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现在京师之中,除了皇帝有七分相信范仲淹是真的请辞,所有人都觉得他这是在逼宫,让官家做一个要我?还是要他的选择题。

    那官家会选谁?大家心里都没底。

    终于。。。。

    七月中,赵祯终于做出了这道选择题。

    下旨——“番阳太守魏介移知邓州,原门下省给事中、知邓州事的范仲淹,即刻进京!”

    中旨一出,满朝哗然。官家竟置百官的反对于不顾,招范仲淹回京?

    一时之间,弹劾、重伤,请圣人明目之言此起彼伏,阻止范希文进京的声音,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对此,赵祯置若罔闻,铁了心要把范仲淹弄回京。

    。。。。。

    而此时的邓州,在范仲淹的案头摆着两个封装信笺。

    一个是禁中招他入京的中旨,另一个则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执中的一封手书。

    官家旨意自不必说,无非是让他等着魏介到邓州接班,然后举家回京。唯一有些蹊跷的就是,旨意里没有授职,连之前旨意里说好的的“资政殿大学士”也没了影儿,只说让他回京。

    皇帝招地方官回京述职,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述职不用卸任,到京城和官家汇报完工作,还得回来继续工作。

    但,这次是明令魏介接替范的职务,也就是说,他不用回来了。可是,又没授予他新的职责,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另一封陈执中的手书,却极为不寻常,甚至让范仲淹都有些意外。

    这是一封《求请书》。。。。

    信中,陈执中竟然用几乎恳求的语气,求范仲淹不要再闹了,朝堂安稳来之不易。让范仲淹着眼大局,先委屈一下。

    范仲淹和陈执中算是政敌,在新政的问题上,陈虽不似夏竦、章得象那般无所不用其极,但也是高声反对,对打压新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做用,他会给范仲淹写信,着实意外。

    。。。。。

    只是扫了几眼,范仲淹就把这封信放到了一边。,脸上的神情极近轻蔑。

    他看不起的不是陈执中本人,而是轻蔑于众人的小人之心!

    “想不到,我范仲淹磊落一生,竟还是被这些人看成是一个虚伪投机之徒!”

    “来人,让纯礼去严河坊,把唐大郎叫过来。”

    。。。。。。。

第50章 还欠您一座书院

    停电了。。。又来电了。。。。。所以晚了。。。

    感谢,“土圭玉”“懒癌患者”“奇缘yy”的打赏,苍山也不矫情了,那是大家的心意。。。来吧,砸死我吧!

    还有就是弱弱的问一句。。。。我明天能偷个懒,一更吗??

    :(我想看ti6。。。。。。。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唐奕最近两个月过的很充实,好吧,其实是累成了狗。。。。

    上一次,为了一时的爽快,暴捶了钱文豪。之后,范仲淹意识到再不能放任这小子胡闹了,于是,唐奕开始每天都到范宅报道,与贱纯礼一起当起了乖宝宝。

    每天写写大字,背背《韵略》。。。。

    要是只是读书倒也没什么,但偏偏酒坊那边还有一堆的杂事,令他不得清闲。

    两个月的时间里,严河酒坊的醉仙酿彻底火爆邓州。原来存下的四万四千多斤果酒,日前已经售出了三万多斤,存货不足万斤。

    这还是张全福眼见形势不对,开始有意控制销量,才剩下的一点点存货。不然,早就被抢光了。

    现在,距离秋果成熟最起码还要半个多月的时间,而想把新果酿造成酒,也得一个多月。也就是说,如果不实行限购,未来两个月,严河坊将面临无酒可售的窘境。

    因严河坊限售醉仙酿,想买酒的客商无货可进,市面上醉仙酿的价格已经炒到了3贯钱一小坛,折600文一斤。即使是张全福也没想到,这酒会火到这种地步。

    而与醉仙酿一同问世的肥皂,开始之时,因为被新酒的光芒所掩盖,并不十分出彩。但是,随着这种极为实用的洗涤之物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开始慢慢火暴起来。

    起初,唐奕拿着肥皂去找张全福的时候,他估价每块售价百文。后来,自己用过之后才知道,他完全完低估了肥皂的价值。这东西比皂角耐用不知多少倍,小小一块,就可用很久。别说百文,三百文也不是问题。

