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

    放下。。。

    举起。。。

    放下。。。

    再举起。。。。

    大宋官家也玩儿上瘾了。

    原来,那宝钞正常放在那儿,除了上面有墨字再无特别。可是透光一看,只见纸白处凭空生出几个字的影子

    “天佑皇宋!”

    可是放下一看,哪有什么“天佑皇宋”?出现影子的地方空空如野,只是白白的纸张。

    “这是。。。。。。”赵祯诧异地指着宝钞看向唐奕。

    “这还真有影子。。。。。。”

    唐奕笑道:“这叫水印。”

    “谁要是能把它仿冒出来,那也算是逆天了!”

    。。。。。。

    水印,这是后世钞票的防伪手段,是织在纸张里面的,常时不见,透光一瞅,就是影子暗藏纸中。

    唐奕在大宋当然做不到在造币用纸的内部织出水印来,但是别忘了,他是学化学的,他织不出来,却可以用化学药剂印出来。

    这几天,自打知道银圆的事泄露了出去,他就一直在楼里鼓捣这个事儿。

    就是配出一种近乎无色,却有透光反应的染料,然后弄出这种在大宋几乎无法仿冒的防伪手段。

    当然,这也并非是唐奕原创,这个‘防伪’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来源于后世“造假”的灵感。

    。。。。。。

    后世的假币犯罪,当然也无法复制繁琐的织币水印工艺,于是就用这种山寨版的印水印的方法造假。

    唐奕前世恰好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专门讲如何识别假币和假币的造假手段,其中就有这个,用极其普遍的日常用品怎么往钱上印水印。

    。。。。。。

    指着宝钞上的水印,唐奕自信道:“这个东西往上一印,百姓就算不识字,不认得真假,但钞上有没有水印,有没有影子,总会看吧?”

    赵祯看着那张宝钞,如此说来,真如唐奕所说,流通与仿冒两个大问题都解决了,纸钞代铜并非不可能。

    但是。

    赵祯抬起头,认真地看着唐奕,提出心中最后一个疑虑,“大郎可知。。。。。。”

    “一但纸钞出师不利,亦或贬值,那不光钱荒事无解,观澜商合,也将为之陪葬!”

    此言一出,文彦博和观澜各家股东心里都是咯噔一声,官家却是一针见血,说到了点子上!

    要是纸钞出了什么差错,做为支撑纸钞流通的华联铺,还有酒业协会,必将是万劫不复之境。

    唐奕缔造出来的这个庞然大物,精心布置的联通网络,可就全没了。

    “不行!”文彦博第一个反应过来。“陛下所言甚是,这个风险太大,冒不得啊!”

    曹佾拧眉沉思良久,这个时候他本不应该出声,曹家投身观澜本来就不是为了钱,如果现在出声,反倒好像他曹景休在乎观澜的钱一般。

    可是,最后他还是出声道:“大郎三思,慎重为上。”

    牵扯太大了,由不得他不出声。

    。。。。。。

    而唐奕此时却是一点都没被场中阴沉的气氛所感染,扯起一边嘴角,“陛下、诸位。。。。。。”

    “你们想多了!”

    。。。。。。

    众人一怔,“想多了?”

    却闻唐奕继续道:“纸钞发行,谁都可能受到冲击,却唯独观澜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好处,全无害处!”

    “。。。。。。”

    正当大家更是疑惑之时,唐奕又加了一句:

    “诸位忘了此番再起革新之举,陛下定下的基调了吗?”

    “温和。”

    “潜移默化。”

    。。。。。。

    唐奕把手按在那张宝钞之上,“这东西发出去,不但悄无声息,而且不到最后一刻,那些屯银的富户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

    唐奕根本就没打算大张其鼓f地、正而八经地、傻了巴几地让朝廷发行纸钞。

    发什么发?发完了让有心之人准备充分的来对付他?

    做梦去吧!

    论使邪招儿,唐奕手里有的是,随便亮出一样儿都不是你们理解得了的。

    。。。。。。

    一个月之后。

    全宋的华联铺同时贴出告示:

    为了方便百姓携带和大宗交易,利于华联铺整体管理,储在全宋的七百多家分店将于三日之后同时推出

    购物券。

    购物券?什么东西?

