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守忠不淡定了,他可不知道唐奕入辽了。

    事实上,王家与观澜上的事情王德用做的极有分寸,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让孙子王守忠掺合进来的。毕竟他现在是大宋三军统帅之一,身份太敏感。

    “你们。。。。。。你们这是去西北了?”

    接下吴育,趁着机会,王守忠实在好奇,盘问起杨怀玉和唐奕。

    “对啊!”唐奕装傻。

    “信你个大头鬼!”王守忠笑骂。“要是在西北,这半年吴相公也不会一点音信都没有。再说了!”

    王守忠用下巴一指马队,“把西北洗三遍你也弄不来这么多马!”

    “嘿嘿。”唐奕只是笑,却不说话。“走吧,随我进宫,兴许能分你杯羹!”

    王守忠笑了,还是自家兄弟够意思,好事还想着自己人。但是,却不打算随他进宫。

    “出来之时就猜到是你们,陛下吩咐,舟车劳顿,大郎辛苦,让你先回观澜休养,三日之后再进宫详禀,今日只吴相公一人进宫复旨便是。”

    唐奕笑道:“还有这好事儿?”

    五守忠吃味道:“就没有比咱们那位陛下更惯着你的了!”

    唐奕轻笑不接,一拱手,“那有空到观澜,请你吃酒!”

    说完,回身朝宋楷、庞玉等人一招唿,“走!”

    “回家!!!”

    。。。。。。

    (未完待续。。)

第476章 来晚了

    回家。。。。。。

    不知不觉间,观澜已经成了唐奕的家,宋楷、庞玉、丁源、唐正平、范纯礼的家。

    这句回家,唐奕喊的顺嘴,众人答的也是畅快!

    沿汴河而下,时值暮秋,两岸景色金黄一片。农户在进行最后的收获,而开封秋游的文人雅士则是在入冬之前,想再细品最后的一丝大地生机。

    船近回山,唐奕感觉好像比以往热闹了不少,光是码头上的画舫、花船就停了不下百艘。

    上岸之后,这种感觉更是强烈。街市之上,红男绿女接踵纷来,那叫一个热闹。

    不过,可能今年开封流行素白,街上的女子多是白裙素花,少了往昔的妩媚、却多了几分淡雅。

    宋楷看着街两旁的门楼香阁,不禁喜上眉梢,“半年未归,怎么回山添了这么多青楼花馆?”说着,他还对庞玉等人轻佻地一挑眉毛。

    众人会意,青楼姐儿多了,他们当然是喜欢的紧。

    而唐奕则是苦笑。。。。。。

    “再这么下去,观澜书院都快变成观澜妓…院了!”

    进到书院。。宋楷他们直奔大宿舍,与章子厚、苏小轼他们半年未见,还真有点想念。

    贱纯礼也没心没肺地跟了去。

    唐奕则是让君欣卓与萧巧哥先回小楼,自己拾级而上,直奔老师的住所。

    “老师,我回来了!”

    一进院,唐奕就嚷开了。却是忘了,正是午休时分,他这一喊倒是扰了范仲淹的小歇。

    范仲淹推门一看,是自己那个混蛋弟子,欣慰一笑,“还行,还知道回来。。。。。。”

    唐奕嘿嘿憨笑,半年时间,范仲淹又苍老了一些。

    “老师定是没听话,又操劳了。”

    范仲淹不无责备地揶揄,“你这不省心的,一去不归,老夫哪有不操劳之理?”

    唐奕不接,还是一个劲的傻笑。外面再好,却没有家里的这份安心,即使挨骂,也是一种享受。

    范仲淹把他让进屋来,唐奕看到才九月中的天气,屋里就已经生了火,可见范仲淹的身体真的是大不如从前了。

    不等唐奕说话,范仲淹道:“说说吧,事情办的怎么样?”

    唐奕来了精神,“万事顺利,而且有意外收获!”

    “哦?什么收获?”

    “重元!”唐奕也不无激动地叫着。

    这半年,其实最大的收获是耶律重元。可是当时的情形,即使他再兴奋也没人去说,憋了半年,现在终于能显摆一番了。

    范仲淹一震,“重元?耶律重元?”

