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先狠赚上几年,捂不住了再划到观澜也行啊!”

    唐奕鄙夷道:“短视。”

    曹佾一怔,再看唐奕这表情不对啊。。。

    这小子从来都不吃亏,一下子送了几十万的生意,怎么不见他心疼呢?

    “你。。。你是故意的?”

    曹佾一下子兴奋起来,“快,快说说,你又打的什么主意?”

    唐奕得意道:“几十万的运转渠道建起来了,得多长时间能回本?”

    “等开封的商人们把华联铺吃透,再开起铺子,起码得好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怎么也得想个来快钱的道道吧?”

    “什么道道?”

    唐奕一边走,一边道:“你说,现在汴河上走的船,除了咱们的船,还有谁的规模最大?”

    拧眉一阵沉吟。。

    “谁的规模最大?”曹佾猛然定住,惊叫出声,“官运粮船!”

    唐奕吓得左右猛看,就差没把曹佾的嘴封上了。

    “瞎叫什么!?”

    曹佾也知太过激动,怯生生地四下扫了几眼,才低声道:“你要拿下官粮的运转!?”

    唐奕点点头,“现在这条运路算是官家的了,你说,官家会不会把官粮转运交到咱们手上?”

    肯定的啊!只要稍稍给官家吹个风。,这事基本就算成了。怎么就忘了还有官粮运转这一好处呢?

    曹佾定在那发呆,脑袋里都是乱七八遭的想法。。。。。。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别人以为他要开酒坊,结果他搞了个华联仓储;

    别人以为华联才是厚利的大买卖,结果他志在运转渠道;

    别人以为这么大的渠道他建不成,结果他把几十万建起来的渠道送给了官家;

    别人以为送亏了,结果他却打的是官粮的主意!

    官粮。。。。。

    曹佾都不敢细算这其中有多大的利,因为数目太巨!

    开封每年要由汴水运转粮食七百万石,这其中分了民运粮和官运粮两种。

    民运,自然是供应开封百姓日常用度;官运则是开封‘常平仓’与左右禁军大营四十万禁军的军粮耗费。总数上来算,民运占三,官运占七。

    对!七成!

    官运粮占了这六七百万石中的整整七成,近五百万石的粮食运力。

    那官粮运转算的运费几何呢?

    呵呵。。。。。

    官粮不算运费,而是算路耗,就是按一路上的耗损来计算的!

    一百斤粮运抵京师,路耗三成,在汴京下船就变成了七十斤。也就是说,朝廷从各地征粮,实际是征七百多万石,运到京师只余五百,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要耗费在路上。

    话说,古代运力就真那么差?损耗这么大?

    有!即使是走槽运,耗费也是极大。沉个船、发个霉、淋个雨,完全看老天和过路官吏的脸色。这其中有正常损耗,征夫征船的费用,但最主要的,还是沿路各地方官府的盘剥。

    此事,朝廷一直头疼不已。

    一来,‘刮官船’已经是地方恶吏的一大生财之道,下到刀笔小吏,上到州官大员,盘根错节,屡禁不止。

    二来,老赵家向来得过且过,三成路耗,已经比唐时的‘刮一半’强太多了,只要不出巨贪、大乱,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这不代表皇帝不在乎啊!每年光路耗的粮食,就要用去朝廷一两百万贯的财政收入,况且,赵祯现在正是钱紧的时候,如果唐奕这条运路能帮朝廷省钱,就连政事堂的相公们也不会反对。

    “算过没有,咱们要是接了官粮运转的生意,路耗能压到多少?”

    曹佾觉得,如果剔除刮官船的钱,差不多能省下一成的粮。

    唐奕却道:“专船专工,再加上点防护手段,路耗最多五分。”

    咯!!曹佾惊得直接打了个响嗝。“五分!那能剩下两成半?”

    掰着手指头开算,七百万石。。。。。。两成半就特么是将近两百万石啊!

    两百万石的粮食啊!什么概念?那可是开封治民一年的粮耗。

    “这事儿先别说出去!”唐奕怕他一激动,现在就去找官家。“等时机成熟再做计较。”

    呃。。。。

    “那什么时候算时机成熟?”曹佾有点等不及了。

    唐奕没说话,他是在等那场大灾过去之后。。。

    才能有所动作!

