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船上没有外人,也就不怕什么说漏嘴了。

    他让二程改儒,要把求索这个与儒家完全相悖的思维揉进去哪那么容易。唯有用事实说话,把铁铮铮的事实拍在那些腐儒的脸上,才有可能打开一个缺口。

    祁雪峰沉吟半晌,“那这么说,‘天下至圆’对子浩尤为重要了!”

    他和唐奕的理念相合,自然信他之言。

    。。。。。。

    可惜,祁雪峰忘了,唐奕也忘了,这船上还有一个和他们不是一伙儿的人物呢。

    “你要立说?”愤青王的声音在唐奕身后响起。

    唐奕一怔,转头一看,这才想起王安石在船上。

    “怎么,介甫不认同?”

    王安石摇头,“立学证道,人皆可为,就算不认同,但安石不反对。”

    “况且,听你等之言,非是考据旧理之腐学,倒与吾之理念甚合,可为佐证。”

    抬头看向唐奕,“怎样,你若有心,可愿听我讲学?”

    。。。。。。

    啊呸!

    唐奕差点一口老痰淬他脸上。

    这货还真是顺杆儿就爬啊,怎么老子到你那只为佐证了?上来就想收编我?这货也是够可以的。

    倒是忘了,王安石也有一颗做圣人的心。所谓新学,倒还真的与唐奕的求索有点沾边儿。

    之前说过,北宋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呃。。。。。。

    好吧,是儒家内部的百家争鸣,有点本事的大儒都想重解孔孟之道,建立起新的儒家秩序。

    这里面,二程、周敦颐成功了,把儒学改的更加操蛋。

    王安石属于没成功的,被二程给踩了。

    简单来说,自汉代儒学复兴以来,大体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个是考据之学;另一个是义理之学。

    前者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废祖忘典,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好,一切都要按老祖宗的来。

    后者则由今文经学开启。今文经学讲究“微言大义”,比较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

    听上去就是创新、穷理,好像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可惜,它虽开展了义理之学,但因其喜欢借天的名义立说,终于流为谶纬神学。粗俗的说教代替了哲理的论证,浓重的神学氛围窒息了义理之学。

    很不幸,王安石就是新学,也就是义理之学的代表人物。

    用唐奕的话说,这就是借老天的名义忽悠人,特么就是神棍。

    新学表面上看和唐奕的求索之学是一回事,可是内地里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且,更戏剧性的是,现在站在这的程颐,后来就正面怼过愤青王,直言:“介甫之学,大抵支离。”

    王安石还想收编唐奕,收编二程?

    美的你!

    唐奕实在拿这可爱的王安石没办法,一脸无奈。

    “佐证还是算了。不过,哪天你要想通了,想给我当佐证,可以来找我,咱们再聊。”

    “。。。。。。”

    于是乎,王大神又被无视了。

    唐奕转头继续与祁雪峰聊天。

    “也不瞒你,大宋改新在即,篡儒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所以,天下至圆也就尤为重要。只不过,王则海你也看到了,虽然跟了我几年,可到底还是个年轻人,又有点愣。”

    “第一次出航就让他走那么远,着实不动心啊,历练几年再说吧!”

    。。。。。。

    “你要革新!?”

    得,王安石又呆不住了。

    也许,这就是这人的可爱之处,唐奕不待见他吧,他还不生气,遇上走心的话题还想掺合进来。

    一听他又插话了,唐奕这回可不淡定了,王大神在改革上的杀伤力可比对立说的威力大得多。

    “停,停哈!你当什么都没听见,这事儿你别掺合!”

    “你!”

    让唐奕连着怼,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何况是王安石?

    “一个坐不读书的疯王爷,尚可言政,安石为何不可掺言?”

    你大爷!

    唐奕心说,你没完了啊?只会这一句是吧?老子可是差点中状元好不好?

    “黑子,把他给我弄船尾去!”

    “得勒!”

    黑子笑着上前就伸手,倒也不用强。说实话,这个邋遢官儿挺好玩儿的,最起码这世上可是少有人能让大郎这般吃瘪。

    王安石那小身板肯定挣不过黑子,只得乖乖被架走。不过,要是这么就算了,他也就不是拗人了。

    不是不让我掺言吗?好,咱自己来,不比你癫王差!