    后来,唐奕提炼出精油,制出了香皂,更是受邓州富户的喜爱。一块香皂的价格是肥皂的三倍多,整整一贯钱一块,却依然供不应求。

    现在,严河坊醉仙酿只能等新果上市才能再酿,前院的酒坊几近停工。唯有后院的炼油工坊还在日夜赶工,一方面要供应肥皂、香皂的销售,另一方面,也为酿制新酒储备甘油。

    君欣卓带过来的十几个老幼,全都安置在后院,他们对唐奕的活命之恩感激不尽,自然卖力工作。唐奕与之签订了十年的佣契,不然就张全福那一关都过不了,生怕这些“外人”把酒坊的秘密学了去。

    而严河坊大肆炼油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邓州油贵。

    全邓州地界,包括下辖县镇的猪油都让张全福订购一空,一时之间,邓州城内竟无猪油可用。无油下锅的百姓只得把目标放到了牛油和羊油上,致使牛羊油的价格也开始腾涨。民间怨声载道,都骂严河坊扰乱民生。

    无奈之下,唐奕开始在邓州推行炒菜之法,炒菜用植物油好过动物油,他想用此法来缓解动物油的需求。

    还别说,在唐奕有意的宣传之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种开封大酒楼的独门秘技,就在邓州推行开来。百姓对于这种花样繁多,口感多变的餐食技法大赞不已,从而大大缓解了居民对动物油脂的需求。

    。。。。

    范纯礼找到沿河酒坊的时候,唐奕正在蒸锅前面忙活着。

    一听老师叫他过府,唐奕不敢迟疑,叫君欣卓去她屋里拿出两个小瓷瓶。而君欣卓把瓷瓶交到唐奕手里时,却砐为不舍。

    “最后两瓶了。。。。夏花开败,再做,就只有明年了。”

    唐奕劝慰道:“用不上明年,想弄,入秋就能做了。”

    “入秋?入秋有什么花?”

    唐奕洒然一笑,“谁说一定要用花了。。。”

    说完,转身随范纯礼而去。

    到了范宅正是饭时,范仲淹一家还有尹先生都在饭厅用食。见唐奕来了,又给他添了副碗筷。

    师父,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这句话,唐奕的理解就是——绝对不用和“师父”客气。。。

    唐奕现在也早就把这当成是自己家了,吃喝进出从见外。有时候饿着肚子来的,又没赶上饭时,唐奕就自己钻到厨房去喂肚子。

    唐奕一边大喇喇地坐下,一边从怀里把那两个小瓷瓶掏出来,摆在范仲淹身边坐着的一个女子面前,诚然道:“一个是给师娘的,一个是给幺儿的。”

    女子姓甄,名金莲,正是范仲淹第四子幺儿的亲娘。

    呃。。。。二十多岁的样子。。。。

    甄金莲见了两个小瓶不禁好奇地放下碗筷,拿在手中端详。

    “大郎又弄出什么好东西了?”

    唐奕谄媚地笑道:“可不是好东西?师娘打开闻闻?”

    甄氏闻言,拔开瓶口的软木塞。顿时,一股浓郁的月季花香弥散开来。

    “好浓的花香。。。”甄氏喜声赞叹,“这是月季?”

    唐奕嘿嘿一笑,“还是师娘有眼光,不像师父。上回我拿来一点月季油,来给尹先生做推拿之用,师父还说怎么闻着像喇叭红。”

    “哈哈。。。”甄氏声若金铃,也不由取笑起某人。

    而范相公老脸一红,眉毛一立,佯怒道:“没大没小,不务正业,课业可曾背熟?”

    呃。。。。唐奕哑火了。。。。低头使劲往嘴里塞饭菜。

    。。。。

    甄氏则道:“一家人吃饭笑闹,本就是天伦之乐,夫君怎么又拿起架子来了?”

    “看这小子,老夫就。。。”

    这小子一身的本事,一脑袋的点子,偏偏背起书来还不如一块榆木疙瘩!时不时就气得范相公七窍生烟。

    甄氏白了一眼,不理他了,转而问向唐奕,“这是月季油?”

    唐奕扒着米饭,含混道:“这瓶叫香水,用月季油调的,师娘只要沾上一点,途于颈间、手腕,可保一日余香。”

    甄氏眼前一亮,举着另一瓶道:“这个呢?”

