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相公在此,请怒下官无礼了。”

    富弼面沉似水,不知为何,这个青年人竟让他感到一丝透不过气。

    “君实,直言无妨。”

    “其实。。。。。。”司马光坦言道。“其实,庆历之举光是不看好的,只是人微言轻,不得上达天听罢了。”

    “为何?”

    司马光一笑,“有心无力!”

    。。。。。。

    这四个字一出,富弼脑中瞬间闭过一个念头:一语中的。

    即使是庆历革新的主导人物,现在回首,富弼也不得不说,范仲淹他们是准备不足的。

    实则就是年轻的赵祯和一群良臣看清了国之弊端,急忙想要补求。心是好的,但却忽视了,沉年痼疾岂是虎狼之药可一济得愈的。

    《陈条十事》确实对症,但却只是美好的愿景罢了,想一朝得改难如登天。

    司马光看向唐奕,“相公与大郎不毕在意光的‘马后炮’。光虽不看好庆历之举,甚至如果将来有类似的所谓冒然革新依然会不看好。”

    “但是这次。。。。。。”说到这里,司马光话锋一转,目光也随之转向唐奕。

    “这次,我看好大郎。”

    “哦?”唐奕闻声心中稍定,疑惑出声。“为什么?”

    司马光道:

    “虽然以我的眼界也只能看懂大郎前面的布置,却是对接下来要怎么做全无了解。但是光觉得,大郎起码没有画饼充饥,而是踏实实干。先立起了革新的基础,谋而后动,起码不是空谈高论。”

    “光以为。。。。。。”

    “不妨一试!”

    唐奕眉头彻底舒展,“那君实可愿与我同行!?一同试上一试!?”

    司马光沉吟片刻,眼神逐渐坚定,抱手过顶,高揖落下。

    “与君并肩,风雨同舟!”

    。。。。。。

    唐奕只觉心中闷气骤然而散,朗声大笑:

    “如此甚好!明日起程,归京!”

    “归京。。。。。。”司马光复述此句。“归京。。。。。。再战!”

    燕云是第一战,那么下一战将如何打响,司马君实很期待。

    。。。。。。

    唐奕临走前没有见耶律洪基。想见,终还是作罢了。

    那天耶律洪基问他,若是没有打君欣卓的主意,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唐奕后来真的仔细想了想。

    国之大义,有没有君欣卓依旧不会改变。但是,两人可能真的会成为朋友,收回燕云之后的结局,也许会不同吧!

    与司马光策马引队向南缓行,出辽军大营,只见道旁的山岗上,隐约有一骑孤立。

    唐奕抬眼望去,心中一软,下意识地打马上坡。

    不想那一骑似乎不想与唐奕正面一会,见他上来,立马一夹马腹急驰远去。

    唐奕勒住马缰,怔怔北望。

    孤骑。

    长天。

    塞上草海,碧波如鳞。

    。。。。。。

    回到古北关。

    此时,关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西军将士正在重新修葺关墙,东面的塌城已经焕然一新。雄关依旧,却好似那场血战从未发生过。

    关外。

    距离关城三四里远的地方,也有一群人在忙碌。却是一批石匠凿刻着一座座巨石,其中一石已经接近完工。

    高头大马人立而起,马上一重甲巨汉提兵北指,活似一尊门神守护着大宋的北大门。

    杨怀玉靠到唐奕身边。

    “五百雕像却是一时半会不得完工。”

    唐奕默然。

    “在心里,已经完工。。。。。。”

    杨怀玉点头,唐奕说的没错,在大宋的心里,那五百黑骑已经立起,已经完工,也已经。。。。。。不朽!

    指着申屠鸣良石像旁边刚刚立起的一块石碑,正面空空如野,尚且无字。

    “给这片碑林起个名字吧。”

    。。。。。。

    唐奕闻声缓缓下马,朝那碑走了过去。

    转到碑后,却是有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澶渊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正是唐奕为阎王营专门写的那首《满江红》。

    看着旧词,唐奕不禁挑起嘴角,“这词不合时宜了,却是要改一改。”

    “改成什么?”

    。。。。。。

    “怒发冲冠,雄关处、塞上云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澶渊耻,今得雪!!!”