    不明所以的百姓一问之下才明白,这个所谓的购物券,其实就是在华联铺预存银钱,得到一个凭证,等需要到华联采买之时,就不用背着铜钱去了,只拿着这个凭证交易,按额扣减。

    。。。。。。

    百姓一看要把自己的钱先给华联,换来的却是一打‘纸’,当然是心有抵触。钱这个玩意,还是放在自己手里踏实些。

    可是,百姓们这么想,对于这个购物卷心有抵触,另一部分人却不这么想。

    别忘了,与华联有生意往来的,可不止是普通百姓,还有全宋的商家呢!

    而且,他们与华联做的还是类似批发供货的长期、大宗交易。

    这个举措一出,却是正中商家的下怀,每次去进货采买,都要背着大笔铜钱或者金银,数额过大时,甚至要用车拉。

    现在好了,一次性把钱存在华联,只凭轻便的购物券交易,反正是常来常往,不用担心有失。

    华联的信誉又在那儿摆着,不可能侵吞他们这点儿小钱。自然是纷纷响应。

    而且,华联购物券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这个凭证不单单可以在华联铺购买货物,在观澜酒业协会的所有会员酒店都可以代币消费,包括观澜海槽两运的运资结算也可以用华联购物券。

    这就太方便了,民生百态无外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衣和柴米油盐,华联铺都有;

    食,有酒业协会的会员店;

    行,有观澜运力。

    也就是说,有这个华联铺的购物券,就算手里一个大仔儿都不留,也能好吃好喝,行遍天下。

    最主要的是,全宋都能用,还不像宝钞一般随时贬值。因为钱就是自己的啊,不想要券,去任何一州,任何一间华联铺都能换成十足成色的铜钱。

    所以,这个购物券一出,开始还只是各地商家,只要手中资金不是太缺的,都会换上一些购物券方便和华联做生意。

    后来,这些商家为了省事儿,去酒店消费也用购物券,甚至是给姐儿们的赏钱也是怀里一掏,大方地把一打“纸”拍在桌上。

    。。。。。。

    (未完待续。。)

第657章 第七支签

    不怪商户们追捧,这多方便。

    千贯巨财就是几张薄纸,往怀里一揣就行了,不用再像从前一般,吃个花酒还得特意带上两个仆役背钱。

    而酒业协会的会员酒店因为收券,使得用券的富户都会特意光顾这些酒店,无形之中,生意也比非会员店好上了一截。

    迫于无奈,那些没有加盟酒业协会的酒店要么立刻申请加入酒业协会,要么就算不是协会酒店,也开始收券招揽生意。

    没几天,整个大宋的酒店行业就被购物券攻陷,加上华联的下游商家,各行各业相继开始较少流通华联购物券。

    因为用的好,携带方便,甚至是去外地走商,商人们也特意把手上的铜钱换成华联购物券。

    后来百姓们见商户都用华联的“纸”,而且用的还挺好,慢慢的,也开始试着换一点点购物券来用。

    一用之下,还真比沉重的铜钱方便得多,而且华联铺家大业稳,无论拿铜换“纸”,还是拿“纸”换铜,从不打折扣,更不会拖延,使得百姓更加放心。

    百姓彻底认可之后,华联购物券席卷大宋就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时候,文彦博、曹佾再看唐奕就跟看个怪物一般:

    这小子的心眼儿是真特么多!

    购物券!?

    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朝廷的宝钞是死都推不动,可华联铺推购物券,就跟过年搞个特价活动一样简单。。。。。。

    。。。。。。

    而唐奕则是先把纸钞的问题放在一边,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有待他去解决。

    那日在小楼之中,唐奕拿出来六支签,分别是:官、兵、钱、税、农、商。

    这是大宋面临的六个大问题,也是改革的六个大部分。

    但是,实际上,还有第七支签!