    。。。

第135章 药方

    十年磨一剑,今当出鞘时。

    《调教大宋》从七月开书,稀里糊涂的就走到了今天。其实早就过了上架的字数,但苍山有几分贪心,亦有几分不甘。。。。总希望可以多得几个推荐,多受一些青睐。。。

    现在,也该梦醒了。

    说心里话,成绩很一般。。。

    不到七千的收藏,用膝盖想也知道没救了。。。。

    但是。。。。

    儿需成名酒需醉,莫问身在何处醒。

    管它呢!?为了执念也好,争气也罢!亦或是那些苦心支持的朋友们,跪着也把这个故事写完!

    周五上架,我在这里等着你们!

    周五。。。。。。我们不见不散!

    谢谢“命o运”的1888大赏!谢谢“朝阳下”的打赏!

    ……

    “孙先生有何发现?”

    赵祯已经在回山住了十天,此时陈执中、范仲淹、唐奕、曹佾几个知悉内情之人聚于一处。

    陈执中心焦不已,京中虽有王德用、宋庠主持大局,还算平稳,但皇帝不在禁中,对于这些朝臣来说,总觉得不太踏实。

    孙郎中也不说话,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上面!”

    打开纸包,里面是一小搓药渣。

    “这是?”

    “这是陛下服用的一剂降气药的方子。”

    “降气药!?”曹佾一听,心里咯噔一声。

    这剂汤药他知道。。。

    “这。。。这药有问题?”曹佾脸都白了,颤微微地问道。

    孙郎中摇摇头,随即又点点头,弄得大伙不上不下,好不痛快。

    唐奕埋怨道:“您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有什么问题?”

    “我不是卖关子,是不确定!老夫是拿不准,这药与官家隐疾到底有没有关联。”

    什么意思?孙郎中都拿不准?

    “这一剂降气方,老夫从未见过,应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下方简约、用药极稳,只人参、丁香和蒂粉三味药磨粉煎服即可。而且舒肝降气、平胃止呃的效果极佳!”

    众人一听,人参、丁香?这确是给官家用药的原则,既无虎狼之药,也无臣辅之忧。

    唐奕捻起药渣中间掺杂的黑呼呼的东西问:“这又是什么?”

    孙郎中一撇嘴,“黑泥!”

    “泥。。。。。”

    “老夫从地里挖出来的药渣子,能没泥吗?”

    “哦!”唐奕明白了。官家用过的药渣可不是随便扔的,一部份留存以待日后查验,一部份则秘密掩埋。

    唐奕又道:“那蒂粉又是什么东西?”

    “就是树柿子蒂,培干磨粉,专治肝胃。”

    原来是‘柿子托儿’。。。。

    这么说,这也没问题,那孙郎中为何怀疑此方有问题呢?

    “柿蒂粉懂其药理之人极少,要不是老夫看过一此古籍,恰又听闻一些坊间秘术,知其功效,也不能有此一疑。”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嘛?”

    本来就不通医道,孙郎中又说的云里雾里,唐奕更是迷糊。

    “早年间,老夫曾给一妓寨的小姐诊病,听说。。。。”

    “听说有的青楼粉头儿用柿蒂避孕!”

    “什么?”

    曹佾大叫一声,腾的站了起来,双目圆睁,面如金纸。

    “先生肯定!?”

    孙郎中摇头道:“老夫也是听闻,并不确定。。。毕竟古今医典皆无记载。而且,就算属实,也因男女体异,女人吃了避孕,男人却不一定有效,遂有待查验。”

    范仲淹则看着曹佾,拧眉问道:“国舅,为何如此惊慌?难道知悉内情?”

    曹佾砰的一声砸在墩凳上,“这。。。这剂汤药禁中还有一个人在服用。。。。。。”

    “谁?”

    “皇后娘娘!”

    “。。。。。。!!!”在场诸位皆是愕然。

    曹皇后!?

    不错,正是曹皇后。

    曹佾之所以一听这剂降气药可能有问题,脸色就变了,是因为曹皇后也有胃呃不止的毛病,这药曹皇后已经吃了十几年了!

    陈执中沉吟道:“难怪皇后娘娘与官家结发十余载也未诞下龙种,难道真是这柿蒂的缘故?”

    范仲淹凝重摇头,“在没有十足肯定之前,还不能断言!”