    “臣子恨,未敢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北狩旧山河。。。。。。”

    “朝天阙!!!”

    。。。。。。

    杨怀玉细品其中滋味,确实要改一改的好。

    澶渊耻,今得雪。臣子恨,未敢灭!

    。。。。。。

    “那。。。。。。”杨怀玉指着石碑正面的空白。“那到底起个什么名?”

    唐奕环视当场,仿佛五百黑骑就在眼前。

    “就叫。。。。。。”

    “阎王阵吧。”

    。。。。。。

    一路向南,到了幽州。

    未得进城,就见宋楷、范纯礼等人打头,百多观澜儒生行装齐整,已经等在城门外。

    宋楷迎上唐奕,“不进城休整一下吗?我爹还等着与你践行呢。”

    唐奕抬头看了看城门上的“幽州”二字。

    原本那里写的是“折津”,是辽人的名字,现在却是时隔百年终于换回了汉人的称呼幽州!

    缓缓摇头,“不进城了!”

    玩味地看着诸位观澜儒生,“归心似箭!”

    “这里的事儿。。。。。。办完了!”

    “千里之外的开封城,还有另一场大战等着咱们。”

    “怎么样?”唐奕语气之中尽是戏虐。

    “可敢与我走上一遭!?”

    。。。。。。

    宋楷大笑,招呼众人,“告诉小唐教喻,有咱们不敢的事儿吗?”

    “没有吧?”范纯礼装模做样地好像真仔细想了想。

    “咱们的口号是什么来着?”

    “老子天下第一!”

    。。。。。。

    不可一世的嘶吼,震彻云霄。

    待这一嗓子吼完,宋楷、范纯礼等人无不收拾神情,恭敬地向唐奕抱手行礼,肃穆沉声:

    “与君并肩,风雨同舟!”

    。。。。。。

第636章 杨公归宋

    功臣,特别是有功的文臣,大宋还是不会忘记的。

    唐奕是范公门生,虽然殿试罢考,但那也是事出有因,为国为民。

    所以,他勉勉强强算是个文臣。

    而等唐奕一过幽州,富弼所说的那个“惊喜”也就来了。

    确实是惊喜。。。。。。

    刚过幽州,朝廷前来迎接的仪仗也就到了,规格之高,让唐奕有点没想到。

    殿前司都指挥使王守忠亲帅皇家仪仗接伴,一路陪同南下。

    而过了白沟河,自雄州开始,清城除道,张乐设饮,遇城则迎,逢州必仪。

    百姓从城头送到城尾,无上荣宠尽归复燕英雄。

    而当唐奕帅队终于回转京师的时候,赵祯更是祭出最高礼仪郊迎三十里。

    。。。。。。

    距离开封还有三十余里,眼见前方人山人海隐约可见。

    开封城的百姓把这最后三十里已经塞满了,满朝文武、皇家仪仗,尽是翘首以盼,等着复燕功臣的到来。

    唐奕这时却没有行在队前,而是拨转马头,与队中的一骑并行。

    杨怀玉、王守忠等人无不拧眉,特么眼见就到了,你往哪儿跑?

    唐奕却不管那个,向并行的那人看去。

    只要一搭眼就能看出,马背上的耶律重元心中忐忑难安,不由笑道:

    “重元大兄在不安什么?”

    耶律重元一怔,这才发现唐奕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身侧。

    “没,没什么。”

    唐奕摇头轻笑,也不与他争辩。

    侧脸看了一眼耶律重元家眷的车驾,“查讫那小子不错,将来是条好汉子!”

    耶律重元随着他的目光看去,尴尬道:“查讫只有六岁,还不懂事,子浩别厌恶这小娃娃就好。”

    唐奕再笑,突然出声:“这孩子我喜欢,给我当干儿子吧。”

    “!!”

    耶律重元瞬间双目圆瞪,不可置信的看着唐奕。

    “怎么?大兄舍不得?”

    “子浩。。。。。。”

    唐奕转头看向前方,风清云淡地道:

    “大兄应该知道,我不喜欢绕弯子。”

    “直说吧,我坑了你的地盘,我也逼降了你这位皇帝,但我也承诺了嫂嫂,保你一家平安。”

    “所以,从今天开始,耶律重元就是我唐奕的异姓兄弟,你儿子就是我儿子。”

    “大宋的地界,有我唐奕保你,大兄当能安心了吧?”