    回去之后,愤青王一宿没睡,奋笔疾书,极尽才华,写了一道洋洋万言的奏折,还起了个十分霸气的名字《上官家言事书》。

    唐奕要是知道因为自己的一顿挤兑,王安石的万言书提前了一年问世,非得吐血不可。

    。。。。。。

    当然,这些是后话。

    此时的前甲板少了王安石,立时轻松不少。大伙儿吹了一会儿风,祁雪峰又开始研究唐奕的新式帆,其他人则是再次坐到一块,打麻将的打麻将,吃茶的吃茶。

    在京中虽然守着回山这块宝地,可是心不静,自然也不得清闲。此时船木淡香、蓝海为伙,又有好友知交左右为戏,这才是真正的悠闲、真正的宁静。

    午间,船就停在海上,大伙儿垂钩海钓,现钓现做,好不惬意。

    唐奕玩疯了,趁着董惜琴不在甲板,三两下脱的只剩一条衬裤,扑通一声就跳到了海里。

    秋天的海水微凉,却也不难受,尽情扑腾,尽情游曳。

    众人看得眼热,也想下水,可是苦于船上还有福康、萧巧哥等人不好放肆,只得在船上吃味地骂唐奕,骂他是个疯子,想一出是一出。

    而船上年纪最大的三人,曹佾、潘丰、祁雪峰倒是安静,静静地站着,静静地看着,看一众年轻人嬉笑玩闹,看唐奕游鱼入海,自在混然。

    “年轻真好啊。。。。。。”

    潘丰不由一声长叹,甚是羡慕。

    曹佾则笑道:“国为兄也不算老。”

    “嘿!”潘丰讪笑附和。“说起来,咱还真不觉得老。”

    “最起码在京中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比大郎还年轻。”

    “这家伙比我心事还重,看上去比我还老!”

    “是啊!”曹佾也叹。“大郎不容易。”

    祁雪峰诧异地看着二人,其实他之前只觉得唐奕思维跳脱,与曹国舅和潘国为也只是生意、利益上的往来。现在看来,倒是不然。

    别看潘丰年近五十,曹佾也比自己还大一点,近四十岁了,可是与唐奕是真正的兄弟之情。

    不然,以他们的身份,却是说不出这样的感慨。

    此时,船上众人没有什么爵勋之见,贵贱之别,祁雪峰自然而然地问出口。

    “子浩不易,来源于范师、陛下的期许?”

    曹佾看了祁雪峰一眼,“都不是。”

    “没人在奢望他什么,更没人向他索取更多。”

    “那是什么?”祁雪峰不解。“累财之不易?”

    “累财不易?哈!”潘丰大笑,与曹国舅对视一眼。

    “你知道他有多少钱吗?累财不易?唐子浩要是累财不易,那这天下就只剩下穷鬼了!”

    “呃。。。。。。”祁雪峰一阵茫然。

    他知道唐奕有钱,但还真不知道他有钱到什么地步。

    想来也属正常,若非知情之人,恐怕没有人可以知道唐奕的财富到底有多大吧?

    祁雪峰依旧不解,却是曹佾看着唐奕的身影悠然开口:

    “他的不容易,你理解不了的。。。。。。”

    “世人只道唐疯子癫狂奇才也,疯人随性尔。却不知,在其癫狂的面皮之下,装着的,却是整个天下!”

    。。。。。。

第727章 纵横四海

    胸怀天下?

    祁雪峰微微一怔,良久无语。

    潘丰一见祁雪峰那个神情,也颇有几分感慨地插话道:

    “都说我兄弟罢殿试、拒官封,疯疯癫癫,逾越礼教。可是,有几人明白,大郎拒了朝廷的封,可身上却挑着大宋最难当的官。”

    “最难当的官?”祁雪峰疑道。“什么官?唐奕不是只有一个爵位在身吗?”

    “隐相!”曹佾顺口接道。

    转向祁雪峰,一字一顿地补充道:

    “布、衣、卿、相!”

    “布衣卿相?”

    祁雪峰半天也没反应过来,愣愣地看着海中游曳的唐奕。

    “布衣。。。。。。还卿相?”

    他也是布衣之身,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怎么?”曹佾见他表情变幻,轻笑出声。“你不信?”