    “对!”唐奕点头。把与耶律重元夜会等等事适,细细说来。

    范仲淹听罢,恍然点头,“难怪你传信让晋文往雄州送钱,当时只当又做了什么生意,原来是这么大的谋划。”

    唐奕请赏道:“怎么样?弟子这一百万花的值吧?”

    范仲淹赞赏点头,“若能成事,当然值得,只不过。。。。。。”

    “你与耶律洪基之间的百万之盟何时兑现?若是晚了,耶律重元得钱先动,事态可就很容易失控了。”

    “老师放心,最晚明年入夏,耶律洪基必与我来要!”

    范仲淹无奈摇头,唐奕给他感触最大的,就是那好像永远也用不完的自信。

    “且不说这个,别的事情办得如何?”

    唐奕道:“老师安心,全都安即定之策在行事!而且,我还在太原物色了一个能走西北商路的商人,稍做准备,就可开动!”

    范仲淹满意点头,别的都只还是谋划,唯这个银圆的事情是迫在眉睫之事,早一天实行,就早一天见效。

    正要再问,却闻如夫人甄金莲带着几分责备之意的声音响起。

    “我道是谁来了,惹的夫君连午觉都不睡了,原来是大郎回来了。”

    唐奕一怔,这才想起,来的不是时候。

    尴尬地挠了挠头,“师娘,我。。。。。。”

    甄金莲好好看了眼唐奕,“这是跑哪儿疯去了?码头苦力也没你这般粗糙。”

    范仲淹无语道:“在说正经事,你来搅什么局?”

    甄金莲不依,“正经事也得分时候,早点晚点能有什么区别?”说着,语气一缓。“夫君可不年轻了,要知保养。”

    “师娘说的是!”唐奕见势,急忙帮腔。“老师且先休息,我晚些再来。”

    范仲淹哈哈一笑,抱怨道:“人老了,连自由都没喽。”

    唐奕嘿嘿笑着,“您就好好歇着吧!正好我去柳师父那里看看,看他老人家歇着没。”

    “。。。。。。”

    “。。。。。。”

    唐奕一说去看柳永,屋中气氛莫名一滞,范仲淹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敛去。

    唐奕觉出不对,弱声问道:“怎么了,这是?柳师父。。。。。。柳师父又病了吗?”

    “。。。。。。”

    “。。。。。。”

    “你要。。。。。。”范仲淹只说出两个字就说不下去了。

    唐奕预感不好,颤声道:“怎么了啊!?您倒是说啊!!”

    “大郎。。。。。。”却是甄金莲出声替范仲淹说话。

    “你柳师父,三个月前就。。。。。。就西去了!”

    唐奕腾的一下子蹿起来,眼眸之中瞬间灌血。

    “不可能!!”唐奕大吼。

    “前。。。。。。”

    “前几天两边通信,不还说好好的,能吃能睡吗!?”

    范仲淹一叹,“其实。。。。。。”

    “其实你没走之前,七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怕你分神,才让孙先生一直瞒着你。你去后不久,更是一病不起,孙先生尽全力也只支撑了。。。。。。三个月。”

    “那。。。。。。”唐奕脑袋嗡的一下就炸了。

    “那为什么不告诉我!?”

    范仲淹道:“七公临走之前嘱咐,不要告诉你,怕你分神。让老夫带话与你,平安回来就是对他最大的告慰了。”

    “还说,还说你给他选的地方很好,他很喜欢。”

    “啊~!!!”

    唐奕一声凄厉长嚎,不顾一切地冲出屋子。

    奔到院中,就见宋楷、庞玉、丁源、唐正平、范纯礼一个不少,正凄然地站在院子里等他。

    显然,他们也从同窗那里得了消息,每人腰间,更是系着一根白孝。

    宋楷眼圈通红,一言不发地把一根白孝递到唐奕手中。

    唐奕双目怀恨,无声接过,在腰间一拢,打了个结,然后一言不发地向北屏上的那块地走了过去。。。。。。

    。。。。。。

    一路之上,唐奕耳朵嗡嗡直响,宋楷他们说什么,他都听不见。

    现在,他全明白了:

    为什么码头上那么多画舫花船;为什么街上凭空多了那么多青楼花馆。再细想下,为什么满街莺红,尽着白衣。。。。。。

    她们是在给七公守陵!!!