    “。。。。。。”

    耶律重元此时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这个人杀了他一个儿子,诱着他反出大辽。。。。。。但是,现在他又送上一块免死金牌。

    偏头抱拳,“谢了!”

    唐奕摇头轻笑,“不用谢我,其实我也只是送个顺水人情罢了。”

    见耶律重元一脸疑惑,唐奕道:“重元大兄是不是觉得降了宋,不论是在燕云,还是在返京的路上,皆受了冷落,心有忐忑,怕不受官家重视,日后不得保身吧?”

    “。。。。。。”

    耶律重元沉默了,算是认下。

    事实上,他确实心有不平。

    献土燕云,又在古北关一战立了战功,可是南朝好像视而不见一样,难免心有不平。再加上他契丹人的身份。正是汉人所说的那个异己,心中忐忑很正常。

    “其实大兄大可放心,正因为官家重视,才有此情势。”

    “哦?”耶律重元一疑。“这是何道理?重视还刻意冷落?”

    唐奕解释道:“大宋与大辽终不能开战啊。”

    认真地看向耶律重元。

    “交恶,与两国都没有好处。所以,宋辽的关系自然处于微妙的‘友好’。”

    “这个时候官家把重元大兄推出来,捧上天,那才是害了大兄。”

    “万一你那侄子以战相挟,要大宋把你送回大辽,又当如何?”

    “此时刻意把大兄低调处理,正是说明官家念了大兄的好,在保护大兄。”

    “。。。。。。”

    耶律重元登时大悟:

    “多谢大郎解惑,为兄真是。。。。。。真是自寻烦恼了。”

    唐奕再笑,“大兄明白就好。”

    眼看就要到万民之前,耶律重元急道:“改日为兄定登门拜谢,现在却是不能搅了子浩的风光啊。”

    唐奕欣慰道:“那就这么定了,我那有好酒,等着大兄前来一醉!”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说完,唐奕不再多言,打马上前,迎着开封百姓,迎着大宋群臣而去。

    。。。。。。

    郊迎,唐奕经历过一次,虽然没有这次隆重,一下迎出三十里,但大体流程基本差不多。

    无非就是宣一纸圣旨,都是漂亮话,摆酒、张乐、祭祀天地之类,最后再受百官万民的拜礼。

    风光是很风光,这可以说是旧礼之中除了拜相,天子对臣子的最大礼遇了,足见赵祯为了给唐奕抬身价、挣名声出了多大的力。

    但是,说心里话,唐奕对此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因为,他是出了力,他是花了钱、但他也在古北关下亲眼看到了,真正用命为大宋保下那块地的,不是他。。。。。。

    待郊迎首臣文彦博把赵祯的表功圣旨交到唐奕手里,场中一静,大伙儿都认为这个时候唐奕得说点什么。

    而唐奕面容肃穆,没有一丝兴奋和喜色,贝齿轻启,宏亮之声响彻全场。

    “迎。。。。。。”

    “杨、公、回、家!!”

    众人一怔,心说,你着什么急?这时候不装一波,不是唐疯子的作派啊。

    可是,已经不容大伙儿多想,唐奕让出正位。

    立时万众为之一肃,再没心思吐槽唐子浩。

    因为,杨业尸骸,大宋要了七十年,宋人盼了七十年,民间对这位抗辽英雄的敬仰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此时,几位鲜衣怒甲的将士已经抬着一口沉棺行来,正是每一个宋人魂牵梦绕的杨公遗骸。

    。。。。。。

    而行在最前,抬着棺木一角的,正是年余八旬的老将军王德用。

    杨文广、杨怀玉,两位杨家后人也在其中。

    开封郊外,万众宋民眼睛瞬间湿润。

    杨无敌回家了,由大宋最年长的军神,由杨家后人亲手接回家了。。。。。。

    唐奕眼睛有些湿润,猛然扯开嗓子高唱:

    ”老令公。。。。。。。魂归来哟!!!“

    。。。。。。

第637章 这,就是传承

    “魂归来兮。。。。。。”

    。。。。。。

    “魂归来哟。。。。。。”

    随着唐奕的一声高唱,开封万民无不动情,嘶声高歌。

    “魂归来哟。。。。。。”

    大宋在召唤,召唤杨无敌魂归故里,召唤那个曾经的铁血年代重回大宋。

    。。。。。。

    大宋百姓瞩目凝视,目送杨公遗骸一步步走完这最后的三十里。待棺木前行,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众人才回过头,把把目光集中到唐奕身上。

    不居功自傲,不忘乎所以,不忘让老令公先行,说明唐子浩不愧为名师高徒、德行高尚。

    不过,虽然杨老公已经走了第一,唐子浩却是没有再让的理由了。

    文彦博也是心道,平时这小子不是挺能鼓动人心的吗?赶紧说几句吧!

    哪成想,唐奕根本就没有那个意思,待杨业尸骸一过去。立时再次大吼:

    “请!!”

    “守土功臣。。。。。。先行!”

    “。。。。。。”

    文彦博一翻白眼,你就是那个功臣,你还让谁先行!?

    却见唐奕让开大道,登时露出阎王营的真容。这些大宋勇士挺胸抬头,昂首向前。

    文彦博不说话了。

    记得出京北上之时,这是五千何等威风的铁甲雄骑。。。。。。

    如今归京,却只剩下了三分之一。

    “唉。。。。。。”文彦博一声长叹,纵使对武人向来不喜,此时也有一丝伤感。

    唐奕站在文彦博身旁,让出所有的荣光,让出所的的瞩目,与这些真正的守土功臣。

    “这才是守土功臣。”

    文彦博点了点头,“古北关一战,阎王营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大宋,他们。。。。。。”

    “确实是守土功臣。”

    唐奕则道:“没有他们,大宋守不下古北关。”

    文彦博再叹:“可惜了申屠鸣良与那营重甲骑士,如此神军却是一战断了传承。”

    唐奕闻声,却是缓缓摇头。

    文彦博虽想问唐奕为何摇头,却是无瑕一问了。因为,眼前的一幕,纵使是文彦博也不由怔住。

    。。。。。。

    只见,走过来的阎王营勇士们四人一组,步伐沉重、面容肃穆,在他们的手里,抬着五百套伤痕累累的漆黑战甲。。。。。。

    文彦博沉默了,只看那甲胄之上的箭痕刀创,就能想像古北关下那是一场怎样的惊世之战,就可想像五百黑骑何等壮丽地发起那最后一次冲锋。

    仿佛申屠鸣良就在他眼前,仿佛五百铁浮屠就在这队中!

    百姓们也沉默了,目送着这群大宋英魂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

    有人甚至有了一丝明悟:

    七十年前,有杨无敌。

    七十年后,也非后继无人,我们又有了申屠无敌。。。。。。

    汉家天下,从不缺少英雄!

    。。。。。。

    唐奕目光迷离,看着那五百战痕累累的黑甲对文彦博道:

    “这。。。。。。”

    “就是传承!”

    。。。。。。

    “这。。。。。。这就是传承?”文彦博喃喃复述,心中登时明悟。

    猛然间,好像那五百黑甲都活了,化作冲天宋魂弥漫在千余阎王营将士周身。

    无畏、威武!

    目光延伸。。。。。。宋魂所染万众肃立

    庄严、不屈!

    心思所至。。。。。。茫茫宋土,兆万宋民

    嗜血、沸腾!

    这,

    就、是、传、承!

    。。。。。。

    直到最后。

    唐奕也依然没说什么煽情的话,更没有光芒万丈地闪耀京郊。

    正如他所想的一样,他不是英雄。至少在杨老令公与阎王营的将士面前,他算不得英雄。

    。。。。。。

    对此,文彦博除了无耐,也只有任之了。因为他很清楚,真正属于唐奕的时刻,还没到呢!

    。。。。。。

    郊迎大礼,百官迎驾、三十里陪行。

    唐奕与杨老令公和阎王营将士先行,但是到了城门前,却是不行了。

    凯旋之师纵使功盖当世也不得入城,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