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要看官斗智计,于是就骂这疯子小白;

    有人要那一家死人,于是就骂为什么还不弄死;

    有人要看唐奕娶妻,于是就骂为什么还是童男;

    有人要后宫、有人要纯情、有人要攀科技树、有人要改革快点。。。。。。

    有人说水,有人说短,有人说断章可恶。

    于是。。。。

    苍山就成了你们泄愤的目标。

    没事儿,骂吧,苍山已经改掉了看书评、看章节说的坏毛病,已经麻木,已经被撕裂。

    。。。。。。

    凯旋归京之后,写了很多官场,其实苍山也很不乐意写,无他,不喜欢。

    可是,还是写了,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比较敷衍,剧情需要,增加厚度,铺垫、转折,承上启下。树敌,为下一个大剧情开篇。

    反正能说出一大堆理由。

    唯一不是理由的就是,疯子还是疯子,风格没变。

    第二个,比较显摆,或者说,也是我看清自己好斗的原因。

    不都说白吗?不都说幼稚吗?

    那就写点深的呗。不是不会玩儿,也不是玩不转,快四十的人了什么人情世故看不透?又什么尔虞我诈没见过呢?

    可以写,也写得好。

    就像最新的两章,又有兄弟说了,韩琦政治觉悟太低了,怎么可以走正门?

    猜不透吧?等着吧,会有交代。

    。。。。。。

    好在,这段官斗快完事儿了。

    呸!!!

    再特么也不碰这种东西,恶心!

    也有很多兄弟觉得这才是真实,确实,官场生态就是如此,只不过出发点可绝不是网文写的这么简单。

    我不认为这是真实,只不过是人性的丑恶罢了。

    有什么好看的?

    也特么是我天真了,知道你们喜欢这个,开篇就来多好。

    。。。。。。

    还有很多很多想说的,想聊的,只是。。。。。。脑袋要炸了,一下键盘都不想摸了。

    大伙儿记得开头的“闲话”哈。。。。。。

    一定记着,一定照办哈!

    。。。。。。

    完了

    (看完的都是真爱,下辈子娶你!)

第699章 胆怯的文彦博

    感谢“独孤克金”的五万飘红,并成为《调教大宋》第四十位盟主。

    好久不见,一来就破费,多不好意思?

    啥时候还来?

    对不起,我暴露了。

    与此同时,观澜的休政殿中,赵祯与文彦博这对君臣也在进行着一场谈话。

    。。。。。。

    “陛下!”

    文扒皮恭敬一礼,先开了口,“事态有些,超出想像。。。。。。”

    “哦?”

    赵祯心下一颤。文彦博在京中彻查三司疑账,此时急急地赶回来,又说出这样的话,让他怎能不惊?

    “如何?”

    只见文彦博深吸一口气,凝重开口:“事情远比臣等想象的严重得多!”

    “经过包希仁几天突审,到案的十几位嫌疑使吏已经招认,那笔抵税粮款确实有问题。”

    赵祯闻之点头,这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他现在关心的是,到底怎么个严重法。

    文彦博也不停顿,把现已查明的部分和盘托出。一件瞒天过海的惊天大案,也就展现在了赵祯面前。

    。。。。。。

    此事说来简单,就是一百二十万石抵税粮在灾年出库,所得差价被相关人等侵吞。数目大概是多少,大伙儿一看账,再结合当年的实情,也都能猜出个大概。

    真正触目惊心的,不是数目,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和涉案人员。

    文彦博查案的过程中,据一个当年开封常平仓的小吏交代,这笔粮不是被偷偷运出常平仓,在外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被贩卖的。而是,在开封大水,槽运阻断,粮价最最贵的当口,就在常平仓中,大摇大摆地被开封粮商竟价买走了。

    粮商买走之后,是直接运到开封城中,高价售出。

    而从开封府到朝廷,当时竟无一人得知此事。

    这还不是让文彦博胆寒的,他胆寒的是涉案人数。

    具体有多少人,文扒皮都不用说了,他只与赵祯说了一点。

    常平仓归三司的屯田司掌管,账目出入归三司的支度司。

    这个案子从屯田使和支度使封顶,往下排,屯田、支度两司下面的账房使吏、常平仓值守、禁军城防、开封府、市政司,随便抓出一个下狱,绝不会是冤枉的。

    这代表什么?