    “这个是给幺儿的,沐浴的时候在浴汤里滴上几滴,不但香香的,还能防痱子和蚊虫叮咬。”

    “这两瓶都是月季油调配而成的,给幺儿的那瓶花露水,还加了麝香和薄荷。”

    这两瓶东西,可费了唐奕好多的工夫。

    因为只知基本的原理,对于其中精油、酒精,还有纯净水的比例,不甚了解,唐奕整整摸索了两个月,前几天才终于试验出一个最佳的调配比例。而且摸索出一整套,从提炼到调配,再到保存的完备方案。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什么人的钱最好挣?女人也!

    香水一配成,就被张全福视为珍宝,列为严河坊的最高机密,由君欣卓这个大高手亲自保管,生怕外泄。

    而试验成功的成品香水和花露水本就不多,张四娘拿去各一瓶,君欣卓以权谋私,又贪下了各一瓶,甄氏手里的两瓶是仅剩的一点。

    连君欣卓那个母暴龙都对其依依不舍,可想而知,这东西对女人的诱惑力有多大。

    甄氏听了唐奕的介绍,更是喜欢的不行,闻了又闻,还沾出一点涂在手腕,摆弄了半天,才让巧灵小心的收起来。

    。。。。。

    见甄氏和唐奕终于消停了,范相公又开口了。叫唐奕来可不是卖弄什么香水的,而是有正事要说。

    “禁中又来了旨意。。。。。。”

    “哦?”唐奕来了兴致。“官家还不肯放师父置仕吗?”

    久未掺言的尹洙不由笑道:“何止不肯,官家招你师父进京!”

    “进京!!”唐奕差点没跳起来。心说,赵祯疯了?还真敢下这旨意。

    “慌什么?”范仲淹斜了他一眼。“官家这是铁了心的不让老夫走。”

    “那师父做何打算?要奉诏进京吗?”

    “叫你来正是要说此事。”范仲淹放下碗,筷郑重道:“我打算让纯仁、纯礼先护送尹先生和如夫人回苏州老家,老夫一人进京!”

    唐奕一震。“您这是。。。”

    范仲淹悠然一叹,“你放心,老夫去意已决,朝堂之争已与我无干。但是,不当面和官家把话说清楚,他是不会放我走的。”

    说完,盯着唐奕道:“叫你来,就是要问问你,你是继续呆在邓州,还是随他们去苏州。”

    “我当然是跟着老师走!”唐奕想都没想就答道:“我还欠您一座书院呢!”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ps:关于甄金莲本来想好好写一点的,毕竟那一段是范大神为数不多的有烟火气的故事。

    但是考虑到,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和一个十四岁少女的爱情故事。。。。在当时可能是佳话,但放到现在很多人得起一身鸡皮疙瘩。。。所以还是不写了。有兴趣的客官,自己查一下看看就好了。

第51章 皇帝的心眼儿

    发的晚了点,大伙儿见谅,悲催的我唯一爱好就是看游戏。。。。没错。。。。没有时间玩,就只能看着别人打了。。。。

    今天开始“西恩刀塔”再战ti,看直播熬的有点晚,起的也晚,发的自然就晚。。。。过了这几天就好了。

    放心每天两更是不会少的。客官们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多多支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早在范仲淹第一次请辞之时,就曾与尹洙商量过致仕之后的打算。

    左右思量之下,还是决定回到苏州治学。

    一来,尹洙与范仲淹的身体都不算康健,苏州江南之地,四季不显,利于修养。而且,范仲淹的老家就在苏州吴县,此举也算是落叶归根,造福乡里了。

    再者,江南文教兴盛,人才辈出,以范、尹二人的名声,定能吸引一批有志学子。悉心教导之下,将来必是辅国良才。

    按道理说,禁中旨意潜人接替邓州之职,并令他进京,他应该在卸任之后,举家入京才对。

    只是,如今幺儿尚在襁褓,甄氏刚出月子,尹洙虽然有了药酒的医治,身体大好,但也还是虚乏,不易远足。要是入京之后,再折腾回江南,显然不现实。

    。。。。。。

    “我当然是跟着老师走!”

    “我还欠您一座书院呢!”