    孙郎中一摊手,“老夫只是听闻,若想查明实情,只能找深谐此道的青楼老鸨来问问了。”

    被孙郎中这么一说,范仲淹反而眼前一亮,“有一个人倒是很可能知道。”

    “桃园夫人。”

    “桃园夫人。”

    唐奕和老师异口同声地说道。桃园夫人在欢场浮沉几十载,最有可能知晓。

    曹佾腾的站起来,“我这就去一趟桃园居。”

    “回来!”范仲淹厉声喝止。“你贵为国舅,此时冒然出现在桃园居,恐有人生疑,让大郎遣一心腹去问就行了。”

    “一般人进不了桃园居,还是我亲自去吧!”曹佾现在心如火燎,不自己去问个明白,万难安坐。

    “无碍。”范仲淹道:“尹师鲁此时正在桃园居,定能畅通无阻。”

    观澜让赵祯占了,尹先生图个清净,这十多天一直暂住桃园。

    范仲淹这么一说,曹佾也不好再鼓噪,只得再一次坐下,唐奕则出去叫黑子了。

    陈执中借着这个当口对曹佾问道:“娘娘这剂方子,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曹佾知其深意,答道:“家姐气呃胃虚的毛病自小就有,但入宫之前,用的却不是这方子。”

    陈执中微微一滞,与范仲淹对视一眼,“入宫之后就改了方子?”

    “差不多吧!”曹佾回忆道:“入宫不久,太医就给开了这个方子,一来此方四平八稳,肯定吃不坏;二来疗效也不错,家姐就一直沿用至今。”

    众人一阵沉默。

    宫闱之中,嫔妃争宠斗子,机关算尽,要说这是巧合,谁也不信。

    陈执中又道:“官家从什么时候开始用这个方子的?”

    曹佾摇头,这个他还真不知道了。

    “这就得问李大官了。”范仲淹接道。

    。。。。。

    未查明之前,既不能报与官家,又心中难安,众人也无心他事,只得枯坐于室,等桃园居的消息。

    而黑子得了唐奕的嘱咐,立刻进城,来回只用三个时辰即归。

    “确有其事!”

    唐奕听了黑子的回报,急忙跑来报知。

    “桃园夫人说,柿蒂除孕之法极为隐秘,只在少数青楼姑娘之间流传,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此秘法,男女皆能用!”

    “。。。。。!”

    “我这就去见官家!”陈执中坐不住了,起身就走。

    “昭誉,等等!老夫与你同去。”范仲淹也跟了出去。

    此时,屋中只余曹佾、唐奕和孙郎中。

    曹佾怒拳重重地砸在桌案之上,“若查出是何人谋害家姐,某必杀之而后快!”

    曹皇后入宫十几年未有身孕,坊间流言蜚语盛传已久,连带曹家也跟着受人诟病。

    今天突然查出,原来非是家姐之罪,曹佾怎能不怒?

    唐奕不理他怒不可揭的样子,自故自地道:“你说,会是谁使的手段?”

    曹佾冷静下来,沉吟良久。。。。。“说不好。。。”

    “会不会是张美人?”唐奕猛然提醒。

    之前曹觉受人挑唆,就跟这位张美人有着理不清的关系,所以唐奕第一个就怀疑他了她身上。

    曹佾摇头,这里面的情况他最清楚。

    “家姐入宫封后之时,张美人也是刚入宫墙,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官家还未临幸,怎会牵扯到宫斗之事?”

    。。。

第136章 死无对证

    谢谢“骚年的饭团、戌虎公子”的千赏;谢谢“想像之中、讨虏将军、三余鱻生、允小楼、薰衣草~宇、梦里酣然”的打赏!

    周一了,有票交票,没票帮衬个点击。

    苍山这里先谢了!

    ………

    别说唐奕,曹佾想不出是何人所为,就连赵祯听了陈执中和范仲淹的奏报,也是惊的愣了半晌。

    待陈、范二人下去了之后,李秉臣哀嚎一声,对呆愣地赵祯道:“老奴罪该万死!老奴罪该万死啊!”

    “与你何干?”

    “老奴身为内侍总管大监,竟让皇后娘娘被人暗害十余载,陛下苦盼龙儿多年而不得,老奴当真是该死啊!”