    代表着,除了三司财相、政事堂的相公,还有赵祯这个皇帝,只要和这笔抵税粮沾边儿的人,就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事儿,就没有人没参与这个事儿的。

    赵祯都有点慌了,他想过此事涉案的官吏应当不少,可是从没想过会是这么的“不少”。

    “真有这么严重?”

    文彦博凝重道:“回禀陛下,单这一案涉案的官员中,有从三品要臣一人、正四品三人、从四品属官十一人、正五品到从六品官四十七人、正七品以下属官八十四人、吏员两百五十四人、武职将官十三人、商籍民户二十三人。”

    “共四百三十三人!贪没银钱两百二十万贯。”

    “其中,有一百一十万贯赃银被这四百三十三人以不同数额瓜分。余之一半一百多万银款,则是下落不明!”

    “。。。。。。”

    四百三十三人!赵祯怔怔地坐了好久也没反过味儿来。

    四百多人,就瞒了他这个皇帝。

    猛的回过神来,瞪着文彦博,“那一百万贯去了哪里!?”

    文彦博苦笑,“陛下,这还用问吗?”

    “。。。。。。”

    “!!!”

    “这还用问吗?”赵祯瘫坐在龙椅之上,心如刀绞。

    咬牙切齿地恨恨出声:

    “尔等怎敢如此!?”

    “查!”一声爆喝。“彻彻底底地查!”

    “把大郎给你的那张纸上的烂账,给我细细地查!”

    “一笔账就四百多朝臣涉案,一百多万贯的进账。朕倒要看看,他们到底贪了多少,到底结了多大的一个党?”

    赵祯越说越是气愤,不由得站了起来,在殿上来回踱步。

    “也不用大郎使什么疯招了,只这一件,朕就绝不能再姑息养奸,朕要亲自办了他们!”

    “陛下!”

    文彦博长揖到地,高呼圣驾。

    “不能再查了啊!”

    他回来面圣,就是因为查不下去了,也不敢再查下去了。

    一笔账就四百多人陷进去了,三司从上到下一大半儿的官吏涉案。

    要是再查下去,文彦博都不敢想,会是怎样的滔天巨浪。

    他不是胆小,也非纵容贪官。最最要命的是,这事和汝南王府扯上了关系,那么就肯定不止这一件。那一家拉下水的官员使吏,也肯定不止四百多。

    有多少?文彦博不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的,这些贪官污吏之中,绝不会全部都是那一家人的簇拥。否则的话,赵祯也就不用折腾了,直接把皇位拱手让出去就行了。

    当然,这里面像贾昌朝那种,和那一家人在一条船上的肯定不少,不然这事他们也干不成。

    但是,相当一部分则是一时起意,贪了这么一笔。至于是忠君,还是忠汝南王府,倒还谈不上。

    可是,要是把那张烂账都查了,会挖出多少与那家结为一党的恶臣,文彦博算不出来,赵祯也肯定接受不了。

    这其中又有多少抱着贪一笔心态的小人,文彦博更算不出来。

    到时候,查完了,办是不办?

    就算法不责众,官家放过了这波人。。。。。。可是经此一吓,为求自保,就势倒向那一家,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这个朝廷就真成了那一家的朝廷,赵祯也就真得把皇位让出去了。

    大宋朝不是没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太祖最大的败笔就是要迁都,彻底把在开封有既得利益的朝臣推向了太宗一边。最后弟承兄位,成就了太宗一脉。

    原本历史轨迹中,赵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庆历新政又把一波人推到了悬崖边上,最后在立储的问题上,是选了一个悬疑最小的,还是正中下怀让那一家人得利的,更是成了千古迷案,谁也说不清楚。

    现在。。。。。。

    扑通一声,赵祯砸回龙椅,刚刚一时气愤难当,说出那番话。可是经文彦博一提醒,赵祯哪里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厉害?

    真的不能再查了。

    不说别的,只这一案,要是公事公办,严惩贫徒,那三司就得彻底瘫痪,干活儿的都被抓进去了!