    只不过,唐奕没敢把第七支签拿出来,他怕文彦博和赵祯看到那支签直接就跟他翻脸。

    因为,第七支签要动的,是儒学。

    。。。。。。

    没错,唐奕要向儒家大道开刀,向这个政治根本、礼教之源开刀!

    前六支签可以救宋强宋,这是治表良药。

    但是,正如十年前他三问尹洙的时候想的那样,汉家的根本是儒学,而儒学解释不了这世间所有的问题,更不能把大汉民族变成一个开放的、具有侵略性的民族。

    汉家之后的近千年里,三次被敲开国门,两次异主蛮夷,不是没有思想上的原因的。

    还是那句话,汉人被管得太严,活得太安逸了。

    他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官兵钱税农商,这六签是治标,而向儒学下手,这才是治本!

    。。。。。。

    此时,唐奕却是把观澜的今科进士中的两人叫到了唐家小楼。

    “想好了吗?”

    面对身前的程颢和程颐,唐奕难得收起了平时的严厉与苛刻,言语之中更是多了几分沉重。

    “想好了。。。。。。吧。”程颢有点没底地答道。

    。。。。。。

    唐奕闻言又道:“没想好也没关系,我不强求,尽可去庙堂一展抱负。”

    “还是算了。”却是程颐沉吟出声。“官场实非我兄弟所志也,我们还是想专心做学问。”

    “真想好了?”

    “想好了。”

    唐奕不确定地再问:“那就这么定了?不改了?”

    “不改了!”

    “好!”

    唐奕勐一拍桌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算落了地。

    可是看在二人眼里,怎么看怎么觉得让这个唐师父给诓了,不会又让他给算计了吧?

    正纠结着,就见唐奕一脸的舒坦相儿,继续说道:

    “留下来做学问也不失一个尚佳选择,观澜的资源任你们使用。”

    “放心,我从不亏待自己人。不当官,但你们一定比当官过得还好!”

    程颢暗自苦笑,他们还真不在乎什么黄白之物。轻问道:“唐师这般苦劝我兄弟弃官做学问,还是先说说让我们做什么吧。”

    “做什么?”唐奕笑的那叫一个狡诈。

    “既然是做学问,让你们做的事情肯定也与学问有关喽。”

    程颢程颐对视一眼,“什么关系?”

    “没事!”唐奕出声安慰。“一点小事儿,难度不大。”

    程颢心说,唐疯子的话还有准儿?

    “你先说什么事儿吧!”

    。。。。。。

    唐奕闻言,端起茶碗漫不经心地喝了一口,嘴里风轻云淡地吐出一句话:

    “我要你们在儒学大道里。加进去一句话。”

    “加一句话?”程颢有点不信,甚至有点懵。

    不是太难,而是太简单了。。。。。。

    “就这么简单?”

    唐奕乐道:“就这么简单!”

    二人面面相觑,这有什么难度?

    这个时代对于儒学来说正是动荡变化的大时代,各种学派、学说群雄并起,二人想做学问不也是想在这个大时代中建立起自己的学派,立地成圣吗?

    而加进一句话?这不是行不行的问题,也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必须的。

    不加入自己的主观见解,还叫什么开学立说?二人不也致力于把释道两家的思想融入儒学吗?更是受周敦颐、邵雍的影响学《易》而精‘儒’。

    “你想加什么话?”

    二程问得十分轻松,在他们看来,这都不算事儿。

    。。。。。。

    唐奕现在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他是多么的庆幸,庆幸在二程还在接受灌输的年纪就来到了观澜;

    庆幸他能在二人思想定性之前给这二人灌输后世的理念,进而彻底拉到自己的身边;

    庆幸现在的二程已经不是原来史中的二程,对儒学的敬畏之心却是大不相同了。

    “其实,就很简单的四个字儿。。。。。。”

    “求索存疑!”

    “。。。。。。”

    唐奕生怕他们不明白,面露狰狞,恶狠狠地道: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在“仁治、礼治、德治”后面给我加个‘求索’!”

    “我也不管你们怎么编!”

    “反正在‘内圣’‘外王’(儒家思想的基本盘:‘内圣’即个人修养,‘外王’即政治主张)后边,再给我塞一个‘万物存疑’!”