    唐奕恨,恨他自己!

    粉红知已、花间簇拥尚能送柳师父一程,而他这个视若亲生的弟子,却什么都没做。

    。。。。。。

    北屏山上,枫红松挺,一切如故,只是添了一座新坟。

    坟前无碑,孤零零地远眺整个回山。。。。。。

    两行男儿泪,再也无法抑制地夺眶而出,唐奕急走两步来到坟前,碰的一声,双膝砸在地上。

    身后几人,无不随之拜倒。

    “柳师父在上,不孝弟子唐奕。。。。。。来晚了!”

    “来晚了!”

    宋楷等人高声跟唱,亦随唐奕长拜不起!

    。。。。。。(未完待续。。)

圣母也有自私的一面

    书评有一位兄弟说唐子浩什么都管、什么都花钱。

    看出来了,这兄弟有点心疼唐疯子。在书评里回了两次,不知为何都发表失败。于是就单独开个单章,与大家聊聊。

    正好对于这个问题有些自己的想法,绝非牢骚,大伙看过就好,不要去书评里争执骂人。

    。。。。。。。

    首先,先不说圣母与否。

    咱们来想两个问题:

    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做什么?我想多数人会卖房安家。改善生活环境,因为这是活着的基本需求。

    那如果有一百亿呢?物质享受已经满足不了财富带来的成就感。可能我们会往更高的层面挺进,又或是传袭子孙?因为下一代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那么问题又来,如果有一万亿呢?

    传袭子孙亦无法承载这么大的财富,我想那个时候更多的人会选择把财富用来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梦想、甚至是幻想。多半是这样的,因为即使现实中不可能有人达到那个高度。现在的盖次、马yun、马斯克、扎克等等,已经有这个倾向了。

    在作者看来,无所谓圣母与否,只是层次不同,诉求也不同罢了。

    偌贝尔为什么把钱全捐出来,弄了一个基金去奖励与他不相关的后来人?

    百年之前他是圣母了点,但是百年之后的今天再看!他是伟大的人,做了一件伟大的事。

    释迦牟尼已经是王子了,为什么还要苦着自己创立一个宗教?

    他比圣母还圣母,但是千年过去,佛教铺满半个地球,影响着多少国家、多少人?已经成神了。

    再比如汉末三国,曹操散尽银钱,征募乡勇讨董,卫兹这个不相干的人为什么也倾家财助之呢?圣母吗?不,一个孝廉之子,本是恒河之沙、泯于凡人。可是却因为这个举动,青史长存。

    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那么一大批有志之士,为什么抛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呢?

    剥去高尚的外衣,说倒底还是人的层次不同,诉求也不同、对价值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谁还会说马斯克是个商人?谁还能说诺贝尔是圣母婊?

    同理,唐子浩的诉求不是财富,那么有钱,留着干嘛?要是屯而聚之,那他和那些仕族阶级又有什么区别?换句话说,要是有钱只为装逼打脸,那就真成都市小白文了。

    其实他一心花钱、与别的小说主角一心挣钱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只不过他的诉求高那么一点点,“野心”更大一点儿罢了。

第477章 千古风流第一人

    谢谢“冰岚之殇、温言如华”的万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唐奕知道老人早晚有一天会离世而去,他也一直安慰自己:七公一生流离坎坷,有今日的结局,已经是很好了。

    集贤殿直学士置仕、观澜立碑纪念,又有亲子、挚友、满城粉黛相送,风光大葬,足以告慰平生。

    比之原来的史轨迹,客死异乡,又无钱安葬,最后还是群妓凑钱送了七公一程,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但是。。。。。。

    但是,当这一刻真的来了,那个风流老头儿真的就这么走了,唐奕还是抑制不住的悲上心头。

    也许是因为与前世父母时空永隔;也许是来到这个风月无边的时代,就双亲不在。亲情的缺失,让唐奕近乎偏执的依赖亲情,依赖观澜书院的这些老师们。

    。。。。。。

    范仲淹担心唐奕,由甄金莲扶着,费力地爬上北屏。

    见唐奕在七公坟前长跪不起,心中也是悲凄。

    想了想,上前劝慰道:“七公走的安详,了无牵挂,你就。。。。。。”

    唐奕不听,悲道:“怎么就不传个信,让我早点回来?怎么就不能等我回来,送之一程!?”