    。。。。。。

第700章 以毒攻毒,破釜沉舟(二合一,求月票)

    这不是查一个小贪小吏,更不是处置一个几人勾结的小党,赵祯清楚这其中的厉害。

    而且,还有最最要命的一点文彦博没提。

    那就是:狄青还在燕云,没回来。。。。。。

    。。。。。。

    赵祯看向文彦博,“依宽夫之见,当如何处置才妥当?”

    文彦博深吸一口气,“全当没看见。。。。。。”

    赵祯心尖一痛,不甘心道:“又放过那一家人?这又白查了!?”

    文彦博低垂着头,坚涩出声道:

    “也不算白查!这十余年间,困扰陛下的那个问题,经此一次却是彻底明了了。那一家人到底是靠什么把一众朝臣绑在一处,也算清楚了吧?”

    说到这里,文彦博抬起头,“这一点,很重要!”

    赵祯沉吟点头,从其表情中就知,他还是认可文彦博的说法的。

    只要知道他们的底细,又有那一张烂账为引,花些心思彻底查清他们有多少人,埋了多少桩,也就一目了然了。

    想到这里,赵祯猛然抬头,“宽夫。。。。。。”

    “臣在!”

    “朕给你半年时间,务必将那一家的底细彻查个清楚,务必清理朝中关键位置的官员任用!”

    文彦博郑重点头,“臣领旨!”

    “到时。。。。。。”

    赵祯眼中杀机尽露,“定片甲不留!”

    文彦博闻之,亦是亢奋。心中暗道,也该与那一党算算总账了。

    急声道:“臣这就回京,令包希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出放任之姿。”

    “等近日的民潮平息,定不辜负陛下所托,彻查彻办!”

    。。。。。。

    说道这里,文彦博不禁苦笑,“如此说来,倒真的要看大郎的疯计了。。。。。。”

    朝廷不敢查了,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可还真就是唐奕那个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弄死几个来的直接,既行之有效,又能转移主意力。

    这话让赵祯沉吟了起来,他原本是不太赞成唐奕这么做的,有些太过极端,对唐奕没好处,对他这个以“仁”立世的皇帝,也没好处。

    可是现在,不得不说,赵祯真的怒了。

    朝廷因有诸多顾忌,不敢掀出更多的弊案,但是。。。。。。

    恨恨地一砸龙椅,“死几个也好,让他们心里也有点数儿。”

    “朕,不是好欺负的!”

    。。。。。。

    文彦博说完,刚要告退,却是殿外急报,曹佾请见。

    曹景休这个时候来干什么?

    赵祯略有疑惑,猜是有事发生。当下多留文彦博一会儿,一起听听曹景休到底何事。

    曹佾进到殿中,满脸凝重。赵祯和文彦博的脸色也是随之暗了下来。

    “景休,何事来奏?”

    “启禀陛下!”曹佾大礼过后,直接开口。

    “韩琦,韩稚圭今日到京。。。。。。”

    “第一时间,进了汝南王府!”

    。。。。。。

    “这个白眼狼!”文彦博一听,立时就炸了,瞪着老目直接开骂。“陛下错信了这个白眼狼啊!”

    而赵祯倒是没有文彦博这么激动,但心情也是直往下沉。

    喃喃自语:“稚圭终不是朕的稚圭了。。。。。。”

    “陛下!”文彦博昂然出声。“多半,韩稚圭早已经与那一家不可分割了!”

    只见赵祯哀然一叹:“宽夫啊。。。。。。”

    猛的坐直身子,指着文彦博状若疯魔。

    “你任重而道远!”

    赵祯没想到,这个他给予着希望,带着他能在这五年前回头是岸的幻想招回来的臣子,在进京的第一时间就表明了立场,而且半点余地都没留。

    。。。。。。

    而韩琦也正如赵祯所想,根本就没打算给自己留有余地。

    赵宗楚没有迎上他之前,他确实还想委婉一些,徐徐图之。

    可是,赵宗楚的到来,在韩稚圭眼中不是危机,而是天赐良机,是老天给他五年伏蜇的一个天大补偿。

    赵宗楚见到韩琦时,用到了一个词:

    “生、死、关、头!!”

