

    唐奕嘿嘿一笑,“自己想招,别来烦我!”

    ——————

    转眼至年关,书院提前放了假,但仍有许多家在外地的儒生回不去,索性就在书院过年。

    这个年过的还算安生,柳七公许是调理得当,又或是山门前的那尊像让他心怀大畅,精神甚好。原本孙郎中说挺不过年关,可是一直过了上元,也是相安无事。

    二月回春,万物抽新,老头甚至还能出来散个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唐奕见老头儿精神日烁,也是安心了。

    又等了一个月,直到三月桃花遍地之时,才准备动身。

    “你就别去了,在家老老实实陪娘子吧!”

    对黑子也要跟着,唐奕是不同意的。这憨货年后刚刚结束光棍生涯,唐奕怎么忍心让娶了媳妇十天还不到的黑子,就跟着他往西北跑?

    黑子不干,“不行,我得跟着!你又跑到契丹蛮子的地头,我哪里放心得了?”

    “那惜琴姐姐咋办?”

    黑子一甩手,“两码事儿,女人啥时候陪不行?”

    唐奕揶揄道:“难怪快三十了才娶上媳妇,就你这样儿的,谁敢跟你才见了鬼。”

    黑子嘿嘿憨笑,心说,这不是娶上了吗?而且还是最好的喱。

    唐奕看他那个憨样儿,横了他一眼,“有君姐姐跟着我就够了,你老实在家呆着吧。”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唐奕不容有疑。

    “惜琴姐姐的新店也是刚刚开张不到三个月,正是需要人盯着的时候,你跟她在家把店面打理好,比什么都强。”

    董惜琴的店面已经开张了,唐奕对那家店可是寄予厚望的。

    “俺还是不放心。”唐奕费了半天唾沫,这倔汉子还是不开窍。

    气得唐奕给君欣卓使了个眼色,“你来说,我管不了这掘驴!”

    君欣卓抿然一笑,对黑子道:“师兄安心就好,潘家少爷去了辽地都大半年了,不也是相安无事儿?”

    黑子不依,“那潘家少爷能跟咱家少爷比吗?”

    说完,还心虚地撇了一眼唐奕。

    “咱这位,啥事儿干不出来?”

    噗!!!

    唐奕直接气喷了。

    “特么我当你是夸我呢!”

    君欣卓只觉好笑,想想还真是,潘越再能作,也比不上唐奕,这家伙急眼了,真的什么祸都敢闯。

    “放心吧,别看这一去可能要半年,其实入辽也用不了几天,去见个面,定个章程就回来了。”

    “几天?”

    “。。。。。。”

    反正好劝歹劝,总算是把黑子劝住了,送走了他,曹佾和潘丰又来了。

    “已经给西军去了信儿,杨文广也会到太原府一聚。”

    。。。。。。

    ps:这几天冲精品,更的慢一点,大家多理解。加之知道你们不爱看换地图的情节,也容我多想想,怎么把这段写的快一点儿,有意思一点儿。(未完待续。)

第422章 难得糊涂

    一听杨文广会去太原府一聚,唐奕点了点头。

    西军拱卫大宋西北千里国境,包括了凤祥路、永兴军路和河东路,其中永兴军路是对夏的主要防御所在。

    所以,杨文广这个西军统帅坐镇的是永兴军路重镇延安府,此次要他到河东路的太原,也是够麻烦的。

    这时,曹佾不禁问道:“什么时候动身?”

    “后天吧,阎王营的开拔调令要明天才能下来。”

    曹佾点头,“兴许你还能比杨文广早到太原。”

    别看延安到太原比开封近,但从开封一路北上,可比杨文广要翻山过黄河省事的多。

    。。。。。。

    天近黄昏,唐奕到柳师父的住处,老人在使女的搀扶下,下床用晚饭。

    七公吃的很少,只喝了碗糜粥,夹了几口清淡小菜,就再没了味口。

    唐奕在边上静静地看着他吃,“师父多吃些,多吃身子才能好。”

    七公把碗筷推到一边,缓缓摇头,“不吃了,吃不下了。”

    唐奕也不再劝,扶他回床上。

    一边费力的躺下,七公一边发声:“什么时候走来着?”

    “后天。”

    七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嗯,去吧,家里不用操心,我们几个老的帮你看着。”

    唐奕附和着也挤出一丝笑容,“放心!怎会不放心?您老等我回来,也就几个月,快。”

    。。。。。。

    出了七公的住处,唐奕心里憋闷,又转到范师父的房间。

    范仲淹见他神情凝重,“去看过七公了?”

    “嗯。”

    “唉,若西域真有铬铁,解了大宋的钱荒之危。。。。。。”

    “我知道。”唐奕笑道。“国事为重!”

    不光是大宋急需铬铁,还有西北私盐的问题,所以这一趟是非走不可的,而且是不能耽搁。不然,在这个时候,唐奕说什么也不会离开观澜半步的。

    “去吧。”

    范仲淹知道他舍不得在这个时候走,最后也只是憋出了一句,“万事有为师在!”

    。。。。。

    第二天,兵部的调令终于下到了阎王营。

    按说,这事儿没那么麻烦。现在兵部,还有东西两府都是“自己人”,唐奕此去西北,也是为了朝廷盐改铺路,调一厢禁军随行,再正常不过。

    但是,大宋用兵极为慎重,就算是自己人,也都知道唐奕出去是干嘛,可也总得有个名目吧?

    一般朝廷用兵不外乎两个理由:一是番戍;二是平叛。

    可唐奕这两样儿都占不上边儿。番戍是有戍期的,三年一期,一去三年;而平叛,更是扯淡。

    后来,赵祯实在无法,想来想去,立了个“巡边”的名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