    “回来又能怎样?”范仲淹缓声道。“等了回来,又想等着看你们高中,等到了高中,又想见你们子孙满堂。。。。。。”

    “七公说他累了,就不等了。”

    “那。。。。。。”唐奕就像一个堵气的孩子。“那怎么连块碑也不立!?柳怎当人子的!?”

    范仲淹平静笑道:“这也是七公吩咐的,先不立碑,等你回来,让你和柳一起把碑立起来。”

    !!!

    唐奕闻言,再难自己,一双血瞳已经被泪水模煳的,看不清东西。

    “柳师父。。。。。。有心了。”

    。。。。。。

    唐奕怎会不知道柳七公的良苦用心?

    他知道唐奕回来之后必是悲痛,特意把立碑之事延后,只等唐奕回来亲手立起。意为不能相送,起码让他立碑,也算是了了唐奕的一个心结。

    。。。。。。

    甄金莲扶着范仲淹,看着坟前跪倒的一众弟子,心中感慨:

    能遇上柳永、范仲淹、孙复、杜衍这样的名师,是这些孩子几世修来的福份。

    可是同样,能有这样的弟子,也是范仲淹、柳七公他们的福份啊!

    这些重情重义,见识、胆色皆是一流的孩子,又何尝不是他们生命的一种延续呢?

    此时,再看北屏山的枫林秀婉,却是别有一番韵味。

    轻风抚过,枯叶干枝沙沙作响,宛若一个老人,一边鸟瞰回山盛世,一边笑吟着一首绝世美词。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柳永《少年游》

    从北屏上下来,唐奕一直一言不发,走到自己小楼前,临要进去,唐奕才木然回身,对宋楷道:“去找个石匠。”

    宋楷点头,“我亲自去!”

    他知道唐奕这是要给柳师父立墓碑。

    唐奕点头,怔怔地往小楼里走。

    宋楷叫住他,“碑上刻什么?”

    墓碑不是丰碑,简单很多,但也有很多不同。有官身的刻官职,以七公为例,当是:集贤院直学士柳耆卿之墓。

    亦有以后辈之名立之的,如“先父大人柳耆卿之墓”。

    宋楷不知道唐奕想以何为文。

    “刻些什么?要不要墓志铭?”

    唐奕顿了一下,缓缓摇头,“什么都不要。。。。。。只一句话。”

    “什么?”

    “千、古、风、流、第、一、人!”

    嘶!!

    宋楷倒吸一口凉气,这特么也太“大”了吧?

    可是,听唐奕那个语气,不容有疑,宋楷不敢多问,老老实实去办了。

    。。。。。。

    大吗?

    是不小!

    唐奕自己也知道,七公虽风流无双,但却当不起这么大的名头。不说别的,上有诗仙李白,下有苏东坡。往后数,还有个唐伯虎也不是个善茬子。

    但是。。。。。。

    老子说是第一人,就是第一人,谁让他是我唐奕的老师呢?

    千古风流第一人柳耆卿之墓???

    这个碑,要是只有七公之子柳,是说什么也立不起来的。他没那么厚的脸皮,也没那么大的本事,把“第一”这个词儿安在自己父亲身上。

    但是,唐奕。。。。。。

    人们一听这碑是唐奕要立的,好吧,都没人觉得奇怪了。

    就连杜衍听说唐奕要立这么一块碑,都只能无奈苦笑,“混小子,一回来就不消停!”

    唐奕站在下面不说话,反正这个碑他是铁了心要立了,谁说也不好使。

    范仲淹了解唐奕,对杜衍道:“由他去吧!不然,他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

    杜衍歉歉君子至谦至礼,还有点接受不了唐奕这么张扬的举动。但听了范仲淹的话,也心疼弟子,忍不住调笑道:“你给七公安了个‘风流第一人’,想来不能厚此薄彼吧?”

    “呃。。。。。。”唐奕没想到,一向不爱说笑的杜师父好像要开他的玩笑。

    “老师要说什么?”

    杜衍看了看范仲淹,一摊手,“那我们这些老家伙去了,你又得给安个什么名头?”

    “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