    “生死关头”,韩琦听闻这四个字时没有一丝胆怯,却从中听出许出微妙的信息。

    生死关头,赵祯已经摸到了这一家人的脉门?

    生死关头,老王爷数几十年的谋划、布局,终于到了不动不行的地步了?

    生死关头,他们不去倚仗贾子明,却急急地来找他?说明贾子明在这一家人眼中已经失去了信任,已经是昨日黄花。

    生死关头。。。。。。

    韩琦心中浮现的不是兵临城下、命悬一丝的柴家小皇帝,而是烛声斧影的赵光义。

    他想的,不是死,而是生;不是败,而是胜。不是做贾子明的备胎,而是取而代之,从龙首功。

    。。。。。。

    所以,韩琦大摇大摆地由汝南王府正门而入,不是太嚣张,而是刻意的做给所有人看。

    韩琦回来了!

    韩琦稳如泰山!

    韩琦。。。。。。

    在向赵祯宣战!

    而这仅仅只是第一步,后面,韩稚圭还有更狠、戾气更重的举动。

    。。。。。。

    “琦确实有应对之法。”

    汝南王府中,韩琦此言一出,满堂皆寂,声可闻针。

    赵宗实更是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

    “什么办法!?”

    韩琦轻笑,朝赵宗实点头示意,让他稍安勿躁。

    转头看向贾昌朝。

    “贾相以为,此时,咱们那位官家与文宽夫在干什么?”

    “当然是死攥住咱们的把柄不放,要把我这一家老小连根拔起!”

    却是赵宗实还是没沉住气,急切出声,替老贾答了出来。

    而贾昌朝此时暂且放下琐碎,认真地思考起韩琦的话来。

    “未必!!”

    老贾沉着出声:“老夫却觉得,恰恰相反。官家现在想的是,怎么把这件事压下去。”

    说完,老贾又加了一句,“暂且压下去!”

    这个判断,也就贾昌朝为什么会主张以静至动的原因。

    这个时候,两方都需要冷静,不然,大宋必乱。

    “没错!”

    出乎赵宗实的意料,韩琦竟认同贾子明的观点。

    “此事牵扯之大,超乎官家的想象。以官家的性子,断不会一条道走到黑的与咱们硬碰。”

    “况且。。。。。。”

    说到这里,韩琦自信的顿了一顿。

    “狄青可还没归京呢。”

    “!!”

    此话一出,倒是提醒了赵宗实。

    对啊,狄青那厮可是还没回来呢!

    一个厮杀汉上来的西府宰执还不至于让韩琦和赵宗实这么重视,问题的关键在于,与狄青一起还没回来的,还有大宋二十万的可战之兵。

    燕云初复,赵祯是小心再小心。为保燕云万全,这二十万禁军基本都是曹、潘、王、杨,观澜四将门的嫡系。

    可惜,赵祯没想过的是,自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燕云是稳固了,可京中明里暗里,与这位官家真正一心的禁军却是少了。

    。。。。。。

    “稚圭要干什么!!”

    贾昌朝急得站了起来,“你。。。。。。你要!?”

    “贾相放心!”韩琦却是淡定地单手下压,示意贾昌朝坐下。

    “琦的意思只是说,此时京中空虚,官家更不敢轻举妄动,可没有忤逆犯上的意思。”

    老贾闻之,稍稍安心,缓缓坐下。想起韩琦的那一脸戾气,还是有些不放心。

    “燕云未稳,西北犹危。稚圭此时可不能过于激进,让诸蛮有了可乘之机!”

    赵宗实闻言,气得脸色通红。这都什么时候了,这老东西还在这唱高调。正要出声,却被韩琦抢了先。

    “贾相说的哪里话,家国大义,琦还是懂的。”

    “此说只是为了证明官家没有底气,不敢一查到底,其实本意和贾相还是一样的。”

    “如此甚好!稚圭只说如何应对吧。”

    贾昌朝真的厌了,不想与韩琦再推来斗去,所幸直入主题。

    “官家不敢妄动,所以我们还有时间,稚圭是想利用这个时间差作什么文章吗?”

    韩琦闻之,洒然的一摊手,“作什么文章?官家想要这个时间,想等狄青回来,想徐徐图之。”

    “那咱们就别给他这个时间,不就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