    不怪他不信,不了解唐奕的底细,又有几人明白他身上的担子,还有权柄呢?

    “不是。”祁雪峰的回答让人意外。

    “信倒是信的。只不过,这布衣卿相,无品权臣。。。。。。”

    “怎么就听着比正经八百的宰相还要拉风呢?”

    “哈哈!”曹佾大笑。“还真就比正经宰相还拉风。”

    。。。。。。

    船在海上停了好久,唐奕也游了好久,直到即将返航才恋恋不舍地爬上了船。

    福康见他打着赤膊,一身扎实肌肉哪像个读书人,更别提是刚从水里出来还滚着晶莹水珠儿,不由一阵面热。

    一边把衣袍亲手递过去,一边嗔怪道:“只顾自己痛快,却是害得惜琴姐姐不敢出舱。”

    唐奕嘿嘿嘿地傻乐,也不搭话。披上袍子,欢声高喝:

    “回去喽!”

    。。。。。。

    本就走的不算远,只一个时辰,海州大港就已经隐现轮廓。

    昨日随亲登巨舰,可是今天再看,祁雪峰已经难以抑制心中激荡。

    登船,只临一船一舰之美。可现在却是“悍舟如龙百多数,横卧幽港掩半天。”

    太震撼了!

    祁雪峰被眼前之景深深吸引,静立船头,不愿挪开一丝目光。

    曹佾、潘丰又走了过来。

    “怎么样?大宋有寻海重器,只看看就觉提气吧?”

    祁雪峰深以为意地点头,“若能掌舟长天,纵横四海,那就此生无憾了!”

    曹佾不着痕迹地与潘丰对视一眼,皆有笑意。

    “这么说,白山愿意执掌这支舰队?”

    “嗯?”祁雪峰一怔。

    什么意思?

    只见曹佾此时脸上半分玩笑欠奉,郑重地看着祁雪峰。

    “你愿意执掌这支舰队,纵横四海吗?”

    。。。。。。

    “你看你,比某家还急!”却是潘丰接过了话头。“抽冷子这么一问,白山不愣才怪!”

    转向祁雪峰,见他还没反应过来,“咱老潘是个直肠子,也就不绕弯子了。”

    一指前方。

    “船队有了!”

    “航线有了!”

    “船员也有了!”

    “可是,少一个代替大郎横游四海的船长。”

    “你是说。。。。。。”祁雪峰终于明白了。“你是说,让我来执掌这支舰队,远洋海外?”

    “对!”

    曹、潘二人异口同声。

    “直说吧,起先,大郎是想培养王则海来领导这支船队。可是,那小子你也看见了,就是个愣头青。”

    “再之后,倒是那个沈存中合适。但是,黄河治理在即,沈存中在这个关键时刻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出海的。所以。。。。。。”

    说到这里,曹佾接过话头,“所以,也就唯有白山贤弟可以胜任了。”

    “白山知书懂礼,通恪物之学,晓航海之道,对于大郎的那个六分仪也能玩得转,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

    祁雪峰一阵阵发蒙,下意识问道:“这是子浩的意思?那为什么他自己不亲自来说?”

    曹佾登时苦笑,“大郎若是张得开这个嘴,我二人也就不当这个说客了。”

    左右扫看,却是没见到唐奕的人影,也不去管他。

    “他是真把你当朋友,是不会主动开口至白山于险地的。”

    潘丰急忙接道:“可是,靠他一个人实在是力不从心。朝中在下一盘大棋,少不得大郎;观澜几大家子人要他拿主意。远航之举,实不可再让大郎分心了。”

    得,祁雪峰算是听出来了,这两人一唱一喝,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可是,同时他也听出来了,唐奕这个布衣卿相也没那么好当。

    “让我想想。。。。。。”

    潘丰一见祁雪峰犹豫了,急忙叫道:“还想什么啊?就是出去溜达一圈儿呗。”

    曹佾也是语重心长道:“我知你志在功名。无非就是官嘛?这个你放心,只要你答应,这个官我亲自去找官家要!”