    唐奕一脸的认真,却不想,餐桌上除了贱纯礼,都是不由禁莞尔一笑。

    好吧,贱纯礼这货还在闷头狂吃。

    范仲淹斜了他一眼揶揄道:“指望你,估计到老夫归西,这书院也办不起来。”

    “呃。。。。。”唐奕有点不服。“当初说好两年之期的,这才过了两个月,谁成想您动作这么快嘛。”

    尹洙笑道:“看来,大郎还真当真了。。。”

    “以希文兄的名声,若想要治学,多少人上赶着会送钱过来,当用不上大郎的那点薄财了。”

    唐奕一撇嘴,我很有钱的好吧!

    不过,尹洙说的一点没错。宋人最看重的就是名声,范仲淹要办学,有大把的人会为搏一个美名,而把钱送到他手里。

    “既然,你已经决定随我左右,那回去之后就准备一下,收拢生意,等魏介来邓之后,即刻动身。”

    唐奕无不应允,其实这个问题他早就考虑过。

    。。。。

    从范宅回来之后,唐奕把马伯、马婶,还有张全福全都叫到了严河坊,再加上马大伟与君欣卓、黑子等人,大伙围坐在一起商量了起来。

    “老师置仕之心已绝,等接任的官员一到,就要举家迁往苏州。。。”

    张全福心里咯噔一下子,心说,到底还是走,这可刚刚找着一个大靠山怎么就走了?

    唐奕看了他一眼道:“张伯放心,即使老师离邓,还有曹指挥照应。在邓州,我们依然算是根基牢靠。”

    张全福悻悻然地点了点头。他还是有点不放心,毕竟之前得罪了钱家,而且曹满江一个厢营指挥使,和范相公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其实,他最舍不得的,就是唐奕这个大财神。

    虽然生意都还在邓州,但是这个主心骨儿是必然要跟着范相公走的。他一走,张全福总觉得不踏实。

    “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以后做一些打算。”唐奕直奔主题。“张伯,给你家大哥去个信儿,让他尽快回邓州。”

    张全福一怔,立马阴转晴。。。。。

    “到了苏州那边,也需要自己人把生意铺开,张大哥经商多年,是最好的人选了。”

    “我一会儿就手书一封,让晋文归家!”张全福难掩兴奋。

    之前想让大儿子回来酒坊支应,唐奕没同意。他还有些悻悻然,以为唐奕不想张家的人过多的掺合进来。如今唐奕马上就要走了,他更是心里没底,生怕唐奕把他们给甩了。

    没想到。。。唐奕早就有了打算。

    “自己人。”这说明,以后张家和唐家从此算是真的绑到一块儿了。

    “大郎啥时候走啊?”马老三拧着眉头,突然问道。

    唐奕道:“应该快了,等魏大人一到,就动身。”

    马老三闻言眉头拧得更深,低头想了半天,才道:“大郎身边不能少了使唤的人,让你婶子跟着你去,我留在邓州看店。”

    唐奕有些哭笑不得,“咱们是一家人,我更是视您和婶子如亲生父母,就算是要使唤的人,也不能劳累马婶,花钱雇一个就是了。”

    马老三脸子一板,“自己家里有人,还花啥冤枉钱?”

    噗!张全福直接喷了。。。。。

    “我说亲家啊!都这个时候了,您怎么还算那点小钱儿?”

    唐奕不禁吐槽道:“张伯说的没错,之前,让您给唐记雇两个人,您也是不乐意。”

    “呵。。。。就那破店,我看关了算了。”

    如今挣了“大钱”的张全福,哪看得上唐记那间小店。

    “咋是破店?!”马老三不乐意听了。“一天三四贯钱的收入呢!比你那破杂铺挣钱多了!”

    呃。。。。。

    张全福对这个憨实老汉实在是无语,觉得有必要跟他掰扯掰扯。

    “亲家,不说大郎有多少钱。你知道,光你家在这酒坊里的一成份子,这俩月挣了多少吗?”

    “多少?有唐记多吗?”

    “唐记?”张全福一声嗤笑。“你玩命儿卖一年的油煎包子,也挣不来这么多!”

    严河坊这两个月光卖酒,就收钱八千余贯,肥皂、香皂收三千多贯,工料开支和这巨额的利润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马老三占了一成的纯利,那就是将近一千贯钱。

    一千贯,要是全是铜钱,上称量重,就是四千多斤,得用好几辆大车才能拉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