    “唉。。。。”赵祯一叹,“谁又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柿蒂竟可害朕如斯?秉臣不必自责,朕。。。不怪你。。。”

    李秉臣老泪横流,“老奴愧对陛下,九泉之下亦无颜面见先帝矣!”

    赵祯一罢手,“先不说这些,可查得出何人所为?”

    李秉臣摸了把泪,摇头道:“难。。。。。正月一把火,把尚药局历年的御医录事卷宗付之一炬,怕是谋事之人早有防备了。”

    砰!赵祯一拳砸在矮几上,“怎可如此欺辱于朕!”

    “陛下息怒。。。保重身子。。。”

    “那秉臣可记得,五年前是哪位太医向朕觐的方子?”

    李秉臣一阵苦思。。。缓声道:“老奴依稀记得,当年陛下连丧三子,悲郁成困,旧疾复发。是新任尚药局掌职太医胡为上的方子。”

    “之前董太医未逝之时,常说陛下血沸气燥,不益进大补。当时胡为上这方子,老奴看有人参还问过,但胡为说,陛下之疾与受补无关,可用。”

    “这么说,这胡为有问题?”

    李秉臣脸色一苦,“那时陛下吃了几副并无不妥,且药效极佳,哪会想到,这不起眼的柿蒂才是症结所在?”

    “把胡为收押,严查严审!”

    “晚了。。。。”

    “晚了?”

    “正月。。。胡为也。。。葬身火海了。”

    “。。。。。。”赵祯只觉全身一软,几乎摊在当场。

    李大官见赵祯颓然无神的样子,急忙说道:“陛下莫急,此事并非无从查起。”

    “虽皇后娘用此药十四载,年代久远,御医录事卷又毁于一旦。但是,当年内侍省总管大监可是阎文应,也不是无迹可寻。”

    赵祯茫然抬头,“可是,阎文应也已经死了十几年了。。”

    “陛下忘了,郭后死的不明不白,陛下一怒之下重罚尚药局相关人等,一大批御医被直接贬黜出宫!”

    赵祯眼中精芒一闪,“你是说。。。。”

    “那么多人出宫,总有几个活到今日,说不定就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李秉臣说的不无道理,赵祯当下令他暗中查访,务必查出罪首。

    事后,赵祯想想都觉后怕,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只是一副看似四平四稳的方子,就险些让他断子绝孙。如果把这方子换成致命之毒呢!?赵祯都不敢想,原来堂堂大宋皇帝,几年的时间都置于有心之人的鼓掌之上!

    但此次虽未查出幕后之人,却终找出了多年无龙儿诞下的症结,虽不圆满,但终没有枉费赵祯大‘病’一场。

    又在回山停驾两日,赵祯终于‘病’愈,颁旨回朝。

    。。

    按说,赵祯要回去了,回山住的这帮陪驾的‘家属代表’也应该松了口气。终于能归家了嘛。

    但是,现在竟没一个人想走。。。

    这回山住着太舒服了。

    阳春三月,回山宛若仙境,又住着大宋最漂亮的园子,吃食用度都是聚天下奇货的华联仓储供应。就连餐食那也是紧跟开封潮流,全是炒菜。

    这么美的日子想走才怪呢!

    赵祯回京都两天了,这帮人还不肯走,可把唐奕气坏了,奶奶的,你们还赖这儿了不成?

    最后实在靠不下去了,这些人才开始拖家带口的撤出回山。

    不过,有的人好打发,有的人却不好打发。。。

    比如王德用,这老倌回京之后命人来送信,说是在回山住了一晚挺舒服,让范仲淹给他留个宅子,等他过两年干不动了,也来回山养老。

    对此范仲淹并无不可,王德刚虽是行武为人粗旷,但却不失文人风骨,况且这位还是‘范仲淹’的老领导。

    老王预定了一处宅子,而另外一位则是——赵德刚。

    南平郡王是彻底爱上了回山。一来,他与范仲淹、杜衍那是多年旧友,在这里一众老友对饮评谈好不快活。

    二来。。。。

    回山多好啊,吃的好,睡的好,风景也好,还远离开封的事事非非。

    老王爷直接就不走了!

    前前后后,从官家来回山,整整折腾了半个多月,终于清净了下来,范仲淹也开始正式教导宋楷、庞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