    “对对!”潘丰瞪着眼睛叫唤。“这是理所应当,出去了就是代表皇宋,总要师出有名。”

    祁雪峰无语苦笑,“官不官的,我倒不在意。只是雪峰家中尚有妻儿,我若远游,那娘俩儿可就。。。。。。”

    。。。。。。

    直到最后,祁雪峰也没定下来去还是不去,只说回去好好想想。

    他确实要好好想想,纵横四海说起来的确挺拉风,可是真要落到实处,却是另外一回事。

    宋人不进远海,离了海岸,那片汪洋一切都是未知。

    航向大海的尽头,这话一听就让人心生敬畏,祁雪峰又怎么可能草率而定呢?

    。。。。。。

    这些天,唐奕当真是清闲了下来,除了一个愤青王天天以陪使之名在身边晃悠,其余一切安好。每天就是晒晒太阳、打打麻将、下下棋。

    嗯,下棋就算了,至今他和王安石也没下过一个完整的棋局。

    总之,好像之前的那些麻烦真的就扔在了开封,没有随之而来一样。

    不过,唐奕不找麻烦,不代表麻烦不来找他。而且,这个麻烦,还是到海州之后惹下的。

    王绎那个小心眼儿,参了唐奕一本。

    。。。。。。

    说起来,这一本若是放在平时,屁事儿都不当。

    别说唐奕现在身为癫王,就算是一席布衣之时,他吵吵两句天下至圆,又能有什么?谁要是拿这个说事儿,谁就是找抽。

    可惜,现在不同。

    汝南王那一窝瘸腿还没下床呢,满朝的文官进退惟谷。治癫王,唯恐引火烧身;不治他吧,又说不过去。放下私欲,就算心里那个坎儿也过不去。

    于是,王绎这纸奏报算是赶到了点子上。

    天下至圆?有悖常伦。

    。。。。。。

第728章 歪打正着

    感谢“混格拉斯”的五万飘红,同时成为《调教大宋》的第四十三位盟主。

    只能说哥们儿这个疯发的,棒棒达!

    儒家就是这么尿性,他们说的真理就是真理,甚至就是常伦。

    正愁找不到宣泄口儿,满朝文臣乐坏了,可下抓住了这疯子的痛脚。

    呵呵,其实痛脚不痛脚倒还是其次,他们乐的是,终于有个“台阶”下了。

    。。。。。

    王绎虽然不待见唐奕,虽然很想看这个疯子的笑话。可是,王恪之毕竟离“小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毕竟他是王曾的儿子,与范仲淹等一众君子党人渊源颇深。

    可以说,是王曾提拔了范仲淹,范仲淹也记着王曾的好。王曾死后,其对王家颇有照抚,在王绎的仕途之中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所以,在关键时刻,对于唐奕这位范公门生,王绎不能落井下石,反倒要拉上一把。

    没错,他这一本本来就是好心,说白了,就是一个顺水人情,以小掩大,以轻盖重。既让朝野上下有一个台阶,又不痛不痒地顺手释放接船的怨气。

    这一本到了开封,连赵祯都乐了。心道,王恪之这回倒是懂事。

    汝南王府的事情他能拖,但是早晚要有一个黑白。唐奕闯府行凶是事实,就算再不罚也是一个污点,于他不益。

    而这个奏本一到,稍做周旋处理的同时,顺手把汝南王府的事情一并解决,并非难事。

    毕竟朝中除了那一家,谁都想这事儿快点过去。

    可惜,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小事儿,是好事儿,只有唐奕知道,这回让王绎坑出翔了。

    说心里话,要是换了别人,或者换了别的事儿,有什么啊?正常流程就是官家问责,唐奕也上一本领罚的折子。

    语气诚恳点,承认不该私习天文,承认妄言废礼,再说点软话,知道错了,以后改之类的就过去了。

    赵祯最多也就是罚个一年半年的奉就算了事。

    可是,这个错能认吗?

    他的天下至圆不是猜测,而是亲眼所见。

    他的天下至圆也非沽名钓誉的论述,而是要撬动儒学的一个支点。

    今天他认了错,那以后船队真的带回天下至圆的铁证,他再翻供,那谁还信他?

    王绎这回算是好心办坏事儿,本来屁大点儿事,却没想到,这个屁正赶在了犯痔疮的时候。

    。。。。。。

    “你最近倒是清闲,也不怕我哪股火上来,把你的腿也打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