    。。。。。。

    你大爷!

    程颢立时摆出一副比哭还难看的表情。

    “唐师。。。。”

    “我们改主意了。”

    程颐也是死了孩子一样的哀怨面容。

    “要不。。。。”

    “你还是让我们回去当官儿吧。。。。。。”

    。。。。。。(未完待续。。)

第658章 我没来过

    这特么哪是添四个字!?

    这是颠覆!

    是。。。。。。

    鸠、占、鹊、巢!

    说心里话,被唐奕折磨了这么多年,熏陶了这么多年,程颐更是亲自在唐奕身边见识了这么多年,对于儒学,二程真的没有什么节操可言,更没有什么不能改的。

    可是。。。。。。

    特么唐疯子的这个“加一句话”难度有点儿大啊,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谓开学立说,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私货加入前人的学问里。

    再说,为什么要改前人的学问呢?因为就算你弄出自己的一套东西不用前人之学,然后四处宣扬,但那也得有人信你吧?这个是儒学的时代,脱离儒学你就是放“主义”的大招也没人信你。

    所以说,改前学是为了借前学的势,你不能太特么扯淡啊?

    唐奕这四个字加进去,那就不是借势了,那是逆天改命。准确地说,他就加不进去!

    。。。。。。

    儒学。

    大道理可能很多人都不爱听了,那咱们就说的俗一点儿吧。

    就是孔圣人嫌大伙儿太没规矩,吹出来的一套“礼法”。

    意思就是:“你们也别求索存疑了,也别诸子百家了,听我的,

    学礼!尊礼!信礼!”

    “其它的都靠边站,一概别信!”

    。。。。。。

    再说的通俗一点,儒学是一个内向形的管理哲学,是教人修身、治国的。

    可是,唐奕要加进去的东西却是外向型、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与儒家背道而驰的。

    什么是求索?什么是万物存疑?就是让人不守规矩地去探索呗?

    可是孔圣人明确地说过:

    “君子,不器!”

    意思很明显了,读书人读书治国就完了,这才是天下大学,别琢磨着钻营探索。。。。。。

    二程就最再昧着良心的编瞎话,可圣人的话就撩在这儿了,你还让程颐和程颢怎么编得下去!?

    “你还是让我们回去当官儿吧。。。。。。”

    程颐死的心都有了,这特么就是拿我们哥俩儿开涮啊?

    “这可怎么改?”

    唐奕扁嘴道:“怎么改那是你们的事了,要是这点儿本事都没有,还想立地成圣?”

    “。。。。。。”

    一句话就戳中了二程的软肋,也对,就是吗,这点本事都没有,还开什么学,立什么说?

    “那我们。。。。。。”程颢一咬牙。“我们回去琢磨琢磨。”

    “行!”

    唐奕一口答应。

    起身拍着程颢和程颐的肩膀,“自己人,我也与你们交个实底吧。”

    “你说。”

    程颐闷头应着,心里却还在想着怎么把唐疯子这勺热油融到儒道这锅水里去。

    “十年!”唐奕吐出一个数字。“甚至是二十年,三十年!”

    此时,唐奕的脸上没有一丝玩笑之意,使得二程也不由正色起来。

    只闻唐奕继续道:“我不急,大宋也不急。”

    “不管是十年。二十年,还是终你二人一生,只要把这四个字揉进去,你们就是不世之功,超越先圣的存在!”

    程颐被唐奕的话语所感染,诚然道:“这四个字对你很重要吗?”

    唐奕摇头:“对我不重要。”

    “但是,对汉家天下。。。。。。很、重、要!”

    “!!!”

    二人呆愣愣地看着唐奕,他说的不是一大宋,不是儒学大道,而是汉家天下!

    这时,唐奕依然用那种沉重的语气对程颐道:“你跟了我那么多年,应当知道这句话里面的分量。”

    “。。。。。。”

    程颐脑中不自觉地浮现出阎王营的那十几位老兵,还有在后山窑场,唐子浩关于“水泥”的那一番话。

    想到他提起的那个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